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与疾病长期预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解读 被引量:27
1
作者 盛秋菊 韩超 +1 位作者 丁洋 窦晓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1-445,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我国CHB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为临床上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将结合CHB抗病毒治疗与疾病长期预后的关系,对指南中抗病毒治疗目标、治疗适应证选择、药物选择、治疗疗程及特殊人群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学华 刘巧丽 +1 位作者 李曼 高月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7,55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感染状态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CHB患者78例,根据感染状态分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且肝功能异常和HBeAg阴性3组。13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来... 目的:比较不同感染状态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CHB患者78例,根据感染状态分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且肝功能异常和HBeAg阴性3组。13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来自曙光医院体检中心。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感染状态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CD4+CD95+、CD8+CD95+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对各亚群分布情况与HBeAg和HBVD-NA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eAg(+)肝功能正常组的CD4+CD25+/CD4+和CD4+CD95+/CD4+明显升高(P<0.01,P<0.05),3个感染组CD8+CD28-/CD8+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HBeAg(+)肝功能正常组相比,HBeAg(+)肝功能异常组和HBeAg(-)组的CD4+CD25+/CD4+明显降低(P<0.01),HBeAg(-)组CD8+CD95+/CD8+明显降低(P<0.05),HBeAg(+)肝功能异常组的CD8+CD95+/CD8+明显降低(P<0.01)。CD4+CD25+/CD4+,CD4+CD95+/CD4+与HBVDNA呈正相关(P<0.01,P<0.05),CD8+CD28-/CD8+与HBVDNA和HBeAg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T、CD4+CD95+细胞表达频率增加,可能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耐受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CD4+CD25+T CD8+CD28-T CD95+T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肝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IL-3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红 徐瑞芳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组给予TDF治疗,疗程均为48周。治疗期间禁酒、忌辛辣食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IL-35、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35、TBIL、AST、ALT、HBV-DN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指标[(32.15±3.58)pg/mL、(16.74±1.14)μmol/L、(26.47±2.05)U/L、(26.54±2.17)U/L、(3.47±0.54)lg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43.17±4.08)pg/mL、(21.14±2.05)μmol/L、(31.04±3.34)U/L、(33.47±3.64)U/L、(5.28±0.17)lg 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片治疗CHB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IL-35水平,改善肝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白细胞介素-35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荟萃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聂青和 张久聪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6,共5页
目的研究单用胸腺肽α_1(thymosin alpha-1,Tα_1,zadaxi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PUBMED、Blackwell等电子数据库搜寻有关Tα_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资料,加以统计学上的比较、分析、观察及评价其对CHB的... 目的研究单用胸腺肽α_1(thymosin alpha-1,Tα_1,zadaxi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PUBMED、Blackwell等电子数据库搜寻有关Tα_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资料,加以统计学上的比较、分析、观察及评价其对CHB的治疗效果。结果对7个研究胸腺肽α_1(zadaxin)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临床荟萃分析发现,Tα_1单用的疗效(38%)几乎是对照组(13%)的3倍,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胸腺肽α_1单用治疗CHB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干扰素相比不仅表现在能有效地减少乙肝病毒(HBV)复制,较少不良反应,为机体较好地耐受,而且诱导了持续的、递增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和HBV-DNA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荟萃分析 临床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伟 邓少丽 陈迎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 5 1例接受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 ,另一组 36例做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 ,治疗 1年后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是否有...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 5 1例接受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 ,另一组 36例做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 ,治疗 1年后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 1年后有 8例发生YMDD突变 ,其中YIDD变异有 5例 ,YVDD变异 3例 ,变异株中有 5例伴HBVDNA、ALT水平升高 ,而对照组无变异株产生。结论 拉米夫定可诱导HBV多聚酶基因 (P基因 )YMDD基序发生基因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YMDD突变
下载PDF
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乾 朱平 +3 位作者 张斌 杜建霞 李芳 蒋淑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809,共2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在治疗慢乙肝中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常规护肝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加用大黄虫丸,同期45例常规护肝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作对照。结果两组护肝疗效和转归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观察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在治疗慢乙肝中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常规护肝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加用大黄虫丸,同期45例常规护肝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作对照。结果两组护肝疗效和转归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观察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Ⅳ-C,CG)的改善、大黄虫丸组均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虫丸对慢乙肝抗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大黄蜃虫丸活血破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及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直接相关,与常规护肝药物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大黄[庶虫]虫丸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Ⅲ型前肢原氨基端肽 Ⅳ型胶原 甘氨胆酸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和IL-6、IL-8水平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星火 卢东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及IL-6、IL-8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的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LC)31例、原...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及IL-6、IL-8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的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LC)31例、原发性肝癌(PHC)33例及正常对照30例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93例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的含量。结果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组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HBV DNA阳性组和HBV DNA阴性组的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1)。结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IL-6、IL-8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IL-6、IL-8与HBV 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白介素6 白介素8
下载PDF
益气解毒软肝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8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松柏 暴宏伶 +1 位作者 艾素玲 刘金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采用保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1.5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益气解毒...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采用保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1.5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益气解毒软肝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等肝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及血清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指标,采用彩超测定脾脏厚度和门静脉、脾静脉内径(DPV、DSV)和流速(VPV,VSV),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体疗效为81.57%,优于对照组的60.52%(P<0.01);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LB和A/G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HA,LN,PCⅢ及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PV,DSV,VPV,VSV及脾厚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IMP-1,TGF-β1,PDGF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解毒软肝汤具有护肝降酶、抗纤维化和肝硬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MP-1,TGF-β1,PD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益气解毒软肝汤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源性生长 因子
原文传递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俞冲 李民 +1 位作者 顾玉玲 顾尔莉 《肝脏》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_2-S_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_4... 目的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_2-S_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_4)94例。每例患者进行APRI、FIB-4及Fibro Touch的评估。计算上述无创指标联合检测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S_2)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APRI、FIB-4及Fibro Touch 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组织检查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12、0.865。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与肝纤维化组(≥S_2),对无创诊断模型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RI、FIB-4及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OR值分别为1.996、1.563及2.180。以APRI、FIB-4、Fibro Touc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13.689,P=0.126),得出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预警方程为logit(P)=-0.556+1.119*(APRI)+1.202*(FIB-4)+1.682*(Fibro Touch)。ROC曲线分析显示3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价值最大,Fibro Touch检测预警效能优于APRI、FIB-4,而APRI和FIB-4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述指标联合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曲线下面积为0.928,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18.1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92.3%。结论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早期预警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早期预警
下载PDF
随访系统管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楚云 黎化 +2 位作者 钟静红 李楚艳 刘燕萍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探讨随访系统管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影响。方法 1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门诊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慢性肝病随访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对比... 目的探讨随访系统管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影响。方法 1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门诊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慢性肝病随访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治疗依从率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方式、规律服药、坚持疗程、保持乐观情绪、家属监督等方面的治疗依从率以及总体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80 IU/L、HBe Ag阳性率、HBV-DNA〉105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 103~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随访管理可有效提高CHB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系统管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依从性 疗效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欧蔚妮 赵莹莹 +7 位作者 魏丽荣 王笑梅 段英 程丹颖 杨松 李贲 邢卉春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就诊并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就诊并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52周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ALT及e抗原消失或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肾小球滤过率采用国际公认的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186×血清肌酐水平–1.154×年龄–0.203×1.21(黑人)]×[0.742(女性)]。结果治疗52周后患者血肌酐(SCr)下降值与基线比较及eGFR的上升值和基线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eGFR低于90 ml/min/1.73m2的3例患者的eGFR上升幅度最大(平均eGFR达21.79 ml/min/1.73m2)。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eGFR的改善与SCr变化相关,与HBV DNA是否低于检测下限、ALT变化、AST变化、肌酸激酶(CK)及HBeAg血清学转换无关。结论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出现eGFR的升高,且该效应独立于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及相关的ALT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肝炎 乙型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贺 邢智远 +3 位作者 孙风波 张新明 成枫 亓玉琴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顿...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顿服,1次/d;ETV组应用ETV 0.5 mg顿服,1次/d。观察治疗4、12、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ALT水平等。结果 TDF组治疗4、12、24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是62.5%、77.5%、95.0%、100%,ETV组分别是25.0%、55.0%、72.5%、9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12周时HBe 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治疗24、48周时HBe Ag转阴率(65.0%、77.5%)高于ETV组(37.5%、50.0%),P<0.05。两组在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F治疗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CHB疗效较ETV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高病毒载量 HbE 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DNMT1、Tim-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莉 赵媛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3158-3161,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水平变化,并分析sVAP-1、DNMT1、Tim-3与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水平变化,并分析sVAP-1、DNMT1、Tim-3与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科收治的93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组(HBV DNA>1.0×10^(3)copy/mL,n=53)和HBV DNA阴性组(HBV DNA≤1.0×10^(3)copy/mL,n=40),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sVAP-1、DNMT1、Tim-3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sVAP-1、DNMT1、Tim-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血清sVAP-1、DNMT1、Tim-3水平分别为(762.75±102.05)ng/mL、(51.37±5.29)μg/L、(24.58±4.39)%,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493.13±93.11)ng/mL、(38.59±4.24)μg/L、(13.28±2.3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64±54.19)ng/mL、(25.66±3.18)μg/L、(5.16±0.93)%,且HBV DNA阳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31.53±2.87)pg/mL、(21.29±4.43)ng/L、(52.96±9.32)U/L、(49.31±6.06)U/L、(37.29±3.25)μmol/L,HBV DNA阴性组分别为(23.24±2.68)pg/mL、(13.56±3.41)ng/L、(38.25±5.26)U/L、(35.68±5.17)U/L、(19.71±4.36)μmol/L,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8±2.77)pg/mL、(4.72±0.93)ng/L、(18.38±3.09)U/L、(16.19±3.23)U/L、(9.23±2.25)μmol/L,且HBV DNA阳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组和HBV DNA阴性组患者的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9.43±4.05)g/L,(51.57±5.2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9±6.12)g/L,且HBV DNA阳性组明显低于HBV DNA阴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 DNA甲基化转移酶1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功能 炎症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天顺 牛春燕 +5 位作者 吴方雄 高保华 罗建梅 郑乃青 汪雯 李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分为2组(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HBV-M、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分为2组(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HBV-M、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及肝内HBV 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载量。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均<0.001);血清HBV DNA定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但与肝脏炎症程度未见明显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P<0.001)。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定量 HbV DNA载量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化策略初探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亚东 赵彩彦 +5 位作者 申川 曹伟 周俊英 甄真 刘芳 阎文昭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0例(A组),对HBV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0例(A组),对HBV DNA≥1.0×107拷贝/ml或纤维化分期≥S3者(A1组,20例),初始联合ADV治疗;余者(A2组,20例)Peg-IFNα-2a初始单药治疗。24周复评HBV DNA、HBeAg、HBsAg定量,具备以下三项之一者:HBV DNA下降<2 lg拷贝/ml,HBeAg>100 S/CO,HBsAg下降<1 lg I U/ml,后续均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余者Peg-IFNα-2a单药治疗。并遵循配对原则选择同期Peg-IFNα-2a(B组)、ADV(C组)单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于24周、48周、72周评估用药疗效、安全性、耐药和复发等。结果治疗24周,A1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均优于A2组[(3.27±0.65)lg拷贝/mlvs(1.46±0.32)lg拷贝/ml,85%vs55%,75%vs40%,P<0.05];整体A、B组在HBV DNA下降值[(2.86±0.45)lg拷贝/mlvs(1.18±0.24)lg拷贝/ml]、抑制率(70%vs48%)、阴转率(58%vs30%),ALT复常率(80%vs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明显高于B组(68%vs45%,63%vs30%,P<0.05)和C组(68%vs33%,63%vs15%,P<0.01)。72周时,各组间差异趋势与治疗结束时一致,A组总体HBeAg阴转率、转换率略有上升,并新增2例HBsAg阴转患者。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血清、病毒学应答优于单药治疗,尤其结合基线特征以及HBV DNA、HBeAg、HBsAg变化,根据应答指导用药方案(RGT策略),其不失为CHB抗病毒优化治疗理想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联合疗法
原文传递
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小忠 易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移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移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V-DNA等进行比较,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征。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高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载量较低,炎症活度多为G1和G2,纤维化程度在S2以下,脂肪变程度多在F2、F3之间,肝脾CT比值低于慢性乙肝患者。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应积极行肝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病理特征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改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俐琼 张玮 +5 位作者 王磊 张丽娟 刘一博 王磊 陈云飞 王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情绪改变,探讨中医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与情绪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调查133例CHB(肝郁脾虚证或湿热中阻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情绪改变,探讨中医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与情绪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调查133例CHB(肝郁脾虚证或湿热中阻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40.60%的CHB患者存在焦虑,49.62%的患者存在抑郁,以轻度和中度居多。两证型比较:轻度焦虑/抑郁以湿热中阻证居多,分别为:39.08%(P<0.05)、44.83%(P<0.01),重度焦虑/抑郁则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分别为:13.04%(P<0.05)、17.39%(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S/SDS总分与病程、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ALT、AST、HBV DNA载量成负相关(P<0.01)。结论:CHB患者存在明显情绪改变,并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情绪改变 焦虑 抑郁 辨证分型
下载PDF
Community-Based Hepatitis B Campaign in Asian Americans
18
作者 Chul S. Hyun Soonsik Kim +1 位作者 Sarah Hyun Joseph McMena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CAS 2024年第9期389-412,共24页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s minority groups in the US, particularly Asian Americans, with numerou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isparity. Of the 2.4 million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HBV in ...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s minority groups in the US, particularly Asian Americans, with numerou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isparity. Of the 2.4 million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HBV in the US, 60% are Asian American. Many are unaware of their status and lack access to proper clinical care, with less than ten percent receiving necessary antiviral treatment. Barriers to screening and care include lack of disease awareness,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Additionally,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systems in the US often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CHB, leading to inadequate care. In response, the Center for Viral Hepatitis (CVH) has implemented a community-based outreach program over the past sixteen years, employing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nvolving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various organizations to combat health disparities in CHB. This grassroots campaign has proven highly effective, leveraging CVH’s leadership in spearheading numerou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with community member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makers. We have summarized the key points of CVH's effor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combating CHB-related health disparities. The CHB Screening and Awareness Campaign, tailored to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serves as a successful model for increasing CHB screening, linkage-to-care, and addressing socio-cultural barriers and health literacy. Insights from these outreach programs have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ly relevant resources and education initiativ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ch community-driven approaches are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health disparities. The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of CVH’s efforts can inform future health initiatives for other minority communities in the US and glob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alth Disparity Health Inequity Asian Americans Cultural Competence in Healthcare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Linkage-to-Care (LTC)
下载PDF
当今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实践对HBV核酸检测方法的新需求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瑞锋 陈红松 鲁凤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仍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口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高耐药屏障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仍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口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高耐药屏障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而当前临床实践中,在启动治疗、监测疗效及判定停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或争议。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精准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灵敏、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及对其结果的科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甘钧元 王振常 《河南中医》 2022年第5期796-800,共5页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具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抑制病毒复制、护肝降酶、调节免疫、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等方面疗效较好;西医治疗CHB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方面,中西医联...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具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在抑制病毒复制、护肝降酶、调节免疫、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等方面疗效较好;西医治疗CHB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方面,中西医联合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研究大多只是集中在单中心、单领域研究,且针对的是早期的疗效观察,其可信度较低,对于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在临床研究中验证。今后,应发挥中西医治疗的优势,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多基础实验研究,从而制订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现代医学研究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