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恢复性司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 |
王丽娟
张平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2007 |
3
|
|
2
|
教会大学的校园景观及其场所精神——以沪江大学校园为例 |
张琳
王勇
|
《建筑与文化》
|
2010 |
4
|
|
3
|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 |
杜彬彬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8 |
3
|
|
4
|
美国的多元宗教概述及成因分析 |
贺相铸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5
|
论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诠释——兼论《基督教教义》里的“圣灵” |
吴玲英
吴小英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6
|
救赎路上的生命悲歌——解析姜文导演新作《太阳照常升起》 |
张冀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7
|
“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梭罗的宗教观及其《瓦尔登湖》 |
孙霄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8
|
论莎剧中基督教传统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双声糅合——以《暴风雨》为中心 |
赵峻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9
|
坚守 重构 突围——论姜文导演作品另类叙事图景的文本意义 |
张冀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0
|
《喧哗与骚动》中的圣经传统 |
钱中丽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论托马斯·哈代的基督精神观 |
郝涂根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属于她们的“真善美”世界——论基督精神与五四女作家“爱的哲学” |
王珊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3
|
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看基督宗教与儒家精神 |
卓新平
|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从苔丝的命运看基督教的影响 |
龚频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5
|
基督精神对曹禺早期剧作的影响 |
刘慧珍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6
|
《李尔王》:基督教精神的反叛与回归 |
马林贤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论贺麟的宗教观 |
王志捷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弥尔顿《基督教教义》中的圣灵、基督徒的自由与神圣中介 |
刘庆松
|
《圣经文学研究》
|
2020 |
0 |
|
19
|
基督教文化与当代台湾文学精神的内在超越 |
丛新强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西方建筑空间的文化观 |
张蔚
|
《华中建筑》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