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with primary closure is safe for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in elderly patients 被引量:35
1
作者 Xiang Wu Ze-Jian Huang +3 位作者 Jin-Yi Zhong Yi-Hong Ran Ming-Lei Ma Hong-Wei Zha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57-561,共5页
Background: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is on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options for choledocholithiasis.Primary closur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CBD)upon comple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is... Background: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is on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options for choledocholithiasis.Primary closur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CBD)upon comple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is safe in selected patient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primary closure of CBD after LCBDE in patients aged 70 years or older.Methods:A total of 116 patients(51 males and 65 females)who suffered from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underwent primary closure of the CBD(without T-tube drainage)after LCBDE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17 were recruited.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group A(≥70 years,n=56),and group B(<70 years,n=60).The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intraoperative details,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72.02 min for group A and 169.92 min for group B(P=0.853).The mean hospital stay was 7.40 days for group A and 5.38 days for group B(P<0.001).Bile leakage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one in group B(3.57%vs 1.67%,P=0.95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At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60 months,stone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in one patient in group A and two in group B(1.79%vs 3.33%,P=1.000).Stenosis of CBD was not observed in group A and slight stenosis in one patient in group B(0 vs 1.67%,P=1.000).Conclusion:Primary closure of the CBD upon complet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elderly patients≥70 years 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choledochotomy Primary CLOSURE ELDER
下载PDF
胆管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茂竹 解国琦 +3 位作者 张式暖 杜福田 李世平 马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犬建立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传统T管法光镜及电镜下的胆管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30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也证明,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建议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 用犬建立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传统T管法光镜及电镜下的胆管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30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也证明,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建议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均应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切开 胆总管缝合术 动物试验 适应证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红卫 罗旋 +3 位作者 曹君 李闻达 吴昶皓 陈亚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而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研究组(20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而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研究组(20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20例)于肝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CT及B超,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直至术后3年.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31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7±11)min,住院时间为(5.6±0.6)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08±12) min,住院时间为(7.9±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11.388,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汁漏、结石残留、梗阻性黄疸、腹腔出血及膈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2年.随访期内未发现胆管结石复发或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而不放置任何引流管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检查 胆管切开术 一期缝合 引流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球囊导管扩张即时缝合胆总管切口的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安平 宋安宁 +2 位作者 田刚 易斌 李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结合球囊导管扩张治疗 Oddi括约肌和肝内胆管狭窄,行胆管切口即时缝合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合球囊导管行 Oddi括约肌或肝内胆管狭窄扩张术,效果满意,经胆道镜检查结石...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结合球囊导管扩张治疗 Oddi括约肌和肝内胆管狭窄,行胆管切口即时缝合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合球囊导管行 Oddi括约肌或肝内胆管狭窄扩张术,效果满意,经胆道镜检查结石取净后,胆管切口用 4-0或 5-0可吸收缝线即时缝合,不放置胆道内外引流, 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腹腔多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 42例中 41例获成功(结石取净、狭窄扩张满意及即时缝合术后无胆漏)。 8例肝管Ⅰ、Ⅱ级分支狭窄者经扩张,胆道镜先端可通过狭窄。 1例术后从腹腔引流管流出胆汁 30~ 150 ml/d,持续 4d后减至 20 ml/d,术后 6 d拔管, 8 d痊愈出院。术后 3个月门诊 B超检查发现 1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有胆管积气和胆管炎; 1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有左肝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结石取净后,对合适病例用斑马导丝引导耐高压球囊导管或抗划损球囊导管扩张 Oddi括约肌狭窄和肝内胆管狭窄,胆管切口采用可吸收缝线即时缝合,不放置胆道内外引流是较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治疗术 胆总管切开术 ODDI括约肌狭窄 球囊导管扩张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多因素分析——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25
5
作者 饶尚锐 潘忠良 石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15例,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常规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检查无残余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15例,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常规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检查无残余结石、保证胆管通畅后行胆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一期缝合术后10例发生胆漏:6例经保守观察、通畅引流痊愈;2例行B超穿刺抽液;1例再手术探查为胆囊管残余结石;1例并发严重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对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显著影响,患者年龄、术前谷草转氨酶、胆总管缝合方式、术者及术后有无应用生长抑素、解痉药物无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78,P=0.021,OR=0.837,95% CI:0.719 ~0.974.结论 适应证把握不严格以及腔镜下缝合技术欠妥是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保持通畅、有效的引流是处理胆漏的关键.术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 一期缝合 胆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 被引量:23
6
作者 许卓明 甄作均 +3 位作者 苏树英 彭翔 陈焕伟 计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11月~2005年11月该院1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组(54例)与一期缝合组(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比两组胆总管内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11月~2005年11月该院1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组(54例)与一期缝合组(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比两组胆总管内径、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选择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取决于其适应证。一期缝合的适应证较为严格,主要为术中取石干净及胆总管通畅,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T管引流;T管引流为术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提供了有效途径。只有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手术要点,才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术 引流 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志伟 鲁广恩 +2 位作者 杨五计 胡安国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形管引流术 (LCHTD)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LCHTD186例的临床资料。 186例中 15 0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术取石 ,36例单纯行胆总管切开术取石。结果 :186例中成功 183例 ,...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形管引流术 (LCHTD)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LCHTD186例的临床资料。 186例中 15 0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术取石 ,36例单纯行胆总管切开术取石。结果 :186例中成功 183例 ,3例中转开腹 ,术中及术后 11例发生并发症 ,其中术中出血 2例 ,术后胆道出血 1例 ,胆管残留结石 3例 ,胆漏 2例 ,腹腔残石致腹腔感染 1例 ,T形管早期脱落 1例 ,胆囊管钛夹脱落于T形管窦道壁内 1例。患者均获治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形管引流术的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掌握适应证 ,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防治 腹腔镜 胆总管造口术 并发症 LCHTD 胆石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的问题及对策(附71例报告) 被引量:20
8
作者 胡明彦 陈斌 +4 位作者 田爱林 石正军 林学军 戴少华 王建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44-45,55,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 ,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 ,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分析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 :71例中 70例取出结石 ,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71例腹腔镜胆管探查患者 ,比较其胆管切开方法的差别 ,观察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分析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结果。结果 :71例中 70例取出结石 ,全部病人痊愈。胆管壁直接尖刀切开、电凝胆管壁上的小血管后以专用尖刀或弯剪刀切开胆总管、从胆管穿刺针眼处直接电钩钩开部分胆管壁、超声刀分离胆管前壁后从穿刺针眼处切开胆管等四种胆管切开方法以后二种方法最为方便快捷。行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结石 11例 ,全部为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观察胆管直径在8~ 11mm者。 9例一期缝合胆总管 ,发生胆漏 2例 (为 2 2 .2 % ) ,明显高于放置T管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电钩直接钩开胆管壁是最为方便快捷的胆管切开方法 :术中胆管造影应选择性使用 ;直接缝合胆总管胆漏发生率较高 ,应严格控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术 胆管切开术 胆石症
下载PDF
Outcomes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vs open choledochotomy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被引量:18
9
作者 Xiao-Dong Zhou Qiao-Feng Chen +7 位作者 Yuan-Yuan Zhang Ming-Ju Yu Chang Zhong Zhi-Jian Liu Guo-Hua Li Xiao-Jiang Zhou Jun-Bo Hong You-Xia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4期485-497,共13页
BACKGROU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 is used increasingly widely because i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However, some clinical practitioners argued that ... BACKGROU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 is used increasingly widely because i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However, some clinical practitioners argued that EST may be complicated by 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pancreatitis(PEP) and accompanied by a higher recurrence of CBDS than open choledochotomy(OCT). Whether any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exist between these two approaches for treating CBDS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elucidated to date.AIM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EST vs OC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BDS and to clarif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one recurrence.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T or OCT for CBDS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Follow-up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lephone or by searching the medical rec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302 patients who had a follow-up period of at least 5 years or had a recurrenc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1:1) was performed to adjust for clinical difference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nd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was generated for qualifying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RESULTS In total, 302 patients undergoing successful EST(n = 168) or OCT(n = 13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6.3 years.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176 patients remained, and all covariates were balanced. EST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shorter time to relieving biliary obstruction, anesthetic duration, procedur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han OCT(P <0.001). The number of complete stone clearance sess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ST group(P = 0.009).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current CBDS occurred in18.8%(33/176) of the patients overall, bu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ST(20.5%, 18/88) and OCT(17.0%, 15/88) groups. Factors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BILE DUCT STONE choledochotomy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Outcome RECURRENCE Risk factor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蔚东 张阳德 +3 位作者 龚连生 万小平 李年丰 刘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月~2003年3月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人116例,其中术前诊断胆囊和胆总管结石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扩张和结石32例.结果107例(92.2%)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1月~2003年3月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人116例,其中术前诊断胆囊和胆总管结石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扩张和结石32例.结果107例(92.2%)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其中3例(2.8%)术后经ERCP造影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并全部取出,并发症发生率为6.5%,无手术死亡率.2例中转开腹,7例(6.0%)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04例(89.7%)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次性取石干净、一期缝合,随访22个月(12~4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再次手术病人.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拓展了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途径,可成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LCBDE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建民 柴源 +5 位作者 曹汉彬 王长庆 王华 赵伟 秦占坤 冉文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94-99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5例)和开腹组(20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5例)和开腹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出血量为(175.50±209.97) ml,腔镜组出血量为(33.71±21.1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 疗效比较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熊沛 彭毅 +6 位作者 周晓初 叶建宇 张风涛 钟立明 尹耀新 巴磊 周汉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可行性及方法。 方法 应用腹腔镜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者 13例。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12例 ,中转开腹 1例 ,成功率 92 3% (12 13)。手术时间 (10 1~ 30 0 )min ,平均15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可行性及方法。 方法 应用腹腔镜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者 13例。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12例 ,中转开腹 1例 ,成功率 92 3% (12 13)。手术时间 (10 1~ 30 0 )min ,平均15 5min。所有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可行 ,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术 再次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奚剑波 法镇中 +1 位作者 闵震宇 张伟元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30例作为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30例作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30例作为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30例作为开腹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道结石较理想的微创术式,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探查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子健 李莉华 +3 位作者 过建工 周鹏 戴赛民 张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替代 T 管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施行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34例,并与同期32例传统 T 管引流术、6例直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相比较。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替代 T 管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施行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34例,并与同期32例传统 T 管引流术、6例直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相比较。手术方法为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鼻胆管引导器插入胆总管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引导器开口指向幽门。内镜活检钳在鼻胆管引导器的导引下进入十二指肠并向上通过幽门到达胃腔,活检钳在胃腔内夹住术前置入的鼻胃管前端的尾状乳胶条,将鼻胃管导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再由鼻胃管引导新型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最后出外鼻孔。新型鼻胆管头端的环型乳胶弹力圈支撑于肝总管内,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5~7 d 拔除鼻胆管。结果 34例术中置新型鼻胆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拔管时间(5.0±1.5)d、术后住院时间(9.2±1.3)d 较 T 管引流组(分别为15.2±3.6 d、17.1±5.6 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中置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彻底消除了 T 型管引流所致胆漏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鼻胆管 胆总管切开术 胆漏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伟 张忠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0-922,共3页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是近年来出现的临床新技术,主要用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探查术 胆管切开术 胆囊管
原文传递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管辉球 丁明金 赵国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细导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A组)与5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 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置细导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A组)与5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A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比0,P〈0.05)。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略长[(125.3±28.3)min比(131.3±20.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4)d比(7.8±1.9)d,P〉0.05]。患者随访3-29个月,平均8.4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结论胆道镜的应用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成为可能,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和胆道外引流使胆总管一期缝合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 腹腔镜 胆道外引流 细导管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21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涛 李克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体会,评估“两镜”联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道扩张及T管引流术(laparo-scop ic choledo...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体会,评估“两镜”联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道扩张及T管引流术(laparo-scop ic choledochotomy T-tube drainage,LCT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4例术前行ERCP+EST,手术成功20例,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20min,1例因术中病理示胆囊粘液腺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18例留置T管。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和进食,术后12d行T管造影夹闭T管。术后30-40d(平均34d)拔除T管,2例发生胆漏,其余病例无胆道狭窄、胆道出血和残余结石等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胆管结石复发经T管窦道取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创伤轻、患者痛苦小、康复快、腹腔脏器干扰少等优点,同时能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复杂性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探查术
下载PDF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中荣 张雷达 +1 位作者 蒲德振 龙运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探查术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管切开一期缝合及胆囊管导管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静涛 秦建伟 +3 位作者 袁克文 李智平 曹嘉华 李庆怀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索腔镜胆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联合应用胆囊管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常规LC切除胆囊后,显露切开胆管取石。胆道镜取石网取净结石后,切开预留的胆囊管,经此置入胆囊管导管到胆总管内,随后结扎胆囊管固定胆囊管导管,腔镜下间断缝合胆... 目的探索腔镜胆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联合应用胆囊管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常规LC切除胆囊后,显露切开胆管取石。胆道镜取石网取净结石后,切开预留的胆囊管,经此置入胆囊管导管到胆总管内,随后结扎胆囊管固定胆囊管导管,腔镜下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胆囊管导管及温氏孔处安置的腹腔引流管,分别由锁骨中线及腋前线肋缘下戳孔引出体外。共临床应用10例。结果全部10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7-11天不带管出院,中位时间8天,无并发症。术后2月随访无异常。结论腔镜胆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联合应用胆囊管导管技术可行、疗效满意、并发症率低,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术 一期缝合 胆囊管导管
下载PDF
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引涛 蒙锦莹 +1 位作者 郭春光 王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的1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胆道并发症,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的1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胆道并发症,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分级。对13个可能影响一期缝合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2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96%,其中8例胆漏,2例胆道残留结石,1例胆道狭窄,1例胆道出血。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5例,Ⅲa级2例,Ⅲb级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浆Alb水平、再次胆道手术、鼻胆管引流及术者经验有关(χ~2值分别为4.012、4.942、4.336、5.975,P值均<0.05),而与年龄、性别、胆红素升高、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合并内科疾病、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方式和缝合方式无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再次胆道手术和术者经验是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6.448、6.842,P值均<0.05)。结论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后仍存在一定的胆道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以胆漏最常见,尤其是再次胆道手术及术者缺乏经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