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漫议汉外词典中的词类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嘉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B11期34-36,51,共4页
根据不同类型汉外词典目标用户的需求特点.提出:内向型汉外词典与外向型汉外词典标注词类的对象应该不同,前者应为外语对应词语标注,后者应为汉语词目词标注;内向型汉外词典中,外语对应词语可以与汉语词目词具有不同的词类,编者... 根据不同类型汉外词典目标用户的需求特点.提出:内向型汉外词典与外向型汉外词典标注词类的对象应该不同,前者应为外语对应词语标注,后者应为汉语词目词标注;内向型汉外词典中,外语对应词语可以与汉语词目词具有不同的词类,编者不必刻意追求“词类对译”;根据汉语词语的特点,汉外词典的释文宜先按语义划分义项,而在义项之下可以再划分各个词类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外词典 内向 外向 词类 标注 对译 释文层次
下载PDF
汉外语文辞书编纂四百年(1575—1950)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善涛 王晓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02-108,205,共7页
在我国语文辞书编纂史上,首先实现从古代字书向现代辞书转型的是汉外语文辞书。在从明朝中晚期到新中国成立近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人新学意识的增强,汉外语文辞书的编纂先后经历了天主教士入华前的手稿汉外辞... 在我国语文辞书编纂史上,首先实现从古代字书向现代辞书转型的是汉外语文辞书。在从明朝中晚期到新中国成立近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人新学意识的增强,汉外语文辞书的编纂先后经历了天主教士入华前的手稿汉外辞书阶段,天主教士入华后的手稿汉外辞书阶段,以新教传教士为主、中国人为辅的汉外辞书阶段,以东归国人为主体的汉外辞书阶段,以本土学者为主、外籍学者为辅的汉外辞书阶段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五个历史时期,编纂队伍也逐渐实现了由传教士到国人的转变,对我国现代辞书编纂和辞书现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外语文辞书 传教士 历史时期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汉外词典粤菜文化词条收录和释译研究
3
作者 黄芳 《译苑新谭》 202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问题一直是汉外词典编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传统汉外词典对中国文化词的收录存在疏漏和不一致,而在释译上则主要强调双语之间的等值对应,较少关注对源语文化意义的介绍和传播。本研究以广式早茶三大件为例,基于... 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问题一直是汉外词典编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传统汉外词典对中国文化词的收录存在疏漏和不一致,而在释译上则主要强调双语之间的等值对应,较少关注对源语文化意义的介绍和传播。本研究以广式早茶三大件为例,基于大型语料库,对比考察文化词条在主流汉外词典中的收录和释译情况,发现目前汉外词典文化词的收录和释译虽各具特色,但在译名统一性、意译精确性、词条收录完整性及文化信息丰富性等方面仍存在可完善之处。基于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汉外词典在对文化词进行收录和释义时,应充分考虑到身份认同、文本接受、文化交际等因素,增强文化词的收录比例,率先使用汉语拼音译名,同时应基于语料库筛选高频方言拼音译名,选取恰当精确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以提供全面丰富的文化释译信息,最后应提供完备的参见信息以构建文化词的认知语义网络。这不仅有助于文化词条收录和释译的统一性、精准性、规范性和丰富性,还能让世界深入了解文化词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外词典 粤菜文化词条 收录和释译 广式早茶 语料库
原文传递
利玛窦与在华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慧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本文利用世界上第一部《葡汉辞典》及海内外藏佚名汉葡词典等珍贵手稿文献,探讨了利玛窦的另一部汉葡词典以及耶稣会汉外词典学传统。
关键词 利玛窦 耶稣会 汉外词典学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