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经汉译与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变革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晓岩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文理、浅文理、官话三种《圣经》译本体现了在华传教士面向"雅""俗"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的传教策略,也是针对古代汉语书面语系统文白分流特点制定的翻译策略。传教士的圣经汉译活动作为中西语言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清... 文理、浅文理、官话三种《圣经》译本体现了在华传教士面向"雅""俗"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的传教策略,也是针对古代汉语书面语系统文白分流特点制定的翻译策略。传教士的圣经汉译活动作为中西语言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清末民初的切音字运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相呼应,使晚清白话文运动有了西文的参照系,得以从中西比较的角度总结汉语得失,为汉语现代转型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切音字运动 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
下载PDF
圣经与佛经汉译中的译者与翻译策略比较
2
作者 彭金玲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圣经与佛经的汉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从译者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对圣经与佛经汉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
关键词 圣经汉译 佛经汉译 译者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καρπóν的翻译看汉译圣经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3
作者 林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3-76,共4页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óν的汉...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óν的汉译比较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背景下特殊的翻译技巧与处理方法,如取消比喻修辞手法采用直说,暗喻修辞手法转译为汉语熟语表达,依据中国人认知习惯改变限定语,依据汉语表达习惯抽象概念转译为具体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功能对等 源语 译语 和合本
下载PDF
“God”汉语译名之嬗变——兼论晚清《圣经》汉译活动中的“译名之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念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圣经》汉译是佛经汉译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但如何精确地翻译基督教的至高主宰"God"(希伯来语的"Elohim",希腊语的"Theos"和拉丁语的"Deus")一词却始终是《圣经》汉译史上一个极... 《圣经》汉译是佛经汉译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但如何精确地翻译基督教的至高主宰"God"(希伯来语的"Elohim",希腊语的"Theos"和拉丁语的"Deus")一词却始终是《圣经》汉译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不同时期的译经人士提出了各种译名,并就此问题进行了反复争论,争论也最终超越单纯的语言转换问题,延伸到中国人的宗教文化和基督教哲学层面。规模最大的一次争论发生在晚清时期,前后延续半个多世纪,凸显出跨文化交流中概念移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译名之争 上帝 传教士
下载PDF
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才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1946年出版发行的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是首个由中国人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直译到汉语的版本,该版本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依据,尽量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保持了原文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希腊语版和《和合本》(CUV),... 1946年出版发行的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是首个由中国人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直译到汉语的版本,该版本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依据,尽量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保持了原文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希腊语版和《和合本》(CUV),发现吕振中在直译的过程中有意地采用了多义性的语言,使中国读者对于《圣经》有了更多阐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中 《圣经》汉译 《和合本》
下载PDF
晚清在华美国传教士的《圣经》汉译
6
作者 高黎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采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采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外国同行叹为观止,望其项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在华美国传教士 《圣经》汉译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人基督徒与《圣经》汉译
7
作者 张乐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4期107-114,158,共9页
在近代《圣经》汉译的历史过程中,华人译者经历了由传教士助手到独立译经者的身份转型。与基督宗教史上不同宗派各自独立译经的传统相同,民国时期的中国也存在着新教和天主教两条汉语译经脉络:前者以王元德、朱宝惠、郑寿麟和吕振中为代... 在近代《圣经》汉译的历史过程中,华人译者经历了由传教士助手到独立译经者的身份转型。与基督宗教史上不同宗派各自独立译经的传统相同,民国时期的中国也存在着新教和天主教两条汉语译经脉络:前者以王元德、朱宝惠、郑寿麟和吕振中为代表,后者以李问渔、萧静山、马相伯、萧舜华和吴经熊为代表,分别遵照自身宗派传统独立翻译《圣经》。受制于语言能力、翻译难度等因素,华人基督徒多选择翻译《新约》,少有涉及《旧约》,亦未能产生独立全译本,但展现了其在《圣经》汉语翻译过程中的角色及走向独立译经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基督徒 《圣经》汉译 新教 天主教 传教士
下载PDF
“白徐译本”的成书和版本——清初第一本汉译《圣经·新约》翻译考
8
作者 朱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8,共6页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督宗教《圣经》汉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中文《圣经》"白徐译本"存世的四种珍贵版本,可以探索白、徐二人翻译中文《圣经》的背景和方法,追溯"白徐译本"福音单列本和福音会编本两类版本的西文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昇 徐若翰 圣经新约汉译 四史攸编 福音会编 巴黎外方传教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