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现状、任务与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庆军 张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三大任务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呈现出论从史出的历史论证、守正创新的理论阐释、质性叙事的大众传播、国家民族的实践面向等良好发展态势。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新征程中,需要立足中华... 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三大任务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呈现出论从史出的历史论证、守正创新的理论阐释、质性叙事的大众传播、国家民族的实践面向等良好发展态势。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新征程中,需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坚持“两个结合”,从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中汲取话语力量,基于话语对象、概念阐释、主题选择、陈述形式等要素进行话语框架建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话语建设的双向赋能,着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国际化与外来话语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体系 中国自主性
下载PDF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6,共6页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阐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使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成为中国在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背景下,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阐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使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成为中国在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背景下,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大力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思路。本研究旨在通过话语实践和社会现实互为建构的理论框架,分析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话语实践对中国全球治理基本理念的建构过程,进而总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包容性发展"话语、"创新"话语和"主导者"话语这四个方面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基本理念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中国话语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历史溯源和媒介构建——基于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如鹏 李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作为重要政治话语资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引发学界关注。通过“话语的历史”与“历史的话语”双重互动维度,探讨相关话语在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的历史溯源和媒介构建。研究发现,1936年的《生活日报》以“大众文化”的推广促进... 作为重要政治话语资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引发学界关注。通过“话语的历史”与“历史的话语”双重互动维度,探讨相关话语在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的历史溯源和媒介构建。研究发现,1936年的《生活日报》以“大众文化”的推广促进了抗日救亡“民族联合阵线”的形成,1938年创刊的港版《大公报》从“明耻教战至一心抗战”并且“团结各方并声讨汪逆”,1941年的《华商报》更是注意到“五洲四海”的“民族解放与世界运命”,勾勒出相关话语的产生、强化和拓展,以及话语主体与对象的内在逻辑;而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求塑造着话语的缘由,抗战时期香港进步报刊上的友敌想象、编读实践与统战宣传则呈现了话语的影响;同时,香港进步报刊的独特性体现在其作为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显著,拓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立体空间。为在港地较为复杂的舆论场中处理好话语表征的问题,和为港民的国家认同与人心回归制定出话语动员的策略,提供来自历史层面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香港进步报刊 话语构建 国家认同 人心回归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鹏娟 常改香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13,共6页
话语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肢体动作等符号系统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的能力。提升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能力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金钥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话语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肢体动作等符号系统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的能力。提升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能力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金钥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话语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话语能力提升面临的挑战、提升话语能力的基本路径,旨在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能力提升
下载PDF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凸显英语教育民族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放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英语教育民族化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需要。英语教育民族化是英语教育必然体现的客观形式,是不同民族国家英语教育的个性体现,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中国英语教育民族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 英语教育民族化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需要。英语教育民族化是英语教育必然体现的客观形式,是不同民族国家英语教育的个性体现,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中国英语教育民族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文脉,守正培元,返本开新;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世界构建中国英语教育的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中国方案",为参与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 民族化 “一带一路” 中华民族文脉 话语体系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的内涵意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洋 何生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9,共9页
我国官方话语中多次出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具有多重意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根脉传承,是自古以来家国同构的政治话语表述,也是我国各民族情感交融的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象呈现、动态刻画... 我国官方话语中多次出现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具有多重意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根脉传承,是自古以来家国同构的政治话语表述,也是我国各民族情感交融的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象呈现、动态刻画和同一表述,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充分的内涵一致性和高度的建设同构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有效地将个人、家庭、民族和国家建设纳入统一的社会建设工程中,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理念导向和价值判断基础,为族际交往、家庭兴旺和个人成就提供价值积淀和行动指引。重视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负载的内涵意蕴和建设资源,发挥其情感生发、多元塑造和实践指导的功能;加强面向广大群众、抱朴归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体系建设;深化以“家和”理念为核心的民族叙事和民族团结实践,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同构建设 话语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的历时建构:百年官方体育话语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文婷 邹德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4-34,共11页
官方体育话语是展现国家软实力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建党百年来的体育政策性文件、体育法律法规、领导人讲话等文本为语料,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百年官方... 官方体育话语是展现国家软实力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以建党百年来的体育政策性文件、体育法律法规、领导人讲话等文本为语料,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百年官方体育话语进行描述、阐释,揭示其历时建构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百年官方体育话语中关键词、隐喻、特色词语、议题设置和互文性的运用成功构建出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推进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等国家形象,而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奋斗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是这些形象成功“自塑”的主要社会语境动因。基于此,提出丰富官方体育话语语言工具、重构官方体育话语表达体系、创新官方体育话语传播方式等优化策略,以提升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官方体育话语 文本 话语实践 社会实践 传播方式
下载PDF
生活方式、国民礼仪与宗教中国化
8
作者 孙振玉 张明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
中国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的中华文化的方式,中国国民礼仪是这一生活方式的伟大象征。如今,在宗教私人化比较普遍的表现中,中国的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立足于私人或个人生活领域,积极回应公共或... 中国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的中华文化的方式,中国国民礼仪是这一生活方式的伟大象征。如今,在宗教私人化比较普遍的表现中,中国的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立足于私人或个人生活领域,积极回应公共或社会生活领域。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方面,以建构新话语的方式对中国生活方式予以反映;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方面,则应在坚持基本宗教礼仪的同时,对中国国民礼仪给予应有的认同和尊重,同时接受这一神圣礼仪的教育、熏染和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中国国民礼仪 社会话语权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辜鸿铭 《论语》 转喻视角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话语与主体性生产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新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162,共16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身份 主体 话语 生产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中英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1,共6页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特殊的身体实践活动,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的缩影,拥有深厚的历史记忆、鲜明的纪念仪式和独特的叙事话语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三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特殊的身体实践活动,是中华各民族之间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的缩影,拥有深厚的历史记忆、鲜明的纪念仪式和独特的叙事话语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三重直观表征,探究其绵延赓续过程中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价值逻辑,借此剖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的记忆多元与身份一体、传统仪式与现代族群、外来话语与国家叙事之间的现实矛盾困境,进而从树立典型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大型民族体育赛事、讲好民族传统体育故事三个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策略,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记忆 纪念仪式 叙事话语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基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俊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系构建的方向。新时代,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应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在内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内容的现代化转型,在形式上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按照“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框架,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文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相关研究在近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这种“热点式”研究中已呈现出种种需要我们澄清或克服的问题,这关系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推进和实践效果。从“铸牢”对象的认知方面来说,存在将“铸牢”的对象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相关研究在近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这种“热点式”研究中已呈现出种种需要我们澄清或克服的问题,这关系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推进和实践效果。从“铸牢”对象的认知方面来说,存在将“铸牢”的对象限定于“中国56个民族”、将中华各民族视作同质化对象加以考察、强调铸牢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忽略铸牢汉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缺乏对社会内部非民族因素的“铸牢”省思等问题;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方面来说,存在话语体系适用错位、政治话语体系中不规范缩略语使用等问题;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实践来看,存在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式宣传模式问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对民族团结实践的路径依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体系 路径依赖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银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6期40-47,共8页
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应对国内外挑战、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前提。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自治制度完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构铸... 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应对国内外挑战、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前提。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自治制度完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不仅为解决民族认同障碍、民族发展不平衡"、多元"与"一元"文化矛盾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驳斥西方逆全球化等挑战提供话语基础。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要以科学的理论逻辑提升话语说服力,以合理的价值逻辑增进话语传播力,以正确的方法逻辑提升话语感召力,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建构 话语价值 话语挑战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话语:概念解析、理论创新与形式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支仕泽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话语本质上是源于社会生活,师生双向沟通,同时承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关系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强理论创新,包括推动马克...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话语本质上是源于社会生活,师生双向沟通,同时承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关系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强理论创新,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推动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变革以及推动现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优化;另一方面要转变现有话语形式,包括实现话语表达的大众化、生活化及其多元融通。两个维度同时发力,全面助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话语育人实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话语
下载PDF
从话语变迁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属性
16
作者 施慧超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时代是思想之母,不同历史时期所回答的时代问题不同,所反映的标识性话语也不尽相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在时代的变迁中形成,不断激发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党的二十大以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 时代是思想之母,不同历史时期所回答的时代问题不同,所反映的标识性话语也不尽相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在时代的变迁中形成,不断激发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党的二十大以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在实现新时代国民价值整合和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合力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话语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属性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
17
作者 詹全友 张文灿 张春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等重大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提供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重要论述
下载PDF
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论体系——读党圣元《在历史与现实交汇处沉思——当代思想视野中的文学理论问题探析》一书
18
作者 唐迪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以“国学”视野和“大文论”眼光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以“国学”视野和“大文论”眼光建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视野 “大文论”眼光 中国话语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转变视角下的理论价值与内涵探析 被引量:60
19
作者 郝亚明 赵俊琪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话语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建构社会的功能。从话语转变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围绕"中华民族"概念所引发相关争议的回应,是以"共同体"视域对民族国家理论体系下"民族"概念... 话语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建构社会的功能。从话语转变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围绕"中华民族"概念所引发相关争议的回应,是以"共同体"视域对民族国家理论体系下"民族"概念的超越。"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对"命运一体"的强调,又是对共同性纽带的强调。这一概念表述具有话语创新的价值,对于民族工作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话语转变 理论价值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话语探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红 曾天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8,共9页
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阐释和内涵演化往往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在现实性上,中国现代化的开启、以“国家”“身份”“凝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话语基调、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律动,构成了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基本... 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阐释和内涵演化往往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在现实性上,中国现代化的开启、以“国家”“身份”“凝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话语基调、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律动,构成了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基本内核的“中华民族”话语出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以“功能性”“政治性”“价值性”为特征的“中华民族”话语建构、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话语融合,构成了以中华民族“富起来”为现实基础的“中华民族”话语生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擢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发展、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话语塑造,构成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的“中华民族”话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 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