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20
1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75,共10页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高 6a、平均胸径 5a ,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 ;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 ,5  7a ,密度间差异显著 ,8  18a ,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 ;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12a后 ,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 ;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9  10a后 ,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同一指数级 ,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 ;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 ;总蓄积 (立木蓄积+间伐蓄积 )前者大于后者 ;同一指数级 ,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 ,初植密度大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造林密度 密度调控 林分生长
下载PDF
南平溪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玉盛 李振问 +1 位作者 俞新妥 何宗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本文对福建省南平溪后70年生杉水丰产林与杂水林的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前茬杂木林相比,70年生杉木林下土体较紧实,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酶活性和氧化代谢能力减弱。目前70年生杉木丰产林之所以仍... 本文对福建省南平溪后70年生杉水丰产林与杂水林的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前茬杂木林相比,70年生杉木林下土体较紧实,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酶活性和氧化代谢能力减弱。目前70年生杉木丰产林之所以仍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主要是杉木林林冠疏开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提高及生物量增加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森林 杂木林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闽北杉木人工林单木模型 被引量:44
3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单木生长模型 林分密度
下载PDF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4
作者 薛立 向文静 +4 位作者 何跃君 李燕 吴敏 徐燕 屈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7-1421,共5页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5.0和0.5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5.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采伐迹地 炼山迹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盛炜彤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本文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并将地位指数引入该模型,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自变量的7参数多形型生长模型;根据生长与收获兼容性原理求得数量成熟龄... 本文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基本模型,并将地位指数引入该模型,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自变量的7参数多形型生长模型;根据生长与收获兼容性原理求得数量成熟龄;借助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林分结构模型,按材种标准确定工艺成熟龄;用调整后的杉木木材影子价格计算木材收入;采用贴现法进行经济分析,并用净现值最大确定经济成熟。依据“以工艺成熟为基限,重点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设计出两种可供选择的主伐模式。经与现行的主伐年龄相比,其内部收益率均有较大提高,盈利率提高量最高可达8%以上,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主伐年龄 生长模型
下载PDF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玉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密度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玉盛 李振问 许云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南平溪后70年生杉木丰产林(山坡、山洼和32年“青年林”(山坡)及杉木林的前身杂木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为时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林褥层的饱和持水量分别是杉木“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的5.3倍...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南平溪后70年生杉木丰产林(山坡、山洼和32年“青年林”(山坡)及杉木林的前身杂木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为时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林褥层的饱和持水量分别是杉木“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的5.3倍、3.3倍和6.5倍,杂木林土壤层(10~40cm)饱和持水量分别比“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高14.94%、13.81%和17.15%。杂木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比“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高15.06%、13.73%和16.40%。杂木林表层(10~20cm)土壤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是“青年林”和丰产林(山坡和山洼)的1.16倍、2.32倍和1.78倍。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林分水源涵养的功能下降,地上部分各水文层的持水作用随时间发生转移,表明其水源涵养功能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杂木林 水源涵养功能
下载PDF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分形成、发育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存及 董建文 +3 位作者 林敬德 程水兴 林善竹 高善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针对砍阔栽杉导致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新的栽培方式.分析半天然杉阀混交林的形成、发育过程,揭示天然阔叶林迹地炼山与不炼山栽杉,所形成林分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龄与径级结构、层性等林分结构的差... 针对砍阔栽杉导致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新的栽培方式.分析半天然杉阀混交林的形成、发育过程,揭示天然阔叶林迹地炼山与不炼山栽杉,所形成林分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龄与径级结构、层性等林分结构的差异,为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阀混交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天然 杉阔混交林 发育 林分结构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鹏 王新杰 +1 位作者 韩金 卢妮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0,14,共6页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经营密度下的生长情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间伐强度为50%、33%、25%、20%以及未间伐5个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析在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生长、树高生长以及蓄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间伐能够伐除小径阶的林木,直径分布曲线左偏型减弱。间伐强度为20%、25%、33%、50%的林分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是0.99、1.05、1.25、1.30 cm,比未间伐的生长量0.83 cm都高,且各个间伐强度下林木胸径生长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中庸木、劣势木;间伐强度为20%、25%、33%、50%强度间伐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分别是0.94、0.91、0.89、1.01 m,未间伐的生长量为0.92 m,差异均不显著。林分蓄积结构的分析发现,间伐后1 a,林分的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间伐强度 林分生长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平 侯长谋 杨燕琼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以GIS可提取的因子、图像处理后的TM全波段光谱值及其比值为自变量,通过数量化、逐步聚类、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并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及其同期外业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 以GIS可提取的因子、图像处理后的TM全波段光谱值及其比值为自变量,通过数量化、逐步聚类、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并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及其同期外业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线性关系显著,估算结果与外业调查数据基本相符,无显著差异,估算精度达到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程的要求。判读模型可应用于森林连续清查间隔期内广东省杉木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杉木林分 蓄积量 遥感数据 判读模型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郑鸣鸣 任正标 +3 位作者 王友良 宋重升 林开敏 陈志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9-376,共8页
为了实现大径材培育的目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3 a的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的生长,尤其以强度间伐最为显著;间伐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树高受立地指数影响较大;平均单株材积随着间伐... 为了实现大径材培育的目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3 a的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的生长,尤其以强度间伐最为显著;间伐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树高受立地指数影响较大;平均单株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的大径阶株数比例且大径阶株数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大呈增加的趋势。增大间伐强度能够使林分直径分布较为集中,缩小直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强度的间伐能够提高中、大径材的产量,间伐后3a,小、中径材的出材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中大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出材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弱度间伐,大径材产量和增长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强度间伐的大径材出材量分别是中、弱度间伐的1.43、20.05倍,较强间伐大径材的出材量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强度间伐更能促进大径材生长。在进行大径材培育时应选择立地条件较高的林地并使用较大强度的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培育 间伐强度 生长 林分结构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国防 欧文琳 +1 位作者 陈瑞炎 陈钦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通过收集 1 0 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 ,应用回归分析 ,建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主要林分因子动态关系的数学模型 .检验结果表明 ,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变化有极显著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主要影响地表 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变化 ,林分平... 通过收集 1 0 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 ,应用回归分析 ,建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主要林分因子动态关系的数学模型 .检验结果表明 ,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变化有极显著的影响 .林分郁闭度主要影响地表 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变化 ,林分平均年龄主要影响地表 1 0 h时滞可燃物载量的变化 .在实际中拟合效果良好 ,可用于预测杉木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动态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因子 数学模型 地表可燃物载量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魏文俊 王兵 白秀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碳密度 器官 年龄 林分密度 立地因子
下载PDF
2种杉木人工林密度与立木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贤松 吴承祯 +2 位作者 洪伟 李周坤 程周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 以福建省福州白沙国有林场和南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林分密度分别为1 300-1 500和2 200-2 4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样地,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总的生物量为251.33 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154.46 t.hm-2,占总量的61.87%,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6%;其次是根的生物量,为57.52t.hm-2,占总量的22.85%,超过低密度林分的22%;枝的生物量最低,为19.80 t.hm-2,仅占总量的7.62%;而叶的生物量最低,为19.55 t.hm-2,仅占总量的7.66%,高于低密度林分的38%,林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林分密度
下载PDF
观光木杉木混交林水文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郁善 张炜银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对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分持水量、土壤渗透性能、贮水性能等水文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混交林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均优于杉木纯林,其中以观光木杉木行间混交最好,地上部分持水量32.95t/hm2,0~40cm土层最... 对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分持水量、土壤渗透性能、贮水性能等水文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混交林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均优于杉木纯林,其中以观光木杉木行间混交最好,地上部分持水量32.95t/hm2,0~40cm土层最大贮水量130.2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水源涵养 水文特征
下载PDF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2 位作者 余元华 刘化桐 蔡宏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9-823,共5页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山杜英 混交林 生物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玉盛 杨伦增 俞新妥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9-13,共5页
通过对杂木林(山脊)及取代杂木林的杉木丰产林(山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连续两年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和杂木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具有明显季节变... 通过对杂木林(山脊)及取代杂木林的杉木丰产林(山坡)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连续两年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和杂木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和春季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较大,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与林木年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与山脊上保留杂木林相比,杉木林(山坡)土壤有机物转化和合成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杂木林 土壤微生物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杉木林皆伐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燕 薛立 +3 位作者 曹鹤 任向荣 梁丽丽 陈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6-1080,共5页
研究了云勇林场的杉木林在刚皆伐(2004年10月)和皆伐半年后(2005年4月)的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对杉木林刚皆伐和皆伐半年后,从上到下5个坡位的3个土层(0~20cm、20~40cm和40~60cm)的土壤的pH、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 研究了云勇林场的杉木林在刚皆伐(2004年10月)和皆伐半年后(2005年4月)的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对杉木林刚皆伐和皆伐半年后,从上到下5个坡位的3个土层(0~20cm、20~40cm和40~60cm)的土壤的pH、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皆伐半年后大多数坡位的各土层土壤pH均低于刚皆伐的相应土层,5个坡位各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刚皆伐的相应土层,土壤水解性氮含量高于或接近于刚皆伐的相应土层。大多数坡位皆伐半年后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刚皆伐的相应土层,大多数坡位皆伐半年后各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多高于刚皆伐的相应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皆伐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基于自稀疏理论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车少辉 张建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量化林分密度是精准林业实现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用于杉木人工林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基于同一套数据构建3个林分密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理论分析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选优。理论上,Reneike林分密度指数(SDI)和Curtis相对密度(... 量化林分密度是精准林业实现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用于杉木人工林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基于同一套数据构建3个林分密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理论分析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选优。理论上,Reneike林分密度指数(SDI)和Curtis相对密度(RD)可互相转换,SDI可作为Nilson密度(SD)指标的特例;杉木人工林分的实证结果表明,SD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优于传统的SDI和RD密度,更能反映林分的生长规律;而且具有与立地质量不相关的比较优势。Nilson密度指标可用来模拟和预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和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指数 Curtis相对密度 Nilson林分密度
下载PDF
林下植被对杉林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俞元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5-78,共4页
调查分析了赣中低山区不同林下植被类型(芒萁型、蕨类型和灌木—芒萁型)对杉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硼、钼、铜、锌、铁和锰)状况的影响。指出该地区森林土壤为硼、钼、铜和锰缺乏区,锌潜在缺乏区,铁富集区;与芒萁型林下植被相比... 调查分析了赣中低山区不同林下植被类型(芒萁型、蕨类型和灌木—芒萁型)对杉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硼、钼、铜、锌、铁和锰)状况的影响。指出该地区森林土壤为硼、钼、铜和锰缺乏区,锌潜在缺乏区,铁富集区;与芒萁型林下植被相比,蕨类型林下植被使杉木幼林土壤有效态硼、钼、铜和锌在土壤表层(0~6cm)发生富集,但表下层含量则趋于降低;对于杉木成林,蕨类型林下植被土壤微量元素状况明显优于芒萁型林下植被。低地位级的杉木幼林通过人工整枝等抚育措施,可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使土壤表层有效态锌、锰含量增加,但同时使土壤表层有效态硼、钼、铜等含量降低,且将更加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 临界值 林下植被 杉木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