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20
1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75,共10页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高 6a、平均胸径 5a ,密度间差异已达显著性水平 ;林分蓄积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递增 ,5  7a ,密度间差异显著 ,8  18a ,只有A密度与E、D密度差异显著 ;枝下高随密度、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12a后 ,C、D、E密度间的差异很小 ;冠幅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9  10a后 ,各密度则随年龄增加而缓慢递减。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同一指数级 ,间伐后的林分与其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 ,其优势高、平均高差异不明显 ;立木蓄积前者小于后者 ;总蓄积 (立木蓄积+间伐蓄积 )前者大于后者 ;同一指数级 ,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 ,间伐后与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林分的蓄积百分比 ,初植密度大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造林密度 密度调控 林分生长
下载PDF
杉木多代连栽后土壤肥力变化 被引量:72
2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2 位作者 陈光水 谢锦升 俞新妥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树龄相近且为近成熟林等可比性较强的一代、二代、三代杉木林标准地,研究杂木林及不同栽杉代数杉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腐殖质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林分类... 通过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树龄相近且为近成熟林等可比性较强的一代、二代、三代杉木林标准地,研究杂木林及不同栽杉代数杉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腐殖质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排序。结果显示:表层土壤(0~20 cm)肥力以杂木林最高,其次为一代杉木林的,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则最差;底层土壤(20~40 cm)肥力以杂木林最高,一代、二代和三代杉木林的均较差。建议降低人为干扰频率和强度及改善林分群落结构来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从而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马祥庆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在论述国内外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有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别从不同的研究时期综述了杉木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原因及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 ,指出了当前杉木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杉木 连载 地力衰退 长期生产力 人工林 土地退化 森林衰退
下载PDF
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延茂 胡江春 +2 位作者 张晶 汪思龙 王书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分析了位于湖南会同广坪镇1~4代人工杉木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利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了1~4代杉木林... 分析了位于湖南会同广坪镇1~4代人工杉木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利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了1~4代杉木林根际土壤细菌区系和真菌区系.结果表明,细菌生物多样性在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根际土壤中变化不明显,各代杉木土壤之间细菌的遗传相似性为87%.而真菌随连栽代数的增加,DGGE图谱带逐渐减少,真菌生物多样性降低,各代杉木土壤之间真菌的遗传相似性也较低,仅为45%.对各代杉木土壤主要真菌类群的分析表明,随连栽代数的增加,病原真菌及产毒真菌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障碍 土壤微生物 PCR-DGGE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木林分生物量结构与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2 位作者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5-391,共7页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生物量结构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2 位作者 冯宗炜 邓仕坚 高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47-1952,共6页
土壤有机质在养分循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 ,对全球碳素循环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详细阐述了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组成 ,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以及林分发... 土壤有机质在养分循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 ,对全球碳素循环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详细阐述了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组成 ,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以及林分发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炼山、整地、施肥等经营活动对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杉木纯林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均低于混交林 ,且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 ,林地土壤肥力下降 .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土壤有机质周转模型、有机质组分 ,尤其是活性有机质以及有机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质 连栽
下载PDF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养分循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爱琴 范少辉 +2 位作者 林开敏 马祥庆 盛炜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建瓯,选择不同栽植代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养分循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存在差异。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分养分的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及归还吸收比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1代>2代,而...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建瓯,选择不同栽植代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养分循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存在差异。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分养分的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及归还吸收比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1代>2代,而营养元素的周转期则呈增加趋势,说明栽植代数对杉木林养分的归还量及吸收量有较大影响,多代连栽不利于杉木林地肥力的恢复。随林分年龄的增加,杉木林养分年积累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代成熟林比中龄林下降14 74%,2代成熟林比中龄林下降11 86%;而杉木林养分的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和归还吸收比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因此适当延长轮伐期有利于杉木林的养分归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栽植代数 养分循环 地力衰退
下载PDF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范少辉 盛炜彤 +3 位作者 马祥庆 林开敏 卓仕安 张小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0-567,共8页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平均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净生产力均呈逐代下降趋势,表现为1代>2代>3代,其中2代16地位指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比1代下降1 45%~11 68%;3代杉木比1代下降17 44%~60 53%,比2代下降16 23%~55 31%,多代连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栽植代数 生产力 地力衰退
下载PDF
不同栽植代数29年实生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2 位作者 邱仁辉 俞新妥 黄宝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实生杉木不同连栽代数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杉木在10年生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量相近,此后,2代的生长迅速下降(早衰),29年生的平均单株材积比1代的下降4146%。3代杉木树高...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实生杉木不同连栽代数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杉木在10年生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量相近,此后,2代的生长迅速下降(早衰),29年生的平均单株材积比1代的下降4146%。3代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一开始就比2代的差,但未出现大幅度的衰退现象,29年生的单株材积比2代的下降1770%。杉木栽植代数越少,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越早,峰值越大,速生期持续时间亦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代数 生长量 生长规律
下载PDF
广西大青山杉木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胡小燕 段爱国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杜海伦 张雄清 郭文福 孙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7-1218,共12页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广西大青山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初植密度下杉木人工林针叶、草本、凋落物和土壤的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表明:...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以广西大青山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初植密度下杉木人工林针叶、草本、凋落物和土壤的C、N、P含量及其比值。结果表明:针叶的C、N、P含量最高,凋落物次之,土壤最低。C∶N、C∶P表现为凋落物>针叶>草本>土壤,N∶P表现为凋落物>草本>针叶>土壤。其中针叶的N∶P均值为16.69,凋落物C∶N显著高于N发生释放的C∶N的临界值(30)。杉木人工林针叶和草本N、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针叶和土壤的C∶N、N∶P,草本和凋落物P含量、C∶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体现了杉木生态系统内的C、N、P在针叶、草本、凋落物和土壤之间相互转化和循环。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植物生长受P限制,凋落物分解慢,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慢,养分循环能力低,因此在人工林抚育管理中,应保护林下植被,适当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维持杉木林长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化学计量特征 植物 凋落物 土壤 初植密度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选择与生长潜力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许忠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31年)始终显著存在。不同无性系生长规律不同,有的无性系幼林期生长不是特别突出,但在中林期生长加快,到中林期后趋于稳定。优良无性系y18、y15在28或31年生时仍能保持前期所具有的生长优势,且在16 m立地指数和18 m立地指数条件下,生长同样突出,排名均为1、2名,表明这2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稳定性。在块状造林条件下,优良无性系13年生时树高、胸径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大于生产种20.1%26.6%、27%31.1%、78.7%92.8%,表明发展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造林格局 生长潜力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黄旺志 赵剑平 +2 位作者 王昌薇 杨涛 徐明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9-385,共7页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以密度C(1m×2m)和D(1m×1.5m)最高,同时,对林分的径阶分布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 密度 生长 蓄积量
下载PDF
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1 位作者 俞新妥 陈光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养分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草本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均高于2代的和1代的。林下植被层的N、P2O5、K2O、Fe、Mn、Cu、Zn营养元素含量... 通过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栽代数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养分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草本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均高于2代的和1代的。林下植被层的N、P2O5、K2O、Fe、Mn、Cu、Zn营养元素含量均随连栽代数增加而下降:同一林分林下植被层中,草本层上述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灌木层的。不同栽杉代数林下植被营养元素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N>K2O>CaO,MgO>P2O5,Mn>Fe>Zn>Cu。随栽杉代数增加,林下植被年吸收量、年归还量增加;而各营养元素循环速率最大为2代的,其次是3代的,1代的则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代数 林下植被 营养元素 养分循环
下载PDF
不同栽杉代数杉木林C库与C吸存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少红 高人 +1 位作者 陈光水 张任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福建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及邓窠的不同代数杉木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1代杉木林C库总量为251.165t/hm2,分别为2代(193.471t/hm2)和3代(161.716t/hm2)的1.29倍和1.55倍,其中活植物体和死生物体C贮量分别占72.91%和27.09%。... 对福建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及邓窠的不同代数杉木林C库和C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1代杉木林C库总量为251.165t/hm2,分别为2代(193.471t/hm2)和3代(161.716t/hm2)的1.29倍和1.55倍,其中活植物体和死生物体C贮量分别占72.91%和27.09%。而林下植被碳贮量随着连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3代林分别为2代林、1代林的2.33倍和3.67倍。1代杉木林枯枝落叶层的C贮量为2.799t/hm2,是2代和3代的1.09倍和1.52倍。1代杉木林土壤的C贮量分别是2代和3代的1.09倍和1.19倍。1代、2代和3代杉木林土壤有机碳贮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代杉木林乔木层C当年净固定量为7.653t/hm2,分别是2代和3代的1.46倍和1.9倍。1代杉木林C年归还总量(凋落物量)是1.25t/(hm2·a),分别是2代和3代的1.1倍和1.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库 C吸存 杉木林 多代连栽
下载PDF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凋落物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爱琴 林开敏 +2 位作者 范少辉 马祥庆 盛炜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5-590,共6页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建瓯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凋落物特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凋落物年产量有显著差异 ,表现出随栽植代数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凋落物组成、...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建瓯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凋落物特性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凋落物年产量有显著差异 ,表现出随栽植代数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凋落物组成、凋落动态及其分解速率差异不明显 .但杉木刚掉落凋落物与地面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刚掉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凋落物 ,而且刚掉落杉木凋落物的周转期高于地面凋落物 ,因此在杉木林地上随意选取凋落物样品进行凋落物分解试验 ,不能反映整个林分凋落物的分解状况 .图 2表 5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栽植代数 凋落物 地力衰退
下载PDF
连栽对杉木人工林碳贮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尉海东 刘爱琴 +2 位作者 马祥庆 林开敏 范少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含C率、C贮量和年净固C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含C率在45%~55%之间,不同代数间差异不明显,同一栽... 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含C率、C贮量和年净固C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含C率在45%~55%之间,不同代数间差异不明显,同一栽植代数相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乔木层各器官含C率表现为皮〉叶〉干〉根〉枝。随栽植代数增加,杉木林C贮量和年净固C量明显降低,但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代数间差异程度不同,中龄林代数间差异最明显,与1代中龄林相比,2、3代杉木林C贮量分别下降16.98%和63.60%,年净固C量分别下降14.01%和2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连栽 栽植代数 含C率 C贮量 年净固C量
下载PDF
杉木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有效防治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顺达 梁定河 +4 位作者 江顺德 田茂秀 莫子洪 卢营 吴丽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31-33,共3页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杉木的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必须提高杉木种植水平,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引入杉木种植。就杉木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针...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杉木的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必须提高杉木种植水平,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引入杉木种植。就杉木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杉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有效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植技术要点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杉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求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钟丽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5期101-103,共3页
南方集体林区为林木种植与生长提供卓越的先天条件,杉木作为南方林区的代表性树种,在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方面呈现出显著优势特征,优化其种植技术管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本文以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南方集体林区为林木种植与生长提供卓越的先天条件,杉木作为南方林区的代表性树种,在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方面呈现出显著优势特征,优化其种植技术管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本文以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基本信息进行杉木立地适宜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林地选择、整地处理、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移栽技术与抚育管理六个环节进行杉木种植要点的梳理,并探讨关于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杉木种植与良种造林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种植 杉木适宜性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舒洪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83,87,共4页
为揭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不同连栽代数、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除土壤容重趋于增加外,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速效钾及酸性磷酸酶... 为揭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了江西省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不同连栽代数、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除土壤容重趋于增加外,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速效钾及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尿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降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养分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二代杉木林的土壤容重、pH、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磷的含量高于一代杉木林,但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和酶活性低于一代杉木林;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与土壤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连栽 林龄 土壤肥力 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模拟不同初植密度杉木楠木混交林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晓 胡靖宇 +3 位作者 刘静波 王丽娟 朱琳 刘苑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索楠木×杉木混交林可持续性经营策略,并且为我国森林碳汇的估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相应数据,应用FORECAST混合型模型,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 【目的】探索楠木×杉木混交林可持续性经营策略,并且为我国森林碳汇的估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相应数据,应用FORECAST混合型模型,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下(4000,3000,2500,2000,1600株/hm^2)楠木×杉木混交林在未来300年(6个轮伐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不同初植密度多代连栽的楠木×杉木混交林在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下,碳储总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年均固碳量都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较好立地条件>中等立地条件>较差立地条件。并且楠木×杉木混交林随着连栽次数的增加碳储总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净生产力都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楠木杉木人工混交林在300年间所积累的碳储量及年均净生产力最高。中等立地条件下楠木×杉木混交林的初植密度控制在2500~3000株/hm^2,能够获得最大碳储量;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4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间所积累的碳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CAST模型 杉木 楠木 初植密度 碳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