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其永 洪万树 +2 位作者 陈仕玺 马细兰 倪子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应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研究了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形态结构 ,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 ,贮精囊是一对精巢的附属腺体 ,结缔组织隔膜将贮精囊分隔成为许多小室腔。被膜和隔膜中含有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成纤维和... 应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研究了雄性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的形态结构 ,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 ,贮精囊是一对精巢的附属腺体 ,结缔组织隔膜将贮精囊分隔成为许多小室腔。被膜和隔膜中含有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成纤维和纤维细胞以及间质细胞。隔膜上排列单层上皮细胞 ,呈柱形、立方形或扁平形 ,生殖季节粗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上皮细胞顶部聚集许多无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分泌后细胞器退化 ,胞质中出现大量的大空泡。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结构特征。贮精囊中的间质细胞与精巢中的Leydig型间质细胞形态特征相似。在生殖高峰期不论贮精囊的近端、中央或远端均先后贮存大量的精子 ,混合在分泌物中 ,贮精囊不同小室的上皮细胞发育并不同步。精液加贮精囊液的实验表明 ,贮精囊液有助于增强精子活率和延长精子寿命 ,并能促进受精率的提高。贮精囊纤维丝状分泌物呈深紫红色的PAS阳性反应 ,提示分泌物为粘多糖蛋白 ,贮精囊液含有 17α羟孕酮、PGE2 和PGF2α,能体外诱发雌亲鱼产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 中华乌塘鳢 贮精囊 形态结构 超做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溶解氧变化对中华乌塘鳢酶活的影响及其低氧耐受力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粒雅 王闻 +4 位作者 迟雯丹 王晓 王玲 郑明刚 范士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91-94,共4页
将中华乌塘鳢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溶解氧浓度分别为3.5、1.0、0.5、0.3、0.05、0、0 mg/L(将鱼憋2 h后)时分别进行取样,测定肝脏、肠和鳃中的酶活。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肠组织中免疫酶活性最高,而外... 将中华乌塘鳢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溶解氧浓度分别为3.5、1.0、0.5、0.3、0.05、0、0 mg/L(将鱼憋2 h后)时分别进行取样,测定肝脏、肠和鳃中的酶活。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肠组织中免疫酶活性最高,而外周组织(鳃)的酶活性远低于其他组织;当溶解氧浓度降至约0.31 mg/L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均明显下降,这可能是中华乌塘鳢进入了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整个新陈代谢降低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命状态;当水中溶解氧几乎消耗完全时,中华乌塘鳢为维持其基本生命特征而进行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又出现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溶解氧 碱性磷酸酶 超氧化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肠刷状缘膜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仁协 洪万树 +1 位作者 张其永 陈仕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8-1095,共8页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肠刷状缘膜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纤维二糖酶、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8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大弹涂鱼肠Ⅱ刷状缘膜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肠刷状缘膜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纤维二糖酶、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8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大弹涂鱼肠Ⅱ刷状缘膜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5种二糖酶的比活力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Ⅲ(P<0·05);中华乌塘鳢肠Ⅰ刷状缘膜除乳糖酶外,其余4种二糖酶的比活力均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大弹涂鱼肠Ⅲ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3种消化酶的比活力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Ⅱ(P<0·05);中华乌塘鳢肠Ⅱ的这3种消化酶的比活力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Ⅲ(P<0·05);2)大弹涂鱼各段肠刷状缘膜的5种二糖酶的比活力均显著高于中华乌塘鳢(P<0·05),前者肠刷状缘膜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3种消化酶的比活力整体上也稍微高于后者。由此说明:8种消化酶的活性在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肠刷状缘膜中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对二糖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分别是在肠Ⅱ和肠Ⅰ,而二者对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分别是在肠Ⅲ和肠Ⅱ;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肠刷状缘膜的5种二糖酶的活性与两者的食性关系密切,而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3种消化酶的活性与两者的食性并无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中华乌塘鳢 肠刷状缘膜 消化酶 食性
下载PDF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tolerance of hypoxia and desiccation in Chinese black sleeper(Bostrichthys sinensis)and mudskipper(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embryos 被引量:3
4
作者 CHEN Shixi HONG Wanshu +2 位作者 ZHANG Qiyong WU Renxie WANG Qi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1-98,共8页
The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tolerance of hypoxia and desiccation of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 Bostrichthys sinensis) and mudskipper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embryo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ttern of ... The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tolerance of hypoxia and desiccation of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 Bostrichthys sinensis) and mudskipper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embryo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ttern of oxygen consumption of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embryo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udskipper ones. The lowest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 ( 1.65 ±0. 66) nmol/ (ind. ·h) ] of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embryos 16 h after fertilization and the lowest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 (0.79± 0.08 )nmolf( ind. · h) ] of the mudskipper embryos 6 h after fertilization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Then the rat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of these two species embryos increased gradually until hatching [ (8.26 ± 1.70 ) nmolf( ind.· h) in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2.69 ± 0.23 )nmolf( ind. · h) in mudskipper]. After exposure to hypoxia water (0.16 mg/dm^3), bradycardia of the embryos occurred in both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and the mudskipper. However,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embryos survived approximately 45 min longer than the mudskipper ones. After exposure to desiccation at a relative humidity of 58%, bradycardia of the embryos was observed in both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and the mudskipper, and the Chinese black sleeper embryos lived approximately 9 min longer than the mudskipper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black sleeper (Bostrichthys sinensis) mudskipper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EMBRYO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hypoxia tolerance desiccation tolerance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发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产卵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洪万树 张其永 +2 位作者 陈仕玺 马细兰 郑微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1-547,共7页
以人工合成的17α-羟孕酮(17α-P)、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作为性信息素,吊挂在陶瓷管道内诱发性成熟野生和养殖中华乌塘鳢产卵,以陶瓷管道产卵率、总产卵量和平均受精率为指标,比... 以人工合成的17α-羟孕酮(17α-P)、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作为性信息素,吊挂在陶瓷管道内诱发性成熟野生和养殖中华乌塘鳢产卵,以陶瓷管道产卵率、总产卵量和平均受精率为指标,比较了两者的产卵效应,测定了产卵水和生活水(未产卵水)中PGE2和PGF2α的含量以及性腺提取液中17α-P、PGE2和PGF2α的含量。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明显提高诱发中华乌塘鳢的产卵效应。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诱发野生鱼的产卵效应优于养殖鱼。野生鱼和养殖鱼产卵水中的PGE2和PGF2α水平分别高于生活水中的,野生鱼和养殖鱼产卵水中的PGE2水平均极显著高于PGF2α(P<0.01)。PGE2在卵巢、精巢和贮精囊提取液中的含量,野生鱼均高于养殖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性信息素 性类固醇激素 前列腺素 诱发产卵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野生和养殖群体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以及性腺中17α-P和前列腺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卫红 洪万树 +1 位作者 张其永 叶辉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95-199,共5页
比较了中华乌塘鳢野生和养殖群体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皮质醇含量以及卵巢、精巢和贮精囊中17α羟孕酮(17α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差异.测定结果表明,雄性野生中华乌塘鳢群体血清中E2、T和... 比较了中华乌塘鳢野生和养殖群体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皮质醇含量以及卵巢、精巢和贮精囊中17α羟孕酮(17α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差异.测定结果表明,雄性野生中华乌塘鳢群体血清中E2、T和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养殖群体(P<0.01),但两者的皮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中华乌塘鳢血清中E2、T、P和皮质醇的含量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群体卵巢中的17αP、PGE2和PGF2α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野生群体精巢中的PGE2和PGF2α含量也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但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群体贮精囊PGE2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PGF2α含量两者没有差异(P>0.05).中华乌塘鳢雌性养殖群体血清中E2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养殖群体 性类固醇激素 血清 比较研究 PGF2Α 前列腺素F2Α 野生群体 PGE2 测定结果 含量差异 性腺发育 贮精囊 皮质醇 雌二醇 醇含量 卵巢 孕酮 精巢 雄性 雌性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GPx7和GPx8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浪 夏立萍 +1 位作者 沈斌 张建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709,共13页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低氧耐受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鱼类,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养殖对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够清除过氧化氢防止机体生物膜氧化受损,研...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低氧耐受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鱼类,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养殖对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够清除过氧化氢防止机体生物膜氧化受损,研究中华乌塘鳢GPx基因对其养殖及海洋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中华乌塘鳢GPx7和GPx8(分别命名为BsGPx7和BsGPx8)的cDNA序列。BsGPx7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2个半胱氨酸(Cys^(56)和Cys^(85))催化位点;BsGPx8编码210个氨基酸,含有1个半胱氨酸(Cys^(109))催化位点。利用RT-PCR方法研究了BsGPx7、BsGPx8基因在中华乌塘鳢组织中的分布表达,以及不同浓度镉离子(7.5,15,30 mg/L)胁迫下BsGPx7、BsGPx8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BsGPx7和BsGPx8在组织中呈泛在性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皮肤。不同浓度的镉离子胁迫下,BsGPx7基因在鳃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BsGPx8基因在肝脏、鳃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获得了BsGPx7重组蛋白(rBsGPx7)。对rBsGPx7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表明rBsGPx7在35°C和pH 8条件下酶活性最高。综上提示,BsGPx7与BsGPx8参与了机体对抗镉离子诱导的氧化应激的过程,可能在抗氧化防御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 镉离子 基因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