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 被引量:234
1
作者 叶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17,共15页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并依据教育学科呈现出的基本状态和主要特征,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和六个阶段。对于百年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除了沿着原有的研究思路在资料的开发和阶段的梳理方面作更为详尽的研究...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并依据教育学科呈现出的基本状态和主要特征,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和六个阶段。对于百年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除了沿着原有的研究思路在资料的开发和阶段的梳理方面作更为详尽的研究和作“补缺”式的研究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研究取向,即把研究角度放在教育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存在于每个阶段、以不同方式出现的共同问题上,这类问题可以称之为“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包括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学发展的“中外”关系问题、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影响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集中在对教育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其深层表现是教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问题。反思和探讨这些问题,是为了新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原创性发展,为了教育学独特的学术品质的形成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学 世纪问题 研究综述 发展阶段 教育研究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 被引量:40
2
作者 柳海民 林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教育学的范式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学者在思考、研究、构建教育学问题时所遵循、秉持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导引了他们研究教育学的路向、构建教育学的方式以及解决教育学问题的思维框架,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学的类同研究... 中国教育学的范式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学者在思考、研究、构建教育学问题时所遵循、秉持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导引了他们研究教育学的路向、构建教育学的方式以及解决教育学问题的思维框架,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学的类同研究传统,并规定着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来自苏联和西方国家的范式熏陶,并一直受到“西方范式”和“苏联范式”的禁锢和困扰,长期没有形成属于自我独立的教育学范式。中国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范式危机,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学的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范式的创建需从创建主体——教育学者和创建客体——“范式系统”入手。教育学范式的创建与构建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和中国教育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系统 理论范式 学科范式 研究范式 中国教育学
下载PDF
教育学中国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探索和梦想 被引量:25
3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0,共5页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中国教育学 创建 路径 策略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论纲 被引量:26
4
作者 课题组 李永智 +7 位作者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共8页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维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强国 微观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意义及其基本路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中国教育学学派概念的提出,显现了民族性和本土化意识,因此拥有两种独立性的意义:独立于相关学派和独立于西方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基本路径包括建构性创生和渐进性创生、移植性创生和内源性创生、理论型创生与实践型创生... 中国教育学学派概念的提出,显现了民族性和本土化意识,因此拥有两种独立性的意义:独立于相关学派和独立于西方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基本路径包括建构性创生和渐进性创生、移植性创生和内源性创生、理论型创生与实践型创生。学习与训练的制度、研究的制度和交流沟通的制度是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制度支持,而宽容意识与批评意识、独立意识与整合意识、现实意识与学术意识则应成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基本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学派 民族性 本土化 基本路径 建构性创生 独立意识 学术意识
原文传递
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德全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42,共13页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新文科 中国教育学 一流学科 学科范式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以20世纪下半叶为中心 被引量:18
7
作者 侯怀银 刘光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4,共9页
目前我国学者虽然已构建了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学学科体系,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学科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照搬外国模式倾向严重,原创性不足;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独立性尚差;未建立起学科发展与教... 目前我国学者虽然已构建了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学学科体系,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学科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照搬外国模式倾向严重,原创性不足;学科发展水平不高,独立性尚差;未建立起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研究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中国教育学 学科体系 构建 特征
下载PDF
试论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体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邢志群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由于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语言教学也就很难脱离文化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语言课中文化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不同的角度探讨汉语语言和文化教学的体系。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论证和说明在不同阶段的对外汉语... 由于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语言教学也就很难脱离文化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语言课中文化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不同的角度探讨汉语语言和文化教学的体系。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论证和说明在不同阶段的对外汉语课程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将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层面介绍给学生,从而引起同仁对文化教学的重视,最终提高汉语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学 语言文化 课程设计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5
9
作者 侯怀银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50-62,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
下载PDF
21世纪初20年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10
作者 侯怀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5,共10页
21世纪初20年,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教育学学科群不断丰富完善、教育学元研究全面持续开展、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得到关注重视、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时代发展得以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特点在于重视处理教育学... 21世纪初20年,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教育学学科群不断丰富完善、教育学元研究全面持续开展、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得到关注重视、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时代发展得以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特点在于重视处理教育学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知识生产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研究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展望未来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教育学人尚需砥砺前行,不断实现教育学的学科自主、学科自立、学科自尊、学科自强、学科自信和学科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初20年 中国教育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怀银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新时代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要前提是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由教育学分支学科,以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中的特殊知识内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研... 新时代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要前提是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由教育学分支学科,以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中的特殊知识内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研究者在教育学学科中,以中国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系统。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中,用中国的思维方式组织教育学概念、范畴、表述形成的言语表达系统。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呈现“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丰富着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是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实现由“照着讲”到“接着讲”的建构基础和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濡化”与“涵化”:中国教育学内涵更新的机制探寻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小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借用"濡化"和"涵化"这一对文化学概念,分析了中国教育学的内涵更新机制:中国教育学系统内的传承与更新的主要方式是"在遗传中变异",与他学科、别国教育学之间的播化与互动则主要是"有选择地滋养&qu... 借用"濡化"和"涵化"这一对文化学概念,分析了中国教育学的内涵更新机制:中国教育学系统内的传承与更新的主要方式是"在遗传中变异",与他学科、别国教育学之间的播化与互动则主要是"有选择地滋养"。然而,我们需要超越这种纵横二分模式,探索学科传承与播化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走出一条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独特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内涵更新机制 “濡化”和“涵化”
下载PDF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三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成为当时教育界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潮流。纵观这一时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教育学体系结构日臻成熟;(2)... 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成为当时教育界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潮流。纵观这一时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教育学体系结构日臻成熟;(2)教育学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3)教学改革汇成潮流;(4)教育学理论基础进一步拓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学 杜威 学科 教育学理论 教育界 科学化 最大 拓宽 成立
下载PDF
面向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及其体系重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梦雷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6,25,共10页
中国教育学话语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入了自觉的时代,寓意着重构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已成为发展其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使命。中国教育学学说或学派自身的规定性,百余年来中国教育学话语的警醒,教育改革的成就与经验的契合... 中国教育学话语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入了自觉的时代,寓意着重构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已成为发展其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使命。中国教育学学说或学派自身的规定性,百余年来中国教育学话语的警醒,教育改革的成就与经验的契合以及提升教育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表明了重构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必要性。但其中也隐匿着新时期中国教育学话语的盲目性、缺乏实践性、传播力较弱以及话语的立场不坚定等问题。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我国的政治立场、文化精神、实践与理论、汉语语言思维以及话语的传播等。因而重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应从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注重全球化与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融通滋养,运用中国的语言思维方式以及多模态的教育学话语传播途径上着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 核心要素 体系重构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贵华 孟照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将系统性与专业性作为学科获得认同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的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凸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而言,在内容形态上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构成;在生产机制上由学科、学派、学会和学术刊物构成;在转化应用上由实践知识、政策知识和教育思想构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问题,建基于学科自觉、学术自律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普遍知识的辩证关系,夯实学科体系的基座,激发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增强教材体系的导向性,提高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让中国教育学“说得出”“用得上”“传得开”“叫得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鉴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共14页
建构中国教育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问题体现在学科性、中国性、自主性。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体现学科性。既不能把教育学仅仅作为一种科学,也不能把教育学仅仅作为一种... 建构中国教育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问题体现在学科性、中国性、自主性。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体现学科性。既不能把教育学仅仅作为一种科学,也不能把教育学仅仅作为一种教育问题研究,更不能把教育学仅仅作为一种狭义的国别教育学来建构;而是要充分把握教育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按照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逻辑进行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体现中国性。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体现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性、民族性;体现解决中国教育现实问题的原创性、时代性;体现数字化时代中国教育学建设的系统性、专业性。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体现自主性。要通过理论自主、主体自主、方法自主、学科自主来建构中国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性 中国性 自主性
原文传递
浅析“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元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枬 王昊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1,共9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根性研究",从"依附性寄居"转向"独立性存在";深厚的中国传统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从陶行知"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受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的影响;自信的中国气派表现在"上天""入地"的学术选择,重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勇气,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中国元素 中国教育学
下载PDF
由“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的教育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建斌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 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方面路径完成:由中国教育史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中国教育实践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外国教育学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学中国化 中国教育学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建构的广义认识论条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庆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7,共12页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愿望上的或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做相关的条件上的准备。不过,所谓条件归根到底都是关联着认识活动的,可以称之为广义认识论条件。简而言之,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广义认识论条件:一是教育学学者的精神自立。其操作性的内涵是学者须具有求真至善的学者精神和务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二是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自觉。研究者不仅须知教育学兼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而且须有研究方法论上的理性。三是教育学建构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中国教育学研究才能够摆脱以往被国外教育学研究带路的局面,进而步入自主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 自主建构 精神自立 认识论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栋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52,共14页
学科体系勾勒学科成长的演变面貌,体现学科内外的整体结构,回应学科发展的时代呼唤,彰显学科变革的学人智慧。作为教育学内外建制结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始终处于经典标准与新型框架、知识演进与社会需求、一家之言与百家争鸣的内外张力。... 学科体系勾勒学科成长的演变面貌,体现学科内外的整体结构,回应学科发展的时代呼唤,彰显学科变革的学人智慧。作为教育学内外建制结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始终处于经典标准与新型框架、知识演进与社会需求、一家之言与百家争鸣的内外张力。在满足学理化与特色化的理论建构、科学化与引领化的制度建设、公益化与互益化的组织建造等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持续回应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当如何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与规训逻辑表现为,学科立场层面“自主—开放”的内在规约,学科主体层面“全球—在地”的网络集群,学科内容层面“求理—致用”的核心议题,学科方法层面“多元—适切”的分析逻辑,学科文化层面“分化—聚合”的学脉赓续。探索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需要通过突破学科规训、转化学科视角、激活学科想象,增强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描绘现代化教育道路的解释力、回应中国化教育问题的变革力、贡献国际化教育方案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学科体系 学科规训 学科视角 学科想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