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典籍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的文化传真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4-76,共3页
中医典籍记载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诊疗及养生文化,中医典籍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译者既要忠于原作,灵活地运用以"直译""异化"为主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中医文化,又要注意译文的"通顺",从而实现翻译的交... 中医典籍记载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诊疗及养生文化,中医典籍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译者既要忠于原作,灵活地运用以"直译""异化"为主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中医文化,又要注意译文的"通顺",从而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文化传真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用方的使用频数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泽南 杨玲玲 +2 位作者 李艳 郑莉明 汪卫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对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常用方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并与现代抑郁症治疗常用方对比。方法: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共发现4 806条条文,进一步筛选出类似抑郁症条文319条。经频数... 目的:对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常用方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并与现代抑郁症治疗常用方对比。方法: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共发现4 806条条文,进一步筛选出类似抑郁症条文319条。经频数分析,常用方依使用频数高低排序有:甘麦大枣汤、归脾汤、淡竹茹汤、大枣汤、温胆汤、七福饮、紫苏子汤、七气汤、逍遥散、人参养荣汤、沉香降气汤。结论:归脾汤、甘麦大枣汤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推荐方。治则上,古代医家倾向补血养血,养心安神,病位侧重心脾;现代医家多从肝论治,且用方祛痰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古籍 中医学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评价及辨证规律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陶桃 石明鹏 +8 位作者 张宪帅 周国徽 于杰 银河 庄明辉 谭博洋 李绍军 朱立国 李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585-591,共7页
[目的]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及辨证规律并评价其证据质量,以期对中医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以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防治证据,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对每条证据进行评价,... [目的]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及辨证规律并评价其证据质量,以期对中医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以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防治证据,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对每条证据进行评价,并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经典方剂的辨证规律总结。[结果]共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证据197条,其中知识类证据192条,案例类证据5条。共涉及136个方剂,古籍共74本。136个方剂中,20个被评为Ⅰ级证据;55个被评为Ⅱ级证据;61个被评为Ⅲ级证据。辨证分型多以肾虚腰痛(55条)、寒湿腰痛(35条),淤血腰痛(9条)、湿热腰痛(9条)次之。[结论]中药方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质量不高,中医古籍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索。古籍证据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中以肾虚腰痛、寒湿腰痛常见,治则治法多为补肾壮阳、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理气止痛、化痰除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 古籍文献 评价 《中华医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昆仑穴临床应用规律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昊 徐桂兴 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97-2903,共7页
目的基于昆仑穴的古籍文献,归纳整理其主治病证、腧穴的单穴及配伍应用和应用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源数据库检索昆仑穴的相关条文,建立昆仑穴应用数据库,通过IBM SPSS STATISTIC 26对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基于昆仑穴的古籍文献,归纳整理其主治病证、腧穴的单穴及配伍应用和应用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源数据库检索昆仑穴的相关条文,建立昆仑穴应用数据库,通过IBM SPSS STATISTIC 26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检索相关的古籍著作共计238部,纳入文献条文432条,昆仑单穴主治病证共达47种,优势病证为:腰痛、足痛、头痛、下肢肿(头痛、下肢肿为并列关系)、癫痫、鼻衄、喘证、难产(癫痫与鼻衄、喘证、难产为并列关系)、肩背痛、太阳中风、前阴肿、疟疾、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暴喘、中风、水肿、小儿阴肿为并列关系);配伍主治病证73种。最常见的配伍用穴频次前10依次为合谷、照海、绝骨、足三里、太冲、太溪、涌泉、金门、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腕骨、申脉、三阴交、天柱、委中、阳溪出现频次相同);最常使用的方法为针刺和艾灸。结论上述结果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籍中昆仑穴在单穴治疗中与配伍治疗的临床应用,总结分析古代病案中昆仑的优势病种和与之相配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数据挖掘 《中华医典》 昆仑穴
下载PDF
古医籍中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针灸规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尚杰 李红晓 +3 位作者 卢鸽 程洁 沈洁 沈梅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44,462,共5页
目的:整理古代医学书籍,分析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针灸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有关男性不育症的条文,将数据按照古籍书名、腧穴、归经、部位、针灸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一步统计并探讨分析。结果:纳入条文9... 目的:整理古代医学书籍,分析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针灸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有关男性不育症的条文,将数据按照古籍书名、腧穴、归经、部位、针灸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一步统计并探讨分析。结果:纳入条文94条涉及30本古医籍、23个腧穴、7条经脉,涉及经脉以任脉、足少阴肾经为主,阴经选用高于阳经,取穴部位偏重于下腹部及下肢部。结论:根据古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的规律分析,治疗本病取穴以中极、关元为主,若有滞有热者重中极,虚证为主则重关元,再以肝、脾、肾为要,先天与后天同补,局部与远端结合,可组成关元、中极、肾俞、膏肓、足三里、商丘的基本方,针灸方法则以灸为主亦可针灸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男性不育症 中华医典 针灸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病-药-量”探讨《中华医典》含竹沥中药方剂相应规律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3
6
作者 骆宾妃 董佳威 +4 位作者 刘红宁 曾展 姚佳 陈钰 陈晓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6-2545,共10页
目的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中药方剂“病-药-量”的相应规律,为竹沥的临床诊疗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的中药方剂,录入Excel 2016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 目的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中药方剂“病-药-量”的相应规律,为竹沥的临床诊疗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的中药方剂,录入Excel 2016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含竹沥方剂349首,主治病证分类共99种,其中高频病证(≥20次)主要为“中风”“痰饮”“咳嗽”,治疗“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为主,“痰饮”以饮停胃肠为主,“咳嗽”以痰热郁肺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19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生姜、甘草、茯苓、陈皮等,药物功效种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其次为温性药,药味多选用甘、苦、辛味,药物归经以脾、胃、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100 mL,核心药物配伍重用防风以祛风化痰,改善脑络痹阻;治疗“痰饮”时,剂型多为丸剂,竹沥用量为200 mL,药物配伍偏重化痰逐饮以理气消积;治疗“咳嗽”,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200 mL,药物配伍偏重化痰清热以泻除肺热。结论竹沥应用疾病类型广泛,但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化痰为其主要治则,根据不同证候特点,兼辅以清热、开窍等功效;组方配伍方面竹沥多作为佐助药物进行配伍,因其寒凉药性,宜配伍生姜汁等温性药物协同服用,建议竹沥及生姜汁用量分别为200 mL和100 mL为度,可根据证候痰热症状程度适当加减竹沥用量。对促进竹沥临床实践规范化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竹沥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沥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组方规律 常用剂量
原文传递
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席瑾 金纯纯 +2 位作者 沈真如 沈洁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301条,涉及41个腧穴,共计358穴次。分析发现,历代针灸治疗不孕症多选用任脉和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其中以任脉的中极、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取穴部位偏重下腹部和下肢部;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任、冲脉的交会穴为治疗关键。结论临床在治疗不孕症时可选取古代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极、关元、照海、涌泉为基础方,针灸联合应用,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加减。尚有文献记载石门、阴交、血海、至阳等穴位有绝孕的风险,临床运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不孕症 中华医典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舒淳 杨漾 +3 位作者 张秋雁 谭精培 李静 匡慧芳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中医古籍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中华医典》分析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
9
作者 陈爽 王宝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水肿的相关内容,探讨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清代医家诊疗水肿的相关著作,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水肿的相关内容,探讨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清代医家诊疗水肿的相关著作,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280首处方,包含44本医家著作,涉及中药260味,其中频次≥21次的药物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为肺、脾、肾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高频药对为泽泻-猪苓、白术-附子;聚类分析得到7个核心处方。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水肿注重攻补兼施,遣方用药以利水渗湿为主,同时兼健脾理气、温补脾肾、宣肺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中华医典》 医案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胎漏、胎动不安用药规律
10
作者 龚楚征 李善霞 朱欣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挖掘中医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期待为当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平台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处方... 目的:挖掘中医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期待为当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平台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处方148首,涉及中药81味,得出4首新方。结论: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多使用补益药物,挖掘的新方期望为当代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漏胎动不安 中华医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11
作者 万玉凯 杨羽静 +7 位作者 邱俊琛 黄云城 秦冬杰 张志辉 刘洋 王颖仪 老膺荣 徐福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智库·数字图书馆中具有驻颜功效的中医古籍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送服温度等进行频次统计,归纳总结用药规律...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智库·数字图书馆中具有驻颜功效的中医古籍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送服温度等进行频次统计,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112首古籍处方,涉及282味中药。高频中药以温性、甘味的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剂型以丸剂为主;使用辅料总频次为123次,其中蜂蜜、酒、麦芽最为常见;送服介质共21种,总频次达159次,其中频次最高的为酒(82次);送服温度以温服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可以得出聚类方3组及药对组合15对。结论:驻颜处方多见以补虚药为主,尤以补肝肾药物相对较多,且以温酒丸剂内服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颜处方 中医古籍 数据挖掘 内服法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病-药-量”探讨《中华医典》含丹参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12
作者 梁绿圆 曹佳蕾 +9 位作者 刘宜杭 马涵悦 张尔昱 万和伽 韩乐群 余淑敏 张煜欣 魏炳琦 谭祥汉 马丙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8-1280,共13页
目的基于“病-药-量”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丹参的临床应用及药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医典》中收集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采用Excel 2020建立丹参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 目的基于“病-药-量”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丹参的临床应用及药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医典》中收集含有丹参的中药方剂,采用Excel 2020建立丹参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含丹参方剂1196首,主治病证分类共511种,其中高频病证(频次≥9)主要为“中风”“脚气”“虚劳”“痹痛”“腰痛”。治疗“中风”证型以阴虚风动为主,“脚气”证型以湿热蕴结为主,“虚劳”证型以肾阳虚为主,“痹病”证型以风寒湿痹为主,“腰痛”证型以寒湿腰痛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150的药物有1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当归、人参、茯苓等。药物功效种类以活血调经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较多;药性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为温、寒、平;药味多选用苦、甘、辛味;药物归经以肝、肺、肾、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汤剂和散剂,核心药物配伍防风以祛风止痉;治疗“脚气”时,丹参常用剂量为123.93 g,剂型多为汤剂,核心药物配伍防风以除湿止痉;治疗“虚劳”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散剂,核心药物配伍熟地黄以滋阴补血;治疗“痹病”时,丹参常用剂量为37.3 g,剂型多为酒剂,核心药物配伍肉桂以温经散寒;治疗“腰痛”时,丹参常用剂量为41.31 g,剂型多为酒剂,核心药物配伍牛膝以通血下行。结论丹参可治疗多系统疾病,在诸多疾病中主要发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根据不同疾病特点,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时,丹参又被赋予“祛风”“壮骨”“祛湿”“止痉”等功效,为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病-药-量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活血化瘀 通经止痛
原文传递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以《黄帝内经》海外课堂为例
13
作者 王丽慧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内经》课堂,发现其以“汉字立论”的跨国际授课方式对中医经典的海外传播与教授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并与更多海外汉学家建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海外教学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的骨痹辨治规律及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文娟 曾彦绮 +3 位作者 生茂正 周崇怡 王雨轩 衣兰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骨痹文献的挖掘及研究,分析骨痹的辨治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骨痹提供指导。方法:提取《中华医典》中骨痹相关数据,建立骨痹诊治数据库,运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从171部古籍中纳入原文935条,...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骨痹文献的挖掘及研究,分析骨痹的辨治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骨痹提供指导。方法:提取《中华医典》中骨痹相关数据,建立骨痹诊治数据库,运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从171部古籍中纳入原文935条,收录方剂306首,药物599味(共8534次),数据分析得到核心药物10味、核心药对46对、核心药组42组、核心药团28项及聚类方7个。结论:挖掘分析骨痹的诊治规律和用药特点,既为中医治疗骨痹的规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临床防治骨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骨痹 辨治规律 用药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代治疗腹痛的方药规律
15
作者 陆跃 赵君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429首,涉及药物239味,共有甘草、肉桂、干姜、当归、木香等55味高频用药,排在前三位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别是温、平、热,辛、苦、甘和脾、胃、肝,总结了18个药对药组关联结果以及10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古人治疗腹痛以辛温、辛热之药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以苦温、辛温之药理气活血、疏调气机为常;兼以甘温、甘平之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辨证选用苦寒之药泻火清热、泄下攻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古代文献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中华医典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数据挖掘的哮病用药性味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盛隆 王强 +2 位作者 杨爽 张文瑞 孙增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哮病治疗相关文献的挖掘及研究分析,探索哮病用药的性味分布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华医典》数据库先秦至民国的中医古籍中哮病治疗的方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哮病用...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哮病治疗相关文献的挖掘及研究分析,探索哮病用药的性味分布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华医典》数据库先秦至民国的中医古籍中哮病治疗的方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哮病用药的性味分布规律。结果:用于哮病治疗的药物中药性以辛、苦、甘为主,五味以温、寒、平为主,温性药物所占比例各时期最高,寒性药物次之。结论:温性药物在哮病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开""行""导""消"的哮病治法是药性与药味相结合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献 数据挖掘 哮病 支气管哮喘 性味分布 中华医典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消渴病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甜 高思华 +4 位作者 张诗扬 赵丹丹 徐冰蕊 赵智宇 郭凤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433-3443,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证候分布、治法特点和用药规律等。方法:以《中华医典》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消渴病的证治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3条文献,药物49...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证候分布、治法特点和用药规律等。方法:以《中华医典》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消渴病的证治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3条文献,药物497味。得到7个核心证候社团和5个治法社团,前3位分别为热盛阴虚(26.21%)、气阴两虚证(11.70%)和肾阴虚证(9.57%),最常用的治法为清热养阴(15.3%)、益气养阴(11.1%)、滋补肾阴(5.2%)。得到高频药物20味,依次是麦冬、甘草、人参、茯苓等;药物以寒、平、甘为主,归经以肺、肾、胃、脾为主;配伍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人参-麦冬、天花粉-麦冬、人参-甘草等。得到中药聚类3组;中药社团3个;配伍规律50条。结论:热盛阴虚、气阴两虚、肾阴虚证为消渴病的常见证型,清热养阴、滋阴补肾、健脾益气法及相应中药在治疗消渴病中较为常用。另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和分析古代文献,为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消渴病 证候 用药规律 证治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刘国辉《伤寒论》英译本的深度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存玉 陈锋 吴青 《中国科技翻译》 2022年第1期49-51,59,共4页
本文详细考查了刘国辉的《伤寒论》英译本中深度翻译的具体实现手段,研究发现,该译本综合运用了文本内和文本外两种深度翻译,前者包括方括号加注、圆括号加注、疑难点加注+脚注、段后评注+脚注、方剂分析+方剂应用+脚注五种形式,后者包... 本文详细考查了刘国辉的《伤寒论》英译本中深度翻译的具体实现手段,研究发现,该译本综合运用了文本内和文本外两种深度翻译,前者包括方括号加注、圆括号加注、疑难点加注+脚注、段后评注+脚注、方剂分析+方剂应用+脚注五种形式,后者包括序言、致谢、译者前言、张机原序、《伤寒论》宋本前言、附录、参考文献、主题索引、中药索引。本文依次剖析各部分在译本中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国辉《伤寒论》英译 深度翻译 中医药典籍
原文传递
麦克奈特《洗冤集录》英译本的厚翻译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珊珊 王曦 阎莉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5,共5页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麦克奈特翻译的The Washing away of Wrongs:Forensic Medicine in Thirteenth-century China,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宋慈《洗冤集录》原本为底本的英译本。本文基于"厚翻译"视角,剖析了该译...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麦克奈特翻译的The Washing away of Wrongs:Forensic Medicine in Thirteenth-century China,是迄今为止唯一以宋慈《洗冤集录》原本为底本的英译本。本文基于"厚翻译"视角,剖析了该译本文本内与文本外的深化策略,包括标题阐释、文内释义、脚注、括号注、评论、插图和文本外的序言、介绍、参考文献、附录。研究发现,文本内外的补偿信息,降低了读者理解中医内容的难度,对原著不科学信息的处理有助于西方客观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冤集录 厚翻译 中医典籍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基于《中华医典》中医药治疗时行感冒的用药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云 张誉腾 +1 位作者 李钰昕 张洪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时行感冒(流感)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流感临床诊疗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时行、时气、疫、瘟、温、疠”为检索词,检索收录了1156本中医古籍的《中华医典》(第五版)中的相关处方信息...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时行感冒(流感)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流感临床诊疗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时行、时气、疫、瘟、温、疠”为检索词,检索收录了1156本中医古籍的《中华医典》(第五版)中的相关处方信息,根据制定的纳排标准筛选处方。对处方信息进行数据规范后,运用SPSS Modeler、Statistics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211个处方信息,涉及176种中药,其中高频药物48味,频次较高的前10味中药是甘草、石膏、葛根、黄芩、麻黄、柴胡、桔梗、川芎、陈皮、前胡;药类以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理气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可信度且提升度大于3的关联规则共8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13组聚类方。结论:古籍中治疗时行感冒的处方蕴含了多种治法,包括解表、清热、散寒、祛风通痹、养阴清肺、益气健脾除湿、利水泄热、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华医典 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系统聚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