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深化之道 被引量:47
1
作者 丁煌 李雪松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8,98,共10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摆在了新时代治国理政布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的一项研究议题。"深化"是"中国之治"重大命题之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核...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摆在了新时代治国理政布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的一项研究议题。"深化"是"中国之治"重大命题之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核心要义,当前我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碎片化"困境,集中表现在执法主体、执法理念、执法职能、执法资源、执法流程和执法责任上,整体性治理则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基于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整体性治理框架,运用整体性治理理念中协调、整合和信任的有益思路,构建我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深化路径。这一深化研究修正了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发展判断,为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新时8 中国之治 整体性治理
原文传递
“社会综合治理”:中国治理的话语体系与经验理论——兼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比较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丛虎 王晓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6,共7页
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与我国国情紧密相联,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合理模式,其意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创新,因而是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这种模式与现代法治政府的理念高度契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综合治理"模... 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与我国国情紧密相联,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合理模式,其意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创新,因而是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这种模式与现代法治政府的理念高度契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保障。"社会综合治理"有其独有的、区别于西方的"多中心治理"话语体系,其所形成的经验理论,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也已日臻完善。"社会综合治理"话语体系与经验理论彰显着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综合治理” 中国治理 多中心治理 话语体系 经验理论
原文传递
政策试验的注意力调控与适应性治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宏山 李沁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7,共9页
在多层级政府体系中,政策试验是检验新政策效果、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一项制度安排。政策试验的已有文献大多关注成功试验的运作机制,对效果不明显的政策试验的调控机制研究较少。从政治调控的视角,可以剖析决策者如何调整注意力分配,进... 在多层级政府体系中,政策试验是检验新政策效果、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一项制度安排。政策试验的已有文献大多关注成功试验的运作机制,对效果不明显的政策试验的调控机制研究较少。从政治调控的视角,可以剖析决策者如何调整注意力分配,进而传递政策信号,促使地方政府改进政策安排,提升公共治理的适应性。政策试验产生良好绩效后,在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决策系统对政策试验予以认可,在注意力分配上给予优先关注,提供全国性交流平台,形成创新的扩散效应;对于无效的政策试验,政策子系统在注意力上予以消解,政策试验在名义上保持运作,但不再具备扩散动力,从而转化为一种柔性化的容错纠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试验 注意力调控 适应性治理 中国之治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治理与发展:基于界面治理框架的视角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文钊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64,共14页
讲述中国治理故事,诊断中国治理问题,提升和改进中国治理质量,应当成为中国治理研究者的理论自觉。现有的治理研究没有很好地将治理理论与中国情境相结合,中国治理研究的“盲人摸象”现象仍然存在。基于本体论框架、诊断和设计的研究思... 讲述中国治理故事,诊断中国治理问题,提升和改进中国治理质量,应当成为中国治理研究者的理论自觉。现有的治理研究没有很好地将治理理论与中国情境相结合,中国治理研究的“盲人摸象”现象仍然存在。基于本体论框架、诊断和设计的研究思路,我们提出了诊断中国治理故事的界面治理分析框架。界面治理分析框架将人工科学思想与治理有机地结合,强调从治理界面、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功能和目标来对治理现象进行解释、研究和规范。从界面治理分析框架看,中国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理目标,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横向治理界面,建构了从基层到全球的纵向治理界面,涵盖横向和纵向的混合治理界面正在成长,多元共治的内部结构成为支撑有效治理的基础。迈向弹性、稳健性和适应性的多界面治理体系,应该成为中国治理未来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本体论框架 界面治理 复杂系统 中国治理
原文传递
“控制权”理论与政府治理:一个研究评述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家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3,共11页
基于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置、考核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研究政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运行逻辑。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治理的研究中,“控制权”理论被广泛运用,在组织结构、政策执行、项目制三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研... 基于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置、考核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研究政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运行逻辑。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治理的研究中,“控制权”理论被广泛运用,在组织结构、政策执行、项目制三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研究借用“控制权”理论进行分析,学术影响显著。但是,学界对“控制权”理论的运用条件和适用度还缺乏深入讨论。同时,从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看,“控制权”理论忽视了组织内非均衡权责的特征,仅从“控制权”的角度难以完整讨论中国政府治理的一些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控制权”理论 政府治理 项目制
下载PDF
我国地方课程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反思 被引量:13
6
作者 殷世东 王笑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历经了孕育、迷茫、雏形、成型到成熟等阶段,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辅相成。地方课程建设历程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限逐步下放与变革的过程,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历经了孕育、迷茫、雏形、成型到成熟等阶段,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辅相成。地方课程建设历程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限逐步下放与变革的过程,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结构和体系渐趋完善,建构三级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以育人为本,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中国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课程 三级管理 地方知识 中国治理
下载PDF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变革70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2
7
作者 殷世东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是一个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行动准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变革与调整驱动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 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是一个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行动准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变革与调整驱动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在探索中国治理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冒进,但很快回归正轨,规范与指引着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治理。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变革历程看,经历了改造继承与盲目借鉴、自主探索与跃进变革、中国特色与科学借鉴、中国治理与中国表达等四个阶段。课程政策必须立足国情,基于学生本位,遵循教育规律,立德树人,指向人的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制定课程政策的过程中主体应具有广泛性,执行过程中政策必须转化为制度,实施三级管理,做到与时俱进,时时评价,才能确保政策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政策 素质教育 立德树人 三级管理 中国表达 中国治理
下载PDF
中央、地方与社会:中国治理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正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5,132,共11页
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上,西方传统重权力横向分立,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分立;中国传统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此种中国传统之形成,与历史上早期中国的规模就已非常巨大有关;因国家规模巨大,在治理上不得不分出中央、地方与... 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上,西方传统重权力横向分立,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分立;中国传统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此种中国传统之形成,与历史上早期中国的规模就已非常巨大有关;因国家规模巨大,在治理上不得不分出中央、地方与社会三个层面,因而不得不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治理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处理和协调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应对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与这种治理传统相对应,中国治理研究也有一种理论视角,就是以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为理论分析的主线,发展解释理论或提出国家体制改革方案。这种理论视角已成为中国治理研究的一种思想传统,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理论流派,从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治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 纵向约束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培洲 唐爱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制度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实现道路自信需要建构符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的制度话语。制度话语建构要充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优势,凸显中国道路的主体性,阐明"中国之治"的有效... 制度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实现道路自信需要建构符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的制度话语。制度话语建构要充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优势,凸显中国道路的主体性,阐明"中国之治"的有效性,强调时代发展的人民性。通过内容建构为制度话语赋权,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话语 中国之治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智慧
10
作者 朱新荣 赵田田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性问题的愈发紧迫、新兴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长、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的空前紧密相连,这一切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因素。中国在国家治理中彰显了坚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秉承人民至上在国家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性问题的愈发紧迫、新兴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长、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的空前紧密相连,这一切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因素。中国在国家治理中彰显了坚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秉承人民至上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理念和深入推进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等特色优势,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从单边独治到合作共治、从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从霸权规则到法治规则转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变革 中国之治 中国智慧
下载PDF
中国公共卫生治理:逻辑演进与维度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进龙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5-21,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经历了政府计划、市场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艰难探索过程,终于走上了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道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治理变革提供了一次前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经历了政府计划、市场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艰难探索过程,终于走上了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道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治理变革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现实检验,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但也同时暴露出市场机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缺位错位问题。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同框出镜、互补嵌入和重构个体化社会的公共卫生治理,是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共卫生 社会治理 中国之治 新冠疫情
下载PDF
“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及其优势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笑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3期36-45,共10页
探讨“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过程,也是治理体系中价值、政策理论、工作方法等“软结构”的效能整合提升过程。“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既是对中国... 探讨“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是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过程,也是治理体系中价值、政策理论、工作方法等“软结构”的效能整合提升过程。“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既是对中国传统德治资源的现实运用,又是近代以来探寻中国之治历史经验的成果凝结,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先进的政党价值理念、反映实践要求的政治理论政策、思想政治生命线的工作方法等。依托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柔性元素和机制,“中国之治”发挥出制度与非制度刚柔并济的有机合力、政党领导的行动型治理、人民主体的动力激发等诸多效能优势。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注重制度层面的建构,也要注重治理体系中的柔性机制和“软结构”的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治” 柔性治理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历史生成及其现实启示
13
作者 莫万姣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观的赓续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专政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国家—社会”要实现有机统一均衡的治理格局、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生成经历了...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观的赓续与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专政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国家—社会”要实现有机统一均衡的治理格局、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生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苏维埃政权初建时期对国家管理的初步思考、通过制定有效举措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围绕“由谁领导”“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生成逻辑,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对中国治理的启示体现在:推进新时代的中国之治需着眼于对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创新性运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持续完善国家治理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国家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治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政治发展与价值蕴涵
14
作者 张树华 王阳亮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89,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规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集合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规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集合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协同进步。其中,政治发展是国家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方面,也是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立了一套稳固的政治制度和系统有效的政策体系与治理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人民观、民主观、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价值意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中国的政治发展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在制度与价值观念、改革与政策策略方法等重要命题方面仍有待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提炼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人民观 民主观 发展观 中国之治
原文传递
“中国之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骆小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6,共7页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决定》明确了"制度"和"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中国的治...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决定》明确了"制度"和"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中国的治理是不同于西方语境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观。现代国家治理的载体主要是"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给了社会主义成长的速度与巨大空间,城市(社区)治理是"中国之治"未来的趋势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之治
下载PDF
大学中国之治的现代性建构
16
作者 申晨 朴雪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62-71,共10页
内生于当代中国实践和独特语境的现代性中国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崛起为比肩西方、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现代性理论的新形态。在业已成熟的西方大学现代性建构的框架下,非西方大学也逐渐走上了现代性探索的道路。中国现代大学以及现... 内生于当代中国实践和独特语境的现代性中国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崛起为比肩西方、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现代性理论的新形态。在业已成熟的西方大学现代性建构的框架下,非西方大学也逐渐走上了现代性探索的道路。中国现代大学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与西方学术文化的对话和交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合法性,并成功转型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大学中国之治是彰显“中国之志”、立足“中国之智”、依托“中国之制”的大学治理中国模式的总括。大学中国之治的现代性建构就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大学治理新格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大学治理全球化交出中国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治 大学中国之治 现代性逻辑
下载PDF
推动“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基于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思考
17
作者 刘泽兰 《理论建设》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可以发现,"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是其历史逻辑,回应时代之问与迎接改革挑战是其现实逻辑。"... 通过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可以发现,"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是其历史逻辑,回应时代之问与迎接改革挑战是其现实逻辑。"中国之制"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目标优势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的关键环节是:一要坚定制度自信,二要完善制度体系,三要严格制度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之制 中国之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下载PDF
政策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国之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溢群 卢笛声 《社会科学前沿》 2020年第10期1614-1623,共10页
政策网络理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美国学派、英国学派和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学派,如今成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的显学。政策网络理论内涵丰富,兼具宏观微观中观研究视角,显示出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政策网络理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美国学派、英国学派和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学派,如今成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的显学。政策网络理论内涵丰富,兼具宏观微观中观研究视角,显示出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在研究范式、分析框架和治理模式方面都扮演了新的角色。在引入中国的二十年间,许多学者对理论发展、逻辑演进、学派思想等内容作了细致回顾与梳理,肯定了政策网络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和价值,海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产生浓厚兴趣,但该理论对新时代的中国之治提供什么借鉴和启发、理论本土化前景如何,有待继续探索。政策网络理论在中国具有无限发展潜力,同时,中国实践及实践背后的理论反映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网络理论 中国之治 政策科学
下载PDF
“中国之治”担当进取精神学理阐微——基于互补系统治理的分析视角
19
作者 涂明君 贾锡萍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5,共9页
中国特色系统治理注重精神意志及其与组织目的、思想理论、政策制度等组织行为的系统协同。新时代以历史新时期务实闯创的改革精神为思想源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智仁勇三达德和赤子心、进取心等心性道德学养,以担当进取为核心诉求强化改... 中国特色系统治理注重精神意志及其与组织目的、思想理论、政策制度等组织行为的系统协同。新时代以历史新时期务实闯创的改革精神为思想源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智仁勇三达德和赤子心、进取心等心性道德学养,以担当进取为核心诉求强化改革精神与治理意愿。因仁生勇,民族复兴之仁政目的更为明确,以敢于涉险滩强化勇毅胆量;因勇思进,奋发有为之意向更为明确,以钉钉子精神强化进取意志与韧实理性之互补关系;因进明智,改革道路更为自信,以蹄疾步稳实现快稳进取;以智践仁,治理理论更加自信,以应然顶层设计与实然基层摸索相结合实现仁政。这构成仁-勇-进-智-仁的“大仁政”治理循环,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精神意志对“中国之治”深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当精神 进取意志 系统治理 改革精神 中国之治
下载PDF
良法善治: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价值内蕴及实践路径
20
作者 任绪保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善治 中国之治 法治 价值内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