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岸田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前景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3,127,共17页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 岸田政府 价值观外交 国际格局 中日关系
原文传递
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季风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81,127,128,共15页
RCEP自贸区的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 RCEP自贸区的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口产品关税也将得到大幅削减,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以及便利的海关通关手续将进一步提高中日贸易便利化水平,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当下国际风云突变,中美关系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中日关系紧张使中日经贸合作的外部环境复杂化,加之中日经贸关系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平衡,既有矛盾与新挑战相互交织。展望未来,RCEP框架下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回暖等利好因素上升,中日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中日关系 中美摩擦 中日经贸关系
原文传递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及其对华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友骏 赵磊 王星澳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7,60,共11页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是日本经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出口管制体制可以概括为"法令—政令—省令"三级体系,主要由经产省负责。日本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受到国内相关法规及国际协定的制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管控核心技...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是日本经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出口管制体制可以概括为"法令—政令—省令"三级体系,主要由经产省负责。日本出口管制政策同时受到国内相关法规及国际协定的制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管控核心技术及限制产品非法转移三者之间寻求平衡。日本政府在重视国际经贸技术合作的同时,聚焦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增强出口管制制度的动态调整能力。中国是日本出口管制政策的重点盯防对象,未来限制对华高技术零部件出口可能成为日本制衡中国的重要手段。中国有必要尽早谋划,不断提高本国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高端零部件国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管制 中日关系 国际出口管制组织
原文传递
日本在东南亚的对华基建竞争——动因、演进与走向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宏禹 彭昭男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22,165,共20页
东南亚地区是大国开展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竞争的重要区域。日本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者,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基建领域的大量投入,出于获取地区战略利益、塑造地区秩序的目的以及对自身地区影响力下降的担忧而推动同中国... 东南亚地区是大国开展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竞争的重要区域。日本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者,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基建领域的大量投入,出于获取地区战略利益、塑造地区秩序的目的以及对自身地区影响力下降的担忧而推动同中国的竞争。回顾双方在东南亚基建竞争的进程可以发现,基础设施输出能力是影响大国基建竞争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和日本的海外基建倡议或行动在项目投融资模式与合作模式上有不同特征,导致基础设施输出能力存在差异。中国凭借较强的投融资能力、灵活的合作模式与成熟的基建技术而占据一定优势;日本对私人资本的依赖则使其基础设施输出能力难以得到持续保证。日本财政能力的下降使其转变了对华基建竞争策略,在与美国等构建排他性基建联盟的同时,加强了对自身基建原则的推广。面对复杂的地区基建竞争格局,中国应继续支持并参与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主义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基建竞争 一带一路 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下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星野昭吉 刘小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02,共13页
近年来,全球化加速发展与东亚区域化深入发展交相呼应,不断推动东盟+中日韩("10+3")机制以及相应区域机制出现新势头。如何从理论上理解东亚区域化、如何在实践中推动东亚一体化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深入探讨"东亚共同体&qu... 近年来,全球化加速发展与东亚区域化深入发展交相呼应,不断推动东盟+中日韩("10+3")机制以及相应区域机制出现新势头。如何从理论上理解东亚区域化、如何在实践中推动东亚一体化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深入探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契机和动力。作者立足于全球化、区域化、全球治理以及区域治理的理论思考,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大国中心"、"权力利益至上"、"冲突纷争主导"的思维方式,以中日关系为重点,以东亚区域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对"东亚共同体"构想进行一次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由此得出以东盟为中心的"反向辐射双重结构"的分析结论,阐明了东亚区域化目前的特殊结构特征;通过对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实证分析以及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推动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真正得到全面改善所提出的建议,使中日两国确立和平对话、友好合作的关系与机制,共同致力于建设性地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区域化 东亚共同体 东盟 中日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