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而治之:论新时代中国的整体外交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0,156,157,共30页
整体外交系指以中国为一方、以地区国家群体为另一方,在“1+多”框架下中国根据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整体合作的外交理念、机制与政策。它是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复合体,中国发挥体量优势,中小国家发挥数量优势,实现对等协商和联合自强。... 整体外交系指以中国为一方、以地区国家群体为另一方,在“1+多”框架下中国根据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整体合作的外交理念、机制与政策。它是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复合体,中国发挥体量优势,中小国家发挥数量优势,实现对等协商和联合自强。中国的整体外交具有复合性、协商性、垂直性和系统性,其本质特征是“合而治之”,即空间向度的统一性、时间向度的规划性、合作领域的广泛性与合作机制的联动性。中国对整体外交进行差序化管理,分为地区组织型、首脑峰会型、战略论坛型和经贸合作型四类。中国着眼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大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整体外交中妥善处理中国增量与其他大国存量的关系以及主机制与次机制的关系,构建开放的地区主义,避免中小国家群体对传统大国的安全与发展路径依赖,推动地区合作从“中心—边缘”结构转向更加均衡的“去中心化”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外交 “合而治之” 地区主义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区域转向与中国方略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博一 黄德凯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1-96,152,共27页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实践正经历着区域化的历史转向。国际治理的这种区域转向主要呈现出以下表征:传统国际秩序面临历史的重塑;旧式地缘政治思潮再次回流;地区性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发酵;国际治理主体出现区域化整合迹象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实践正经历着区域化的历史转向。国际治理的这种区域转向主要呈现出以下表征:传统国际秩序面临历史的重塑;旧式地缘政治思潮再次回流;地区性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发酵;国际治理主体出现区域化整合迹象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开始凸显。这些表征背后的深层动力主要是:西方的国际治理理念出现失语,导致传统的国际机制出现功能失调;大国间国际政治权力博弈裂变,致使全球治理机构的功能出现萎缩以及全球性议题增多且逐渐分散化,使得国际治理主体的构成更为多元,且呈现区域方向的向心化整合趋势等。理解国际治理的区域转向,则需要从安全和文化两个核心维度进行解读。鉴于中国当前的准全球性大国身份、中国周边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中国周边外交在整体外交布局中地位与分量的提升等因素,区域治理正在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但聚焦区域治理,并不意味着疏离全球治理。只是因为当前的全球治理困境和全球治理赤字主要是西方国家造成的,出于权责利平衡的考虑,当然需要西方大国继续承担全球层面国际治理的主要责任。从现实基础看,面对国际治理的区域转向,中国正以规则共商、制度共建、成效共享以及责任共担的理念推动这一新型国际实践。从未来动向看,大区域观逻辑驱动下的多层区域治理方案,正成为中国治理周边、经略周边的可行路径。唯有此,方能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营造稳定可靠的区域秩序,也能为构建宏观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治理 区域治理 周边外交 多层次区域治理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孔子学院与中国对非语言文化外交 被引量:8
3
作者 牛长松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8,共15页
中非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入,孔子学院在非洲也得到迅速扩展,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外交方式,孔子学院所倡导的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非之间相互了解,提高了中国在非文化影响力。通过对非洲4所孔子学院的调研发现,非... 中非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入,孔子学院在非洲也得到迅速扩展,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外交方式,孔子学院所倡导的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非之间相互了解,提高了中国在非文化影响力。通过对非洲4所孔子学院的调研发现,非洲学生对孔子学院教学满意度较高;对中国国家形象和中非关系的评价积极正面。但他们对中国、中国文化和中非关系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非洲孔子学院在管理、基础设施、师资和教材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限制了其语言文化外交功能的有效发挥。为促进非洲孔子学院的长期发展,中国政府需制定孔子学院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建立在非洲语言文化外交的综合路径;结合非洲本土文化特点,实现跨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提高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外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语言文化 孔子学院 非洲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滨 陈怡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8,155,156,共17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总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保证的。按"公众的利益就是公共制度的利益"的逻辑,维护中国特色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总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保证的。按"公众的利益就是公共制度的利益"的逻辑,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有效运行就是维护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现存经济制度的特点决定了一个开放和稳定的国际经济制度以及国际和平的环境仍是中国的利益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了保障政治制度安全是中国最大的主权要求,是维护经济基础阐发的利益诉求的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关系角度决定了维护中国文化制度就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建构,任何外来旨在损坏制度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冲击都构成了对中国文化利益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组织方式决定了新时代中国根本国家利益本质上是寻求国际和平与稳定、寻求合作与发展、寻求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 中国梦
原文传递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679-684,共6页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特别指出中国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战略研判。回顾对外交往历史,不同时期...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特别指出中国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战略研判。回顾对外交往历史,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都体现出对于国际道义的高度重视。"公道正义、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作为集中反映中国外交道义的核心价值,突破了西方国际关系道义理论的传统观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进行创造性结合,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公道正义 义利兼顾 以义为先
下载PDF
中国的大国外交: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6
作者 周永生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年第3期66-81,157,共17页
中国的大国外交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身为大国的外交;另一个是对大国的外交。就身为大国的中国而言,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与支撑,包括:经济实力的支撑,综合国力的基础支撑,国内巨大市场与人口、领土等方面的强大支撑。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大国外交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身为大国的外交;另一个是对大国的外交。就身为大国的中国而言,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与支撑,包括:经济实力的支撑,综合国力的基础支撑,国内巨大市场与人口、领土等方面的强大支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容易天然地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外交越来越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中国外交作出世界性的贡献主要包括:对世界维和的特殊贡献,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初见成效,在全球抗疫当中肩负起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有古老的东方智慧和现代外交经验,具有日益丰富和充实的外交软实力。同时,在人均方面,中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不够强大。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向强大的国家学习,向它们的优秀之处看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大国外交 发展中国家 大国关系
下载PDF
金砖机制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合作治理战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金砖合作机制与进程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具有广泛的全球战略指向。中国作为金砖合作治理的关键推进者,主要基于横向路径与纵向路径推动实现金砖机制的预期治理目标。中国完善金砖治理机制的可能思路在于:向外... 金砖合作机制与进程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具有广泛的全球战略指向。中国作为金砖合作治理的关键推进者,主要基于横向路径与纵向路径推动实现金砖机制的预期治理目标。中国完善金砖治理机制的可能思路在于:向外探索提供合作治理方案与全球公共物品,扩展金砖机制在全球深度治理中的影响力度;向内探索确立实质化、制度化合作的可行方案,逐步强化本国引导合作治理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机制 合作治理 中国外交 战略 路径
下载PDF
论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路径
8
作者 朱世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俄乌冲突三者叠加影响,使得本已受到严重挑战的全球多边治理机制的合法性和权威更是遭受冲击,全球治理责任赤字、能力赤字、合法性赤字增加。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俄乌冲突三者叠加影响,使得本已受到严重挑战的全球多边治理机制的合法性和权威更是遭受冲击,全球治理责任赤字、能力赤字、合法性赤字增加。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中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基础,外交理念契合人类对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国际合作实践引领塑造了新型全球治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需要稳定与世界的关系,为国际社会多做贡献并促进自身稳定发展。中国引领全球治理有其必然性。这是中国的大国地位需求,是中国的大国责任使然,是中国的大国利益决定,也是中国的大国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中国外交 国际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从融入到共同体建设:中国亚太战略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吴莼思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6年第2期9-23,共15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亚太外交经历了一个重新融入地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亚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逐渐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塑造地区安全环境达成了共识。然而,自2010年美国大力推行再...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亚太外交经历了一个重新融入地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亚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逐渐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塑造地区安全环境达成了共识。然而,自2010年美国大力推行再平衡战略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东亚主要力量的关系不约而同地受到磨损,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陷入停滞。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超越以往的地区融入战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地区共同体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重新以发展合作来界定地区议程,强化本地区的利益融合和共享机制,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推动亚太地区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亚洲特点的新型观念意识,比如多元共生意识、亚洲主体意识、同享共担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安全 中国外交 命运共同体 亚太再平衡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法解读——评黄惠康大使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
10
作者 严文君 《国际法研究》 2020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黄惠康大使的最新力作。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以法律与外交的融合作为切入点,解析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总结了中国在经略海洋、应对气候...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黄惠康大使的最新力作。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以法律与外交的融合作为切入点,解析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总结了中国在经略海洋、应对气候变化、境外追逃追赃、网络空间治理、涉港澳条法事务等重要外交新领域的恢弘实践,解读了“一国两制”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伟大构想,系统、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特征、丰富内涵和所面临的诸多国际法问题,内容丰富而发人深省。在过去70年的时间里,中国外交的条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总结中国经验、分析中国问题、探寻中国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条法人神圣的使命担当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际法 条约机构 自卫权 “一国两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建会 钟秉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2,共8页
分析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其"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目标而在体育促进发展、体育外交领域实施的一系列资助计划和发展战略,将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规划与实践的成功之处概括为6个方面,即体育外交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战略... 分析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其"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目标而在体育促进发展、体育外交领域实施的一系列资助计划和发展战略,将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规划与实践的成功之处概括为6个方面,即体育外交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战略目标关注国际社会前沿议题、战略实施中建立多元合作伙伴模式、战略资金保障制度健全、重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作用、实施体育外交绩效评估。据此提出对中国体育外交的启示:①持续增强体育综合实力,获得广泛国际认可;②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坚持周边体育外交优先发展;③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思想,主导国际体育秩序变迁;④建立多元体育外交合作模式,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⑤重视体育外交绩效评估,确保实现国家核心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外交战略 澳大利亚 国家发展战略 国际体育秩序 中国体育外交
下载PDF
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日本公共外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广民 李进浩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5期99-103,共5页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日本 公共外交 传统外交 国家形象 环境保护 中国公共外交
下载PDF
更加不确定的世界,更加确定的中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整体性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存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63,156,157,共23页
世界始终具有不确定性,这与构成世界的事物的运动性和复杂性、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现象表明,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较以往更为显著,它构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外部环境。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当代中国... 世界始终具有不确定性,这与构成世界的事物的运动性和复杂性、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现象表明,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较以往更为显著,它构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外部环境。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此后中国外交的演进过程虽不无曲折,但其确定性日益增强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继承1949—1978年间形成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外交的确定性特质进一步彰显,具体表现为国家身份的界定更加具体系统,外交目标和任务更加明晰,外交总体布局更加完整,外交体制更加完善,外交姿态更加进取。中国外交确定性特质的持续彰显,与中国共产党秉持的科学思想方法、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世界基本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等因素有关。已经学会与不确定性打交道的中国外交未来将继续彰显确定性特质,这对于回应"世界向何处去"以及"中国向何处去"两大议题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今世界 不确定性 当代中国外交 确定性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外交协会述略
14
作者 熊斌 但唐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5-52,共8页
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是服务抗战大局、官方背景浓郁的外交团体。协会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努力争取国外援助,研究外交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邀聘专家讲演普及外交知识,向世界宣传中国抗日救国主张及活动。作为战时有重... 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是服务抗战大局、官方背景浓郁的外交团体。协会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努力争取国外援助,研究外交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邀聘专家讲演普及外交知识,向世界宣传中国抗日救国主张及活动。作为战时有重要影响力的外交团体,中国国民外交协会赢得了国外舆论同情与物资支持,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国民外交协会 国民外交
下载PDF
19世纪60—90年代对美国的认识
15
作者 张明帅 《大连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10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重要时期,中国政府通过遣使驻美和派员赴美学习、考察、游历等,使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变成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中美之间的外交交往及时对美国外交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外交
下载PDF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22
16
作者 门洪华 刘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95,157-158,共31页
伙伴关系是国际行为体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影响的需要,中国构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双边关系改善带动全球战略拓展的伙伴关系战... 伙伴关系是国际行为体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影响的需要,中国构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双边关系改善带动全球战略拓展的伙伴关系战略。自1993年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的伙伴关系战略历经探索和实践,合作的全面性与战略性不断深化。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全球、地区、双边和国家层面上均取得积极成效,既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但中国的伙伴关系战略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存在着地位不清晰、成效不确定和层次不分明等问题。据此,作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优化中国伙伴关系战略,将伙伴关系战略打造成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支撑,建立伙伴关系战略与自由贸易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二十国集团战略等的联动机制,完善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的合作深化机制与矛盾解决机制,推动伙伴关系战略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际战略 伙伴关系 战略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 被引量:82
17
作者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3,156,共26页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影响了中国追求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重视国际话语权,在外交实践方面通过不同路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提高话语存在、改变语言风格、扩大制度性权力、创新外交实践等。未来中国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还需要更多实质性努力,如加强整体战略布局、提升各领域制度性话语权、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外交主导话语向世界话语转变、建立国际话语权提升措施评估机制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在国际层面减少不必要的质疑、担忧、疑虑甚至摩擦,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 制度性权力 全球治理 外交实践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中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与中国参与——基于WTO、CPTPP和RCEP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谢卓君 杨署东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26,共29页
世界各国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制定的不同规制造成了数据流动壁垒,但数据流动的全球性、数据要素市场的依赖性以及数字经济的整体性均呼唤国际社会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全球治理。鉴于充分的国际法治供给是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基础,我们... 世界各国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制定的不同规制造成了数据流动壁垒,但数据流动的全球性、数据要素市场的依赖性以及数字经济的整体性均呼唤国际社会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全球治理。鉴于充分的国际法治供给是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基础,我们应当构建以"善治"为宗旨、以"规则导向"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归宿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三维框架,借此阐释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的应然状态。当前,国际法治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造成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法治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WTO、CPTPP和RCEP等多边和区域机制对规制跨境数据流动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回应,但仍存在多边规制发展滞后、区域规制碎片化以及共识性合作缺乏的治理困境。本文认为,在三维框架的指引下,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应坚持从区域规制向多边规制的形式转型、从"软法"向"硬法"的性质转变,并且一定要明确宽泛灵活性规则的明晰适用机制。中国在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时,应将国内规则外化的接轨性法治建设与国际规则内化的对接性法治发展相结合,以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主张能力和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全球治理 多边和区域规制 国际法治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外交新课题 被引量:38
19
作者 金正昆 徐庆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家形象塑造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同时也是一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包含了对国家形象的认识、构建、推广、维护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家形象塑造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同时也是一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包含了对国家形象的认识、构建、推广、维护与调整等层面。国内外关于国家形象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构建国家形象的实践,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在国家形象的构建、推广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不懈的外交努力等,都值得关注并进行学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塑造 中国外交 外交战略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协定能提升国家间亲密度吗?——基于中国周边FTA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孙忆 孙宇辰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54,共26页
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发展环境,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周边地区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意图以共享经济红利、打造制度共识的方式提升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作者利用中国26个周边国家在1995—2014年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 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发展环境,中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周边地区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意图以共享经济红利、打造制度共识的方式提升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作者利用中国26个周边国家在1995—2014年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自由贸易协定的确有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构建更亲密的国家间关系,但在纳入美国霸权因素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的效果受到干扰,对于与美国立场更一致的周边国家,中国与其签订的自贸协定并不能有效提升关系亲密度。结合中国与菲律宾国家间亲密度的案例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亲密度有所变化和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周边国家意图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采取对冲策略以兼得中国的经济红利和美国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中国也寻求更稳健、不易引起误会的方式维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此可见,纯粹倚重经济手段或经济优势以求实现自身国家战略目标,可能存在难以避免的政治约束与限制。这一结论对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实施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国家间亲密度 周边国家 美国霸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