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乐乐 李志敏 +2 位作者 张晓彤 梅建军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2,共9页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壁画 颜料 拉曼光谱 绘画年代 制作工艺
下载PDF
论冷战期间美国对西藏隐蔽行动战略的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白建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127,共7页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冷战期间美国为了遏制所谓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对中国西藏也实施了这一战略,并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持续时间长;以隐蔽政治战和准军事行动为主,辅之... 隐蔽行动战略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冷战期间美国为了遏制所谓中国共产主义的扩张,对中国西藏也实施了这一战略,并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持续时间长;以隐蔽政治战和准军事行动为主,辅之以隐蔽的宣传战;与印度情报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并力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这一战略行动虽以失败告终,但也给中国留下了棘手的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 中国西藏 隐蔽行动战略 特点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研究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光远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6-24,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期藏学领域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兴起,迄今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试对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史汉文研究状况从档案资料汇编、学术专著和公开发表论文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期藏学领域经济史的研究逐渐兴起,迄今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试对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近代经济史汉文研究状况从档案资料汇编、学术专著和公开发表论文等三个方面对所涉各行业文献给予了系统归纳总结,冀能为今后学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并根据学术界研究状况,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藏区近代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甘南 青海 西康 藏区 近代经济
下载PDF
西藏叛乱前后《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探析
4
作者 程早霞 张博强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127,共7页
在1959年西藏叛乱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时报》有200余篇文章对中国西藏进行了报道,这些文章包括对西藏叛乱事件本身的报道、相关国家与地区反应的报道以及联合国如何插手"西藏问题"的报道等。这些报道内容与历史... 在1959年西藏叛乱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时报》有200余篇文章对中国西藏进行了报道,这些文章包括对西藏叛乱事件本身的报道、相关国家与地区反应的报道以及联合国如何插手"西藏问题"的报道等。这些报道内容与历史事实严重背离,充分反映了冷战背景下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西藏叛乱 《纽约时报》 美国
原文传递
论英国侵藏急先锋贝尔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关系
5
作者 梁忠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9-162,共4页
英国人贝尔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结缘于达赖流亡印度期间,三年中二人频繁交流,建立了所谓的"亲热的友谊"。当然,有着浓厚政治身份的二人实则是友谊搭台,利益唱戏,各有所图,各取所需。贝尔成功地通过达赖实施了英国的一些殖民政策... 英国人贝尔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结缘于达赖流亡印度期间,三年中二人频繁交流,建立了所谓的"亲热的友谊"。当然,有着浓厚政治身份的二人实则是友谊搭台,利益唱戏,各有所图,各取所需。贝尔成功地通过达赖实施了英国的一些殖民政策,成功地使得中国的西藏问题愈加复杂化。贝尔开创了侵略西藏新模式:精通藏文化,对西藏僧俗阶层施以情感攻势,上下其手左右连源攫取权益。贝尔苦心经营的西藏事业貌似成功,但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时代,西藏地方于中央政府却无太"过分"之举,"精明"的贝尔终被"善变"十三世达赖所弃,亦可说贝尔只是十三世达赖手中的一张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印度 中国西藏 查尔斯·贝尔 十三世达赖喇嘛
下载PDF
陆兴祺与民国时期西藏治理研究——以陆氏职衔、所属机构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宏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9,147,共10页
陆兴祺长期担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并一度被授予陆军中将,提出了许多治藏建议,是1912—1926年间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但是包括陆氏的职衔、所属机构及其部属情况等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依据《政府公报》和新近公布的民国... 陆兴祺长期担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并一度被授予陆军中将,提出了许多治藏建议,是1912—1926年间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但是包括陆氏的职衔、所属机构及其部属情况等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依据《政府公报》和新近公布的民国时期档案等文献,梳理了相关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兴祺 职衔 民国时期 西藏治理
原文传递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界条款之解释
7
作者 张海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9-85,共7页
《中英会议印藏条约》划定了中印两国边界线,印度认为该条约仅仅是双方划界的基础,而非实际的界限。条约解释历史渊源是罗马法,理论渊源是逻辑和善意、公平。基于其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条约解释方法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个主要学... 《中英会议印藏条约》划定了中印两国边界线,印度认为该条约仅仅是双方划界的基础,而非实际的界限。条约解释历史渊源是罗马法,理论渊源是逻辑和善意、公平。基于其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条约解释方法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个主要学派。《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妥协调和,以客观主义理论和文义解释方法占据优先地位。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无论运用文义解释方法和目的解释方法,《中英会议印藏条约》都清晰地划定了中国西藏和锡金之间的边界。印度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违背了善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会议印藏条约》 条约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中国西藏与锡金边界
下载PDF
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扎洛 敖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所知甚少。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所知甚少。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帕里的特点是"飞鸟归巢",使不丹商户与帕里居民结成固定关系;萨布(隆东)则以定期集市为特征;而拉康则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代理贸易。今天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的经济交流,历史上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贸易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丹 边境贸易 帕里 隆东 拉康
原文传递
论18世纪后期英国对中国西藏的渗透政策及其破产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彬 谢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东印度公司 中国 西藏 渗透政策 喜玛拉雅地区
下载PDF
英俄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与西藏“宗主权”谬论的由来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虹 李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2,共7页
西藏自13世纪起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英帝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英俄帝国趁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侵略和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英帝国炮制所谓中国... 西藏自13世纪起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英帝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英俄帝国趁清朝中央政府的虚弱,开始阴谋侵略和瓜分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英帝国炮制所谓中国对西藏拥有"宗主权"的谬论,将侵略魔掌伸向西藏。俄帝国承认了英国炮制的所谓"西藏宗主权"谬论,从此,为后来的藏独活动和"西藏问题"国际化制造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俄国 中国西藏 宗主权
下载PDF
论英国对西藏的早期“和平”渗透政策(1760-1793)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彬 谢忠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其早期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中国西藏 渗透政策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前《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早霞 陈佳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123,共9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也成为列强角逐的目标,这在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前近百年时间里《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中也有体现。这期间《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主要内容涵盖帝...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也成为列强角逐的目标,这在19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前近百年时间里《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中也有体现。这期间《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主要内容涵盖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西藏的探险,英帝国入侵中国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转世,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对西藏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报道同时反映了美国在这一时期对中国西藏政治地位的基本立场,即美国认同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并反对英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西藏 《纽约时报》 十四世达赖喇嘛 英军入侵西藏
原文传递
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早期对藏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彬 谢忠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10,共6页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中国西藏 渗透政策 喜马拉雅地区
下载PDF
环螽属二新种及一新记录种(直翅目:螽斯总科,露螽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宪伟 夏凯龄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2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环螽属Letana Walker,1869(=Pyrrhicia Stal,1873)迄今已知22种,分布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作者在整理这个属的标本时发现2新种和1新纪录种,分别采自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均保存在... 环螽属Letana Walker,1869(=Pyrrhicia Stal,1873)迄今已知22种,分布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作者在整理这个属的标本时发现2新种和1新纪录种,分别采自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环螽属 新种 新记录种
下载PDF
雅尔塔体系与“西藏问题”历史的内在联系
15
作者 孙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5,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战胜国签订的雅尔塔协议意义重大,导致了世界各国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重新布局,这与中国及其西藏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所发生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也对冷战结束之后的"西藏问题"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对西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战胜国签订的雅尔塔协议意义重大,导致了世界各国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重新布局,这与中国及其西藏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所发生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也对冷战结束之后的"西藏问题"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对西藏百年历史的研究之中,不能忽略其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体系 中国西藏 西藏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
16
作者 敖见 扎洛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2期43-56,共14页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研究不多。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研究不多。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帕里的特点是“飞鸟归巢”,使不丹商户与帕里居民结成固定关系;萨布(隆东)则以定期集市为特征;而拉康则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代理贸易。今天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的经济交流,历史上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贸易模式,对新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地区间的交流,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丹 边境贸易 帕里 隆东 拉康
原文传递
新天下观视域中的中国西藏南亚通道建设和兴边富民战略
17
作者 潘兴 邹贤祥 《西藏发展论坛》 2021年第3期17-22,共6页
中国西藏加强南亚通道建设和实施兴边富民战略,可以从新天下观视域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这一视域中,二者相辅相成,同是为了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进程。在构建南亚通道和实施兴边富民战略中要妥善处理好中印关系,采取更加主... 中国西藏加强南亚通道建设和实施兴边富民战略,可以从新天下观视域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这一视域中,二者相辅相成,同是为了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进程。在构建南亚通道和实施兴边富民战略中要妥善处理好中印关系,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阐明中方立场,以新天下观的理论建构稀释印度的"过度敌人论"、消弭印度的"挟洋(印度洋)自重"思想和抑制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从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长久努力促进中国—南亚实现最终团结,共迎"亚洲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南亚通道 兴边富民
下载PDF
东印度公司初涉尼泊尔—中国西藏贸易路线问题
18
作者 宋国栋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9,共5页
东印度公司最初将中国西藏视为一个可以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后门,而尼泊尔是接触这个后门的最佳选择,所以,18世纪下半期东印度公司通过派兵和遣使的方式试图控制尼泊尔路线。与此同时,黑斯廷斯对不丹与库赤·贝哈尔纷争的介入,... 东印度公司最初将中国西藏视为一个可以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后门,而尼泊尔是接触这个后门的最佳选择,所以,18世纪下半期东印度公司通过派兵和遣使的方式试图控制尼泊尔路线。与此同时,黑斯廷斯对不丹与库赤·贝哈尔纷争的介入,既开辟了不丹贸易路线的前景,又收获了与中国西藏第一次交往的惊喜,但这并没有打乱东印度公司对尼泊尔贸易路线的执着,然而廓尔喀之役打碎了英国的算盘。这一时期的尼泊尔贸易路线问题不再拘囿于地缘因素,而是更多地体现出政治算计:廓尔喀的最理想目标是凭借相对优势的中转身份完全垄断穿越喜马拉雅的贸易财富,而东印度公司认为必须控制廓尔喀这个中转才能打开通向中国内陆市场的西藏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尼泊尔 中国西藏 贸易路线
下载PDF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早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67-76,共10页
本文主要分四个阶段考察了 2 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过程 ,指出所谓“西藏问题”只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牵制中国的一个棋子。
关键词 美国 中央情报局 中国 西藏 地方政治 国家主权
原文传递
依托西藏边境口岸建设中国与南亚通道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黎丽 吴丹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西藏边境口岸具有毗邻国家和地区比较多、口岸稀少、口岸之间距离遥远、口岸通商历史悠久、口岸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口岸运行受南亚国家关系影响比较大等特点。依托西藏边境口岸建设中国与南亚通道需要因地制宜地改善或提升与南亚各国的... 西藏边境口岸具有毗邻国家和地区比较多、口岸稀少、口岸之间距离遥远、口岸通商历史悠久、口岸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口岸运行受南亚国家关系影响比较大等特点。依托西藏边境口岸建设中国与南亚通道需要因地制宜地改善或提升与南亚各国的国家关系,加强西藏边境区域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建设,将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重要的边民互市升级为口岸,在我方实际控制边境区域建设村庄和民间边民互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最终通过边境口岸将中巴、中南、孟中印缅三大走廊连接起来,建设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外交大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边境口岸 边民互市 中国与南亚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