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军 宋煜尧 +2 位作者 施义锋 翟键 燕文卓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7-191,共15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10年中国研究人员在遗传、物种、生态系统3个层次上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进展,并使用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中国近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近年来,中国研究人员借助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比如...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10年中国研究人员在遗传、物种、生态系统3个层次上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进展,并使用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中国近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近年来,中国研究人员借助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子生物学和流式细胞术等,可以在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更准确和快速的分类鉴定,借此在中国近海发现了较多新的物种;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多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也为今后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和步伐,在深海、海山和极端环境生物类群等新兴领域有了长足发展,新物种的发现不断更新了原有认识,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部分入侵物种的整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近海生物多样性高,监测数据全,通过整合空间数据资料和时间序列变化,进行更广更深的宏观生态模式分析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的多重胁迫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可为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国近海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保护与管理
原文传递
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范丽 程金平 +1 位作者 郭广勇 王文华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7,23,共4页
为了研究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2000~2006年赤潮年发生次数及年累计发生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影响东海赤潮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江口营养盐含量的变化趋势、长... 为了研究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2000~2006年赤潮年发生次数及年累计发生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影响东海赤潮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江口营养盐含量的变化趋势、长江口营养盐含量与东海赤潮现象的关联。结果表明,东海赤潮发生频率最高,且年累计发生面积位于我国海域之首;指出营养盐含量的年变化量对东海赤潮发生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变化趋势 营养盐 东海海域 长江口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卫星AIS数据的南海水域船舶交通状况 被引量:1
3
作者 蒲天宇 王志明 +1 位作者 李毓敏 轩少永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9,共11页
选取2020年南海水域典型月份的船舶卫星AIS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D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及交通流理论对南海水域的船舶活动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水域的船舶航线分布与商船推荐航路高度匹配,航迹带宽度特征明显;途径台湾... 选取2020年南海水域典型月份的船舶卫星AIS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D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及交通流理论对南海水域的船舶活动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水域的船舶航线分布与商船推荐航路高度匹配,航迹带宽度特征明显;途径台湾海峡南部水域的船舶数量明显增多;南海海事安全管理与服务保障布局应聚焦船舶主体航路带、重要海峡、重点离岸岛礁和沿海水域。该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南海水域船舶安全管理与服务能力保障布局与建设等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水域 卫星AIS数据 船舶交通信息 WLS-Hermite 数据修复融合 观测门线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海域叶绿素时空变化经验正交分析及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松 吴奇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0-896,共7页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了中国东部海域SeaWiFS叶绿素a(1998—2007年)时空变化主要模态,对前3个模态进行了功率谱分析。气候平均结果表明,叶绿素a空间总体分布特征为近海高、外海低,季节变化为春季3—4月最高,夏季6—7月最低。EOF前...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了中国东部海域SeaWiFS叶绿素a(1998—2007年)时空变化主要模态,对前3个模态进行了功率谱分析。气候平均结果表明,叶绿素a空间总体分布特征为近海高、外海低,季节变化为春季3—4月最高,夏季6—7月最低。EOF前3个模态所占的贡献率分别为84.89%,3.38%,1.06%。第一模态权重占绝对优势,空间分布与气候平均场基本一致,时间序列表明1998年和2000年为叶绿素a浓度典型低值年,2007年为叶绿素a浓度典型高值年,线性拟合表明总体叶绿素a浓度呈缓慢增加趋势。第二模态主要体现为季节变化,功率谱显著周期为12个月,空间上呈长江口、杭州湾及浙江沿岸海域为正,离岸海域为负的反位相分布特征。第三模态功率谱显著周期为12个月和6个月,以122.9°E,32.2°N为中心的区域呈负相位,黄海和浙江外海区域呈正相位分布,这可能受沿岸流、长江径流转向路径和台湾暖流变化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EOF分析 时空分布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1993~1997年北海区海洋航空监察信息动态综合分析
5
作者 孙秀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82,共9页
利用1993~1997年北海区海洋航空监察资料,按照监察目标进行分类汇总统计,通过历年表图制作,进行了信息动态变化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强重点监察目标管理、逐步引入定量化航空遥感监视监测手段与加大时空覆盖频率等对策,从而为监督管理... 利用1993~1997年北海区海洋航空监察资料,按照监察目标进行分类汇总统计,通过历年表图制作,进行了信息动态变化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强重点监察目标管理、逐步引入定量化航空遥感监视监测手段与加大时空覆盖频率等对策,从而为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组织拟订海洋环境保护与整治规划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区 航空监察 信息动态 综合分析 海洋监察
下载PDF
基于CCMP风场的中国近海风能资源的长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成志 郑崇伟 陈璇 《海洋预报》 2017年第5期27-35,共9页
基于1988—2009年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风场资料,分析了中国海及周边海域风能密度的分布特征,给出了这些海域风能密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和季节性差异,以期为风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国海及周边... 基于1988—2009年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风场资料,分析了中国海及周边海域风能密度的分布特征,给出了这些海域风能密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和季节性差异,以期为风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中国海及周边海域风能密度大值区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岛-台湾岛-南海大风区一线,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年平均风能密度能达到450 W/m^2以上。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的年平均风能密度基本在200 W/m^2以内;黄海中南部为200~350 W/m^2;东海基本都在300 W/m^2以上;5°N以北的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风能密度基本都在200 W/m^2以上;(2)近22 a期间,该区域的风能密度整体上以4.1637 W/(m2·yr)的速度逐年递增;(3)中国海及周边海域大范围海域的风能密度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仅部分零星海域的风能密度表现出显著性递减趋势;(4)中国海及周边海域风能密度的变化趋势在近22 a期间表现出很大的季节性差异。冬季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呈递增趋势的区域范围夜最广,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呈显著性递增的区域范围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中国海及周边海域 风能密度 长期变化趋势
下载PDF
南海海水25℃等温蒸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亚文 韩蔚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用南海海水在25℃条件下进行等温蒸发实验,获得了海水蒸发残余液相中不断变化的氢、氧同位素比值及蒸发析出的石膏、泻利盐、光卤石等矿物结晶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获得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密度等数据。由于南海海水在化学组... 用南海海水在25℃条件下进行等温蒸发实验,获得了海水蒸发残余液相中不断变化的氢、氧同位素比值及蒸发析出的石膏、泻利盐、光卤石等矿物结晶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比值,获得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及密度等数据。由于南海海水在化学组成及氢、氧同位素组成上都与平均大洋水非常相近,所得数据可作为研究海相盐类沉积及古海盆地卤水成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水 等温蒸发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秋冬季黄东海区影响鳀鱼行动分布的三大水系变化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聚法 马绍赛 王文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54-59,共6页
依据中国和挪威联合进行的黄东海渔业资源声学评估调查资料,并结合历史研究成果,分析了对鱼行动分布有着显著影响的三大水系(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和苏北沿岸冷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水系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1)黄海... 依据中国和挪威联合进行的黄东海渔业资源声学评估调查资料,并结合历史研究成果,分析了对鱼行动分布有着显著影响的三大水系(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和苏北沿岸冷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水系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1)黄海冷水团的温盐性质比较稳定,但其相对体积强年(1986年11月)约为弱年(985年11月)的144倍;(2)黄海暖流的流速强年(1986年1月)约为弱年(1992年正月)的1.21倍;(3)苏北沿岸冷水以3月份势力最强,其强度1985年1月大于1986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季 黄东海 水系 Ti鱼
下载PDF
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纪世建 周为峰 +3 位作者 王鲁民 唐峰华 吴祖立 陈国宝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6,共8页
为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渔场最适宜栖息海表温度(SST)范围,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结合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发布的南海及临近海域金枪鱼延... 为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渔场最适宜栖息海表温度(SST)范围,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结合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发布的南海及临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月平均SST和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渔场CPUE时空分布和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CPUE在16oC~31℃均有分布。在春季和夏季(3~8月),位于10°-20°N的大部分渔区CPUE较高,其南北侧CPUE较低;而到了秋季和冬季(9月到次年2月),高产渔场区域会向南拓宽。CPUE在各SST区间的散点图呈现出明显的负偏态分布,高CPUE主要集中在26℃~30℃,最高值出现在29℃附近;在22℃~26℃范围内CPUE散点分布较为零散,但在这个范围也会出现相当数量的高CPUE;在22℃以下的CPUE几乎属于低CPUE和零CPUE;零CPUE的平均SST为26.7℃(±3.2℃),低CPUE的平均SST为27.8℃(±2.1oC),高CPUE的平均SST为28.4℃(±1.5℃),高CPUE在各SST区间的分布要比零CPUE和低CPUE更为集中。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最适SST范围,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最适SST为26.9℃~29.4℃。本研究初步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特征及SST适宜分布区间,可为开展南海及临近海域金枪鱼渔情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及临近海域 黄鳍金枪鱼 海表温度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友川 米立军 +2 位作者 张功成 傅宁 孙玉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0-979,共10页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陆生高等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南海北部深水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或凹陷周缘,以煤系烃源岩为主,部分为海相烃源岩,但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主要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的海相烃源岩,烃源岩条件较盆地或凹陷周缘地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盆地 海相烃源岩 煤系烃源岩 形成和分布
下载PDF
长江冲淡水输运和扩散途径的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潘玉球 黄树生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25-34,共10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江冲淡水输运和扩散的途径。文章指出,长江冲淡水输运和扩散的途径有两种:顺岸南下型在冬、夏季都存在,它主要以杭州湾的次级锋面流和沿岸锋密度流为代表;转向型从5~6月开始。
关键词 河口环流 长江 冲淡水输运 扩散 废水 污染物
下载PDF
关于南海暖水季节和年际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启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1-824,832,共5页
阐述了研究南海暖水的意义 ,综述了关于南海暖水的现状 。
关键词 南海暖水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南海表层温度
下载PDF
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及其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玉球 梁湘三 黄树生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15-24,共10页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反映这一特点。2.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与由台湾暖流发展引起的水团挤压有关。3.在春、夏季,东海高密水核心区上层环流的发展可对长江口外混合水(盐度为23~33)的扩散产生很大影响。这个环流可导致近岸盐度锋松弛,长江口外混合水沿具有低密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和东海高密水之间的密度锋向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高密水 环流 长江口 混合水
下载PDF
利用NOAA卫星图像和水文资料研究东海水文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玉球 应国玲 +1 位作者 黄树生 毛天明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35-45,共11页
本文利用NOAA卫星图像处理结果与同期水文观测资料,对东海表层水团的分布和转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水温的分布与结构同该海区的水团和环流发展相联系,水团消长和东海冬季高密水核心上层环流的发展可诱导长江口... 本文利用NOAA卫星图像处理结果与同期水文观测资料,对东海表层水团的分布和转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水温的分布与结构同该海区的水团和环流发展相联系,水团消长和东海冬季高密水核心上层环流的发展可诱导长江口外混合水向外海扩散,表层水块的移动速度可达26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图像 东海 表层水团 水文 长江口 混合水
下载PDF
南海深层水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桂华 田纪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25,共5页
中国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深海盆、多岛屿(海山)、多连通的边缘海,南海深层水十分活跃,更新时间快,具有典型的南海深层环流特征。综述了目前海洋学家对南海深层水的认知,厘清了南海深层水的来龙去脉,并阐述了南海深层环流的特色。
关键词 南海深层水 强混合 深层环流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表层海水微生物多样性及部分真菌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涵 樊成奇 +5 位作者 陈莎 周进 周俊芳 陆亚男 马丽艳 田晓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为探究南海北部表层海水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部分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采取平板涂布稀释的方法对南海北部8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和ITS序列测定对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共分离到162株细菌和43株真菌。其中162株细... 为探究南海北部表层海水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部分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采取平板涂布稀释的方法对南海北部8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和ITS序列测定对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共分离到162株细菌和43株真菌。其中162株细菌分属于4个门,5个纲,15个目,21个科,35个属的61个种,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门;43株真菌分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个纲,7个目,7个科,7个属的14个种,曲霉属为优势属。从分离得到的真菌中选取16株真菌进行培养,对其粗提物进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100μg·mL^(-1)浓度下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抑制率在44%~54%之间;在60μg·mL^(-1)浓度下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在2%~37%之间;在200μg·mL^(-1)浓度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ickers)两株指示菌未显示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局部地区表层海水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高;对部分真菌的活性测试结果为后续筛选天然产物来源的海洋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表层海水 微生物多样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water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秦玉 王东晓 +3 位作者 贾英来 杨海军 孙即霖 杜岩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1-343,共13页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water (SCSWW) is identified as the warm water body withtemperature no less than 28*.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CSWW. The SCSWW expands rapidly and deepens quickl...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water (SCSWW) is identified as the warm water body withtemperature no less than 28*.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CSWW. The SCSWW expands rapidly and deepens quickly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The warm water thickness decreases near the coast of Vietnam and increases near Palawan Island in the steady stage. The SCSWW flinches southward while its thickness off Palawan Island remains no less than 50 m in the flinching stage.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SCSWW is always located near the southeastern SC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CSWW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hermoclin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results from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the mechanism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CSWW can be interpreted as: (1)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the rapidly expanding and thickening feature of the SCSWW is mainly due to buoyancy flux effect (67% contribution). The weak wind and anticyclonic wind stress curl (22% contribution) present an environment which facilitates the accumulation of warm water; (2) in the steady stage, the decrease feature near the Vietnam coast and increase eature in southeast of the SCSWW thickness are mainly caused by wind stress (70% contribution); (3) in the flinching stage, the thickness reduction of the SCSWW is mainly due to upwelling and enhanced turbulent mixing caused by wind stress (accounts for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water (SCSWW) POM model seasonal variation mecha-
下载PDF
水团相互作用与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玉球 黄树生 《东海海洋》 1997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东海高密水核心区可形成气旋环流,从冬到秋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海流观测结果证实这个环流是存在的;在东海高密水南侧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锋,从冬到秋它也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水团分析发现,各种与主体分离的混合水从春到夏可在高密水核心周围组合成一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东海 高密水 环流 密度锋
下载PDF
南海暖水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祥新 王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南海暖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利用气候平均的COADS资料和NCEP大气资料分析了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面净热通量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变化。发现海面净热通量在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南海暖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利用气候平均的COADS资料和NCEP大气资料分析了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海面净热通量的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变化。发现海面净热通量在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冬季无暖水存在时,最大上升气流位于赤道及以南地区的印尼群岛附近,夏季最大上升气流北移到了南海暖水上空,南海暖水上空对流强烈,成为大气的对流活动中心。利用50年逐月的SODA海温资料进行垂直方向的3次样条插值,定义并计算南海暖水的强度指数,分析南海暖水的年际变化,并对南海暖水的几个异常暖年份作了合成分析,探讨了暖水年际变化的形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暖水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海面净热通量
下载PDF
某天然气平台干气压缩机选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国强 马强 王建丰 《新技术新工艺》 2013年第6期73-76,共4页
通过对某天然气田压缩机组设计与选型方法的研究,对压缩机设计基础、选型方法和配置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完成了我国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平台的压缩机配置方案,为该项目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合理投资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可为今后海上平台... 通过对某天然气田压缩机组设计与选型方法的研究,对压缩机设计基础、选型方法和配置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完成了我国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平台的压缩机配置方案,为该项目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合理投资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可为今后海上平台压缩机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深水 天然气 压缩机 选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