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of“Different dosage forms of the same prescription”base on Q-markers of pulvis and pill of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
1
作者 Ying Liu Xiao-Fei Zhang +3 位作者 Dong-Yan Guo Bing-Tao Zhai Jun-Bo Zou Ya-Jun Shi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2023年第3期10-24,共15页
Objective: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Q-markers of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pulvis and pills in vivo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valuatio... Objective: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Q-markers of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pulvis and pills in vivo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Different Dosage Forms of the Same Prescription”.Methods and Material:Q-markers analysis of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 based on the“Five Principles”(traceability and transmissibility,specificity,effectiveness,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and testability).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Q-markers in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PLC,and the content difference of Q-markers in the two dosage forms wa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The Q-markers in rabbit plasma was determined by LC-MS/MS method,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Q-markers in pulvis and pills were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16 potential Q-markers from the“Five Principles”were used,nine components of tetramethylprazine,ferulic acid,glycyrrhizin,glycyrrhizic acid,luteolin,cimicifugoside,senkyunolideⅠ,isoimperatorin,nodakenin were identified as Q-markers of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iption.The content of tetramethylprazine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the pulvis form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ills,while the content of senkyunolideⅠ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ill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dosage form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nents.Compared with pulvis,the Tmax and t_(1/2)of ferulic acid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pills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To a certain extent,it can explai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nents in pulvis release quickly and take effect in fast-acting manner,while in pills release slowly and take effect in slow-acting”.Meanwhile,the Cmax and AUC0-t of tetramethylprazine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pil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ulvis,which showed unexpecte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indicating the complexity of compound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d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anxiong chatiao Prescription Q-marker different doses forms of the same presciption PHARMACOKINETICS pulvis PILL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钟岩 卢明 倪浩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4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68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晚1次,睡前口服。试验组予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每日1次。...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68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晚1次,睡前口服。试验组予川芎茶调散加减口服,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评价临床症状评分(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检测血清标志物[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ACA、MCA、PC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1),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5-HT、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VA、ACA、MCA、PCA、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5),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5-HT、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具有一定预防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5-羟色胺 预防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腺样体肥大78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彦秋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接受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对照组接受通窍鼻炎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治疗的7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接受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对照组接受通窍鼻炎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4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N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腺样体缩小明显,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苍耳子散 腺样体肥大
下载PDF
针灸联合川芎茶调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嫄媛 张欢 李永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肌电图检查相关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92.59%、75.93%,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闭目、抬眉、鼓颊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通过调控血清中TNF-α、GDNF、IL-17等水平以减轻患者神经病变的炎性反应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风寒证 针灸 川芎茶调散 肌电图 面部神经功能 血清因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君仪 张媛 +2 位作者 孙飞 范恒 寿折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406-2413,共8页
目的:分析川芎茶调散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解析其效应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川芎茶调散活性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收集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偏头痛相关的疾病... 目的:分析川芎茶调散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解析其效应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川芎茶调散活性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收集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偏头痛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进行PPI分析;使用Cytoscape构建可视化"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通过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获得141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发现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为APP、CHRM2、CXCL8、CXCL2、CXCL10等;主要改变的信号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等;氧化应激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血管收缩调节、低氧反应、雌二醇反应和神经递质代谢可能是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生物学调控环节。结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是川芎茶调散中重要活性成分,APP,CHRM2、CXCL8等基因受到了药物调控,川芎茶调散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调控了偏头痛时的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内分泌-神经递质代谢等生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偏头痛 中药网络药理学 PI3K-AKT HIF-1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艳 梅基雄 +3 位作者 谢宇 李孟林 刘德江 何长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4-936,共3页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浓缩工艺中,为实现川芎茶调颗粒膜浓缩产业化应用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应用单因素方法对膜型号、过膜压力、过膜温度、膜的清洗方式进行了优选,并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川芎茶调提取物的质...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川芎茶调颗粒浓缩工艺中,为实现川芎茶调颗粒膜浓缩产业化应用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应用单因素方法对膜型号、过膜压力、过膜温度、膜的清洗方式进行了优选,并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川芎茶调提取物的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采用SMN-130A2350054膜、在浓缩压力1.7 MPa,浓缩温度36℃时,对川芎茶调颗粒提取液进行浓缩;采用1%多聚磷酸钠为清洗剂,对过滤后的膜进行清洗。分别采用膜工艺及传统工艺制备川芎茶调提取物质量一致。结论:优选出的膜工艺条件稳定、可行,能有效的实现浓缩和节能效果,生产出的川芎茶调颗粒提取物的质量与传统工艺一致,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颗粒 膜浓缩 阿魏酸 甘草酸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川芎茶调散及其颗粒质量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赖志坚 张津津 +3 位作者 林焕钊 肖佳佳 王晓晓 张光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7,共8页
目的建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二者的差异,并挖掘川芎茶调散和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批川芎茶调散与7批川芎茶... 目的建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二者的差异,并挖掘川芎茶调散和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20批川芎茶调散与7批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SPSS 27.0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同时测定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运用SIMCA-P 14.0统计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关系,并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HPLC指纹图谱标定26个共有峰,鉴定出16个成分,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各聚为一类。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相关系数和VIP值两个指标,确定17个共有峰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1,筛选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有效成分群,分别为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胡薄荷酮、阿魏酸松柏酯、Z-藁本内酯、羌活醇、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色谱峰7、9、12、14、16、17、19、23等成分作为二者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多种有效成分。川芎茶调散和颗粒在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散剂质量优于颗粒剂。该研究为川芎茶调散和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颗粒 色谱指纹图谱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质量差异标志物
原文传递
黎凯教授应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头面诸痛证解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兰芳 黎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882-883,共2页
后人多认为川芎茶调散是专治外风头痛而设,黎凯教授临证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有风邪特点的头面诸痛证,疗效显著。现从风邪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规律、方药等方面就川芎茶调散治疗头面诸痛证的机理作以解析。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头面诸痛 风邪 黎凯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钱丽君 朱苏宁 张玉婷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1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13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予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13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予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及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2.75%,对照组76.8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眼痒、流泪、眼异物感评分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痒、流泪、眼异物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睑结膜乳头、下睑结膜乳头、分泌物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睑结膜乳头、下睑结膜乳头、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疗效良好,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 川芎茶调散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永甲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能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 有效性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63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国妮 徐耀琳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奈普生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川芎茶调散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奈普生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川芎茶调散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偏头痛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川芎茶调丸中阿魏酸等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红贵 陈洪岩 +2 位作者 孙晓 张小龙 吴启南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2期90-92,97,共4页
目的:以液质联用法对川芎茶调丸中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细辛脂素、升麻素苷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6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SB C_(18)(2.1 mm... 目的:以液质联用法对川芎茶调丸中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细辛脂素、升麻素苷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6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SB C_(18)(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5 mmol·L^(-1)甲酸铵溶液(40∶60);流速: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结果:上述6种成分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14%~99.63%,RSD为0.55%~1.42%(n=6)。结论:本法快速、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该丸中6种成分,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法 阿魏酸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细辛脂素 升麻素苷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川芎茶调丸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舒丹 何金彩 陈江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低(75,50,25g·kg^-1生药量)3个剂量组、模型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爬杆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荧光比色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中、低剂量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氏病(PD)小鼠的行为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川芎茶调散高剂量组小鼠纹状体中DA含量及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明显改善MPTP所致的小鼠PD模型的运动障碍,同时能对MPTP引起的DA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川芎茶调散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帕金森氏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多巴胺 酪胺酸羟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雪景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5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我科诊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我科诊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93.33%,治疗组为82.2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中医治疗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3种川芎茶调类制剂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15
作者 李青 苏晶 丁慧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川芎茶调丸、川芎茶调丸(浓缩丸)、川芎茶调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对不同剂型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川芎茶调丸、川芎茶调丸(浓缩丸)、川芎茶调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对不同剂型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选择m/z 359.0→298.1和359.0→296.1离子对进行监测,对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进行验证的同时,对3种剂型共48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马兜铃酸Ⅰ在质量浓度为2.96~295.82 ng·mL^(–1)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36%、85.08%、90.13%,RSD分别为10.04%、6.04%、11.85%,定量限为0.0406~0.1577μ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关系良好,适用于川芎茶调类制剂中马兜铃酸Ⅰ的检测和分析;对于含有马兜铃酸类毒性成分中药的中药制剂更宜采用非原粉入药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类制剂 剂型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马兜铃酸Ⅰ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治疗偏头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金波 张晓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氟桂利嗪,10mg/次,每晚1次,睡前口服;布洛芬,0.3/次,头痛发作时口服。治疗组30例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氟桂利嗪,10mg/次,每晚1次,睡前口服;布洛芬,0.3/次,头痛发作时口服。治疗组30例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川芎、荆芥、防风、白芷各15g,细辛6g,薄荷、羌活各15g,蔓荆子30g,藁本、甘草各15g),1剂/d,水煎450mL,3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头痛持续时间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头痛持续时间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 头风 偏头 川芎茶调散合羌活胜湿汤 盐酸氟桂利嗪 布洛芬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透穴刺法联合川芎茶调散对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丹 刘其伟 +1 位作者 艾旭光 尚腾飞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观察透穴刺法联合川芎茶调散对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原发型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透穴刺法联... 目的观察透穴刺法联合川芎茶调散对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原发型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透穴刺法联合川芎茶调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及20天后比较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于2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F-MPQ-2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或P<0.01);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穴刺法联合川芎茶调散可调节三叉神经痛风寒袭表证患者的炎性反应,在改善疼痛及睡眠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透穴刺法 川芎茶调散 睡眠质量
下载PDF
HPLC-CAD法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晔忠 雷明珠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8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80%甲醇-10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CAD雾化器温度:35℃,采集频率:10 Hz,过滤常数:5.0;进样体积:20μL;稀释剂:70%甲醇。结果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51~10.20μg/m L(r=0.9994),0.53~10.60μg/m L(r=0.9993),2.52~50.40μg/m L(r=0.9995),5.05~101.00μg/m L(r=0.9994),5.01~100.20μg/m L(r=0.9998),1.02~20.40μg/m L(r=0.9995)、0.62~12.40μg/m 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8.65%、98.48%、98.74%、98.60%、98.69%、98.58%,RSD值分别为1.62%、0.87%、1.03%、1.20%、1.25%、0.69%、0.66%。结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川芎茶调散的质量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散 绿原酸 阿魏酸 阿魏酸松柏酯 洋川芎内酯A Z-藁本内酯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检测器
原文传递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晨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期88-89,共2页
偏头痛复发率高,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特色,采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中医药 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下载PDF
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文韬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头痛发作情况,并检测血清CGR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每次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每次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GRP、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GRP、ET-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与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这可能与调节血清CGRP和内皮素有关,对临床治疗偏头痛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临床疗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