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义生 翟福英 +4 位作者 殷力 皮国富 吴学建 夏磊 左铁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前或后路手术治疗的4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环锯法颈椎前路扩大脊髓减压并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346例;颈椎后路手术116例,其中,中野术式56例,改良中野术式60例。采用40分法评定疗效。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随访4.1 ̄18年,平均13.5年,优185例(53.5%),良126例(36.4%),有效13例(3.7%),差22例(6.4%),优良率为89.9%。颈椎后路手术后随访4.2 ̄16年,平均12.8年,优63例(54.3%),良41例(35.3%),有效3例(2.6%),差9例(7.8%),优良率为89.6%,且以改良中野术式的效果最佳,优良率为95%,无1例再关门。结论: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疗效。远期效果与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有效减压、稳定颈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手术入路 远期疗效 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不同核函数构建的退行性颈椎病支持向量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艳伟 李文桓 +4 位作者 田伟 陈大方 段芳芳 王立芳 刘志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不同核函数构建的退行性颈椎病支持向量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的优劣,为退行性颈椎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工具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地区社区人群骨科退行性疾病研究数据库,采用线性核、多项式核、Sigmoid核和高斯核函数构建支... 目的评价基于不同核函数构建的退行性颈椎病支持向量机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的优劣,为退行性颈椎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工具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地区社区人群骨科退行性疾病研究数据库,采用线性核、多项式核、Sigmoid核和高斯核函数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并根据十折交叉验证率最大的标准确定核函数参数。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化的标准选择切点值,计算模型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核函数构建的模型的性能。结果在四种核函数计算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多项式核函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928(95%CI:0.6502~0.7355),但不同核函数的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存在重叠,尚未发现不同核函数建立本模型的优势。结论可利用该模型进行高危人群筛查,但未发现不同核函数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性能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支持向量机模型 核函数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淳德 孙浩林 +4 位作者 刘宪义 李宏 林景荣 邑晓东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和移位、邻近节段有无退变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颈椎曲度D值比术前增加3.3±2.9mm(P<0.01),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前增加4.2±2.7mm(P<0.01);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2±1.0分;随访12 ̄59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D值比术后1周减少1.1±1.9mm(P>0.05);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后1周减少1.8±2.4mm(P<0.05);手术节段融合率为91.7%;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35.9%;未发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患 多节段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5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名名 王晶 +2 位作者 韩晓光 张琦 赵丹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427-431,438,共6页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有效术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佩戴颈托作为颈椎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不论前路融合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有效术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佩戴颈托作为颈椎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不论前路融合术还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关于术后佩戴颈托的时长及利弊均存在争议。本文主要针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颈托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颈椎术后颈托的临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托
下载PDF
低切迹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在颈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柯晓斌 杨声坪 刘联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使用低切迹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与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使用低切迹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与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正骨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纳入对象根据已使用的不同融合系统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使用低切迹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对照组使用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吞咽困难程度及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融合情况、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等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NDI评分、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Bazaz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临近节段退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切迹同步适稳颈椎融合系统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症状,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其能有效降低术后吞咽困难、临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颈椎融合系统 一体化融合器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晶晶 廖寅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积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压痛积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疼痛程度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病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钛网下沉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笃 康照利 +1 位作者 邹三明 喻亮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的主要原因,以及钛网下沉对手术疗效是否有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09-2015-09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7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依据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的主要原因,以及钛网下沉对手术疗效是否有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09-2015-09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7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钛网下沉,将其分为两组:下沉组和未下沉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17分制)改善率进行组间对比,同时统计其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分布、椎体撑开角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及椎体撑开角度均与术后钛网下沉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椎体撑开角度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下沉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仅为(54.8±6.1)%,显著低于未下沉组的(6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偏高、手术节段多、椎间撑开角度过大,均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钛网下沉对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钛网下沉 相关因素
下载PDF
C2及C7倾斜角与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矢状位力线及临床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炳轩 刘宝戈 +4 位作者 崔维 肖博威 桑大成 戎天华 张健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 目的:分析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前及术后C2倾斜角(slope)、C7 slope与颈椎矢状位力线和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因颈椎退变性疾病入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定义颈椎后凸角度为正值,颈椎前凸角度为负值。依据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将颈椎节段后凸角度大于4°者纳入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颈椎前凸组患者,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数量及内固定方式。共纳入146例患者,包括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及匹配的颈椎前凸组患者各73例。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中,S型42例,R型31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及C2-C7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C2 slope、C7 slope与C2-C7曲度、颈椎融合节段角度、C2-C7 SVA、VAS、N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呈正相关(r=0.433,P<0.001),术后1年C2 slope与术后1年NDI呈正相关(r=0.334,P=0.004);术前C7 slope与术前C2-C7 SVA呈正相关(r=0.595,P<0.001),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呈负相关(r=-0.617,P<0.001)。颈椎前凸组患者,术前C2 slope与术前NDI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C7 slope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角度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C2 slope和C7 slope与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VAS和JO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与颈椎前凸患者不同,在退变性颈椎节段后凸患者中,C2 slope越大,则相应的颈椎功能越差;而术前C7 slope越大,则术后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前凸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节段后凸 颈椎矢状位力线 C2倾斜角 C7倾斜角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在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11
作者 于欢欢 曾诚 +1 位作者 张印恩 高文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9期103-109,共7页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述了Zero-P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Zero-P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提升Zero-P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颈椎退行性病变 脊髓型颈椎病 ACDF
下载PDF
前路颈椎融合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的相关性
12
作者 于潇 汪海滨 +1 位作者 刘小雷 陈德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融合术对颈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及颈椎影像学参数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融合术对颈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及颈椎影像学参数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0个月,平均(14.5±1.9)个月。随时间推移,128例患者的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NDI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随时间推移,寰椎倾斜角无显著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枢椎倾斜角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上颈椎曲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时间推移,下颈椎曲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方面,术前JOA评分与寰椎倾斜角呈显著负相关(P<0.05);NDI评分与枢椎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1年JOA评分与寰椎倾斜角呈显著负相关(P<0.05);NDI评分与枢椎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临床和影像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手术能够改善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像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影像测量参数 临床评分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短节段颈椎病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强 张良 +2 位作者 纪泉 王晓滨 孙常太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短节段颈椎病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的疗效,并与传统钛板螺钉加椎间融合器的手术方法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短节段颈椎病患...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短节段颈椎病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的疗效,并与传统钛板螺钉加椎间融合器的手术方法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短节段颈椎病患者.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49例患者纳入实验组(Zero-P组),应用钛板螺钉加椎间融合器(ACDFP)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ACDFP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的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评分),术前术后颈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颈椎Cobb角,计算术后1年时的融合率,根据Bazaz吞咽困难评分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Cobb角(Cobb C)术后第1天复查时均较术前有小幅度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两组Cobb S均减小,Zero-P组减小更为明显(P<0.01).术后1年Zero-P组融合数为46例,ACDFP组为5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 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老年患者颈椎前路手术中的疗效与传统的钛板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手术效果相似,但其手术中显露范围小、出血少,适合应用于老年颈椎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瑞 梁伯冉 +6 位作者 李宏 李淳德 邑晓东 卢海霖 于峥嵘 王宇 孙浩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21例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曲度D值、前柱高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N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曲度D值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ro-P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e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Zero-P组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沉降。结论:单纯cage或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CAGE zero-P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骁 田伟 +3 位作者 马驰 吕艳伟 程晓光 王予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差异。方法选择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9例,均拍摄抬下颌及自然体位颈椎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种体位X线片O-C_2角及C_(2~7)角。结果抬下颌及自然体位X线片C_(2~7)角分别为-15.3°~50.2°(20.0°±13.4°)、-16.1°~38.2°(11.1°±11.8°),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C_(2~7)角差值为0.8°~26.6°(8.9°±6.1°),两种体位C_(2~7)角度值呈正相关(r=0.890,P<0.01)。抬下颌及自然体位O-C_2角分别为14.8°~46.8°(31.8°±6.0°)、11.1°~40.9°(27.0°±6.6°),两者比较P<0.01;两种体位O-C_2角差值为-2.4°~12.4°(4.8°±3.3°),两种体位O-C_2角度值呈正相关(r=0.873,P<0.01)。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抬下颌体位X线片测得的颈椎中立位曲度比实际增大;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时应采用自然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X线片 颈椎中立位曲度 抬下颌体位 自然体位
下载PDF
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嘉恩 严利民 黄晓涛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芪二补汤。比较2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 目的:探讨葛芪二补汤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芪二补汤。比较2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度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50%,对照组为8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及还原低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芪二补汤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效果显著,可能与葛芪二补汤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液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病变 葛芪二补汤 炎性因子 血液黏度
原文传递
钛网笼在颈前路手术后沉降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庆男 董大明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7期3456-3460,共5页
在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彻底解除神经与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促进节段融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钛网笼(TMCs)因拥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使... 在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彻底解除神经与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促进节段融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钛网笼(TMCs)因拥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使大多数患者在术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成为被采用最多的内置物。然而,内置物的沉降问题普遍存在且一直未解决,沉降的发生与接触面积、骨质及终板强度、手术操作等有紧密联系,近年来通过改善TMCs结构、优化手术操作等方式,使沉降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笼 颈椎退行性病变 颈椎融合 沉降
下载PDF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小关节退变的长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骁 王祺龙 +1 位作者 王立芳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颈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评价其对颈椎节段运动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ACDR术的颈椎退行性...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颈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评价其对颈椎节段运动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ACDR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9±14(105~165)个月;年龄55.7±8.4(37~76)岁。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术前、末次随访时通过CT影像根据颈椎小关节定量评分系统评估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术前及末次随访同时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在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标准评价分级和颈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前小关节无或轻度退变患者41例,中度退变患者28例,重度退变患者1例;末次随访时,小关节轻度退变患者16例,中度患者退变35例,重度关节退变患者19例。通过斯皮尔曼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小关节退变与性别、年龄有相关性。高龄、男性是小关节退变增加的危险因素,手术节段与小关节退变程度无相关性。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9.7°±4.5°vs 8.7°±5.4°,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6.5°±15.2°vs 46.1°±13.0°,P>0.05)。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小关节退变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5±0.8分vs 2.6±1.2分,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13.5±1.9分vs 16.5±1.4分,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NDI存在统计学差异(0.27±0.08 vs 0.16±0.10,P<0.05)。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为优秀的有35例患者,为良好的有29例,为尚可的有6例,没有分级为差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47±1.55分。ACDR术后末次随访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小关节退变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樊政炎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5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CDR组(n=...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5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CDR组(n=53)和ACDF组(n=99);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后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结果 ACDR组Odom分级优良率为84.91%,ACDF组为85.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N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邻近节段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低于术前及ACDR组(P<0.05),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及ACDR组(P<0.05)。ACDR组ASDz发生率为13.21%,明显低于ACDF组的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R与ACDF疗效相当,而前者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物力学稳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运动功能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萌辰 贾齐 +6 位作者 严寅杰 许金海 莫文 马俊明 叶洁 童正一 肖建如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通过对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对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2003年8月-2014年4月中所有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有5项研究,472例患者纳入到本系统评价。对手术前后JOA改善情况、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吞咽困难合并效应量分析: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WMD=0.49,95%CI(0.38,0.60),Z=2.08(P=0.04)];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组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情况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RR=0.76,95%CI(0.58,0.98),Z=2.10(P=0.04)];Zero-p椎间融合器组术后末次随访的吞咽困难情况也优于传统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组,[RR=0.19,95%CI(0.06,0.58),Z=2.92(P=0.004)]。结论:JOA评分改善情况,新型Zero-p椎间融合器优于传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前路钛板联合Cage内固定,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及其并发症,但由于缺乏长期随访,两者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融合器 颈椎融合 颈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