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展演与民间叙事——贵州傩坛中的民间文学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贵州各地民间傩坛班常受人之请 ,举行各种傩祭仪式 ,于是坛班中流传着各种关于最高神灵傩公傩母的传说。这些传说大致可分为“洪水———兄妹婚型”和“放牛娃供人头型” ,前一类型又常与伏羲女娲神话相交叉。仪式中常有各种傩戏剧目的... 贵州各地民间傩坛班常受人之请 ,举行各种傩祭仪式 ,于是坛班中流传着各种关于最高神灵傩公傩母的传说。这些传说大致可分为“洪水———兄妹婚型”和“放牛娃供人头型” ,前一类型又常与伏羲女娲神话相交叉。仪式中常有各种傩戏剧目的表演。傩祭仪式对民间文学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傩坛 民间文学 民间叙事 傩祭仪式 神话传说
下载PDF
同朔地区踢鼓秧歌的仪式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鹏龙 李富华 陈纪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踢鼓秧歌是流布于大同、朔州(以下简称为同、朔)及内外长城之间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和同朔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风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同朔地区踢鼓秧歌活动的剖析,说明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踢鼓秧歌 仪式活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的学术走向与方法论意义——《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十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民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210,I0002,共9页
从跨学科和元理论角度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问题,不仅涉及自身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的系统化、精微化建设,并且还关乎我们如何认清这些理论建设和实践行为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学术空间中的坐标和走向,进而向国际学术... 从跨学科和元理论角度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问题,不仅涉及自身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的系统化、精微化建设,并且还关乎我们如何认清这些理论建设和实践行为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学术空间中的坐标和走向,进而向国际学术前沿迈进的问题。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如今出现了“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这样的学术称谓,标示了该研究方向领域从开初的“宗教音乐研究”变更为“仪式音乐研究”和“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如今更进一步出现了“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的转向,以此凸显了一些以往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而悬而未决的学术观念及研究倾向。目前后者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术概念,有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群体,同时也经过整合,成为民族音乐学中国实践或中国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或许已经包含了某些虽然基于艺术领域,但能够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起到补充、参照乃至参与引领学术发展趋向作用的方法论范式的意义。它意味着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持续了近40年的仪式音乐研究方向,在前辈学人的开拓牵引及几代学子的继承和传递下,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学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 民族音乐学 仪式音乐研究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茶艺表演作品编创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符江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40-44,共5页
近年来,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进一步弘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南26个少数民族分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而编创一个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节目,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关键是要注重民族元素的独特性。因此,编创理念要注重少数民族茶事活动题材的运... 近年来,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进一步弘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南26个少数民族分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而编创一个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节目,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关键是要注重民族元素的独特性。因此,编创理念要注重少数民族茶事活动题材的运用,茶艺表演作品的编创要结合少数民族生活中的茶俗、茶礼以及相关的音乐、舞蹈、服饰、生活场景等要素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展示各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茶艺表演 作品编创
下载PDF
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从仪式到展演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8
5
作者 牛静 马法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开幕式 仪式 展演
下载PDF
首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背景表演圆满成功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以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首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背景表演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统筹筹备工作,各项工作均按目标、计划、时间等周密方案实施;运用单片机控制的灯光指挥系统进行指挥,取得了良好的现场直观效果。
关键词 东亚运动会 开幕式 背景表演 系统工程 计划
下载PDF
从仪式到文化展演——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变迁
7
作者 何英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作为福建武夷山本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由众多象征符号构建而成的象征体系。随着时代的进程,武夷山的喊山祭茶文化活动发展至今,已从早期的祭祀仪式逐渐向文化展演的文化活动方向变迁。该仪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 武夷山“喊山祭茶”文化作为福建武夷山本土的一种祭祀仪式,是由众多象征符号构建而成的象征体系。随着时代的进程,武夷山的喊山祭茶文化活动发展至今,已从早期的祭祀仪式逐渐向文化展演的文化活动方向变迁。该仪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不断互嵌重构交融,在特定时空场域中强化了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武夷山茶人的集体意识得以加强且身份得以确认,文化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从“祭祀仪式”变迁到“文化展演”的视角,全面纪录该文化仪式的流程和内容的全套变化以及探讨其变迁的原因,探讨现代政治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嵌入交融,并且解读武夷山喊山祭茶仪式在科学与经济发展背景下在现代新媒体视域中的真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喊山祭茶 仪式变迁 文化互嵌 文化展演 新媒体视域
下载PDF
乡村社会转型中仪式的展演与社会记忆的建构——基于对大理萂村“接天子”仪式的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继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7,共6页
乡村社会的仪式展演讲述了村落的历史与社会,诠释与重构了村落的社会记忆。村民通过操演仪式、讲述神话等方式叙述过去,以形塑乡村社会秩序,维系乡村社会结构的持续性。大理萂村的"接天子"仪式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白族本主崇... 乡村社会的仪式展演讲述了村落的历史与社会,诠释与重构了村落的社会记忆。村民通过操演仪式、讲述神话等方式叙述过去,以形塑乡村社会秩序,维系乡村社会结构的持续性。大理萂村的"接天子"仪式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白族本主崇拜仪式现象,用社会记忆理论对这一具有较强历史感的仪式实践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大理白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的社会机制,以及记忆实践对群体认同的强化作用,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仪式展演 社会记忆
原文传递
传统节庆仪式:从民族村落公共文化空间到舞台化展演——以雷山县郎德上寨“招龙”仪式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盖媛瑾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传统节庆仪式是民族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载体。仪式操演所蕴含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文化机制,在村落历史演化进程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为村落延续、文化传承提供重要保障。在旅游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势话语下,节庆仪式中结构性元... 传统节庆仪式是民族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载体。仪式操演所蕴含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文化机制,在村落历史演化进程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为村落延续、文化传承提供重要保障。在旅游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势话语下,节庆仪式中结构性元素被地方政府、市场、社区合力采借,包装成服务性展演产品推向旅游市场。郎德上寨的“招龙”节是村寨较为重要的文化仪式活动,在旅游发展助推下经历了从村落公共文化空间到旅游展演,并最终退出旅游市场的过程,由此引出传统节庆仪式向现代转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龙”仪式 公共文化空间 仪式展演 郎德上寨
下载PDF
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嬗变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兼论第12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特点及合理性诠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欣 黄宽柔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38,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观摩法、专家访谈法,以新中国举办与承办的全运会及大型国际运动会为研究对象,梳理与总结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嬗变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创编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多角度地认识... 运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观摩法、专家访谈法,以新中国举办与承办的全运会及大型国际运动会为研究对象,梳理与总结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嬗变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创编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多角度地认识与实践文化软实力构建的路径。研究认为: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在保持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紧密互动的情况下,经历了团体操表演、文体联姻、文艺表演、全民健身展示4种表演形式的历史嬗变。在12届全运会重启厉行节约,践行低耗高效的赛会理念的影响下,后续的全运会开幕式表演,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庚续这种节俭理念,简化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缩短表演时间、保持日间表演,回归体育特色,放弃耗资巨大的单纯文艺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会 开幕式表演 团体操表演 文体联姻 文艺表演 全民健身展示
原文传递
从仪式到表演:古罗马角斗活动的文化学剖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岷 李金龙 李翠霞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罗马角斗活动导源于墓地葬礼仪式,而后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种表演活动。剖析整个角斗活动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罗马角斗表演实质上是罗马征服文化的一种社会映射,在角斗表演中掺杂了许多政治、文化、习俗和人性因素,角斗表演... 罗马角斗活动导源于墓地葬礼仪式,而后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种表演活动。剖析整个角斗活动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罗马角斗表演实质上是罗马征服文化的一种社会映射,在角斗表演中掺杂了许多政治、文化、习俗和人性因素,角斗表演在罗马不仅是一项娱乐表演活动,同时它也承担着一种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表演 角斗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仪式的空间展演——基于土族“纳顿”庆丰收会的仪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前 杨玢 王峥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仪式是由某种由文化建构出来的象征性交流系统。"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纳顿"仪式展演不仅内蕴了自身的文化表征,而且呈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象征性焦点。在现实性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q... "仪式是由某种由文化建构出来的象征性交流系统。"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纳顿"仪式展演不仅内蕴了自身的文化表征,而且呈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象征性焦点。在现实性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仪式象征、主题和行为,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价值传导的呈现、释义之维;仪式叙事价值表达、文化交流沉淀影像、群体推崇行为倡导、社会化推进共识凝聚、集体团结力量强化,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的社会功能;把握嵌入主题的仪式叙事、坚持文化认同的仪式沉淀、强化责任担当的仪式倡导、观照"动机"加"情绪"释放仪式功能、关注认同焦点激活仪式效应,则构成了铸牢共同体意识仪式展演的路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纳顿”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仪式展演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文体表演视觉审美效果研究——以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开幕式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秀娣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文体表演已由运动会的点缀发展成为运动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评价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审视各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找出人们评价文体表演效果的核心因素,把感觉评... 以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为代表的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文体表演已由运动会的点缀发展成为运动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评价运动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审视各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找出人们评价文体表演效果的核心因素,把感觉评价上升为具有美学和视觉传达理论基础的科学评价,为大型文体表演的节目编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开幕式 文体表演 视觉审美效果
下载PDF
南朝道教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意蕴探赜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振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7,45,共7页
我国早期道教发展混乱无序,芜杂鄙薄,至南朝,陆修静等道教领袖开始对之进行全面整顿,制订和完善了道教斋醮仪式,重视仪式的象征含蕴,表现了与文艺象征原理相通相契的宗教艺术追求。同时,这种重视表演性的仪式型道教,又包含着丰富的戏剧... 我国早期道教发展混乱无序,芜杂鄙薄,至南朝,陆修静等道教领袖开始对之进行全面整顿,制订和完善了道教斋醮仪式,重视仪式的象征含蕴,表现了与文艺象征原理相通相契的宗教艺术追求。同时,这种重视表演性的仪式型道教,又包含着丰富的戏剧表演意蕴,而且这些道教斋醮仪式的文艺象征与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道教斋醮仪式的探究有着较大的宗教艺术和戏剧艺术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斋醮仪式 文艺象征 戏剧表演
下载PDF
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8-92,共5页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豫南皖西民间独特的信仰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天神戏 祭祀功能 仪式功能 表演功能
下载PDF
意识·仪式:民间文学与民间美术的共生互融——以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祀神活动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吉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民间艺术家始终相信"万物有灵",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是"万物有灵"的符号体系。民间艺术家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天、地、人、阴阳、五行"进行"矛盾"交融,以"集合万物优点于一... 民间艺术家始终相信"万物有灵",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是"万物有灵"的符号体系。民间艺术家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天、地、人、阴阳、五行"进行"矛盾"交融,以"集合万物优点于一身,包罗万象"的文化融合模式塑造形象,观照宇宙苍生,并在"境由心造"的"展演"仪式中,通过民间文学、民间美术的符号语言表达、标注其强烈的"神性"和"灵气",获知、诠释深刻的文化内涵,彰显、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记录、传达民族历史的变迁。从"万物有灵"到"天人合一"再到"境由心造",民间文学与民间美术共生互融,形成了民俗文化展演的三境界。正是这种现实的状态使民俗民间文化不断发展,汇入历史长河传达于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仪式 民俗文化 展演 民间文学 民间美术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的道德内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况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3-39,共7页
以"释奠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一种表演性活动,表演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人的类本能,也是人类探索未知、寻求理解和文化繁衍的关键认识能力和行为方式。传统教育仪式是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仪式行为,它将参与者的... 以"释奠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一种表演性活动,表演与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人的类本能,也是人类探索未知、寻求理解和文化繁衍的关键认识能力和行为方式。传统教育仪式是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仪式行为,它将参与者的生活世界与儒家的文化世界融合在一起,对参与者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进行创造性生成,教导儒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促进儒家道德生命成长。仪式是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仪式经历就是一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的道德实践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仪式 模仿表演 道德意蕴
下载PDF
纳西族口头传统特征刍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杰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
纳西族口头传统记载和传承着民族的"根谱",东巴文化成为纳西族口头传统的重要传承载体。语言区域的不同是导致口头传统变异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是丽江、泸沽湖地区两个方言区;同属一个方言区,但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程度不同,也... 纳西族口头传统记载和传承着民族的"根谱",东巴文化成为纳西族口头传统的重要传承载体。语言区域的不同是导致口头传统变异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是丽江、泸沽湖地区两个方言区;同属一个方言区,但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口头传统;语言天然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地域性、表演性,而东巴仪式通过观念实践使口头传统的这些特征得到了紧密、有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东巴 口头传统 地域性 仪式表演
原文传递
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的审美认同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荣湘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6-50,共5页
在广西金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被反复演绎的瑶族黄泥鼓舞体现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一种重要关系,即审美认同可以营造仪式。黄泥鼓舞以其经典舞蹈动作营造了仪式化审美认同现象与审美认同仪式化现象,表征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互动关系:仪... 在广西金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被反复演绎的瑶族黄泥鼓舞体现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一种重要关系,即审美认同可以营造仪式。黄泥鼓舞以其经典舞蹈动作营造了仪式化审美认同现象与审美认同仪式化现象,表征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互动关系:仪式建构审美认同,审美认同也建构仪式。这说明审美认同既是"他律"的,也是"律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认同 仪式 文化展演 黄泥鼓舞
下载PDF
中韩仪式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强 《当代韩国》 2010年第4期96-106,共11页
本文以中国的"还坛神"和韩国的"东海岸别神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韩两国仪式剧进行比较,寻求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演出形态来看,中韩仪式剧主要集中在仪式的娱神酬神阶段演出,其基本形态是祭夹戏;但中国仪式剧较... 本文以中国的"还坛神"和韩国的"东海岸别神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韩两国仪式剧进行比较,寻求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演出形态来看,中韩仪式剧主要集中在仪式的娱神酬神阶段演出,其基本形态是祭夹戏;但中国仪式剧较多的是以戏代祭,韩国仪式剧一般是先祭后戏。从艺术品格来看,二者具有拙朴、风趣、即兴的艺术品格,均包含了一些游戏的特质。但中国仪式剧较多的具备戏曲萌芽的特征,韩国仪式剧较多的具备原始演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两国 仪式剧 演出形态 艺术品格 韩国 中国 特殊性 普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