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刚毅 刘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90,共11页
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 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总体水生态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水量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超过50%;(2)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和地表水质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4∶3,2001~2010年导致地表水质生态足迹面积最大的污染物是硝态氮,2011~2016年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而导致地下水质生态足迹的规律较为复杂,由多种污染物交替决定;(3) 2001~2016年,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由弱脱钩的不协调和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4)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中原城市群在协调度上的表现优于其在脱钩指数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生态足迹 水质生态足迹 脱钩 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原城市群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2
作者 丁志伟 黄逦茗 +2 位作者 谢慧钰 白楠屹 张改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0-68,共9页
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百度检索量指标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了其与实体经济空间格局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呈现出"两个核心集聚区、一个相对集中片区和广布的斑点式扩散区"... 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百度检索量指标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了其与实体经济空间格局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呈现出"两个核心集聚区、一个相对集中片区和广布的斑点式扩散区"格局,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沿太行山脉的西北部和以驻马店、信阳、周口为核心的东南部"两大片区。与实体经济格局对比发现,高值、低值的分布范围有类似之处但程度远不及实体格局,破碎化、斑块状分布现象明显。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显著HH区、LL区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分异格局有类似之处但范围有所变化。与实体经济格局对比发现,显著HH区、显著LL区的分布范围和集聚程度明显较实体经济格局缩小、弱化,连绵分布态势下降很多,但整体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差距不大。③从影响因素看,基于百度检索量的虚拟经济空间格局虽受乡镇经济实力影响但解释力仅有20%~30%,而更多受人们关注主题的影响。其中高水平区乡镇在经济发展的引领下表现出与企业宣传、政府报道、社会民生、资源禀赋、热点事件等相结合的链式搜索效应;低水平区乡镇受乡镇经济实力的影响不大,而更多地体现出社会民生事件,反映出低水平区乡镇亟需提升经济实力和增强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百度检索量 镇域 中原城市群 乡镇经济 社会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传递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1 位作者 夏保林 李军甫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生态空间结构紊乱原因、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城市群生态网络系统;促进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合理分工,不断形成产业簇群;构建城市群发展引导机制,使城市群区域的城乡建设转向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相互作用 互利共生 协同进化 生态空间结构 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中原城市群 河南
原文传递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建华 李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8,90,共7页
以2015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并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模型,借助ArcGIS10.... 以2015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并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模型,借助ArcGIS10.5软件进一步作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创新空间联系结构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是其创新辐射范围仅局限于周边地市;中原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出现两极化现象;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结构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地理邻近、技术临近、制度临近对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空间联系 修正引力模型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的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韦晨 侯国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6,共9页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 “三生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序优化的“三生空间”能够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有力落实。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内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到其国土空间特征及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三生空间”功能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强少弱多”的格局。生产空间功能方面,多数城市的生产空间功能得分差异不显著。生态空间功能方面,中原城市群内河南中部大片区域生态空间功能相对滞后。生活空间功能方面,大部分城市的功能评价等级为较低和低。(2)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类型以轻度协调和轻度失调为主。从分布格局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边缘高内部低”的空间分布形态。(3)通过计算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三生空间”功能的比较优势指数,将中原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6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 功能评价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SBM-GIS的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俊杰 景一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101,107,共9页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仅为0.809,10年间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大。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外围高,南部较低”的特征,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超效率SBM GIS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诗嘉 刘晓英 杜书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17-2429,共13页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模型测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基于此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趋势。高效率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部,而东部的高效率聚集区逐渐向北部迁移。(2)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素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冗余是造成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4)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城市房地产投资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研究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原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增强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模型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柳敏 赵少华 +3 位作者 王亚婷 李元征 胡婵娟 王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2,28,共7页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 中原城市群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之一,为了给其生态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遥感模型和当量因子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评估了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8年中原城市群ESV总体呈现出前期稳定向好、后期快速减小的趋势,其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ESV总量分别为5880.98亿、5906.53亿、5906.56亿、5889.91亿、5797.80亿元;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农田和森林是主要贡献者,平均每年提供的ESV分别占ESV总量的48.0%、35.9%。研究时段内ESV增幅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河流与湖泊、森林,ESV减幅较大的生态系统有农田、草地、湿地;研究时段内ESV增大的生态服务类型有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提供美学景观,ESV减小的生态服务类型有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时段内总ESV冷热点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冷点在中心城市郑州和大都市区;地均ESV冷热点分布表现出西部热点收缩、东部冷点扩张的趋势,其中热点由长治收缩至晋城,冷点由濮阳扩展至聊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中原城市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流空间视角的中原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芮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7,共7页
基于菜鸟运输市场网站的1251123条有向物流线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中原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原地区物流网络空间优化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从区域网络结构看,市域和县域尺度下物流网... 基于菜鸟运输市场网站的1251123条有向物流线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中原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原地区物流网络空间优化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从区域网络结构看,市域和县域尺度下物流网络密度较为接近且其值较低,其内部连接程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研究尺度细化,县域层面的空间分异格局被放大,片区组团格局逐渐向“核心-边缘”结构转变。(2)从流量特征看,市域尺度下呈现出“南北中高、东西侧低”格局,县域尺度下则呈现出“三足鼎立、中低交织”特征。此外,郑州及下辖县区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表现出以郑州大都市圈为核心区的高联系强度网络。(3)从网络子群看,两种尺度下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结构,以郑州大都市圈为主体的子群网络密度和作用强度最高。(4)从影响因子分析看,决定力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网购指数、人口密度、物流网点数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地区经济实力与消费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物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符海月 王妍 +1 位作者 张祎婷 王昭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7-567,共11页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对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1995~2015年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交通网络优化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由初期...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对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1995~2015年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交通网络优化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由初期的"发散"状,逐渐演化成为"树轮"状;通达性中心也由初期的郑州市扩大到洛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等周边城市,通达性较高的轴线已经从区域性线状分布发展为中心地区面状分布。(2)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通达度均有提高,京广线辐射区内城市通达度提升幅度明显大于陇海线辐射区域;郑州市、邯郸市等核心城市的通达度增长率在减缓,而亳州市、淮北市等边缘城市通达度增长率在上升。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建设总体呈空间收敛趋势,但城市间的通达度水平仍在逐渐拉大。(3)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提出将中原城市群交通系统整体培育成以郑州市为中心,以陇海线和京广线为"十"字发展轴的"多核多向状"网络结构。改进后的路网可以提升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通达性,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群中心带动边缘、城市联动发展的基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空间句法模型 通达性 空间演化
原文传递
县域尺度下中原城市群C2C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志伟 韩明珑 +1 位作者 张改素 简子菡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基于C2C店铺服务质量指标,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县域尺度下中原城市群C2C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欠佳、低质区数量总占比超过85%,反映出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服务优质区较少且组团效应不明... 基于C2C店铺服务质量指标,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县域尺度下中原城市群C2C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欠佳、低质区数量总占比超过85%,反映出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的客观现实;服务优质区较少且组团效应不明显,反映出高水平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市域尺度相比,县域尺度更能反映局部低值地区的优质增长点。②空间关联的四个类型区呈现出“L-L区范围大,H-H区、L-H区和H-L区范围较小”的特征,整体空间形态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中心“H-H”-“L-H”-“L-L”的环状扩散。与市域尺度相比,低值塌陷区的局部H-H区、H-L区被凸显出来。③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以四级联系轴为主,与前三个等级联系轴共同塑造“一团一带多核心”的网状格局。与市域尺度下以郑州为核心的放射状格局不同,核心辐射区明显减少且局限在郑州都市区范围。④从影响因素看,信息化水平是影响C2C店铺服质量空间分异的最重要因素;地形与区位条件已成为网商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作为制约因素的“障碍”作用愈发弱化;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C2C店铺服务质量提升起基础支撑作用;专业化经营对知名品牌的孕育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口受教育程度是直接因素,影响着C2C店铺的经营理念与开拓创新;宏观政策所营造的外部环境对C2C淘宝店服务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淘宝店铺 电商 服务质量 消费者评价 网络口碑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敏 张占仓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130,共6页
河南省属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较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压力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压力大,资金及资源紧张,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河... 河南省属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较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压力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压力大,资金及资源紧张,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河南省区域广而发展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务必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持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小城镇功能,兼顾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断提高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中原城市群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中原城市群产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小建 杨慧敏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及演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振坡 张馨芳 王丽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基于2000—2015年城区人口数据,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特征。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呈橄榄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出现断层现象,小城市发育不够,规模偏小、数量偏低;... 基于2000—2015年城区人口数据,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特征。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呈橄榄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出现断层现象,小城市发育不够,规模偏小、数量偏低;在不同规模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的概率较高,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转移的概率较低;城市群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高位序城市规模集聚逐步增强,首位城市郑州仍需要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构建鱼骨驱动模型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机理,提出加强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现代中小城市、完善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等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 核密度估计 鱼骨驱动模型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格局与网络结构韧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赖建波 朱军 +4 位作者 郭煜坤 游继钢 谢亚坤 付林 王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3,共9页
针对都市圈建设发展较快与超设防事件频发现象,评估和分析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水平对区域一体化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年“腾讯迁徙”数据构建城市网络人口流动矩阵,分析城市群内部人口流... 针对都市圈建设发展较快与超设防事件频发现象,评估和分析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水平对区域一体化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年“腾讯迁徙”数据构建城市网络人口流动矩阵,分析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规模与特征,并从层级性、中断场景下传输性以及脆弱性对城市网络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时段中原城市群人口流动具有规律性,节假日期间郑州与多数城市的人口流动状况具有动态平衡性;(2)不同时段高层级人口流动网络主要呈现为以郑州为核心的发散式结构;(3)中原城市群网络层级性显著,整体表现为单核心网络,介数策略对网络的破坏性最大,拥有高介数的节点在网络中承担核心作用;(4)郑州、洛阳、周口等核心城市节点对整体网络效率影响更大,中原城市群韧性水平整体良好,具有“十”字形空间特征,但部分规划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仍有待提高,未来需完善不同等级、规模、职能的城市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城市网络韧性水平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空间格局 腾讯迁徙大数据 城市网络韧性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华 张杏梅 《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179,共7页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原城市群的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数,然后对于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共8个类型,结果表明:(1)各城市的交...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原城市群的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数,然后对于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共8个类型,结果表明:(1)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差距很大,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尤为突出;(2)城市群中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的城市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经济;(3)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不协调的城市占到城市数量的40%,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应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时空模型的建设用地扩张格局差异分析——以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段琳琼 陈维肖 +2 位作者 王楠楠 范昌盛 梁流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74,共7页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两个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个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均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增长速度均在2...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两个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个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均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增长速度均在2000—2005年达到峰值,对应的净增长率分别为36.6%和31.1%。(2)两个城市群城市扩张空间演化过程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表现为“点—轴—波式循环”模式,空间异质性较高,出现多个城市扩张热点区域;而中原城市群表现为“点—轴—网”模式,地区间扩张差异较小,温点扩张区域居多。(3)影响两个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居民收入。从影响程度大小的区域对比来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程度高,人口规模对中原城市群的影响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贝叶斯时空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臭氧浓度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培锋 王潇磊 +1 位作者 潘本峰 郭长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利用2015年臭氧(O_3)自动监测数据和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O_3浓度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O_3的相关性,以及O_3浓度、NOx、VOCs、CO及汽车保有量间的相关性。指出中原城市群是全国更是河南O_3污染的严重地... 利用2015年臭氧(O_3)自动监测数据和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O_3浓度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探讨了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O_3的相关性,以及O_3浓度、NOx、VOCs、CO及汽车保有量间的相关性。指出中原城市群是全国更是河南O_3污染的严重地区,O_3浓度年内月度变化呈倒"V"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北部城市特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间除开封外其他8个城市间都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为0.892~0.991;9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年排放量与其年均O_3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认为,NOx、VOCs和CO等前体物的排放是中原城市群O_3浓度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O_3浓度也与日照时间、降雨量、植物源VOCs排放量及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空间输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相关性 臭氧 来源分析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乡村“三生”功能分区识别及调控路径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侗 王佳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7-1238,共12页
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优化了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OFM网络、地理探测器模型和M-K检验方法,实现了中原城市群187个县(区)的最优功能聚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生”功能发展水平的数量结构分别呈“橄榄... 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优化了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OFM网络、地理探测器模型和M-K检验方法,实现了中原城市群187个县(区)的最优功能聚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生”功能发展水平的数量结构分别呈“橄榄形”“宝塔形”和“金字塔形”特征,冷热点与数量结构特征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一致性。(2)基于乡村功能分区模型实现了乡村分区数目的客观判定,并将研究区划分为主导功能区、滞后发展功能区、复合协调功能区3大类和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等7小类。(3)乡村地域功能分区表现为差异化的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该特征是传统农区本底特色和乡村转型多元要素碰撞的直观表现,符合区域发展趋势。(4)结合各类分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控路径。以期丰富乡村地域功能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传统农区的乡村发展格局,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各功能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分区 “三生”功能 SOFM 地理探测器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结海 胡盼 袁占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44,共6页
本文基于“类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中原城市群建成区,利用重心迁移指标和典型景观格局指标,分析中原城市群建成区2002—20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强度先快后慢,整体呈... 本文基于“类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中原城市群建成区,利用重心迁移指标和典型景观格局指标,分析中原城市群建成区2002—20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强度先快后慢,整体呈下降趋势;建成区重心在经历多次偏移后最终指向东南方向,但一直位于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②中原城市群发展迅速,建成区总面积在2002—2020年增加了1.429倍;在2011—2012年出现大量新兴城镇;2014年之后趋于稳定,城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③中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格局复杂度逐年上升,破碎程度总体降低,郑州大都市区建成区扩张速度明显快于中原城市群整体建成区扩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中原城市群 时空变化 景观格局指标 改进的统计数据比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