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喷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勇 勇强 +1 位作者 单谷 余世袁 《林产化工通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8,共4页
研究了纤维素酶对汽喷玉米秸秆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直接酶解汽喷玉米秸秆,当底物玉米秸杆与水的质量比(即固液比,下同)为1∶10,酶用量8.80FPIU/g 玉米秸秆时,酶解48h,酶解得率达70.0% 。同... 研究了纤维素酶对汽喷玉米秸秆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直接酶解汽喷玉米秸秆,当底物玉米秸杆与水的质量比(即固液比,下同)为1∶10,酶用量8.80FPIU/g 玉米秸秆时,酶解48h,酶解得率达70.0% 。同时,还提出了汽喷玉米秆酶解木质素的综合利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酶水解 蒸汽爆破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开丽 徐清华 +1 位作者 谭丽萍 秦梦华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阐述了纳米纤维素晶体的两种制备方法:无机酸水解法和纤维素酶水解法,简要介绍了它的性质,包括形状及尺寸分布、结晶度、强度、热稳定性、触变性与流变性等。总结了其在制浆造纸以及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晶体 微晶纤维素 水解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纤维素酶酶解提取工艺 被引量:22
3
作者 石亚中 方娇龙 +3 位作者 钱时权 伍亚华 李善菊 许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优化纤维素酶酶解提取白藜芦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选择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含量为响应值。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 为优化纤维素酶酶解提取白藜芦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选择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含量为响应值。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白藜芦醇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添加量为极显著影响因素,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影响不显著。确定纤维素酶酶解处理山葡萄渣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1.30mg/g、酶解时间1.48h、酶解温度55.49℃,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白藜芦醇含量为0.746mg/g,是优化前提取得到的白藜芦醇含量的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纤维素酶酶解 响应曲面分析法
下载PDF
纤维素酶水解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曾傲 叶君 《广东化工》 CAS 2006年第10期25-28,共4页
纤维素酶的利用是扩大纤维素应用领域和高值化利用纤维素的一条可行的新途径。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的来源、纤维素酶的结构和组成、纤维素酶解机理及影响因素、纤维素酶在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解 纤维素酶应用
下载PDF
水稻秸秆饲料汽爆加工工艺改进与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康建斌 李骅 +3 位作者 缪培仁 高翔 李彬 姜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49,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秸秆酶解还原糖产量,对水稻秸秆饲料汽爆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把汽爆的恒压保压过程分为保压蒸煮和爆破前升压两个阶段,并分别控制两个阶段的蒸汽压力。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保压蒸煮压力(A/MPa)、保...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秸秆酶解还原糖产量,对水稻秸秆饲料汽爆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把汽爆的恒压保压过程分为保压蒸煮和爆破前升压两个阶段,并分别控制两个阶段的蒸汽压力。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保压蒸煮压力(A/MPa)、保压蒸煮时间(B/s)和爆破前压力(C/MPa)3个因素对水稻秸秆酶解后还原糖产量(D/%)的影响。[结果]A、B、C对D的影响均显著。随着A和C的增加,D明显提高;随着B的增加,D提高。在保证汽爆后秸秆饲料的感官特性前提下,对照组在A=1.6 MPa、B=140 s、C=1.6 MPa时,D为20.07%;目标组在A=1.6 MPa、B=140 s、C=2.2 MPa时,D最高,为37.48%,是对照组的1.87倍。[结论]改进与优化后的汽爆加工工艺能明显提高水稻秸秆酶解后还原糖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工艺 水稻秸秆 纤维素酶解 还原糖产量
下载PDF
We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of Poplar Waste for Enhanc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被引量:3
6
作者 GuiGan Fang ShanShan Liu +1 位作者 KuiZhong Shen Yan Lin 《Paper And Biomaterials》 2017年第2期8-17,共10页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e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to enhance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using poplar waste from the stock section of a paper mill as the raw material. We 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we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to enhance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using poplar waste from the stock section of a paper mill as the raw material. We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pretreatment for poplar waste were an initial p H value of 10, a temperature of 195℃, a holding time of 15 min, and an oxygen pressure of 1.2 MPa. In this case, the yield of the obtained solid material produced by the process was 51.7% and the reducing sugar yield was 46.8%. The solid part obtained from the pretreatment process was hydrolyzed by cellulase L-10. The optimal enzymatic conditions were a temperature of 49℃, a duration time of 56 h, an enzyme dosage of 38 FPU/g at a p H value of 4.8, and a solid-to-liquor ratio of 1∶50. The resulting cellulose conversion rate reached 96.4% in terms of the pretreated substances. In addition, a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poplar waste and pretreated material indicated that about 92% of the hemicelluloses and 43% of the lignin in the raw material were degraded and dissolved. In addition, the crystallization decreased from 57.5% to 54.8%. An obvious fibrillation of the fiber pretreated by the wet oxidiz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by SEM. Moreove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results showed a high xylose content and monosaccharide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the pretreatment solution. In conclusion, the we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process could efficiently degrade or remove th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as well as reduce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which resulted in animprovement of the enzymatic ability and an increase in the cellulose convers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waste wet oxidation pretreatment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cellulase hydrolysis
下载PDF
纤维素酶水解造纸污泥的工艺优化及水解产物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睿 韩卿 +1 位作者 钱威威 彭新文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用纤维素酶对造纸厂二沉池污泥进行水解处理,将污泥中的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还原糖物质,为污泥制备复合材料提供更好的表面特性。探讨了酶水解造纸污泥的适宜工艺条件,进一步对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0℃、p H值... 采用纤维素酶对造纸厂二沉池污泥进行水解处理,将污泥中的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还原糖物质,为污泥制备复合材料提供更好的表面特性。探讨了酶水解造纸污泥的适宜工艺条件,进一步对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0℃、p H值5.0、反应时间32.0 h、酶用量60.0 U/g、底物质量分数7.0%时,酶水解效果最好,污泥表面疏水性明显提高;污泥经水解后,其水解液中的化学需氧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水解前后污泥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经纤维素酶水解后污泥中的部分纤维素组分可能水解成了葡萄糖类还原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 纤维素酶水解 分析与表征
下载PDF
牡丹废弃物用于制备发酵可利用还原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军华 张翔 +4 位作者 王易芬 张彦昊 辛雪 陈蕾蕾 赵双枝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31-136,共6页
本研究以牡丹废弃物(叶、果荚、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其木质纤维素种类,分别采用微波-碱法和水浴-碱法预处理原材料后,用GC-MS结合FTIR光谱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材料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制备还... 本研究以牡丹废弃物(叶、果荚、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其木质纤维素种类,分别采用微波-碱法和水浴-碱法预处理原材料后,用GC-MS结合FTIR光谱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材料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制备还原糖进行还原糖产量分析,以评价牡丹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制备发酵可利用还原糖进行生物转化的潜能。结果表明,牡丹不同部位废弃物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不同,牡丹枝中含量最高,综纤维素含量是枝>果荚>叶;木质素为SG型(即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木质素),以愈创木基木质素为主。微波-碱法和水浴-碱法预处理均能有效去除愈创木基,破坏部分半纤维素,提高纤维素酶解产糖效率,差异不明显;预处理也能有效去除原材料中的可溶性成分,提高还原糖产量;以牡丹果荚为原料的还原糖产量比以枝和叶为原料的产糖量至少提高46.62%,因此,牡丹果荚更适合作为制备发酵可利用还原糖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废弃物 预处理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解 还原糖
下载PDF
茶皂素对稀酸预处理锯木屑酶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博 赖晨欢 +2 位作者 林子贺 谢佳笑 宋向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6,共5页
高效纤维素酶水解是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的关键。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减少纤维素酶在物料上的非特异性吸附是提高酶水解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有关天然表面活性剂在木质纤维素酶水解中的应用鲜有报道。该研究介绍了一种从油茶... 高效纤维素酶水解是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的关键。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减少纤维素酶在物料上的非特异性吸附是提高酶水解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有关天然表面活性剂在木质纤维素酶水解中的应用鲜有报道。该研究介绍了一种从油茶饼废弃物中提取的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在木质纤维素酶水解中的应用,并探究其对预处理物料酶水解的促进机制。结果表明,在稀酸预处理锯木屑酶水解中,茶皂素最适添加量为0.075 g/g。当纤维素酶用量为20~80 U/g时,添加0.075 g/g的茶皂素使得稀酸预处理锯木屑72 h葡萄糖得率提高了10.3%~32.5%。同时,添加茶皂素可显著提高72 h酶水解上清液中的残余纤维素酶活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和滤纸酶活分别提高了6.6和3.0倍。由此推测,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可减少纤维素酶在物料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从而提高预处理物料酶水解效率。此外,添加茶皂素相对含量为0.075 g/g的油茶饼茶皂素粗提液时,稀酸预处理锯木屑葡萄糖得率同样提高了33.3%。综上所述,茶皂素作为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用于木质纤维生物炼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油茶饼废弃物开拓了新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表面活性剂 纤维素酶水解 稀酸预处理 非特异性吸附
下载PDF
真菌预处理提高慈竹酶水解葡萄糖得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红玲 张禄晟 +2 位作者 安鑫 覃道春 李志强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2,共3页
利用密粘褶菌、变色栓菌对1年生慈竹进行生物预处理,研究预处理菌种、时间以及酶水解时间对慈竹酶水解葡萄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试菌都对竹材酶水解有促进作用,变色栓菌的预处理效果优于密粘褶菌;在变色栓菌处理28d,酶水解48h的... 利用密粘褶菌、变色栓菌对1年生慈竹进行生物预处理,研究预处理菌种、时间以及酶水解时间对慈竹酶水解葡萄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试菌都对竹材酶水解有促进作用,变色栓菌的预处理效果优于密粘褶菌;在变色栓菌处理28d,酶水解48h的条件下,慈竹酶水解的葡萄糖得率提高了22.5%;变色栓菌具有作为竹材生物预处理菌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生物预处理 纤维素酶水解 葡萄糖得率
下载PDF
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的化学组分及纤维素酶水解工艺
11
作者 张晓燕 赵广杰 《林业科技》 2010年第6期39-43,共5页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尾叶桉木材,研究蒸汽爆破对其主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爆破材料用纤维素酶水解的工艺,确定了水解糖化条件:温度50℃,pH值4.8,酶用量25FPIU/g底物,底物浓度2%。结果表明,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尾叶桉木材,研究蒸汽爆破对其主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爆破材料用纤维素酶水解的工艺,确定了水解糖化条件:温度50℃,pH值4.8,酶用量25FPIU/g底物,底物浓度2%。结果表明,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基本不受损失,有利于提高酶解率;爆破前用硫酸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分解率在同样的爆破压力下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高。在最优的水解条件下,硫酸预处理,2.2MPa爆破的尾叶桉木材多糖水解率达到82.43%,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提高3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木材 蒸汽爆破 化学组分 纤维素酶水解 多糖水解率
下载PDF
水解条件对纤维素酶解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安 何泽超 陈党生 《化工设计》 CAS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纤维素酶水解速度与水解温度、pH值、水解时间等因素有关。超声波可加速纤维素的酶水解速度 ,用N2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水解条件 PH值
下载PDF
纤维素酶解条件和连续酶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晖 于淼 汤树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79-85,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预处理的秸杆对其纤维素酶解效率影响的顺序为:强碱>石灰>氨化>未处理;高温>常温;水洗脱木素>未水洗。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提高底物浓度采用较低的酶解温度并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预处理的秸杆对其纤维素酶解效率影响的顺序为:强碱>石灰>氨化>未处理;高温>常温;水洗脱木素>未水洗。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提高底物浓度采用较低的酶解温度并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的糖浓度和提高糖化率。利用纤维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解吸特性,通过间断抽吸糖液和等量稀释,同时添加定量底物,所建立的纤维素酶循环有限连续酶解工艺,是一种耗酶量少而高效糖化综纤维的简易可行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预处理 纤维素酶解条件 连续酶解工艺 纤维素酶
下载PDF
秸秆纤维素酶水解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孔新刚 李华 吴国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63-666,共4页
实验设计了以砂芯坩锅为反应器,建立了用差重方式进行纤维素酶水解率的测定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还原糖方法计算纤维素酶水解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差重法比还原糖法的酶水解率普遍高,避免了产物复杂而使还原糖法计算酶水解率偏低的现象。
关键词 纤维素酶水解率 差重法 还原糖法
下载PDF
不同水蒸气蒸馏辅助方法对马来沉香挥发油化学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易润青 陈兴静 +3 位作者 杨思惠 黄圆圆 高晓霞 陈晓颖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分析各种水蒸气蒸馏的辅助提取方法对马来沉香挥发油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辅助水蒸气蒸馏、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微波结合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辅助水蒸气蒸馏等5种... 目的分析各种水蒸气蒸馏的辅助提取方法对马来沉香挥发油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辅助水蒸气蒸馏、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微波结合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辅助水蒸气蒸馏等5种方法提取马来沉香挥发油,通过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 4种辅助提取方法均能提高挥发油总量,其中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高最多,其次为微波结合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所得挥发油主要成分类别基本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但纤维素酶酶解方法操作复杂,工艺难度大。结论微波结合内生真菌发酵液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为较优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纤维素酶酶解 内生真菌发酵液浸泡 微波辅助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优选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谭属琼 谢勇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8-74,共7页
以花生芽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复合处理从花生芽中提取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的酶解温度、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时间和超声波对样品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料液比等8个因素对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 以花生芽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复合处理从花生芽中提取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的酶解温度、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时间和超声波对样品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料液比等8个因素对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最优提取工艺为花生芽粉为1.000g,酶解温度为60℃,酶添加量为0.2g,p H值为4.8,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最大提取量为7.39mg/g,比传统的乙醇回流法提高了大约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芽 白藜芦醇 纤维素酶酶解 超声波处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液态复合酶制备香蕉汁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志勇 孙亮 +4 位作者 朱瑞倩 陈珮 徐青艳 王建中 张聪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3-207,共5页
研究了纤维素酶系(B型)的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反应体系pH对酶解香蕉制备香蕉汁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对结果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1.75μL/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为150min,反应体系p... 研究了纤维素酶系(B型)的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反应体系pH对酶解香蕉制备香蕉汁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对结果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1.75μL/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为150min,反应体系pH即为香蕉原浆pH。在此条件下,香蕉汁的澄清度达到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汁 纤维素酶系(B型) 酶解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荷叶碱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诗虹 陈秋如 +1 位作者 杨志坚 陈凌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37-41,共5页
为优化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荷叶碱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纤维素酶提取荷叶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3 mg·g... 为优化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荷叶碱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纤维素酶提取荷叶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3 mg·g^(-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5 min,液料比(mL/g)30∶1;在此条件下,荷叶碱的提取率可高达0.67%。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荷叶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积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纤维素酶酶解法 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柄篮状菌与里氏木霉酶解棕榈纤维效果的比较
19
作者 刘芬 翟莉莉 +3 位作者 詹惠君 黄惠施 张佑红 耿安利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6-18,共3页
以青霉属柄篮状菌和里氏木霉Rut-C30为研究对象,在50 IU/g底物酶用量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菌株各自对棕榈空果串纤维的酶解能力。结果表明,柄篮状菌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好于Rut-C30,96 h后,两者葡萄糖转化率为83.7%、61.7%。Rut-C30... 以青霉属柄篮状菌和里氏木霉Rut-C30为研究对象,在50 IU/g底物酶用量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菌株各自对棕榈空果串纤维的酶解能力。结果表明,柄篮状菌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好于Rut-C30,96 h后,两者葡萄糖转化率为83.7%、61.7%。Rut-C30对木聚糖的酶解能力相对较好,其木糖转化率为98.3%,而柄篮状菌酶解的木糖转化率仅为33.1%。将两菌株的酶按1∶1酶用量混合后,棕榈纤维的整体水解效果增强,葡萄糖、木糖转化率依次为91.3%和98.1%。该研究为柄篮状菌与木霉混合水解棕榈纤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 纤维素酶 混合水解 棕榈空果串纤维 转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