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lsed Modulation in Electro-Hyperthermia
1
作者 Janos Szucs Lajos Konyha +1 位作者 Gabor Kertesz Andras Szasz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24年第4期374-398,共25页
Modulated electro-hyperthermia (mEHT) is one of the novel oncological treatments with many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ults showing its advantages. The basis of the method is the synergy of thermal and nonthermal effe... Modulated electro-hyperthermia (mEHT) is one of the novel oncological treatments with many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ults showing its advantages. The basis of the method is the synergy of thermal and nonthermal effects, similar to the thermal action of conventional hyperthermia combined with ionizing radiation (radiotherapy).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radiofrequency current produced both the thermal and nonthermal processes. The thermal effects produce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as a thermal background to optimize the nonthermal impacts. The low frequency amplitude modulation ensures accurate targeting and promotes immunogenic cell death to develop the tumor specific memory T cells disrupting the malignant cells by immune surveillance. This process (abscopal effect) works like a vaccination. The low frequency amplitude modulation is combined in the new method with the high power pulses for short time, increasing the tumor distortion abil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 The new modulation combination has much deeper penetration triplicating the active thickness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short pulse absorption increases the safety and decreases the thermal toxicity of the treatment, making the treatment safer. The increased power allows for reduced treatment time with the prescribed d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Pulsed Modulation Nonthermal Excitation Thermal Homeostasis cell-killing RF Current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poptosis
下载PDF
海参猴桃液辅以少量rIL-2对免疫杀伤细胞活性的正向调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德丽 欧阳寿 +5 位作者 黄敏 欧声宜 王家晓 韦玉进 陆中海 臧林泉 《广西中医药》 2000年第2期46-48,59,共4页
目的 :探讨用中药海参猴桃液 (SSAP)辅以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IL -2 )体外培养扩增、激活免疫杀伤细胞LAK的机理 ,观察SSAP辅以少量rIL -2能否提高及在多大程度上提高LAK细胞的杀瘤活性。方法 :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 :探讨用中药海参猴桃液 (SSAP)辅以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 (rIL -2 )体外培养扩增、激活免疫杀伤细胞LAK的机理 ,观察SSAP辅以少量rIL -2能否提高及在多大程度上提高LAK细胞的杀瘤活性。方法 :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待培养细胞 ,设空白对照组 (加等量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组 (1 0 0 0U/mlrIL -2 1ml)、实验 1组 (1 0 0 0U/mlrIL -2 0 .5ml +30 0 0 μg/mlSSAP 1ml)、实验 2组 (1 0 0 0U/mlrIL -20 .1ml+30 0 0 μg/mlSSAP 1ml) ,4组在不同条件下培养LAK细胞 ,分别用H -TdR释放法检定其体外对人肝癌BEF -740 4杀伤活性。结果 :30 0 0 μg/ml的SSAP +1 0 0 0U/mlrIL -20 .1ml在培养第 3天便能测出杀伤活性 ,第 9天达峰值 [杀瘤率 (75 .5± 1 3.6 ) % ],杀瘤活性与 1 0倍量rIL -2单独诱导激活的LAK细胞杀瘤活性相近 [杀瘤率 (92 .9± 2 1 .3)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且杀瘤活性持续 1 8天。结论 :SSAP辅以少量的rIL -2能大量扩增激活LAK细胞 ,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获得的LAK细胞杀伤力强大而持久 ,同时可减少r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猴桃液 RIL-2 LAK细胞 杀瘤活性 中药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enhanced cell-killing effect around the Bragg peak region of a double irradiation source^(9)C-ion beam 被引量:3
3
作者 LI Qiang Y. Furusawa +1 位作者 M. Kanazawa A. Kitagaw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22期2546-2551,共6页
An enhanced cell-killing effect at the penetra- tion depths around the Bragg peak of a β-delayed particle decay 9C-ion beam has been observed in our preceding ra- diobiological experiments in comparison with a therap... An enhanced cell-killing effect at the penetra- tion depths around the Bragg peak of a β-delayed particle decay 9C-ion beam has been observed in our preceding ra- diobiological experiments in comparison with a therapeutic 12C beam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RBE values of the 9C beam were reveale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mparative 12C beam by a factor of up to 2. This study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biophys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First of all, 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stopping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experimentally applied 9C beam is worked out, where all determinants such as the initial momentum spread of the 9C beam, the fluence attenuation with penetration depth due to the projectile-target nuclear reaction and the energy strag- gling effect are taken into account.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 lated 9C-ion stopping distribu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enhanced cell-killing effect of the 9C beam appears at the stopping region of the incident 9C ions. The stopping 9C-ion density in depth, then, is derived from the calculated probability density. Moreover, taking entrance dose 1 Gy for the 9C beam as an example, the aver- age stopping 9C-ion numbers per cell at various depths are deduced. Meanwhile, the mean lethal damage events induced by the 9C and comparative 12C beams at the depths with al- most equal dose-averaged LETs are derived from the meas- ured cell surviving fractions at these depths for the 9C and 12C beam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absorbed doses, there are indeed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average stop- ping 9C-ion number pre cell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an lethal damage events between the 9C and 12C beams at the depths of similar dose-averaged LET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if a 9C ion comes to rest in a cell, the cell would undergo dy- ing. In view of the decay property of 9C nuclide, clustered damage would be caused in the cell by the emitted low-energy particles. Therefore, the results achi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源 细胞损伤 离子分布 致死因子 离子束
原文传递
低剂量率^(32)Pβ射线与高剂量率^(60)Coγ射线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惠茹 田嘉禾 +2 位作者 丁为民 张锦明 陈英茂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探索和比较低剂量率持续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辐射源采用Pβ射线和Coγ射线;;肿瘤细胞采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辐射后生物效应用台3260盼蓝排除法、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低剂量... 探索和比较低剂量率持续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辐射源采用Pβ射线和Coγ射线;;肿瘤细胞采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辐射后生物效应用台3260盼蓝排除法、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低剂量率Pβ射线持续照射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允许多数的细胞在倍32增一个或几个细胞周期后死亡;;高剂量率Coγ射线照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32Pβ射线对细胞周60期阻滞程度低、时间长;;而Coγ射线则相反。32Pβ低剂量率照射以缓慢持续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特点不60同于Coγ射线照射。持续照射对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的破坏和对辐射相对敏感的G2期持续阻滞可能是其作60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率持续辐射 高剂量率辐射 肿瘤杀伤效应 HELA细胞系
下载PDF
β和γ射线照射肿瘤细胞的生物效应比较
5
作者 冯惠茹 田嘉禾 +2 位作者 丁为民 张锦明 陈英茂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 方法 采用32 Pβ射线和6 0 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 ,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 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 Pβ射线 ...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 方法 采用32 Pβ射线和6 0 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 ,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 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 Pβ射线 (0 375cGy min)和6 0 Coγ射线 (2 0 6cGy min)照射HeLa细胞后 72h的结果表明 ,低剂量率 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 ,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 ,以增殖性死亡为主 ;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 ,细胞坏死比例高 ,增殖性死亡 (衰老 )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 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射线 Γ射线照射 肿瘤细胞 增殖性 死亡 ^32P ^60Coγ射线 生物效应 HELA细胞系 衰老细胞
原文传递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血象影响的调查分析
6
作者 李孝民 赵素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3-35,共3页
通过对葫芦岛市某河流域长期饮用受污染地下水的居民的血象调查 ,分析了可能导致异变的原因 。
关键词 血象调查 嗜中性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化学污染 地下水污染 人体影响
下载PDF
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骨髓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仲维霞 屈金辉 +2 位作者 王洪法 崔勇 赵桂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察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于骨髓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效果。方法培养骨髓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调整细胞浓度为(3~5)×105/ml,接种于96孔组织培养板中,100μl/孔,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4h。设实验孔、空白对照孔和... 目的观察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于骨髓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效果。方法培养骨髓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调整细胞浓度为(3~5)×105/ml,接种于96孔组织培养板中,100μl/孔,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4h。设实验孔、空白对照孔和5-FU阳性对照孔。实验孔分别于10μl对数生长期骨髓瘤细胞中加入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浓缩上清液至终浓度分别为30、60、90、120、150、180μg/ml,每个浓度重复9孔,5-FU阳性对照孔终浓度为400μg/ml。连续培养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浓缩上清液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骨髓瘤细胞SP2/0有杀伤作用,发酵产物浓度为150μg/ml时,杀伤作用最大,杀伤率最大为78.845%,相当于400μg/ml的5-FU对骨髓瘤细胞SP2/0的杀伤作用。结论蛔虫抗菌肽酵母发酵产物对于骨髓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猪蛔虫 骨髓瘤细胞SP2/0 杀伤作用
原文传递
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8
作者 张祥宇 冯盼盼 +1 位作者 文益杨 秦迎松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活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培养上清液,分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B16细胞混合培养组及单纯B16细胞培养组。应用Boyden小室法检测两组培养不同... 目的探讨B16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活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培养上清液,分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B16细胞混合培养组及单纯B16细胞培养组。应用Boyden小室法检测两组培养不同时间(0.5、1、2、4、8和12h)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各组趋化时间均为12h);应用CCK-8检测混合培养组和单纯B16细胞培养组不同培养时间点(0.5、1、2、4、8和12h)的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结果在培养时间为0.5、1、2、4、8和12h,混合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1.00±0.82)×104、(7.00±1.63)×104、(9.50±0.58)×104、(11.25±2.36)×104、(17.25±1.71)×104和(21.50±1.29)×10^4,而单纯培养组所趋化的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是(0.00±0.00)×104、(0.25±0.50)×104、(1.75±0.96)×104、(5.25±0.96)×104、(5.75±1.26)×104和(10.75±3.20)×104,除0.5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除0.5h和1h外,其他培养时间点,混合培养组对于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强于单纯培养组(P〈0.05),培养12h的上清激活作用强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细胞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并能较强地活化淋巴细胞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作用 肿瘤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 细胞杀伤作用 肿瘤培养上清
原文传递
蓖麻毒素A链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洪斌 董丹 +2 位作者 许冰 周向红 阎斌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为了实现蓖麻毒素A链基因(rta)的克隆表达,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借助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RTB进入细胞,发挥RTA的细胞毒作用,检测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His-RTA能正确表达RTA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7 0... 为了实现蓖麻毒素A链基因(rta)的克隆表达,制备有高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A链蛋白(RTA),借助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的RTB进入细胞,发挥RTA的细胞毒作用,检测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His-RTA能正确表达RTA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7 000,每升细菌培养物回收约50 mg的纯化蛋白质,在有RTB表达的系列中,细胞死亡率明显上升,最高可达50%-60%。说明利用pET32a表达系统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有高生物活性的可溶性RTA融合蛋白质。以腺病毒为载体表达RTB可以帮助RTA进入细胞,对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RTA RTB 融合表达 细胞杀伤
下载PDF
JNK2可增强NKG2D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肿瘤杀伤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卿 孙燕 +2 位作者 马茜 汪洋 路玲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2(c-Jun N-terminal kinase,JNK2)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 NK)细胞肿瘤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活化淋巴细胞中JNK信号及其上游激酶的磷酸化情况;采用体外杀伤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2(c-Jun N-terminal kinase,JNK2)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 NK)细胞肿瘤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活化淋巴细胞中JNK信号及其上游激酶的磷酸化情况;采用体外杀伤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NK2缺失对NKG2D ( natural-killer group 2 member D)介导的NK细胞效应细胞因子产生及肿瘤杀伤的影响;利用JNK2基因敲除小鼠构建移植瘤模型,对其皮下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并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伴随着JNK及其上游激酶的活化。肿瘤细胞表达的高亲和力NKG2D配体可显著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当JNK2信号通路缺失后,经NKG2D介导的NK细胞效应细胞因子产生及肿瘤清除的能力均显著减弱,进而导致机体肿瘤控制能力减弱。结论 JNK2信号通路对由NKG2D 介导的NK细胞活化、NK细胞的肿瘤清除和免疫监视能力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细胞杀伤 NK细胞
原文传递
CAR-T细胞治疗产品体外效力的检测策略与技术进展
11
作者 王自强 王灿 +2 位作者 厉高慜 段徐华 邵泓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37-1842,共6页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等细胞治疗产品的应用走向成熟,其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也日渐受到关注。体外活力是评价细胞治疗产品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体外效力测定方法也以其简单、快速的特点,在产品...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等细胞治疗产品的应用走向成熟,其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也日渐受到关注。体外活力是评价细胞治疗产品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体外效力测定方法也以其简单、快速的特点,在产品放行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从效应细胞及靶细胞这2个角度对CAR-T等细胞治疗产品体外效力测定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 效力测定 质量控制 细胞杀伤 细胞因子分泌
原文传递
MMP14通过调控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对肺癌患者CD8^(+)T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
12
作者 王杰 韩超 +1 位作者 朱浩东 郭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探讨MMP14对肺癌患者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的调控作用,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以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离... 目的探讨MMP14对肺癌患者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的调控作用,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以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离研究组患者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2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进一步对PBMC和BALF中的单核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72和膜结合型CD100(mCD100)表达水平。采用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重组人CD100对研究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纯化后CD8^(+)T细胞进行刺激和培养,建立CD8^(+)T细胞、原代NSCLC细胞共培养体系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酶联斑点吸附试验(ELISPOT)检测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水平,并观察靶细胞死亡比例。结果外周血中,2组CD3^(+)mCD100^(+)、CD3^(+)CD72^(+)细胞比例以及CD3^(+)CD8^(+)T细胞中CD100、CD3^(+)单核细胞中CD72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非肿瘤部位相比,肿瘤部位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经CD100刺激后,研究组肺癌患者CD8^(+)T细胞分泌IFN-γ、TNF、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相较于无CD100刺激条件下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重组人MMP14刺激后,NSCLC肿瘤部位分选的CD8^(+)T细胞中CD3^(+)mCD100^(+)比例、靶细胞死亡的比例以及sCD100、TNF-α、IFN-γ、颗粒酶B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加入MMP14基础上联合加入抗CD100后,sCD100、TNF-α、IL-1β、颗粒酶B水平以及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较MMP14单独刺激的CD8^(+)T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部位的CD8^(+)T细胞CD100脱落受到抑制,sCD100生成障碍,导致CD8^(+)T细胞杀伤功能障碍,而MMP14可能通过促进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提高肿瘤部位CD8^(+)T细胞对原代NSCLC细胞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D100 CD8+T细胞 免疫调控 细胞杀伤
下载PDF
受水杨酸盐浓度调控的细菌遏制系统
13
作者 王红萍 马昱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由于存在基因工程微生物(GEMs)不受控制地在环境中释放的风险,利用GEMs的生物降解能力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受到了限制。在大肠杆菌JM109中构建了一个受环境污染物调控的细菌遏制系统,该系统是由杀伤元件和调控元件组成的双质粒体系,使细... 由于存在基因工程微生物(GEMs)不受控制地在环境中释放的风险,利用GEMs的生物降解能力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受到了限制。在大肠杆菌JM109中构建了一个受环境污染物调控的细菌遏制系统,该系统是由杀伤元件和调控元件组成的双质粒体系,使细菌的存活受环境中水杨酸盐浓度的调控。当培养基含水杨酸盐时,阻遏蛋白LacI合成,阻止自杀基因gef表达,细菌快速繁殖;当水杨酸盐不存在时,自杀基因gef的表达导致细胞杀伤,菌体大量死亡。该遏制系统可作为模型用于具有生物修复功能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遏制系统 GEL nahR 细胞杀伤
下载PDF
重离子辐射对体外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失活效应
14
作者 袁雄 叶常青 +2 位作者 杨梅英 刘雷华 路秀琴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观察Li、C、F三种重离子辐射诱发的细胞失活效应。方法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的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Li(Z=3,LET=100keV/μm)、C(Z=6,LET=300keV/μm)、F(Z=9,L... 目的观察Li、C、F三种重离子辐射诱发的细胞失活效应。方法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的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Li(Z=3,LET=100keV/μm)、C(Z=6,LET=300keV/μm)、F(Z=9,LET=1000keV/μm)三种离子束以0.5~6.0Gy剂量设计值照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以1000个细胞/瓶接种,计算存活分数。结果三种重离子照射细胞后的细胞存活分数与照射剂量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存活分数(SF,无量纲)与剂量(D,Gy)关系的拟合方程分别为S=EXP(-D/1.28)(Li),S=EXP(-D/1.18)(C),S=EXP(-D/2.09)(F);辐射敏感参数D0为1.28、1.18、2.09Gy,呈单击单靶模型。以60Coγ射线的D0为参比,Li、C及F离子的相对生物效应值相继是2.54、2.67和1.55。失活截面(σi)分别为12.5、40.6、76.5μm2。结论Li、C、F对体外细胞的失活效应大于60Coγ射线,细胞失活至少需要一次以上的离子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辐射 危险截面 细胞失活 体外细胞 支气管
下载PDF
酯蟾毒配基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信威 肖洁 +4 位作者 宋健 邹强 汪瑞雪 李晏齐 阳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背景与目的:酯蟾毒配基是我国传统抗肿瘤中药-蟾酥主要成分之一。前期的研究表明,酯蟾毒配基能在不影响静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存活的浓度下杀伤肿瘤细胞,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酯蟾毒配基是否具... 背景与目的:酯蟾毒配基是我国传统抗肿瘤中药-蟾酥主要成分之一。前期的研究表明,酯蟾毒配基能在不影响静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存活的浓度下杀伤肿瘤细胞,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酯蟾毒配基是否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分别将酯蟾毒配基作用于Jurkat细胞、Hep3B细胞、PBMC以及PHA活化后PBMC。采用CCK-8显色法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行测定;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药物作用PBMC前后细胞数量进行精确计数。结果:酯蟾毒配基对Jurkat和Hep3B肿瘤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而对静息PBMC细胞影响轻微。喜树碱、多柔比星和依托泊苷同酯蟾毒配基相似,对静息的PBMC没有影响,却能杀伤PHA活化后的PBMC。结论:酯蟾毒配基同其他抗肿瘤药物一样,都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环节,而非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强心苷类化合物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观点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蟾毒配基 强心苷类化合物 选择性杀伤 肿瘤细胞
下载PDF
单抗F(ab′)_2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杀伤癌细胞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云春 蔡美英 +2 位作者 王仲琼 刘晓波 梁正路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14,共5页
目的 制备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HAb18的 F(ab′) 2 片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 (ADR)白蛋白(HSA)免疫毫微球 (HAb18F(ab′) 2 - ADR- HSA- NP) ,并研究其体外靶向肝癌细胞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阿霉素白蛋... 目的 制备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HAb18的 F(ab′) 2 片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 (ADR)白蛋白(HSA)免疫毫微球 (HAb18F(ab′) 2 - ADR- HSA- NP) ,并研究其体外靶向肝癌细胞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毫微球 (ADR- HSA- NP)后 ,应用改进的 N-琥珀酰亚胺基 - 3- (2 -吡啶二硫 )丙酸酯 (SPDP)法制备 HAb18F(ab′) 2 - ADR- HSA- NP。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体外 HAb18F(ab′) 2 - ADR- HSA- NP和 ADR- HSA- NP与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的结合特性 ,并用 3H- Td R法测定两种微球体外杀伤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作用。结果 在荧光染色后 ,HAb18F(ab′) 2 - ADR- HSA - NP表面发出明亮黄绿色荧光 ,而 ADR-HSA- NP未见荧光。 HAb18F(ab′) 2 - ADR- HSA- NP能结合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且能呈剂量依赖地有效杀伤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而 ADR- HSA- NP不能结合和明显杀伤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两种微球均不能结合和杀伤人大肠癌细胞株 SW1116。结论  HAb18F(ab′) 2 - ADR- HS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片段 免疫毫微球 肝癌细胞 杀伤活性 单克隆抗体 阿霉素
下载PDF
9.1C3分子抑制杀伤性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为明 金伯泉 +5 位作者 李琦 李林 刘雪松 韩卫宁 李德敏 夏海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5-237,共3页
探讨 9 1C3分子对杀伤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分离的PBMC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活化的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 ,采用重导向杀伤实验 (Redirectedkillingassay ,RKA)观察 9 1C3抗体对效应细胞杀伤P815细胞作用及其杀伤过程中TNF 浕分泌的... 探讨 9 1C3分子对杀伤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分离的PBMC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活化的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 ,采用重导向杀伤实验 (Redirectedkillingassay ,RKA)观察 9 1C3抗体对效应细胞杀伤P815细胞作用及其杀伤过程中TNF 浕分泌的影响?峁?:9 1C3抗体能显著抑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并使效应细胞分泌TNF 浕水平降低。结论 :9 1C3分子是一种抑制型杀伤细胞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 TNFΑ 抑制型杀伤细胞受体 9.1C3分子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结肠癌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剑勇 吴飞翔 +3 位作者 张春燕 唐凯 张力图 李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和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对自体结肠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7.62%±3.01%,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3.72%±1.50%、52.23%±1.46%和3.55%±0.25%,而它们对VoLo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结肠癌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结肠癌细胞 杀伤活性
下载PDF
LncTUG1通过靶向miR-212-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培 汤春波 +1 位作者 李斌 傅宗云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牛磺酸调节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作为体外实验对象,转染TUG1 siRNA,利用qRT-PC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牛磺酸调节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TUG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作为体外实验对象,转染TUG1 siRNA,利用qRT-PCR、MTT、流式细胞术、LDH方法,分别检测TUG1表达量、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NK细胞杀伤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UG1与miR-212-3p靶向互补结合,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靶向关系。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共转染TUG1 siRNA和miR-212-3p抑制剂,评估miR-212-3p抑制剂对TUG1 siRNA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UG1 siRNA可显著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TUG1的表达水平(P=0.000),降低细胞增殖能力(P=0.001),促进细胞凋亡(P=0.000),增加NK细胞杀伤率(P<0.01)。TUG1 siRNA靶向提高miR-212-3p表达量。miR-212-3p抑制剂可逆转TUG1 siRN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NK细胞杀伤率的影响。结论:下调TUG1可靶向负调控miR-212-3p,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提高NK细胞杀伤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K细胞杀伤敏感性 miR-212-3p TUG1
下载PDF
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亭亭 刘军权 +2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岩 朱炳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共刺激细胞;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在作用于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不同时间段后,甲基偶唑蓝( 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生长的影响;乳酸脱氢酶( LDH)法检测共刺激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结果羽扇豆醇浓度在0.1~200.0μg/mL时对共刺激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有抑制作用;羽扇豆醇诱导后,共刺激细胞对SW480的杀伤活性增强,浓度为12.5 mg/L时与空白对照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vs 40%, P<0.05)。结论羽扇豆醇能促进共刺激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并能增加SW480对共刺激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共刺激细胞对SW480细胞株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共刺激细胞 结肠癌细胞株SW480 杀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