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9
1
作者 陈寿权 李章平 +4 位作者 王姗姗 黄唯佳 程俊彦 王万铁 王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4-81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效果,并探讨窒息时间及CPR时间对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6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A)模型。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2组,窒息7min组(n=15),窒息9min组(n=15)...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效果,并探讨窒息时间及CPR时间对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6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A)模型。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2组,窒息7min组(n=15),窒息9min组(n=15)。观察大鼠窒息及心肺复苏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和动脉血pH值的变化,比较各组的ROSC率和6h生存率。结果窒息7min组ROSC率和6h存活率与窒息9mi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PR时间<5min者6h生存率显著高于CPR时间>5min者(P<0.05);存活时间大于6h者CPR时间与存活时间小于6h者CPR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该复苏模型制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观察多个指标,能满足心肺复苏实验研究的需要;窒息时间选择应控制在7~9min以内;CPR时间是预测CPR成功率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法 大鼠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117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及出院存活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明华 许臻晔 +5 位作者 蒋婕 陆峰 许萍 叶继 叶静 陆一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 目的分析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CPR成功的117例CA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回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例院外CA数据分析:出院组11例,ROSC后死亡组106例,存活出院率9.4%。②与死亡组比较,出院组心源性疾病,有进行目击者CPR、急救反应时间〈4rain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前心律[室颤/室速(VF/VT)],出院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与出院成功率呈明显负相关;复苏后心律变化与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面罩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患者插管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VF/VT、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可能是影响院前CPR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低剂量肾上腺素与球囊通气可能有利于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出院率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心脏骤停(CA)
下载PDF
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何新华 李春盛 +2 位作者 许丽 邵菲 沈露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1-01~2005-05心肺复苏患者48例,按复苏成功与否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复苏成功组(B组)和存活出院组(C组).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骤停时间、...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1-01~2005-05心肺复苏患者48例,按复苏成功与否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复苏成功组(B组)和存活出院组(C组).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疾病、骤停时间、抢救时间、存活时间、Glasgow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年龄、骤停时间、抢救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存活时间、Glasgow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相差非常显著(P<0.01).三组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而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首位.结论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脏骤停高危因素,骤停时间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脑复苏成功是存活出院的最重要因素,APACHEⅡ评分能评估心肺复苏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GLASGOW评分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温汉春 朱继金 李其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CPR)知识宣教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群体的居民共4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0.82%)。居民经过短时间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CPR)知识宣教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群体的居民共4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0.82%)。居民经过短时间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达95.9%,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效果 心肺复苏术 技能培训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燕玲(综述) 李培杰(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7-650,共4页
复苏后脑功能不全是成功现场心肺复苏(CPR)后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亚低温治疗(MTH,32~34 ℃)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其可改善心脏骤停(CA)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亚低温治疗的发... 复苏后脑功能不全是成功现场心肺复苏(CPR)后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亚低温治疗(MTH,32~34 ℃)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其可改善心脏骤停(CA)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亚低温治疗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降温技术及潜在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亚低温(MTH) 脑保护 降温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韩文斌 刘巍 +1 位作者 宋斌 李广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间和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A组以外科为主(78.9%),B组以内科为主(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原凶:A组31例(81.6%)为急性缺氧、低血压、内脏神经反射和单纯心脏疾患,B组30例(71.4%)为慢性缺氧和慢性心脏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环境:A组24例(63.2%)发生在手术室和ICU,B组22例(52.4%)发生在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相关时间:A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8.2±8.7)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6.7±8.4)min,脑缺血缺氧时间(1.5±1.3)min,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0.8±26.2)min、(27.7±24.9)min和(3.1-4-3.1)min,P〈0.001或P〈0.005]。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A组亚低温持续时间(4.0±2.6)d,呼吸机持续时间(11.1±19.7)d,与B组[(5.9±3.8)d和(15.4±29.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OR=6.22,95%CI1.64—23.4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OR=1.11,95%CI 1.04—1.19)和心脏骤停发生环境(OR=4.51,95%CI 1.22~16.61)与成功脑复苏的关系更密切,成为三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没有明显慢性疾病,在手术室和ICU以急性缺氧、低血压和单纯心脏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抢救及时有效,复苏后处理恰当、合理,尽早实施全面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下载PDF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质量监测 被引量:20
7
作者 郑亮亮(综述) 朱华栋(审校) +1 位作者 徐军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心脏骤停(SCA)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心脏骤停发生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在CPR的各项措施中,胸外按压是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最重要的措施.由于CPR非常消耗体力,持续的、高质量的CPR难以保证,因此,对CPR的过程进行... 心脏骤停(SCA)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心脏骤停发生后,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在CPR的各项措施中,胸外按压是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最重要的措施.由于CPR非常消耗体力,持续的、高质量的CPR难以保证,因此,对CPR的过程进行实时的质量监测和反馈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目前CPR过程中的有创和无创质量监测措施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SCA) 心肺复苏(cpr) 质量监测与控制
下载PDF
如何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正飞(综述) 黄子通(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9-1143,共5页
院外心脏性猝死(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OHCA)发生率高,但是OHCA患者的生存率却很低。对旁观者开展心肺复苏(CPR)培训是改善实际CPR质量、提高OHCA生存率的重要手段。CPR培训质量的评估包括即时的理论与技能掌握效果以及中... 院外心脏性猝死(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OHCA)发生率高,但是OHCA患者的生存率却很低。对旁观者开展心肺复苏(CPR)培训是改善实际CPR质量、提高OHCA生存率的重要手段。CPR培训质量的评估包括即时的理论与技能掌握效果以及中长期的知识巩固程度。通过理论考核以及模拟人技能操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反映CPR质量的大部分参数。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及学员本身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身体因素、动机与态度等)也会影响CPR的培训质量。希望通过端正学员学习动机,根据其自身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开展个性化的CPR教学,同时建立标准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重复更新训练,以此优化即时的教学效果,巩固中长期的技能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外心脏性猝死(OHCA) 培训 质量评估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海娜 兰超 +3 位作者 李莉 李璐 史晓朋 郭楠楠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恢复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有...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恢复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上公布的两项大规模的有关降温治疗的临床研究,却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就亚低温疗法在心肺复苏中脑保护的作用机制、降温时机、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
下载PDF
不同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蒋婕 朱莹 +3 位作者 金奇 诸晓花 陆一鸣 童建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 目的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两种培训模式的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VS.61.9%,P〉0.05);但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更节约时间[(45±15)minVS.(255±15)min,P〈0.05]。结论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医务人员能有效地掌握CPR技能,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培训 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 视频指导自学模式
下载PDF
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和现场心肺复苏 被引量:19
11
作者 鲁力(综述) 史若飞(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心脏性猝死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大,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及时发现和逆转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需要一套完备高效的公共急救体系,其中现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生存链... 心脏性猝死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大,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及时发现和逆转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需要一套完备高效的公共急救体系,其中现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生存链中关键的始动环节。目前,国内现场心肺复苏施行率和施行质量低下,成为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极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亟待依据中国心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和心肺复苏现状构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平台,促进公共急救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SCA) 心脏性猝死(SCD)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由第一目击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优势Meta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鹏程 毕超 +9 位作者 姜婷 王魏魏 李春雨 陈君 邓波 吴漂女 郝瑜 张劲松 曹克将 陈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 评价第一目击者在医护急救人员(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到来之前对院前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时是否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 目的 评价第一目击者在医护急救人员(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到来之前对院前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时是否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对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在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是否早期使用AED进行CPR的临床队列研究,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按照Cochrane Handbook5.1.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分别对三个结局指标(存活至出院、存活至入院、自主循环恢复)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个研究,共计9478例患者,其中由第一目击者应用AED的CPR(CPR+AED)组3014人,第一目击者未应用AED的CPR(CPR-Only)组646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CPR+AED相比CPR-Only而言可以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8,95%CI 1.35~1.63,P<0.00001)。在纳入的10项研究中,5项报道了入院存活率,Meta分析结果同样表明:CPR+AED相比CPR-Only对于提高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入院生存率也具有一些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 1.12~1.37,P<0.0001)。3项研究报道了ROSC,而Meta分析结果表明CPR+AED与CPR-Only改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 1.00~1.19,P=0.05)。结论 在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入院生存率方面,由第一目击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CPR效果优于未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或在医护人员到场之后才进行除颤的心肺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心脏骤停(OHCA) 第一目击者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公共场所除颤方案(PAD) 心肺复苏(cpr) META分析
下载PDF
心肺复苏的脑保护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文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前认为,脑复苏的关键莫过于早期脑保护。当前最具意义的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硫喷妥钠降低新陈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抑制癫痫发作,减轻缺血性脑损害。联合使用安定和镁制剂,能抑制神经兴奋,但对预后的影响... 目前认为,脑复苏的关键莫过于早期脑保护。当前最具意义的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硫喷妥钠降低新陈代谢,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抑制癫痫发作,减轻缺血性脑损害。联合使用安定和镁制剂,能抑制神经兴奋,但对预后的影响尚无定论。(2)低温治疗。研究显示,心搏骤停后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并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延缓起初ATP的消耗;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细胞内信使的活性;控制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变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谷氨酸受体调节等有关。具体的降温和维持低温的方法有体表降温法、血流降温法和联合降温法。最近的研究证明,快速输注低温液体加体表冰毯诱导降温,然后用电冰毯维持效果良好。低温治疗应该尽早实施,复苏后4~6h深部体温要达到32℃~34℃的标准。一般持续24h左右。复温要缓慢,防止加重脑损害。要严格控制寒颤等并发症。本文还就其他脑保护措施,如维持良好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严格控制发热、高血糖和癫痫、抽搐等进行了叙述。大脑损害是心搏骤停后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救治这些患者需要采取多项脑保护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在诸多方法中,低温治疗为心搏骤停的脑保护提供了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保护
下载PDF
胸外按压反馈技术提高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林浩 管军 +2 位作者 陈坤 瞿金龙 林兆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技术能否改善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指标及这种改善对按压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8名急诊科青年医师作为受试者,先在心肺复苏(CPR)模拟人上进行无反馈提示的常规胸外按压,充分休息后,进行反馈...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技术能否改善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指标及这种改善对按压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8名急诊科青年医师作为受试者,先在心肺复苏(CPR)模拟人上进行无反馈提示的常规胸外按压,充分休息后,进行反馈提示下的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实时反馈通过美国Zoll公司的AEDPLUS除颤仪实现。语音提示按压深度是否达标及按压频率是否达到至少1000rJmin。观察记录所有受试者在按压前后血压(BP)、心率(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施常规胸外按压时,受试者的胸外按压频率明显比反馈按压时偏快[(138±13)min vs.(106±6)min,P〈0.001]。而反馈按压时的平均按压深度比常规按压时显著增加[(5.8±0.9)cmvs.(4.6±1.1)cm,P=0.004]。反馈按压的综合指南达标率更是远高于常规按压(59.7%vs.0.1%,P=0.012)。两种按压方式所导致受试者的BP、HR和Sp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医生的CPR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复苏质量实时反馈技术能有效地改善CPR按压质量,并且这种改善不以增加体能消耗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反馈装置 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 实时反馈
下载PDF
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南平 章武强 +5 位作者 林智亮 陈月 熊妍妍 郭兰芳 周能一 罗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CA)患儿不同时间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12入本院急诊科1岁以内可用环抱法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30min)患儿105例,其中甲组38例,乙组26例,丙组20例;回顾性的选择2007-01-2011-12未行气管插管的心脏骤停患儿21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四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19、17.660,P=0.001)。②甲组与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6、0.172,P〉0.05)。③甲组与丙组的初步复苏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2,P〈0.05)。④甲组、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和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5、18.759,14.751、11.367,P〈0.01)。⑤丙组与对照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9.P〉0.05)。结论院内抢救心脏骤停患儿推荐经5-10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内给药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15个循环CPR后行气管插管的患儿及未行气管插管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cpr) 自主循环恢复率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胸外按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尹存芳(综述) 胡辉莹(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1-985,共5页
胸外按压(ECC)是通过维持心脏骤停(SCA)患者主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辅助肺通气、提高除颤成功率等,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胸外按压技术从心泵机制到胸泵机制,从低频浅按压到目前的高频深按压,从低按压/通气比到高按压/... 胸外按压(ECC)是通过维持心脏骤停(SCA)患者主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辅助肺通气、提高除颤成功率等,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胸外按压技术从心泵机制到胸泵机制,从低频浅按压到目前的高频深按压,从低按压/通气比到高按压/通气比,从传统心肺复苏(CPR)到推荐单纯胸外按压,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进步,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然而,针对胸外按压技术的作用机制、按压频率与深度、按压/通气比等尚有争议,按压的影响因素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胸外按压研究发展进行概述,以期充分认识胸外按压发展的局限性,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SCA) 心肺复苏(cpr) 胸外按压(ECC)
下载PDF
心电监护对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复苏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爱祥 方强 +3 位作者 杨静 郑贞苍 陈鹏 王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对院内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06~2011-02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40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均经培训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对院内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06~2011-02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40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均经培训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常规组复苏人员自行控制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在直视心电监护[主要看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波形]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两组胸外按压时均2 min轮换按压人员,观察两组复苏人员的每人次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每人次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每人次有效按压时间比例.结果 常规组共按压171人次,心电监护组共按压158人次;常规组按压频率、MAP、有效按压时间比例与心电监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16) 次/min vs(108±8)次/min,(78±15)mm Hg vs(86±13)mm Hg,(86±3.6)%vs(94±4.5)%,P均〈0.05],心电监护组每人次按压频率低于常规组,且更接近指南中的100次/min,每人次患者MAP及有效按压时间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可以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按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CA) 心电监护
下载PDF
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梦龙 郭凯 +2 位作者 张源波 马永刚 周荣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患的救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三家三甲医院发生于院前和急诊科的63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病史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初始心律为反映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与其病死率呈负相关,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患者较可电击心律患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自主循环恢复(ROSC) 预后 Cox生存分析 心肺复苏(cpr)
下载PDF
“公众心肺复苏”的成功规律分析和抢救预案制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文萍 何忠杰 +5 位作者 彭四萍 王永刚 李志辉 谷向民 赵哲伟 刘双庆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5期-,共5页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 CPR 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 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 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 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 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 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心肺复苏 白金十分钟预案 呼吸心跳骤停
原文传递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团队心肺复苏演练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宁 曾艳 吴月丽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8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实施团队心肺复苏演练,以确保复苏有序,提高复苏成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科42名医务人员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分别进行三人组和四人组团... [目的]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实施团队心肺复苏演练,以确保复苏有序,提高复苏成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科42名医务人员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分别进行三人组和四人组团队心肺复苏演练。[结果]两组演练后总复苏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监护落实时间、除颤落实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人组上述指标均低于三人组(P<0.05);演练后两组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演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演练后四人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评分高于三人组(P<0.05);演练后四人组医护人员期望演练、认为抢救有用、愿意施救、配合抢救的比例明显高于三人组(P<0.05)。[结论]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能提高复苏时效性,增强医护人员的急救意愿比例及其急救知识与技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团队演练 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