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操霸府述论 被引量:23
1
作者 柳春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53,共10页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 ,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 ;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 ,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 ,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 ,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 ,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霸府 汉献帝 皇权 建安
下载PDF
译者身份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罗慕士译本中的曹操形象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多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9,共5页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居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译者的翻译策略固然直接决定了译作的质量,但译者身份对译作质量产生的影响亦不应忽略。关注译者,不应当仅仅关注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翻译方法,更应将其译者身份和...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居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译者的翻译策略固然直接决定了译作的质量,但译者身份对译作质量产生的影响亦不应忽略。关注译者,不应当仅仅关注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翻译方法,更应将其译者身份和翻译过程联系起来。本文拟从罗慕士的译者身份出发,以他译本中的曹操形象为例,探讨译者身份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身份 翻译过程 罗慕士 曹操
原文传递
论荀彧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祥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2,共6页
荀彧在辅佐曹操统一、治理北中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立下了首功,使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派。然而,当曹操显露出篡政的意图时,荀彧则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剧。荀彧的人生悲剧,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与... 荀彧在辅佐曹操统一、治理北中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立下了首功,使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派。然而,当曹操显露出篡政的意图时,荀彧则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剧。荀彧的人生悲剧,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曹操政治行为冲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或 曹操 历史人物评价
下载PDF
古DNA证据支持曹操的父系遗传类型属于单倍群O2 被引量:10
4
作者 文少卿 王传超 +6 位作者 敖雪 韦兰海 佟欣竹 王凌翔 王占峰 韩昇 李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7-625,共9页
人类Y染色体是研究父系血缘的最佳材料。得益于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本实验室在东亚范围内大规模的遗传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具有区分力的Y染色体新遗传标记,并构建了约20万份含有Y-STR和Y-SNP信息的遗传数据库,从而可以根据Y-... 人类Y染色体是研究父系血缘的最佳材料。得益于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本实验室在东亚范围内大规模的遗传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具有区分力的Y染色体新遗传标记,并构建了约20万份含有Y-STR和Y-SNP信息的遗传数据库,从而可以根据Y-STR单倍型推断出需要测试的样本的单倍群归属。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较少的SNP组成"微检版"(mini-panel)去确定样本的真实遗传类型。本次对元宝坑一号墓曹操叔祖父曹鼎古DNA实验,证明曹操及其后人的遗传类型属于O2-M268+,F1462+,PK4-,弥补了之前通过现代人家系推测曹操遗传类型和Y-STR推测Y-SNP的缺陷。这一技术改进将使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工具更加完善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古DNA Y染色体 SNAPSHOT 父系遗传谱系
下载PDF
曹操形象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凭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1,共7页
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奸雄,主要原因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作祟。只有撇清正统观念,才能给曹操以客观的历史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通过为曹操翻案的大讨论,在历史学界确立了曹操的正面形象。不过,在... 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奸雄,主要原因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作祟。只有撇清正统观念,才能给曹操以客观的历史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通过为曹操翻案的大讨论,在历史学界确立了曹操的正面形象。不过,在文学界和艺术界,奸雄曹操的形象依旧有很大的影响,改动传统文艺作品好恶的难度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形象 变化
下载PDF
曹操霸府与曹丕代汉 被引量:8
6
作者 陶贤都 《唐都学刊》 2005年第6期24-29,共6页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霸府 曹丕 汉魏更替
下载PDF
简论曹操对乌桓的征讨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大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0,共6页
乌桓和袁绍势力的联合是导致曹操征讨乌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如何对待乌桓的问题上,曹操势力内部意见最初并不统一,但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出兵乌桓。曹操北征乌桓的胜利,不仅将北疆分立的各政权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实现了对... 乌桓和袁绍势力的联合是导致曹操征讨乌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如何对待乌桓的问题上,曹操势力内部意见最初并不统一,但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出兵乌桓。曹操北征乌桓的胜利,不仅将北疆分立的各政权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实现了对北部地区的统一,而且为整军南下,专力于对付割据江东的孙权,以及亡命南方的刘备等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更重要的是中断了乌桓实现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乌桓人最终融合于汉等其他民族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乌桓 征讨政策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曹操《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及其它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从曹操《短歌行》引用《鹿鸣》成句推断此诗应该作于杜夔为魏国创制雅乐之后,最有可能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由于是针对不同的客人分别祝酒,因此全诗显得语意断续而不联贯。
关键词 曹操《短歌行》 雅乐制度
下载PDF
蜀道与三国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启祥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9-66,共8页
三国历史也是一部蜀道发展史。蜀道名称出现于三国,围绕着蜀道的汉中战役催生了三国的实际形成,通过蜀道展开的魏灭蜀汉之役实际宣告了三国鼎立的结束。三国争雄促进了蜀道旧路的维护修复和新路的开辟利用,蜀道的主线、大道和支线、小... 三国历史也是一部蜀道发展史。蜀道名称出现于三国,围绕着蜀道的汉中战役催生了三国的实际形成,通过蜀道展开的魏灭蜀汉之役实际宣告了三国鼎立的结束。三国争雄促进了蜀道旧路的维护修复和新路的开辟利用,蜀道的主线、大道和支线、小路在三国历史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掘蜀道三国历史及其遗迹对沿线地区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实力作用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蜀道 汉中 曹操 刘备 诸葛亮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曹魏皇室世系考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9,共9页
安阳大墓主人身份的鉴定,可以通过历史学和生命科学的合作研究来完成,其前提是要确认曹操家族的世系,以及西晋篡魏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对曹氏皇族的灭族屠杀,以确认曹氏有后人存世与否。至于曹氏与夏侯氏的关系则可以从西汉创业功臣家族的... 安阳大墓主人身份的鉴定,可以通过历史学和生命科学的合作研究来完成,其前提是要确认曹操家族的世系,以及西晋篡魏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对曹氏皇族的灭族屠杀,以确认曹氏有后人存世与否。至于曹氏与夏侯氏的关系则可以从西汉创业功臣家族的本籍地聚居和曹氏宗族的过继研究来探明。族谱的调查是确定今日曹氏地域分布的重要线索,假冒改姓的问题,乃至曹彰的民族成分等问题,在今日都可以通过生命科学的方法增加一条确证的科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夏侯 谱系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曹魏集团“阶级”属性的再审视
11
作者 杨宜霖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曹操虽出身士族,但在其政治生涯中逐渐向帝王阶级迈进,这一转变体现在其政治地位的提升、自我认知的文字表现以及用人举措上。初生曹魏集团主要由汝颍集团和谯沛集团构成,两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士族和武人势力。曹丕在继位前就已有帝王意... 曹操虽出身士族,但在其政治生涯中逐渐向帝王阶级迈进,这一转变体现在其政治地位的提升、自我认知的文字表现以及用人举措上。初生曹魏集团主要由汝颍集团和谯沛集团构成,两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士族和武人势力。曹丕在继位前就已有帝王意识,并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曹丕称帝后,依靠士族阶层稳定政权,同时限制宦官和王室等其他窃取皇权的力量。曹魏集团在曹丕称帝后逐渐定型,士族阶级地位上升,成为政权的文臣中坚力量,而谯沛集团则逐渐转化为宗室阶级。然而,随着宗室力量的衰微和士族阶级的独掌大权,曹魏集团的阶级属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曹魏集团 阶级
下载PDF
三国时期的薄葬风俗述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乐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95,共5页
丧葬的厚与薄同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状况、社会舆论、政府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 ,丧葬风俗由两汉时的多为奢侈转为力求薄葬 ,具有范围广、已形成于律令、丧制、墓葬规制与明器皆有明显变化等鲜明的特点。经济的凋敝、老庄思想的... 丧葬的厚与薄同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状况、社会舆论、政府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 ,丧葬风俗由两汉时的多为奢侈转为力求薄葬 ,具有范围广、已形成于律令、丧制、墓葬规制与明器皆有明显变化等鲜明的特点。经济的凋敝、老庄思想的流行以及对盗墓的恐惧是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薄葬 曹操
下载PDF
秦始皇刻石探疑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其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 ,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 ,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 :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 ?《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 ?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 ?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 ,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 ,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 :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 ?《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 ?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 ?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 ,而是九块 ;“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 ;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峄山刻石 刻石纪功 摩崖石刻 历史考证
原文传递
东汉末年曹操、曹丕经略河西考论
14
作者 司豪强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东汉末年凉州爆发叛乱,中央难以平定。又逢董卓之乱颠覆东汉皇权,河西自此陷入纷乱局面。曹操控制献帝号令诸侯后,初以关东战事为重心,未遑西顾。仅对关陇河西采取拉拢羁縻之策,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其实仍在诸地方势力之手。待曹操平... 东汉末年凉州爆发叛乱,中央难以平定。又逢董卓之乱颠覆东汉皇权,河西自此陷入纷乱局面。曹操控制献帝号令诸侯后,初以关东战事为重心,未遑西顾。仅对关陇河西采取拉拢羁縻之策,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其实仍在诸地方势力之手。待曹操平定关东,降服关陇诸将,方着手经略河西。对待河西问题,曹操采取徐徐图之的蚕食策略,驻军金城、武威,坐观诸将争斗而缓收其利。曹丕掌权后,改变策略,分置凉州而遣刺史、太守意图将河西诸郡纳入中央政府统治,于是黄华、张进、麴演等作乱于河西酒泉、张掖、西平三郡,抗拒曹丕势力西进,曹丕使汉军西进戡乱。而敦煌郡倒向曹丕,出兵东迎太守,与曹丕东军夹击酒泉、张掖叛军,河西最终纳入曹丕掌控的东汉中央政府治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曹操 曹丕 关陇 东汉
下载PDF
曹操《短歌行》剩义拾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传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1,共7页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对贤士的劝勉。诗引《子衿》、咏《鹿鸣》等,表明曹操恳诚优礼群臣嘉宾,期望海内贤俊对自己平治天下有所指示,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置酒汉滨 对酒当歌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下载PDF
建安时代诗—乐关系之新变动——以“魏之三祖”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9-92,共4页
中国古代非仪式性音乐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形本来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徒歌 (清唱 )、但歌 (清唱加帮腔 )和带有局部伴奏的演唱 ,音乐和诗一向未能全程相配 ;这种情形到建安时代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曹操将自己的诗作全程配以器乐演奏 ,成为所... 中国古代非仪式性音乐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形本来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徒歌 (清唱 )、但歌 (清唱加帮腔 )和带有局部伴奏的演唱 ,音乐和诗一向未能全程相配 ;这种情形到建安时代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曹操将自己的诗作全程配以器乐演奏 ,成为所谓“乐章”,此事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崩溃 ,原先音乐机关保存的雅乐和俗乐都严重亡佚 ,在建安时代因诗—乐配合新方式而得到促进的音乐创新中 ,新的“清商三调”渐渐形成 ;到曹丕、曹睿的时代 ,新的“清商三调”全面确立 ,并在后来长期流传。建安诗歌创作的不少问题都可以由当时诗—乐关系的新变动得到某种解释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曹睿 清商三调 乐府诗 建安文学 诗歌 音乐
下载PDF
从曹氏三代人对儒学的态度看魏晋儒学的衰落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虹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曹魏统治者对儒学不重视的态度,是魏晋儒学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而言之,操、丕、睿三人的这种态度又各有其原因:曹操是出于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无暇顾及,而且所下“唯才是举”令对儒家核心价值观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曹丕为了... 曹魏统治者对儒学不重视的态度,是魏晋儒学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而言之,操、丕、睿三人的这种态度又各有其原因:曹操是出于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无暇顾及,而且所下“唯才是举”令对儒家核心价值观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曹丕为了稳固地位,取悦儒士派,虽采取了一些重儒的措施,但一则在位时间太短,二则并非因内心悦服而为之,其结果不免流于形式化;曹睿对法家兴趣特浓,所下“尊儒贵学”的诏令无一真正落实,最终儒学不仅没有“尊贵”起来,反而日呈凋敝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曹睿 魏晋儒学
下载PDF
曹操与曹操墓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绍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0,共6页
2008年,对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的抢救性发掘,证实了位于村西南的东汉大墓就是魏武王曹操的墓:西高穴村汉墓的地望与文献对曹操墓的记载一致,墓中的随葬品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而且墓中还出土了多件刻有"魏武王"... 2008年,对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的抢救性发掘,证实了位于村西南的东汉大墓就是魏武王曹操的墓:西高穴村汉墓的地望与文献对曹操墓的记载一致,墓中的随葬品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而且墓中还出土了多件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墓中有一男二女的遗骨,其中随葬的老年妇女不是卞后而是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曹操墓的发现证实了曹操生前节俭,死后薄葬的事实,反映了当时俭朴廉洁的社会风气及尚武之风,也有利于正面认识和评价曹操的历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操墓 丁夫人
原文传递
存世曹氏族谱与曹操后裔无关——与复旦“曹操墓人类基因调查的历史学研究”课题组商榷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子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7,共9页
据陈寿所撰《三国志》载,曹操之父曹嵩乃中常侍曹腾之养子,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春秋已降,就一直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夏侯与曹氏世为婚姻,故"曹氏源于夏侯氏"一说不能成立。目前国内所藏的家谱,宋代的... 据陈寿所撰《三国志》载,曹操之父曹嵩乃中常侍曹腾之养子,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春秋已降,就一直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夏侯与曹氏世为婚姻,故"曹氏源于夏侯氏"一说不能成立。目前国内所藏的家谱,宋代的极为罕见。大多数图书馆所藏的谱牒多为清代或民国时所修,明代族谱已不易见。存世曹氏族谱所录之远祖系唐末宋初人,与曹操时代相距近八百年。又由于历史上盛行冒姓、赐姓、改姓、认领养子、伪造谱牒之风,这就使今人寻求曹操后裔几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夏侯氏 曹氏族谱 曹操后裔 DNA
下载PDF
曹操散文中“令”的研究
20
作者 王睿文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他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曹操的散文内容丰富,简练精干。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他需要发号施令以维护统治和管理社会,所以“令”这种文体类型在曹操的散文中占有很大...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他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曹操的散文内容丰富,简练精干。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他需要发号施令以维护统治和管理社会,所以“令”这种文体类型在曹操的散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曹操生平中戎马生涯和名士交往的经历对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反映在“令”的内容里,包括对社会民生的治理,人事的任免以及军令方面,形成清峻通脱,好用典故的艺术特征,对建安风骨的形成以及魏晋文学的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散文 建安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