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性质——兼论先秦时期“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青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上博简《曾沫之陈》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或认为是古兵书,或认为是儒家的教材类短文。从全篇的内容看,《曹沫之陈》虽然经过传抄与修改,其底本成书时间还是很早的,它成书于鲁庄公生活的春秋前期,系鲁国史官的著述,不属于子书范围。从... 上博简《曾沫之陈》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或认为是古兵书,或认为是儒家的教材类短文。从全篇的内容看,《曹沫之陈》虽然经过传抄与修改,其底本成书时间还是很早的,它成书于鲁庄公生活的春秋前期,系鲁国史官的著述,不属于子书范围。从全篇的性质看,《曹沫之陈》系"语"类著作,是原始《鲁语》的一部分。由于其大部分内容是论述小国、弱国怎样转败为胜,而这种思想在《国语》成书的时代已经不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故被《国语》的编纂者所舍弃。《曹沫之陈》既有鲁国史官记言的特征,也有后人整理的痕迹,它在学术史上应该处在"王官文化"向"诸子文化"转化的过渡阶段。它见证了先秦"语"这种文体发展演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曹沫之陈》 史官 《鲁语》 文体
原文传递
论孟子对先秦儒家战争观的继承与提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世林 刘全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6-102,共7页
孟子的战争观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前者隐含着对战争技巧的不屑态度;后者在论及具体战争中小国面对大国的攻伐时,则显示出孟子战争观念的局限所在,这种局限恰好在于孟子对战争技巧的反对。然而从孟子对... 孟子的战争观有着一套完整的逻辑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前者隐含着对战争技巧的不屑态度;后者在论及具体战争中小国面对大国的攻伐时,则显示出孟子战争观念的局限所在,这种局限恰好在于孟子对战争技巧的反对。然而从孟子对《司马法》的继承中能够得知孟子并非接触不到有关战争技巧的理论资源。其反对的原因在于儒家内部理论体系的惯性和学派论辩的话语需要。至战国中后期,孟子战争理论在《曹沫之陈》的承继与超越中实现了儒家学说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司马法 上博简 曹沫之陈 战争观念
下载PDF
先秦时期战功名称问题——上博简《曹沫之陈》的一个启示
3
作者 王青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 上博简《曹沫之陈》简文"一人又(有)多,四人皆赏",是简帛材料上关于"伍"之间相保的明确记载,也是"战功曰多"的又一条注解。先秦时期以"多"作为战功的代称,当与自古以来战争的杀伐性质有关。而以"多"释战功,可能源自远古狩猎后的论功行赏之俗。"战功曰多"之事,秦汉以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这从一个角度让人们看到了上古时代人们的战争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功 《曹沫之陈》 上博简
下载PDF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下载PDF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军事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青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q...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教化是战争胜利前提的思想。"战有显道,勿兵以克"相关简文,则早于《孙子》《尉缭子》等经典兵书而提出了内涵不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凡贵人使处前位一行"相关简文,更是重视"贵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以贵族血统维系军心的重要性。《曹沫之陈》简文所反映的应该是宋襄公以前中国古老"兵法"的面貌,此时尚未形成"兵以诈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陈》 上博简 政治教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 贵人 公孙公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