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口市眼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绪华 邢健强 +2 位作者 陈海 毛海燕 陈梨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80-1882,共3页
目的探讨海口市眼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角膜、结膜、前房、泪囊等部位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查683例眼疾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 目的探讨海口市眼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角膜、结膜、前房、泪囊等部位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查683例眼疾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7.96%,其中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3.42%和2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角膜、结膜、前房、泪囊、其他标本(眶周、玻璃体等)的阳性率依次为31.42%、11.32%、10.8l%、21.28%、29.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职业人群眼部真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农民34.88%、工人22.58%、教师11.76%、机关干部4.11%、学生21.43%、其他职业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人群阳性率以21-40岁、41-60岁两个年龄组较高,依次为32.30%、31.72%;不同月份的阳性率以3月最低,8、9、10、11、12月份普遍较高,每月均高于30%。分离出的真菌经鉴定共有9属,以念珠菌属构成比最高(49.21%),曲霉菌属19-37%;共发现念珠菌9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排第1位,有63株,占67.0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4株,占14.89%。结论海口地区眼部真菌感染多见于男性,以角膜炎患者感染多见。感染的真菌以念珠菌为主,此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可能与本地区热带气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 真菌 海口 念珠菌
下载PDF
An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Sy nthesis of Optically Active Tomoxetines and Fluoxetines
2
作者 徐成富 袁承业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8期775-778,共4页
A chemoenzymat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3-hydroxy-3-arylpropionates and 3-hydroxy-4,4,4-trifluorobutanoate that are potential precursors for certain chiral pharmaceuticals including chiral ... A chemoenzymat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 3-hydroxy-3-arylpropionates and 3-hydroxy-4,4,4-trifluorobutanoate that are potential precursors for certain chiral pharmaceuticals including chiral tomoxetines and fluoxet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3-arylpropionate 3-hydroxy-4 4 4-trifluorobutanoate candia rugosa lipase (CRL) tomoxetine FLUOXETINE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竺璐 黄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200-220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大鼠的降糖、抗真菌作用。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模型组通过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一次性注射白念珠菌,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FCZ组,BBR大(300mg....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大鼠的降糖、抗真菌作用。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模型组通过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一次性注射白念珠菌,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FCZ组,BBR大(300mg.kg-1.d-1)、小剂量组(150mg.kg-1.d-1),BBR联合FCZ组。治疗干预2周后监测空腹血糖、血清TNF-α、肝肾真菌菌落形成单位(CFU)及组织病理PAS染色的变化。结果:大、小剂量BBR与联合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血清TNF-α,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BBR组与FCZ组的抗真菌作用最强。模型组肝脏出现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肾脏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并见炎症细胞浸润及大量菌丝和孢子。大剂量BBR组的肝脏、肾脏略黄染,但形态学基本正常,无菌丝与孢子。小剂量BBR与联合组的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比模型组改善。结论:盐酸小檗碱能降低血糖,血清TNF-α浓度,抗白念珠菌,呈剂量依赖性,对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糖尿病 白念珠菌 大鼠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附8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袁新荣 李红薇 +1 位作者 袁莉 樊龙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13-2414,2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适的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7月在本院门诊确诊的8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加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口服加阴道局部治疗。具体方法:氟康唑150m...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适的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7月在本院门诊确诊的8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加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口服加阴道局部治疗。具体方法:氟康唑150mg3d后重复1次后,150mg/周或酮康唑200mg2/d共3d后,200mg/周或伊曲康唑200mg2/d共3d后,200mg/周;月经净后配伍阴道上药:制霉菌素阴道栓40万U/晚共1周或克霉唑栓100mg/晚共1周或两性霉素B泡腾片10mg共6d或咪康唑200mg/晚共1周,随后阴道上药定君生胶囊250mg1/晚共5d。症状消失伴真菌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5个疗程。结果 80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74%),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0%。药敏结果显示口服药中酮康唑敏感率(91.3%)、氟康唑(81.3%),伊曲康唑(62.5%),阴道用药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100%),克霉唑(92.5%),咪康唑(55.0%)。停药12个月后,治疗3个疗程及6个疗程的远期治愈率分别为78.9%、90.4%。结论 RVVC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敏感药物强化及巩固治疗,同时加用乳酸杆菌恢复阴道酸性环境是治愈RVVC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色假丝酵母菌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苏逸丹 汪师贞 +4 位作者 翁心华 王家俊 章强强 张永信 朱琪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7-470,共4页
探讨白念珠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 (ERG11)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分离抽提分别对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基因组 DNA,根据 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上下游引物 ,对靶酶活性中心血色素结合区和疏水端螺旋区的基因表达序列进行 PCR扩... 探讨白念珠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 (ERG11)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分离抽提分别对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基因组 DNA,根据 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上下游引物 ,对靶酶活性中心血色素结合区和疏水端螺旋区的基因表达序列进行 PCR扩增 ,经 DNA测序比较敏感和耐药菌株的碱基差异。结果 :6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此段序列有 5个位点发生突变 ,其中 5株第 1344 bp位点 G→A的突变致所编码的第 44 8个氨基酸由甘氨酸 (G)变为谷氨酸 (E)。结论 :ERG11基因突变致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基因突变 氟康唑 耐药性 抗真菌药
下载PDF
固态白酒丢糟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德军 《酿酒》 CAS 2009年第6期31-32,共2页
我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使饲料用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了饲料用粮与人口食粮及轻工用粮之间十分突出的矛盾。丢糟加工饲料对于缓解粮食的短缺,节约畜禽饲料耗粮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蛋白质的含量跟食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呈强烈... 我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使饲料用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了饲料用粮与人口食粮及轻工用粮之间十分突出的矛盾。丢糟加工饲料对于缓解粮食的短缺,节约畜禽饲料耗粮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蛋白质的含量跟食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呈强烈的正相关,单细胞蛋白便成为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门。本试验通过自己筛选、分离得到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的优良菌株,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培菌以及丢糟生物调制的最适工艺。利用丢糟生产SCP,极大地提高丢糟的营养水平,以图更好地将丢糟运用于饲料的生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单细胞蛋白 生物调制
下载PDF
pH 值对白色念珠菌形态和侵袭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春荣 崔宇慧 +2 位作者 杨卫明 杨春辉 唐建国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 pH 值对白色念珠菌增殖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不同 pH 值条件下培养的白色念珠菌破坏力的差异。方法制备5组不同 pH 值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液体培养基。取100μl 浓度为3×10^5个/ml 的白色念珠菌悬液,分别接... 目的:研究 pH 值对白色念珠菌增殖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不同 pH 值条件下培养的白色念珠菌破坏力的差异。方法制备5组不同 pH 值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液体培养基。取100μl 浓度为3×10^5个/ml 的白色念珠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各组培养基,恒温培养48 h 后,对各组的出芽酵母相和菌丝相的白色念珠菌计数,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取各组培养所得100μl 白色念珠菌菌悬液,接种于制备好的 Caco-2细胞培养瓶中,每隔1 h 测定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设定 LDH 浓度>160 U /L 为目标,分别记录各组所需时间,比较各组间差异。共同培养24 h 后,对残留的贴壁 Caco-2细胞进行计数,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pH =7.0组白色念珠菌出芽酵母相计数为(5.47±0.51)×10^8/ml,菌丝相计数为(2.41±0.42)×10^8/ml,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H =9.0组 LDH 浓度达到160 U /L 水平所需时间为(22.10±2.00)h,明显长于其余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H =9.0组残留的贴壁Caco-2细胞计数为(78.10±8.54)×10^6/ml,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H 值对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和破坏力有显著影响,中性环境更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及促使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化,碱性环境下白色念珠菌的破坏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PH 形态转化 侵袭力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展示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表位的杂合噬菌体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琼 温得中 +1 位作者 苏全平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白色念珠菌HSP90 LKVIRK是一段保守的B细胞线性表位.利用展示有LKVIRK表位的杂合噬菌体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然后在小鼠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模型中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证明该杂合噬菌体能够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HSP9... 白色念珠菌HSP90 LKVIRK是一段保守的B细胞线性表位.利用展示有LKVIRK表位的杂合噬菌体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然后在小鼠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模型中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证明该杂合噬菌体能够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HSP90抗体,而且对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说明展示有白色念珠菌LKVIRK表位的杂合噬菌体有可能成为一种候选的真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HSP90 表位 抗体
下载PDF
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分泌的表皮生长因子对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陈佳 谭升顺 +1 位作者 彭振辉 陈廷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6-327,346,共3页
目的 了解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培养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浅部真菌和白念珠菌培养滤液与原代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孵育 ,比较表皮因子值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红色毛癣菌分泌EFG最高 6 1 .1 μg... 目的 了解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培养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浅部真菌和白念珠菌培养滤液与原代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孵育 ,比较表皮因子值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红色毛癣菌分泌EFG最高 6 1 .1 μg/L(浊度比 4 .5× 1 0 10 ) ,对倍稀释液对培养的原代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作用最强 ,角质形成细胞标记指数可达 2 80 0cpm/盘。 结论 本项研究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病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癣菌 白念珠菌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
10
作者 杨露青 薛金花 +3 位作者 周艺 何爱桃 王志湘 袁国保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4期442-443,452,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鼠巨噬细胞(MΦ)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为研究抗白假丝酵母菌的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约5.6×106/mL小鼠MΦ1 mL与1.36×106/mL白假丝酵母菌1 mL作用后,分别于3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 目的 探讨小鼠巨噬细胞(MΦ)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为研究抗白假丝酵母菌的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取约5.6×106/mL小鼠MΦ1 mL与1.36×106/mL白假丝酵母菌1 mL作用后,分别于3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210 min、240min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利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CFU数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小鼠MΦ与白假丝酵母菌作用到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CFU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作用到90 min时,较对照组CFU数减少3/5,CFU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当作用到150-180 min时,实验组CFU数是对照组的1/4(P<0.001)。当作用到210 min时,实验组CFU数在180 mi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当作用到240 min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FU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鼠MΦ在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不能起到胞内杀菌和胞外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白假丝酵母菌 菌落形成单位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