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叶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蓝梧涛 吴雪辉 +2 位作者 章文 王泽富 江盛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以油茶叶为原料提取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测定油茶叶多酚与VC清除DPPH·、ABTS^+·、O_2^-·的能力。结果表明:油茶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9℃、乙醇体积分数... 以油茶叶为原料提取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测定油茶叶多酚与VC清除DPPH·、ABTS^+·、O_2^-·的能力。结果表明:油茶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9℃、乙醇体积分数32%、料液比1∶69,在此条件下,油茶叶多酚提取量为67. 31 mg/g;油茶叶多酚对DPPH·、ABTS+·、O_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0. 2%、100%、99. 04%,且体外抗氧化能力均优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多酚 提取 响应面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龚建良 李姣娟 陈丛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372-11374,共3页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油茶叶总黄酮得率随微波作用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过高温度会使得率降低。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0%乙醇,固液比1∶20,在80℃条件下提取8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53mg/g。[结论]微波提取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总黄酮 微波提取 最佳提取工艺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总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平 吴菲菲 +3 位作者 李化强 刘庆 王美英 彭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8316-8322,共7页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油茶叶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提取实验。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振幅比30%,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45(m:V),...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油茶叶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提取实验。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振幅比30%,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45(m:V),在此条件下测得油茶叶多酚含量为(89.506±0.273) mg/g,与模型预测数值相差较小。结论在最优条件下,油茶叶多酚的提取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油茶叶 总酚 超声提取
下载PDF
油茶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及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陈陈 丁之恩 +2 位作者 杨松 蔡晶 付广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5,共4页
以油茶叶为原料,测定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常见食品腐败菌及部分致病菌抑制特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有较好清除效率,清除率均在59%以上;黄酮类化合物对部分食品... 以油茶叶为原料,测定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常见食品腐败菌及部分致病菌抑制特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有较好清除效率,清除率均在59%以上;黄酮类化合物对部分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黄酮浓度达2.5 mg/mL时,对试验菌种呈现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黄酮类化合物 清除自由基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油茶叶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芸 邓爱华 +3 位作者 王云 危婷 谭万红 刘大宏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33-36,40,共5页
研究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中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黄酮得率的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及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乙醇... 研究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中黄酮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黄酮得率的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及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独立变量,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项式拟合回归,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功率240 W,频率40 kHz,乙醇体积分数75%,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8%,料液比1∶22(g∶m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5 min,提取的油茶叶黄酮平均得率为(2.837±0.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黄酮 超声波辅助法 木瓜蛋白酶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精油提取工艺
6
作者 危婷 邓爱华 +3 位作者 王云 谢鹏 王科瑞 刘大宏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5期29-31,41,共4页
研究纤维素酶辅助索氏提取油茶叶中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精油得率的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及料液比为独立变量,... 研究纤维素酶辅助索氏提取油茶叶中精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精油得率的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及料液比为独立变量,精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项式拟合回归,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2%,料液比1∶40(g∶m L)下回流提取7 h,油茶叶精油得率为(1.203±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精油 纤维素酶 索氏提取法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油茶叶片营养元素、叶脉密度及生理指标随树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4 位作者 黄玉钱 殷小林 徐文 许路路 王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0-985,共6页
该研究关注了不同树龄油茶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叶脉密度及生理指标,旨在了解它们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间金属或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大部分元素随树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元素... 该研究关注了不同树龄油茶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叶脉密度及生理指标,旨在了解它们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间金属或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大部分元素随树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元素达到最大含量的树龄不尽相同;(2)叶脉呈网络状分布,根据叶脉直径大小分为粗、中、细三个等级;粗、中叶脉密度随树龄的变化不明显,细叶脉密度随树龄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3)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均随树龄的变化,表现出各自变化规律。(4)叶绿素含量、POD活性、稀土元素总量以及细叶脉密度与产量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P<0.0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油茶的基础资料,可为油茶的栽培与管理提供些许参考,并提示人们可以利用叶片的部分营养、生理、结构指标来跟踪监测植株状态和预测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龄 营养元素 叶脉密度 生理指标 产量 油茶叶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叶功能酒制备工艺
8
作者 谭万红 邓爱华 +3 位作者 王云 危婷 谢鹏 刘大宏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41-45,48,共6页
优化油茶叶功能酒的配方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油茶叶功能酒品质的料液比、浸泡时间、浸泡温度、蜂蜜添加量及冰糖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料液比、浸泡时间、蜂蜜添加... 优化油茶叶功能酒的配方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油茶叶功能酒品质的料液比、浸泡时间、浸泡温度、蜂蜜添加量及冰糖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料液比、浸泡时间、蜂蜜添加量及冰糖添加量为独立变量,油茶叶功能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项式拟合回归,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0(g∶mL),蜂蜜添加量1.8%,冰糖添加量1%,于45℃下浸泡13 h,油茶叶功能酒感官评分为91.84分,酒中黄酮含量为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功能酒 黄酮 感官评价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油茶叶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9
作者 尹汝婷 危婷 +3 位作者 邓爱华 王云 杨祺福 刘大宏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5期99-103,共5页
研究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中多酚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影响多酚提取率的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温度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和固液比为... 研究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中多酚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影响多酚提取率的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温度等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和固液比为独立变量,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项式拟合回归,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45%、固液比1∶55(g/mL)、超声功率240 W、温度50℃下超声20 min,多酚得率为(2.289±0.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多酚 超声波辅助法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实验
下载PDF
油茶叶提取物的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心禹 夏琛 +3 位作者 金蒙 苏远 吴晓琴 沈建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7-105,共9页
目的:研究油茶叶提取物(COLE)的5α-还原酶(5α-Reductase,5α-R)抑制活性,分析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建立5α-R酶促反应体系,通过高效相色谱法测定5α-R活性;制备不同极性溶剂油茶叶提取物,测定比较... 目的:研究油茶叶提取物(COLE)的5α-还原酶(5α-Reductase,5α-R)抑制活性,分析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建立5α-R酶促反应体系,通过高效相色谱法测定5α-R活性;制备不同极性溶剂油茶叶提取物,测定比较其5α-R抑活性,并以度他雄安作为阳性药物;以5α-R抑制率为指标选择油茶叶最佳提取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各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含量,分析各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多酚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UPLC-TRIPLE TOF-MS/MS)5α-R抑制活性最高的油茶叶提取物的化学组分。结果:确定酶促反应体系如下:磷酸盐缓冲液300μL,0.76 mg/mL的粗酶提取物500μL,2.0 mmol/L的睾酮50μL,样品50μL,2.0 mmol/L的还原型辅酶II 100μL,于37℃条件下反应30 min。不同油茶叶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5α-R抑制活性,其中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达49.77%±4.43%,以5α-R抑制效果为指标,选择5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油茶叶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高度相关(r>0.6,r>0.8);采用UPLC-TRIPLE TOF-MS/MS分析了油茶叶提取物中22个酚类化合物,其中有5种物质已经在文献中报道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结论:油茶叶提取物具有5α-R抑制活性,是潜在的5α-R抑制剂,其抑制活性与多酚、黄酮含量具有相关性。在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中发现槲皮素、芦丁、儿茶素、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Gemin D)、3,4,6-三-O-没食子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可能是COLE发挥5α-R抑制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提取物 5Α-还原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多酚 黄酮
下载PDF
油茶叶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1 位作者 龚建良 马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进行了比较,在波长517nm、反应时间40min的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油茶叶乙醇提取物... 用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进行了比较,在波长517nm、反应时间40min的条件下测定了DPPH.的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油茶叶乙醇提取物对DPP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油茶叶乙醇提取物纯化程度的提高,其清除能力也相应增强。测得油茶叶粗提物、油茶叶精提物、芦丁和BHT清除DPPH.的EC50值分别为12.19、6.765、9.481和37.53mg/L,清除DPPH.能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油茶叶精提物>芦丁>油茶叶粗提物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乙醇提取物 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跃龙 冯宝民 +3 位作者 唐玲 李红冰 史丽颖 王永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4,324,共4页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油茶叶 黄酮苷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油茶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姣娟 龚建良 +2 位作者 周尽花 陈丛瑾 李水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6,共4页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0℃条件下提取2h,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7%。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和纯度的提高,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油茶叶粗黄酮、精制黄酮、芦丁和BHT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BHT>油茶叶精制黄酮>芦丁≈油茶叶粗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叶多酚纯化工艺优化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蓝梧涛 吴雪辉 章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8-2064,共7页
【目的】探究适宜纯化油茶叶多酚的大孔树脂及工艺,以获得活性更强的油茶叶多酚,为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叶多酚粗提液为原料,采用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油茶叶多酚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 【目的】探究适宜纯化油茶叶多酚的大孔树脂及工艺,以获得活性更强的油茶叶多酚,为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叶多酚粗提液为原料,采用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油茶叶多酚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确定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考察纯化前后的油茶叶多酚对油茶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大孔树脂HPD-600适宜用于纯化油茶叶多酚,吸附量为49.77mg/g,解吸量为40.38mg/g;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2mg/mL,上样流速2mL/min,洗脱液为6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mL/min,洗脱体积60mL;纯化油茶叶多酚的纯度为40.05%,可有效延缓油脂氧化,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活性强于粗提油茶叶多酚。【结论】纯化后的油茶叶多酚活性更强,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油茶叶 多酚 纯化 油脂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油茶叶水提物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钱海兵 王祥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136-11137,共2页
[目的]研究油茶叶水提物的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毛细管法和小鼠断尾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油茶叶水提... [目的]研究油茶叶水提物的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毛细管法和小鼠断尾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油茶叶水提物能够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出血时间,能够抑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油茶叶水提物具有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叶 水提物 抗凝血 抗血栓
下载PDF
遮阴和施肥对油茶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强 曹胤瑾 +2 位作者 余云云 刘桂华 詹文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7-1023,共7页
以不同遮阴时间和施肥量处理的油茶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在不同时间(1月、2月、11月和12月)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为依据,研究了油茶幼苗叶片的抗寒性对遮阴和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遮阴对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影... 以不同遮阴时间和施肥量处理的油茶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在不同时间(1月、2月、11月和12月)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为依据,研究了油茶幼苗叶片的抗寒性对遮阴和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遮阴对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当年11月和12月的半致死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的结果表明,当年11月和12月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与遮阴时间(x)遵守y=ax2–bx–c(R2=0.8987*~0.9116*)模型,即此时期的半致死温度随遮阴时间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表明遮阴时间过长将会降低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施肥对当年11月和12月及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与施肥量(x)均遵守y=k/(1+aexp(–(bx+cx2+dx3)))(R2=0.9929*~0.9994*)模型,表明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对施肥的响应呈现随施肥量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基本趋势,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无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幼苗叶片 遮阴 施肥 抗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