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心肺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金良 庞军 +4 位作者 孙志红 张连策 庞红艳 张兆福 李晓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定量技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纯COPD病人95例,采用胸部CT定量技术检测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病人的CT参数[低衰减面积百分比(LAA%)、吸气末肺容积/呼气末肺容积(Vex/Vin)、呼气末... 目的:探讨胸部CT定量技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纯COPD病人95例,采用胸部CT定量技术检测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病人的CT参数[低衰减面积百分比(LAA%)、吸气末肺容积/呼气末肺容积(Vex/Vin)、呼气末与吸气末CT平均肺密度比值[MLD(ex/in)]、最低1%肺衰减值(Prec1)、最低15%衰减值(Prec15)]、肺功能检测结果[肺总量(TLC)、残气量(RV)、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心脏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右心房内径(RAD)]。另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病人53例,比较不同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的CT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参数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COPD病人病情程度加重,LAA总占比、右肺占比、左肺占比、Vex/Vin、EI、MLD(ex/in)、Prec1、Prec15均呈升高趋势,FVC、FEV1、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RV、TLC、RV/TLC呈升高趋势,RVD呈升高趋势,LVEF呈降低趋势,不同病情程度病人以上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A%、Vex/Vin、EI、MLD(ex/in)、Prec1、Prec15与FVC、FEV1、FEV1%、FEV1/FVC、LVEF均呈负相关关系,与RV、TLC、RV/TLC、RV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53例病人中14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4例,心肺并发症病人术前LAA%、Vex/Vin、EI、MLD(ex/in)、Prec1、Prec15均高于未发生心肺并发症病人(P<0.05)。LAA左肺占比预测发生心肺并发症AUC为0.819,当截断值>32.53%时,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84.62%。结论:随COPD进展,肺过度膨胀会导致心功能降低,CT定量参数与病人心功能、肺功能均具有相关性,可应用于肺功能检测,同时可用于预测肺癌合并COPD病人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t定量技术 肺功能 肺肿瘤 心功能
下载PDF
胸部CT定量技术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内血管体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金良 孙志红 李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胸部CT定量技术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内血管体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12月至我院呼吸内科进行COPD治疗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肺部CT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肺功能... 目的:研究胸部CT定量技术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内血管体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12月至我院呼吸内科进行COPD治疗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肺部CT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肺功能和各部位IPVV的相关性。结果: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功能和各部位IPVV的相关性,结果发现WL、RL、LL的IPVV与FEV1/FVC、FEV1%负相关(P<0.05),其余无相关性(P>0.05)。结论:胸部CT定量技术观察肺血管体积能够为COPD患者气流阻塞程度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量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内血管体积 肺功能
下载PDF
CT定量阈值法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穆志南 朱慕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86-19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其特点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形式。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其特点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形式。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27%,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老年慢阻肺患者衰弱患病率高,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加上CT定量测量具有客观性及无创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CT定量测量的研究。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CT量化技术,对慢阻肺患者肺部低频衰减区比例、胸大肌面积、脂肪浸润等进行分析,并与慢阻肺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以期为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量技术 早期诊断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胸部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心肺功能的评估价值分析
4
作者 孙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347-349,共3页
分析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于心肺功能评估时采取胸部CT定量技术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64例,所选对象均接受胸部CT定量技术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分析病情呈不同程... 分析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于心肺功能评估时采取胸部CT定量技术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64例,所选对象均接受胸部CT定量技术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分析病情呈不同程度患者的CT检测参数。结果: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加重,患者FVC、FEV1、FEV1%、FEV1 /FVC等肺功能指标呈升高趋势,而RV、TLC呈现为下降趋势;CT检测参数证实,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低衰减面积百分比(LAA%)、吸气末肺容积/呼气末肺容积(Vex/Vin)呈升高趋势、最低1%肺衰减值(Prec1)以及最低15%衰减值(Prec15)呈现为下降趋势,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上述参数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心功能指标数值对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评估期间应用胸部CT定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临床早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定量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肺功能 评估价值
下载PDF
CT定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蒙达 吴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肺功能检测是通过呼吸机测得肺活量、呼气流量等生理参数,从而对肺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等肺部疾病。而CT定量成像技术则是通过对肺部进行断层扫描,得到的肺密度、肺容积大小等三维数据进行建模,... 肺功能检测是通过呼吸机测得肺活量、呼气流量等生理参数,从而对肺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等肺部疾病。而CT定量成像技术则是通过对肺部进行断层扫描,得到的肺密度、肺容积大小等三维数据进行建模,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肺部疾病的程度和范围。该技术在评估肺间质性病变、肺癌、肺气肿、慢性阻肺性疾病等多种胸部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肺功能检测而言,CT定量成像技术在患者耐受力、检测时间成本等方面较为优异。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仍存在着对放射线辐射的长期影响、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的限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量成像技术 胸部疾病 进展
下载PDF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松 黄泽和 +1 位作者 吴奇新 李伟雄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926-29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79例疑似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检测、体脂检测。以NAFLD临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评估双源CT... 目的探讨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79例疑似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检测、体脂检测。以NAFLD临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评估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血脂、体脂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NAFLD的效能。结果179例患者中检出NAFLD 59例,NAFLD的检出率为32.96%。NAFLD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和体脂率均高于无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无脂肪肝患者(P<0.05);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诊断NAFL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31%、95.83%、96.65%,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果(均P<0.05)。结论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对NAFLD早期诊断的价值高,可为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 血脂 体脂 早期诊断 诊断效能 联合
下载PDF
基于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勇 曹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123例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仪器扫描,基于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 目的探讨基于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123例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仪器扫描,基于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在病灶大小方面,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形态方面,良性病变比恶性病变患者病灶球状、分叶状、不规则形的占比明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病灶边缘方面,良性病变比恶性病变毛刺、分叶的患者少;同样在病灶边界方面,良性病变比恶性病变边界清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PET/CT-SUVmax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4)和恶性病变对比,良性病变的平均CT值和最高峰值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中效果显著,在判定fGGO病灶性质上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直方图定量分析技术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下载PDF
探讨在胰腺脂肪沉积病情诊断中应用双能量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技术的价值
8
作者 吴兴华 李冬胜 +1 位作者 黎耀均 林炬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技术在胰腺脂肪沉积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胰腺脂肪沉积患者为观察组,将37例同期在医院接受胰腺功能检查但是检查结果无异... 目的:探讨双能量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技术在胰腺脂肪沉积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胰腺脂肪沉积患者为观察组,将37例同期在医院接受胰腺功能检查但是检查结果无异常的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双能量能谱CT检查,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胰腺组织CT值、胰腺脂肪含量与水含量,对比观察组≥28 kg/m^(2)组、≥24~<28 kg/m2组及<24kg/m^(2)组患者胰腺CT值及胰腺脂肪含量与水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胰腺组织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检者(P<0.01)。观察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胰腺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MI值越高则患者胰腺CT值越低,≥28kg/m^(2)组、≥24~<28 kg/m^(2)组及<24 kg/m^(2)组患者胰腺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越高则胰腺脂肪含量越高,胰腺水含量越低,≥28 kg/m^(2)组、≥24~<28 kg/m^(2)组及<24 kg/m^(2)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与水含量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双能量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对胰腺组织中的脂肪沉积情况进行定量、客观描述,有助于为临床准确诊断胰腺脂肪沉积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脂肪沉积 双谱能量ct物质定量分析技术 胰腺ct 脂肪含量 水含量
下载PDF
双源CT定量成像评估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廖碧红 肖文莲 +4 位作者 陈立勋 冷超 吴晓东 杨娟 朱顺平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于术前7 d以及术后3个月采用Vmax Series V6200 Autobox型肺... 目的探讨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于术前7 d以及术后3个月采用Vmax Series V6200 Autobox型肺功能仪器检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此外,对所有患者予以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扫描,分析患者CT容积扫描、肺密度指标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肺叶吸气相与术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Vin、Vex、Vin-Vex、MLDin(HU)、MLDex(HU)、MLDin-MLDex(HU)与手术前后的TLC、RV、FVC、FEV_1、FEV_1/FVC均存在明显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右上叶、右中叶、右下叶、右全肺、左上叶、左下叶、左全肺吸气相与术后TLC、FVC、FEV_1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右上叶、右下叶、左上叶吸气相与术后FEV_1/FVC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可用于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检测,可为医护人员提供精确的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 肺功能
下载PDF
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结构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宪莉 肖新广 +1 位作者 谷梅兰 李润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入我院诊断冠心病患者共112例,其中稳定型30例,不稳定型55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采用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 目的研究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入我院诊断冠心病患者共112例,其中稳定型30例,不稳定型55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采用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是否为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直径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MLA)、正性重构(PR)和点状钙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管腔直径狭窄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高于稳定型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和点状钙化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高于稳定型组;急性心肌梗死组MLA值明显小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小于稳定型组;急性心肌梗死组PR值明显大于不稳定型组,不稳定型组明显大于稳定型组(P<0.05)。结论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够无创、重复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结构组成,对分析疾病发生规律和严重程度能够提供更多重要斑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技术 冠心病 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