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陆艳艳 陈宏伟 +4 位作者 鲍健 方向明 姚选军 邹新农 汤群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前实施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97个)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前给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前实施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97个)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前给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分析病灶定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并发症因素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3%(21/92),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95.65%(88/92)。所有97个肺结节均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4±4.2)min,平均出血量为(20.4±3.8)m L。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见,结节与胸膜的距离、进针角度、肺部疾病史、进针深度及穿刺时间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穿刺时间、进针深度及肺部疾病史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应用于术前孤立性结节中可有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率,且此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症状轻,能够在术中一并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Hookwme定位 孤立性肺结节 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工业CT图像环形伪影校正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珏 黄苏红 蔡玉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6-1233,共8页
为了去除工业CT图像中的环形伪影,提高CT重建图像质量以及后续处理和量化分析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正弦图的新型校正方法。首先,采用S-L滤波器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增强伪影信息。接着,对滤波后的投影数据进行线积分,并采用差... 为了去除工业CT图像中的环形伪影,提高CT重建图像质量以及后续处理和量化分析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正弦图的新型校正方法。首先,采用S-L滤波器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增强伪影信息。接着,对滤波后的投影数据进行线积分,并采用差分处理,进一步增大伪影与工件轮廓的差异。然后,按照插值次数对差分后的投影数据进行插值平均,并根据正态分布选取自动查找伪影的位置。最后,结合线性插值与线性外推的方法对环形伪影处投影数据进行校正。对含有环形伪影的实际CT图像进行了校正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极坐标变换、小波-FFT滤波的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校正后的灰度图像信噪比增益达1.688 dB,有效地消除了环形伪影,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图像边缘及分辨率。对探测器故障或性能不稳定引起的间断的环形伪影校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图像 环形伪影 伪影定位 线性插值
下载PDF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靶点”诊断和内窥镜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关家文 刘维财 +4 位作者 张洪涛 韩大鹏 马宗雷 魏帅帅 孙海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靶点"诊断方法和内窥镜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12月行椎间孔镜治疗的161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先根据症状和体征判定症状神经根,再据情利用GE...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靶点"诊断方法和内窥镜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12月行椎间孔镜治疗的161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先根据症状和体征判定症状神经根,再据情利用GE-AW 4.4 CT影像后处理系统或借助介入措施"的判定思路诊断"责任靶点";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和影像,根据各"责任靶点"的差异将其进行排序,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双节段一期手术46例,双节段分期手术20例,仅单节段手术9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均未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161例患者经12~78个月,平均(40.60±17.20)个月随访。手术节段原位复发6例,均经二次椎间孔镜治愈。髓核残留5例,经二次椎间孔镜治愈4例,开放性手术治疗1例。JOA评分由术前(8.40±3.2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26.90±2.60)分,两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准确诊断"责任靶点"、采用"按序分期手术"的方式和精准处理每一个"责任靶点"的方法是降低误判、减少损伤和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 ct定位 内窥镜术
原文传递
腔内心电图定位肿瘤晚期卧床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江花 朱玉欣 +4 位作者 李玲敏 尹欣欣 王智 乔娜 李玉霞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33-3236,3241,共5页
目的通过胸部CT影像检查,观察腔内心电图对晚期肿瘤卧床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PICC肿瘤卧床患者149例的胸部CT影像资料,患者PICC置管过程均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后胸部正位片定... 目的通过胸部CT影像检查,观察腔内心电图对晚期肿瘤卧床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PICC肿瘤卧床患者149例的胸部CT影像资料,患者PICC置管过程均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后胸部正位片定位,三种追踪导管尖端位置的方法患者均处于平卧位。通过胸部CT测量上腔静脉长度,查看导管尖端位置,观察腔内心电图和胸部正位片定位准确性。结果149例患者中,男85例,上腔静脉长度(8.08±1.55)cm,女64例,上腔静脉长度(6.88±1.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00)。腔内心电图定位与胸部CT定位之间的灵敏度为98.78%,特异度为14.92%;胸部正位片定位理想位置为T6~T8,其与胸部CT定位的灵敏度96.34%,特异度31.34%。结论胸部CT判断心电图及胸部正位片定位准确性不高,但心电图定位在预防导管异位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胸部正位片定位理想位置不仅是T6~T7,应为T6~T8;胸部正位片定位误差可能与患者上腔静脉长度不同有关。如置管后患者有胸部CT检查,尽可能追踪导管在CT中具体位置,必要时采取相应补求措施,确保导管为肿瘤晚期卧床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静脉治疗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定位 胸部ct 肿瘤晚期卧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 准确性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丝爪钩定位技术在肺部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杨 杨文红 +5 位作者 熊盾 杨海涛 李轰 张新志 夏绍才 赵远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使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丝爪钩定位技术对肺部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分析该技术对术中切除病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部小结节患者36例,... 目的: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使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丝爪钩定位技术对肺部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分析该技术对术中切除病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部小结节患者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丝爪钩定位针对肺部小结节进行穿刺定位,定位完成后再行VATS切除病灶,分析该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的肺部小结节直径为(15±10)mm,CT引导下穿刺定位成功率100%(36/36),定位时间为(17.0±2.6)min。4例患者在定位后行全肺扫描见少量气胸,肺压缩<5%;7例患者出现少量定位区域出血,出血量<10 ml,未行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在局麻失效后均出现穿刺点异物感或呼吸时轻微刺痛;均未出现剧烈疼痛、血气胸、咯血、剧烈咳嗽和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定位完成后VATS术中探查定位针无脱落和移位。结论:肺部小结节切除术前使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钢丝爪钩定位技术对病灶进行定位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肺小结节VATS术中病灶切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ct引导 钢丝爪钩定位针 术前定位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房高丽 王成硕 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02-1906,共5页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papilloma,SNIP)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0%,其临床特征是有复发倾向、破坏周围解剖结构和骨质重塑以及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术后复发率为15%~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papilloma,SNIP)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0%,其临床特征是有复发倾向、破坏周围解剖结构和骨质重塑以及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术后复发率为15%~20%,SNIP恶变及伴发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 起源部位 ct MRI
原文传递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明洋 张丹凤 +2 位作者 张卫东 马跃虎 殷信道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成像,探讨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像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经CTE、内镜、病理或药物治疗后随访证实为CD患者31例(设为CD组)、UC患者25例(设为UC组),比较两... 目的:采用CT小肠造影(CTE)成像,探讨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像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经CTE、内镜、病理或药物治疗后随访证实为CD患者31例(设为CD组)、UC患者25例(设为UC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CTE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CD组患者发病年龄较UC组患者年轻(P=0.003);31例CD组患者共发现病灶48处(小肠30处,回盲部6处,结直肠12处),25例UC注患者发现病灶86处(小肠0处,回盲部8处,结直肠78处),两组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组患者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UC组患者(P=0.003);CD组有8例出现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较UC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CTE上两组患者在病变肠壁厚度、强化方式、淋巴结增大、梳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灶分布、强化程度上不同于UC患者,CTE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ct小肠造影 病灶分布
下载PDF
CT引导下立体定位两种手术序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要跟东 张山 +2 位作者 任洪波 刘斌 董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两种手术序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病例,并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7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B组(76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C组(6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两种手术序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病例,并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7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B组(76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C组(65例)在CT引导下进行血肿穿刺引流并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C组在围手术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A组和B组,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位与血肿穿刺引流并开颅血肿清除内减压的序贯手术治疗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序贯治疗
下载PDF
上前牙埋伏阻生的诊断及正畸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鲁生 马永庆 +2 位作者 高德安 李岱荣 单立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借助CT辅助定位诊断后进行的牵引导萌矫治上前牙的疗效 ,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埋伏牙正畸方法。方法 利用CT辅助定位 ,确定埋伏牙的三维空间及邻接关系 ,并进行开窗及翻瓣去骨 ,暴露牙冠 ,用正畸方法将其排入牙列。结果 ... 目的 通过观察借助CT辅助定位诊断后进行的牵引导萌矫治上前牙的疗效 ,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埋伏牙正畸方法。方法 利用CT辅助定位 ,确定埋伏牙的三维空间及邻接关系 ,并进行开窗及翻瓣去骨 ,暴露牙冠 ,用正畸方法将其排入牙列。结果 除 1例有中度牙龈退缩外 ,13例上前牙全部引入牙列并排齐而无并发症。结论 通过CT辅助定位诊断进行的牵引导萌术是一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埋伏阻生 诊断 正畸治疗 ct 定位诊断
下载PDF
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文生松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1325-1326,共2页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下血...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具有预后良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ct定位 血肿穿刺引流术 预后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动活检枪与CT-p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佳寿 张立安 +3 位作者 孙金凤 周洪超 王东 刘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评价自动活检枪与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8或21G的自动活检枪在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下对61例全身各脏器肿块行穿刺活检术,标本的病理结果与手术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使用自... 目的:评价自动活检枪与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8或21G的自动活检枪在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下对61例全身各脏器肿块行穿刺活检术,标本的病理结果与手术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使用自动活检枪的活检成功率为98.7%(153/155),穿刺准确率为100%;其中恶性肿瘤46例,良性病变13例,假阴性2例,与手术病理或者追随结果诊断一致性为96.7%(59/61);并发症4例(6.5%),其中少量气胸2例,穿刺针道少量出血2例。结论:自动活检枪与CT-p 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穿刺活检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检 ct 定位 引导 自动活检枪 ct-pinpoint三维激光定位导引系统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变电站内电缆接地故障区段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晨光 张明重 《电工技术》 2023年第11期83-87,共5页
目前针对线路本体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定位技术已经成熟,但关于开关柜内电缆头的故障定位技术研究甚少。针对开关柜内电缆头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选线装置无法识别、定位的问题,建立了开关柜内电缆头故障模型,利用三相CT的合成零序电... 目前针对线路本体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定位技术已经成熟,但关于开关柜内电缆头的故障定位技术研究甚少。针对开关柜内电缆头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选线装置无法识别、定位的问题,建立了开关柜内电缆头故障模型,利用三相CT的合成零序电流信号与零序CT的零序电流信号,通过变分模态分解法(VMD)分解后,计算灰色关联度,对两信号进行相似性分析。以此提出了基于三相CT和零序CT测量信息的开关柜内电缆头精确故障定位技术,并通过ATP仿真软件验证了所提故障定位技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开关柜 电缆头 零序ct 三相ct VMD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表现不典型的脑桥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13
作者 吕佳 刘勇 李承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症史6例,有颈椎病史4例。8例出现例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合并偏身感觉障碍,11例轻度共济失调,12例眼球震颤,5例构音障碍,8例伴头晕,6例恶心呕吐,8例肌力检查异常,7例瘫痪侧Babinski's征阳性,4例耳鸣,3例一过性复视。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新发梗死灶,因中枢性面瘫、肢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误诊大脑半球梗死8例,因眩晕、耳鸣、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发病24 h后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脑桥梗死灶,遂确诊脑桥梗死。误诊时间24~36 h。12例确诊后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部分脑桥梗死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明确定位体征,加之早期CT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低,使得早期误漏诊情况时有发生。仔细询问相关病史及易患因素,认真神经系统查体,熟知脑桥解剖结构及病变特征,当CT检查未发现脑部责任梗死灶时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或多次检查,以防早期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误诊 大脑半球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责任病灶 定位体征
下载PDF
容积CT三维重建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隧道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法升 林炎聪 +3 位作者 陈平康 周志刚 吴云军 邱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应用容积CT三维重建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股骨骨隧道位置及隧道角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1例患者术后行320排容积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Lorenz法测量胫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P_(t)),采用Be... 目的:应用容积CT三维重建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股骨骨隧道位置及隧道角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1例患者术后行320排容积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Lorenz法测量胫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P_(t)),采用Bernard法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P_(f));用Wang和Segawa的方法测量胫骨隧道与胫骨干角度(α角)、胫骨隧道与关节线角度(β角)、股骨隧道与关节线角度(γ角)及股骨隧道与股骨干角度(θ角)。术后3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关节疗效评估,以评分90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IKDC评分<90分和≥90分组间P_(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234);P_(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29),ROC曲线下面积为65.168%。胫骨隧道α角(t=0.038,P=0.970)和β角(t=0.908,P=0.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DC评分≥90分组股骨隧道γ角(t=3.228,P=0.002)和θ角(t=5.378,P<0.001)明显小于IKDC<90分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136%和80.848%。结论:容积CT扫描三维重建对前交叉韧带骨隧道的位置及角度的判断准确,适当的股骨隧道位置和角度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骨隧道位置 容积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在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小飞 吴鹏举 +2 位作者 伍治强 何东升 杨彦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04-808,共5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在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将患者分为定位组(n=173)与对照组(n=150)。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灶一次...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在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将患者分为定位组(n=173)与对照组(n=150)。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灶一次性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定位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及穿刺针脱落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穿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性。结果 定位组和对照组患者病灶一次性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定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短于对照组(P <0.05)。定位组所有患者均定位成功,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25.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针深度> 30 mm、进针次数> 2次、病灶距肺边缘距离> 20 mm、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是导致穿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穿刺并发症组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训练组及验证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48、0.760。结论 CT引导下定位针可准确定位肺结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进针深度> 30 mm、进针次数> 2次、病灶距肺边缘距离> 20 mm、COPD病史是导致穿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预测模型对预测穿刺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定位针 定位 肺结节
下载PDF
多断层融合的肺CT肿瘤靶区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勇 王珂 +1 位作者 张立保 王青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2-1218,共7页
针对由曝光不均、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病灶区CT数据漏检、边界模糊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方向神经网络(NN)插值算法。通过融合各断层层内和层间信息,对病灶区进行精确超分辨率重建。首先,将预测网络拓展为多方向三维空间;然后,根据肿瘤特殊... 针对由曝光不均、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病灶区CT数据漏检、边界模糊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方向神经网络(NN)插值算法。通过融合各断层层内和层间信息,对病灶区进行精确超分辨率重建。首先,将预测网络拓展为多方向三维空间;然后,根据肿瘤特殊灰度分布特征,设计最优初始权值;最后,预测漏检数据,提高病灶区分辨率。将本文算法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3种超分辨率重建算法PCGLS法、180°线性插值、单方向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时性更好,迭代次数平均减少25.9%,重建图像病灶区定位更精确,空间分辨率更高,质心偏离度平均降低27.1%,中心偏离度平均降低23.0%,病灶面积平均减少21.5%,平均PSNR提高了1.59 dB。本算法不但适用于肺部CT图像,也可以根据具体图像特征推广到其他生物信号和遥感图像等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靶区重建 信息融合 三维预测
下载PDF
CT与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检出率及病灶定位准确率方面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波 《中外医疗》 2019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应用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接诊的腔隙性脑梗塞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CT与MRI检查法对本组80例病患进行诊断。综合分析患者不同方法诊断的结果,并对其病灶检出率和定... 目的研究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应用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接诊的腔隙性脑梗塞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CT与MRI检查法对本组80例病患进行诊断。综合分析患者不同方法诊断的结果,并对其病灶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该组80例病患确诊的病灶有95处,经CT确诊的有60处,占总比例的63.16%;经MRI确诊的有93处,占总比例的97.89%。MRI对病灶进行定位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80例病患MRI诊断的阳性率为98.75%,比CT诊断的65.00%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病患进行诊断,可取得比CT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结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病灶的临床检出率以及定位准确率,同时是还能获得更加清晰的影像学图像,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定位准确率 早期腔隙性脑梗塞 ct诊断
下载PDF
CT定位射频热凝治疗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英俊 林少萍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第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先以定位架帮助,后在CT定位下采用卵圆孔前入路穿刺,局麻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第Ⅰ支热凝温度和时间为65℃、67℃,各维持60 s;第Ⅱ支为70℃...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第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先以定位架帮助,后在CT定位下采用卵圆孔前入路穿刺,局麻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第Ⅰ支热凝温度和时间为65℃、67℃,各维持60 s;第Ⅱ支为70℃、75℃,各2~3 min。结果三叉神经第Ⅰ+Ⅱ支痛患者13例,全部病例术后当日三叉神经痛发作完全消失。随访3~16个月,无疼痛复发。结论定位架帮助,在CT定位下,经卵圆孔前入路穿刺,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第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ct定位 导管消融术 射频
原文传递
毫针针刺深度“规矩”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银珊 徐晖 刘清国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79-382,共4页
在临床针刺意外事故中,以针刺深度或角度不当而致者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古今医籍中所载穴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很不统一,为了保证针灸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在针灸经穴已有国家标准定位的基础上,针刺安全深度和角... 在临床针刺意外事故中,以针刺深度或角度不当而致者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古今医籍中所载穴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很不统一,为了保证针灸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在针灸经穴已有国家标准定位的基础上,针刺安全深度和角度也亟待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笔者认为“骨度同身寸”之思想,活体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T)定位针刺深度和角度与医学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确有其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另外,古人“授人以渔”的科学方法也应引起今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深度 同身寸 计算机扫描摄影定位
下载PDF
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明标 郭威 刘芸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116-118,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50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结果(1)病理诊断:良性20例,恶性30例,主要类型来源:间叶组织来...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50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结果(1)病理诊断:良性20例,恶性30例,主要类型来源:间叶组织来源(n=28)、神经组织来源(n=14)、淋巴组织来源(n=5)、生殖细胞来源(n=3);(2)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淋巴组织瘤、脊神经鞘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粒细胞瘤等类型,经CT扫查,除生殖细胞瘤边界不清楚外,其他类型肿瘤边界均清楚;平滑肌瘤、脂肪瘤及脊神经鞘细胞瘤均分别有1例为量变,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钙化/骨化例数分别为2例、1例及2例,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坏死例数分别为4例、3例及2例;(3)50例患者中,螺旋CT定位准确例数为41例,定位准确率为82.00%(41/50);定性准确例数为32例,定性准确率为64.00%(32/50)。结论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对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位占位性病变 螺旋ct 定性准确率 定位准确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