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吸附剂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江涛 魏小娟 +1 位作者 王胜平 马新宾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7,共16页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加速了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CO_(2)的捕集、利用与存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技术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减少CO_(2)排放量的方法中,吸附法分离脱除CO_(2)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固体吸附材料具有操作温度广、不易腐蚀设备、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较少且易于处理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CO_(2)捕集材料。综述了3种类型的CO_(2)固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低温、中温和高温固体吸附剂,指出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及强化CO_(2)吸附性能与循环稳定性的措施。通常来说高压对低温固体吸附剂更加有利,但此条件下其选择性较差,且气流中存在的水分会水解某些吸附剂中的配位键,并与CO_(2)产生竞争吸附,导致CO_(2)吸附性能下降。因此低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是研究重点。中温固体吸附剂中,类水滑石材料面临的挑战在于其独特的氢键堆积结构限制了其吸附容量进一步提高,而MgO吸附剂由于缺少基础活性位点以及固有的高晶格焓同样导致其吸附性能与吸附动力学较差。故中温吸附剂需要优先解决其低吸附能力和低循环稳定性的问题。高温固体吸附剂中,Li_(4)SiO_(4)吸附剂相比于Li_(2)ZrO_(3)吸附剂具备更低的制备成本以及更高的吸附容量,但2者皆面临动力学限制问题。CaO基吸附剂由于其理论吸附容量高、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无毒、具备快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在CO_(2)吸附/脱附多循环过程中,钙基吸附剂由颗粒烧结引发的热失活以及颗粒磨损问题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高温预处理、水合作用、化学掺杂、酸改性等方式来提高其吸附性能与多循环稳定性。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体吸附剂 低温吸附 中温吸附 高温吸附 CaO基
下载PDF
Suppressing the liquid product crossover in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被引量:19
2
作者 Ning Wang Rui Kai Miao +5 位作者 Geonhui Lee Alberto Vomiero David Sinton Alexander H.Ip Hongyan Liang Edward H.Sargent 《SmartMat》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Coupling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with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to create high‐value fuels and chemical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in moving toward a sustainable global energy economy.CO_(2)R liquid pro... Coupling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CO_(2)R)with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to create high‐value fuels and chemical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in moving toward a sustainable global energy economy.CO_(2)R liquid products,such as formate,acetate,ethanol,and propanol,offer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and are more easily stored and transported than their gaseous coun-terparts.However,a significant amount(~30%)of liquid products from electrochemical CO_(2)R in a flow cell reactor cross the ion exchange membrane,leading to the substantial loss of system‐level Faradaic efficiency.This severe crossover of the liquid product has—until now—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Here,we review promising methods to suppress liquid product crossover,including the use of bipolar membranes,solid‐state electrolytes,and cation‐exchange membranes‐based acidic CO_(2)R systems.We then outline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centrated liquid products from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membranes co_(2)reduction liquid product crossover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原文传递
粉煤灰制备吸附剂捕集CO_(2)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中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7-1233,共7页
利用粉煤灰为原料,制备2大类可用于烟气中CO_(2)捕集的吸附剂。一类是沸石分子筛类吸附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得到A型、X型等沸石分子筛吸附剂。一类是利用粉煤灰制备出适合的多孔载体,使用浸渍法得到固态胺类吸附剂。沸石分子筛对于CO_(2)... 利用粉煤灰为原料,制备2大类可用于烟气中CO_(2)捕集的吸附剂。一类是沸石分子筛类吸附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得到A型、X型等沸石分子筛吸附剂。一类是利用粉煤灰制备出适合的多孔载体,使用浸渍法得到固态胺类吸附剂。沸石分子筛对于CO_(2)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容量169~223 mg/g,固态胺吸附剂是利用胺基与CO_(2)结合介于物理与化学吸附之间,吸附容量108~189 mg/g。实现将粉煤灰以废治废,即可以缓解粉煤灰对环境的影响,也能够实现碳减排,对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粉煤灰 沸石分子筛 固态胺吸附剂
下载PDF
CO_(2)矿物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民宇 刘维燥 +1 位作者 刘清才 秦治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是目前实现碳减排最有效的方法。其中CO_(2)矿物封存(又称CO_(2)矿化)是利用CO_(2)与含钙镁硅酸盐矿物进行反应使CO_(2)以稳定的碳酸盐形式永久储存起来。本文首先介绍了CO_(2)矿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其中间接... 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是目前实现碳减排最有效的方法。其中CO_(2)矿物封存(又称CO_(2)矿化)是利用CO_(2)与含钙镁硅酸盐矿物进行反应使CO_(2)以稳定的碳酸盐形式永久储存起来。本文首先介绍了CO_(2)矿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其中间接矿化反应条件较温和、矿化效率更高、得到的产物也更纯,因此对于CO_(2)间接矿化的研究也更广泛。本文综述并对比了天然矿物及工业固废矿化CO_(2)的研究进展,指出工业固废更有利于CO_(2)矿化过程。工业固废矿化CO_(2)过程矿化CO_(2)的同时处理了工业固废,实现以废治废,因此它在经济上也是具有一定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高炉渣为代表,介绍了其矿化CO_(2)的详细研究进展,指出采用可循环的助剂、回收高炉渣中有价元素可提升矿化过程经济性。对于CO_(2)矿化过程的放大试验、生命周期的评估及低能耗的新工艺开发将是CO_(2)矿物封存实现工业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物封存 工业固废 碳酸化 硫酸铵 高炉渣
下载PDF
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廷钰 李超群 +4 位作者 徐文青 卢建光 田京雷 高瑞芳 阎占海 《河北冶金》 2022年第6期65-69,共5页
烧结烟气循环技术是钢铁烧结工序提质增效、降低烟气综合治理成本的有效技术手段,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应用的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和关键设备优化,首次实现了节能减排增产多功能耦合,并成功应用于... 烧结烟气循环技术是钢铁烧结工序提质增效、降低烟气综合治理成本的有效技术手段,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应用的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和关键设备优化,首次实现了节能减排增产多功能耦合,并成功应用于河钢邯钢。长期运行结果表明,技术运行效果优于设计值,实现烟气量减排20.4%,固体燃耗降低9.44%,烧结矿产量提升6.9%,吨矿CO_(2)排放强度降低13.1 kg,NO_(x)减排20.9%,CO减排23.3%,二噁英减排33.9%,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烟气 选择性循环 固体燃耗 co_(2) NO_(x)
下载PDF
CO_(2)矿化煤基固废制备保水开采负碳充填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立强 翟江涛 NGO Ichhuy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28-4236,共9页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_(2)以及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在“双碳”目标下,如能采用CO_(2)矿化煤基固废制备充填材料,并将其充填在采空区里控制岩层移动,将会“变废为宝”,推动保水开采等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针对矿井充填现场...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_(2)以及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在“双碳”目标下,如能采用CO_(2)矿化煤基固废制备充填材料,并将其充填在采空区里控制岩层移动,将会“变废为宝”,推动保水开采等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针对矿井充填现场难以满足CO_(2)矿化所需高温高压高钙(“三高”)条件的问题,探索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常规低钙粉煤灰(“三常”)研制CO_(2)矿化煤基固废负碳充填材料(Negative Carbon Filling Material, NCFM)。在NCFM反应过程中,原材料首先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S—H凝胶、Ca(OH)_(2)和CaCO_(3),再与CO_(2)反应后生成SiO_(2)硅胶。在此过程中,碱性激发剂加速C—S—H凝胶和硅胶的生成,使NCFM具有快速早强特征。随着NCFM进一步水化反应,碱性激发剂会促进火山灰反应的发生,进而促使更多水化产物的生成,有利NCFM长期强度的提高。在采用坍落度测试、凝结时间测试、单轴抗压强度(UCS)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GA)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NCFM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阐明了NCFM的早期与长期强化机制。80%粉煤灰掺量的NCFM试样的UCS最大,3 d达2.70 MPa, 28 d达5.12 MPa。1 g NCFM的最大CO_(2)吸收量为1.39 mg。NCFM的研制提供了保水开采负碳充填材料,可推进形成CO_(2)资源化利用、固废规模化处置、采空区再利用,以及保水开采等煤炭资源绿色化开采的协同技术途径,促进实现“碳炭置换”,助力加快能源资源领域“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煤基固废 常温常压 负碳充填材料 保水开采
下载PDF
电石渣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曹春霞 王波 +2 位作者 成怀刚 程芳琴 潘子鹤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电石渣(CCR)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溶于水后具有强碱性,随意堆放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并污染水资源,因此CCR综合利用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综述了CCR及CO_(2)资源化利用现状,着重对CCR的利用现状、CO_(2)的处置及利用技... 电石渣(CCR)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溶于水后具有强碱性,随意堆放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并污染水资源,因此CCR综合利用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综述了CCR及CO_(2)资源化利用现状,着重对CCR的利用现状、CO_(2)的处置及利用技术、纳米碳酸钙(NCC)的特性及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CCR矿化CO_(2)制备NCC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CCR及CO_(2)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电石渣 Caco_(3) 碳化 矿化 循环利用 工业固体废弃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固废源CaO基CO_(2)捕集材料的制备与捕集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珂萍 李晓玉 +4 位作者 李瑞红 李浩然 杨天佐 犹家进 彭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530,共11页
CO_(2)捕集技术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利用含钙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效CaO基CO_(2)捕集材料有利于实现固废资源高值化利用、以废治废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固废源高效廉价CaO... CO_(2)捕集技术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利用含钙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效CaO基CO_(2)捕集材料有利于实现固废资源高值化利用、以废治废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固废源高效廉价CaO基CO_(2)捕集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工业废渣、生物质和其他含钙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资源化利用现状,综述了CaO基吸附剂的捕集原理、碳酸化动力学过程和CO_(2)捕集性能,对比了以不同含钙固体废弃物为前驱体制备CaO基吸附剂的吸附-脱附循环性能和不同改性方法对其吸附稳定性的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固废源CaO基吸附剂在钢铁厂、燃煤电厂和生物制氢中的应用潜力,展望了固废源CaO基CO_(2)捕集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该文旨在为固废源CaO基吸附剂前驱体的选择、吸附性能的提高和固废吸附材料的工业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基吸附剂 co_(2)捕集 捕集原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 生物质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多孔炭材料吸附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宇航 李伟 +2 位作者 马春慧 罗沙 刘守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由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利用多孔炭材料作为其高效吸附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用于CO_(2)吸附的5种多孔炭材料,即煤/石油焦基活性炭、生物质多孔炭、炭气凝... 由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利用多孔炭材料作为其高效吸附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用于CO_(2)吸附的5种多孔炭材料,即煤/石油焦基活性炭、生物质多孔炭、炭气凝胶、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物和碳纳米材料,以及多孔炭材料主要的4种制备方法(高温炭化与活化法、水热炭化法、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并重点讨论其结构与CO_(2)吸附性能的关系;随后对多孔炭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吸附CO_(2)的机理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多孔炭材料吸附CO_(2)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多孔炭 固体吸附剂 机理
下载PDF
Solid amine sorbents for CO_(2) capture by chemical adsorption: A review 被引量:9
10
作者 Elif ErdalÜnveren Bahar Ozmen Monkul +2 位作者 S¸erife Sarıoglan Nesrin Karademir Erdogan Alper 《Petroleum》 2017年第1期37-50,共14页
Amines are well-known for their reversible reactions with CO_(2),which make them ideal for CO_(2) capture from several gas streams,including flue gas.In this respect,selective CO_(2) absorption by aqueous alkanolamine... Amines are well-known for their reversible reactions with CO_(2),which make them ideal for CO_(2) capture from several gas streams,including flue gas.In this respect,selective CO_(2) absorption by aqueous alkanolamines is the most mature technology but the process is energy intensive and has also corrosion problems.Both disadvantages can be diminish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f CO_(2) selectively.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chemical adsorption of CO_(2) involv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uitable adsorbent which consist of a porous support onto which an amine is attached or immobilized.Such an adsorbent is often called as solid amine sorbent.This review covers solid amine-based studies which are developed and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First,the review examines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porous support materials,namely,three mesoporous silica(MCM-41,SBA-15 and KIT-6)and two polymeric supports(PMMA and PS)for CO_(2) adsorption.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synthesis,modifica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s-such as BET and PXRD data-of them.Amination of these supports to obtain a solid amine sorbent through impregnation or grafting is reviewed comparatively.Focus is given to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material characteristics,and synthesis method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ignificant amount of original data are also presented which makes this review unique.Finally,relevant CO_(2) adsorption(or equilibrium)capacity data,and cyclic adsorption/de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important classes of solid amine sorbent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These include severa PEI or TEPA impregnated adsorbents and APTES-grafted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e-impregnation Amine-grafting co_(2)capture Chemical adsorption Mesoporous silica solid amine sorbent Polymeric support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小荣 吉仁静 +2 位作者 杨欢 王尔珍 苏高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重点研究CO_(2)捕集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该环节的成本。在3种CO_(2)捕集技术中,与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相比,燃烧后捕集技术因技术成熟、对设备改造要求低而被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燃烧后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液体吸收剂(有机胺、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固体吸附剂(生物炭、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以及膜材料,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干水因其独特的“固包液”结构可作为一种固液复合CO_(2)捕集材料,有望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CO_(2)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液体吸收剂 固体吸附剂 膜分离 干水
下载PDF
工业固废CO_(2)矿化协同减污降碳关键技术进展
12
作者 李磊 潘鑫 刘鲁豫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针对工业过程CO_(2)和固废排放的问题,减污降碳刻不容缓。CO_(2)矿化技术在封存CO_(2)的同时固废得到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论述了不同工业固废作为CO_(2)矿化原料的利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优缺点及CO_(2)矿化机理,总结了... 针对工业过程CO_(2)和固废排放的问题,减污降碳刻不容缓。CO_(2)矿化技术在封存CO_(2)的同时固废得到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论述了不同工业固废作为CO_(2)矿化原料的利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优缺点及CO_(2)矿化机理,总结了不同CO_(2)矿化工艺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目前针对固废CO_(2)矿化缺乏机制性解释,无法有效控制金属离子的浸取过程和矿化过程中气液固传质的效率,同时矿化形成的碳酸盐产品存在粒径大、易团聚、功能单一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浸渍过程中表面溶剂扩散等控制浸取速率和程度的机制;深入研究碳酸盐成核结晶动力学机制及碳酸盐晶体形貌、粒度调控方法;构建煤基固废浸取、矿化溶质气-液-固传输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强化并确定放大规律;进一步加强CO_(2)矿化利用技术全生命周期和经济评价;最后,需加大CO_(2)矿化利用技术的中试、示范技术集成和成套工艺建设,为规模化减污降碳技术的工业化发展奠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工业固废 co_(2)矿化 吸收-矿化一体化 减污降碳
下载PDF
多孔固体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佟思琦 建伟伟 +2 位作者 海秋岩 解伟欣 孙易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0-37,共8页
温室效应日渐显著,CO_(2)的捕集与储存(CCS)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减排措施,其中吸附法捕集 CO_(2)是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多孔固体材料因其优异的 CO_(2)吸附性能备受关注。针对吸附法脱除 CO_(2)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吸附材料,... 温室效应日渐显著,CO_(2)的捕集与储存(CCS)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减排措施,其中吸附法捕集 CO_(2)是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多孔固体材料因其优异的 CO_(2)吸附性能备受关注。针对吸附法脱除 CO_(2)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吸附材料,总结了影响它们吸附 CO_(2)的主要因素,以及改性后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压强、孔结构的改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还原改性、氧化改性和金属离子负载改性能够改变材料表面官能团的种类或者数量,提高了材料的 CO_(2)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多孔固体材料 改性
下载PDF
甲醇对于PEI-SBA固态胺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海涛 郑岳青 林贻超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固态胺材料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CO_(2))选择吸附性能,是一类潜在的CO_(2)捕集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固态胺材料,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PEI-SBA-15)由于原材料较为廉价且性能优异受到了大量的关注。PEI-SBA-15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甲醇溶剂... 固态胺材料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CO_(2))选择吸附性能,是一类潜在的CO_(2)捕集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固态胺材料,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PEI-SBA-15)由于原材料较为廉价且性能优异受到了大量的关注。PEI-SBA-15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甲醇溶剂,而溶剂使用量对于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系统研究了溶剂使用量对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的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同时实现提升CO_(2)吸附性能和CO_(2)/N_(2)选择性和大幅降低甲醇的使用量。对于降低PEI-SBA-15的制备成本以及提升制备过程环保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分子筛 co_(2)吸附 固态胺 聚乙烯亚胺 溶剂作用 碳中和
下载PDF
电石渣直接湿法碳酸化固定CO_(2)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啸 赵传文 +3 位作者 孙健 郭亚飞 亓皓月 卢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6,共8页
碱性固废湿法碳酸化是一种矿化固定CO_(2)的有效方式。为探究电石渣废弃物直接湿法碳酸化固定CO_(2)的反应特性,基于高压反应釜试验装置,在常温环境下研究液固比(5~20)、碳酸化时间(0~4 h)和反应压力(0.1~1.0 MPa)对电石渣碳酸化速率和C... 碱性固废湿法碳酸化是一种矿化固定CO_(2)的有效方式。为探究电石渣废弃物直接湿法碳酸化固定CO_(2)的反应特性,基于高压反应釜试验装置,在常温环境下研究液固比(5~20)、碳酸化时间(0~4 h)和反应压力(0.1~1.0 MPa)对电石渣碳酸化速率和CO_(2)固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具备良好的CO_(2)固定能力,1 h内整体碳酸化反应基本完成,CO_(2)固定能力会随液固比和反应压力的增加而提升。反应时间4 h,最优工况(1 MPa、液固比20)下电石渣的CO_(2)固定量达9.26 mmol/g,而在0.1 MPa、液固比5时,电石渣的CO_(2)固定量仅3.58 mmol/g。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证明了电石渣碳酸化反应后生成了大量CaCO3,且碳酸化产物的粒径显著减小。因此,在反应釜中常温加压条件下,电石渣直接液相碳酸化即具备较好的CO_(2)固定能力和较高的碳酸化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电石渣加速矿化固定CO_(2)的技术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碱性固废 液固比 co_(2)压力
下载PDF
吸附法碳捕集固体胺吸附剂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雷婷 喻树楠 +4 位作者 周昶安 宋磊 马奎 李子鹏 岳海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13-6225,共13页
吸附法碳捕集技术是实现工业过程或大气中CO_(2)分离与脱除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性能吸附剂的开发是该技术的关键。固体胺吸附剂由于其优异的CO_(2)吸附量、选择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用于工业的成型吸附剂仍面... 吸附法碳捕集技术是实现工业过程或大气中CO_(2)分离与脱除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性能吸附剂的开发是该技术的关键。固体胺吸附剂由于其优异的CO_(2)吸附量、选择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用于工业的成型吸附剂仍面临机械强度低、稳定性差和胺流失严重等关键难题,难以在工业中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固体胺成型吸附剂制备面临的主要难题,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吸附剂成型技术的研发进展,并对固体胺工业吸附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固体胺吸附法碳捕集技术的研发重点在于立足吸附反应机理和工业烟气的特性,创新成型固体胺吸附剂制备技术,提升吸附剂的CO_(2)吸附量、胺效率、机械与循环稳定性,研发低能耗的配套吸附工艺和核心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法 固体胺吸附剂 多孔载体 成型技术
下载PDF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天琼 南博 +7 位作者 郭新 臧佳栋 陆文龙 杨廷旺 张升伟 卢亚 张海波 张扬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48-10060,共1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和密封剂的可用材料受限、成本高昂等诸多不足。因此,SOFC的中低温化成为其广泛应用的关键。但是,工作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电解质的欧姆损耗和电极的极化损耗急剧增大,其中前者可通过减薄电解质的方法解决,故在中低温下,SOFC损耗的主要来源是阴极的极化损耗。因此,如何提高阴极材料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SOFC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这些材料在中低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复合阴极 R-P结构 Cr中毒 co_(2)中毒
下载PDF
面向碳捕集的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茹洁 谢成 +1 位作者 杨晓彤 肖俊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大量CO_(2)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CO_(2)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技术方向。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的醇胺法捕集CO_(2)存在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寻找低能耗的碳捕集方法成为目前...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大量CO_(2)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CO_(2)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技术方向。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的醇胺法捕集CO_(2)存在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寻找低能耗的碳捕集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相变吸收剂的碳捕集过程所需的再生能耗较传统的醇胺法大大降低,被认为是理想的替代方法。综述了CO_(2)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研究现状,探索了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相变机理,并对液-固相变溶剂的研究动向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相变溶剂 液-固分相 碳中和 化学吸收
下载PDF
不同固体吸附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施桃红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6期184-186,共3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大气中CO_(2)的含量,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CO_(2)捕集与分离方法备受关注。鉴于此,对不同固体吸附材料吸附CO_...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大气中CO_(2)的含量,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CO_(2)捕集与分离方法备受关注。鉴于此,对不同固体吸附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对固体材料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实验的方式对不同的固体吸附材料进行CO_(2)吸附研究;再次,介绍了当前已经有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固体吸附材料吸附CO_(2)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材料 co_(2)吸附 表面功能 吸附原理
下载PDF
空气中CO_(2)电辅助式光催化高选择性转化的研究
20
作者 石萌轲 范赵亚 +3 位作者 岳峰 张硕 孟阳 张宏忠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近年来,空气中CO_(2)浓度逐年升高,迫切需要一种技术将空气中低浓度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双池双界面的电辅助光催化系统,并通过聚多巴胺修饰法将Cu负载在二氧化钛纳米阵列(TNTAs)上,在催化过程中部分Cu被氧化成... 近年来,空气中CO_(2)浓度逐年升高,迫切需要一种技术将空气中低浓度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双池双界面的电辅助光催化系统,并通过聚多巴胺修饰法将Cu负载在二氧化钛纳米阵列(TNTAs)上,在催化过程中部分Cu被氧化成CuO,形成p-n结,在没有牺牲剂和碱性吸收液的条件下,通过电辅助式光催化实现了空气中CO_(2)稳定、高效、高选择性地转化为CO。在+0.8 V电位辅助下,紫外光照射8 h时CO产率达到113.7µmol/(m^(2)·h),是TNTAs[45µmol/(m^(2)·h)]的2.53倍;以8 h为一个循环,5个循环后,CO产率约为第一循环的72.4%。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归因于Cu的引入增加了光谱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此外,施加正电位时,电流方向与p-n结的内电场的电流方向相同,进一步促进电子的迁移,电子-空穴对得到更加有效的分离,使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推动了光催化技术向实际应用的发展,为碳循环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光催化 空气 co_(2)还原 气-固界面 碳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