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机会感染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李铃 古雪 +2 位作者 敬雨佳 李芸 梅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病毒-1 病毒载量
下载PDF
T细胞功能亚群 被引量:33
2
作者 谭政 龚非力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9-505,共7页
T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可分为不同类别。近年来,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Th1、Th2、nTreg、Th17、Tfh、iTreg、Th9和Th22细胞等陆续被发现,极大扩展了对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认识。同时,对CD8+T细胞和... T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可分为不同类别。近年来,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Th1、Th2、nTreg、Th17、Tfh、iTreg、Th9和Th22细胞等陆续被发现,极大扩展了对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认识。同时,对CD8+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也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类别 cd4+Th细胞 TREG TH17 记忆性T细胞
原文传递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学宝 封艳玲 +1 位作者 刘洪波 戴世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 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D4+T细胞,CD28,CD152,OX40T细胞亚型的表达及分布,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以检测各分子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CD152,OX40等T细胞亚型升高(P<0.05),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治疗后,黄芩汤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OX40T细胞亚型表达均下降(P<0.05),但CD15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且维持在模型组水平;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以上各分子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的CSF的表达含量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cd4+T细胞 共刺激分子 黄芩汤
原文传递
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宋东升 叶云 胥雄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CD4^+T细... 为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CD4^+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4^+T细胞组和低CD4^+T细胞组,每组43例;以CD8^+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8^+T细胞组和低CD8^+T细胞组,每组43例。比较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不同水平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4^+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负相关(P<0.05),而CD8^+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P<0.05);低CD4^+T细胞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9.07%,显著低于高CD4^+T细胞组的95.35%(χ2=5.108,P=0.024);而低CD8^+T细胞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高CD8^+T细胞组的8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此外,高CD4^+T细胞组患者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也明显低于低CD4^+T细胞组(P<0.05);但CD8^+T细胞组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均明显高于低CD8^+T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可影响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 T细胞亚群 胃溃疡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197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海林 蒋法兴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97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不同年龄组的患者间存在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不同性别组、不同视觉模拟评分组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志远 尤胜义 +2 位作者 于乐昌 马涛 杨宝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参芪扶正治疗组...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参芪扶正治疗组(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3、7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细胞凋亡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3d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后1d明显降低,并持续到治疗后7d,且参芪扶正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分:10.05±3.71比13.15±4.65,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外周血TNF-α、IL-6水平均逐渐下降;IL-10水平先升高,到7d时又下降;7d时参芪扶正治疗组TNF—α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NF-α(ng/L):204.6±18.1比218.9±21.3,IL-6(ng/L):3.68±0.30比3.95±0.49,均P〈O.05];而参芪扶正组与常规治疗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173.8±23.3比174.8±18.9,P〉0.05)。两组治疗后1、3、7dCD4+T细胞和CD4+/CD8+先下降后上升,CD8+T细胞逐渐下降及CD4+、CD8+T细胞凋亡率先升后降,参芪扶正治疗组治疗后7dCD4+T细胞、CD4+/CD8+及CD4+T细胞凋亡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383±4.7)%比(35.5±5.5)%,CD4+/CD8+:1.55±0.29比1.36±0.27,CD4+T细胞凋亡率:(11.2±3.8)%比(14.1±5.5)%,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CD8+T及其细胞凋亡率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免疫功能紊乱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脓毒症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魏艳艳 邹桂舟 +3 位作者 叶珺 郜玉峰 夏国美 李芳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79-682,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AIDS患者104例,共发生机会性感染约162次,其中以呼吸道和消... 目的总结和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AIDS患者104例,共发生机会性感染约162次,其中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受累最多见,病原菌主要类型为细菌、真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和卡氏肺孢子虫多见。结论AIDS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系统,且与CD4+T细胞数值相关。肺部感染常以混合感染为主,其中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巨细胞病毒和结核杆菌为最常见机会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cd4+T 细胞 机会性感染 肺部感染
下载PDF
T cell–associated immunoregulation and antiviral effect of oxymatrine in hydrodynamic injection HBV mouse model 被引量:20
8
作者 Xiuxiu Sang Ruilin Wang +12 位作者 Yanzhong Han Cong’en Zhang Honghui Shen Zhirui Yang Yin Xiong Huimin Liu Shijing Liu Ruisheng Li Ruichuang Yang Jiabo Wang Xuejun Wang Zhaofang Bai Xiaohe Xiao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1-318,共8页
Although oxymatrine(OMT) has been shown to directly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in vitro,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done with this drug in vivo.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ntiviral effect of OMT ... Although oxymatrine(OMT) has been shown to directly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in vitro,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done with this drug in vivo.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ntiviral effect of OMT was investigated in an immunocompetent mouse model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The infection was achieved by tail vein injection of a large volume of DNA solution. OMT(2.2, 6.7 and20 mg/kg) was administered by dail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for 6 weeks. The efficacy of OMT was evaluated by the levels of HBV DNA,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 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and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g). The immunoregulatory activity of OMT was evaluated by serum ELISA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shows that OMT at 20 mg/kg inhibited HBV replication, and it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entecavir(ETV) in the elimination of serum HBs Ag and intrahepatic HBc Ag. Inaddition, OMT accelerated the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γ(IFN-γ)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CD4^+T cell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OMT on the enhancement of immunological function and in the control of HBV antigen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is drug to be a good antiviral therapeutic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OXYMATRINE cd4+ T cell IFN-Γ MOUSE
原文传递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CD8+ T细胞HLA-DR、 CD38表达水平与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谢静 邱志峰 +3 位作者 韩扬 李雁凌 宋晓璟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CD8 T细胞HLA-DR、CD38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了解不同激活标记物的作用,深化对艾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招募471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HLA-DR... 目的 探讨CD8 T细胞HLA-DR、CD38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了解不同激活标记物的作用,深化对艾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招募471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HLA-DR、CD3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 T细胞计数、纯真CD4+T细胞计数及T细胞第二信号受体CD28表达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CD8+ T细胞的CD38表达比例与CD4+ T细胞计数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0.53,P<0.001),与纯真CD4+ T细胞计数之间也呈现显著负相关(r=-0.48,P<0.001),与CD8+T细胞的第二信号受体CD28表达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r=-0.46,P<0.000 1).未发现CD8+T细胞的HLA-DR表达比例与CD4 T细胞及其纯真亚群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以CD38表达水平为指标的免疫激活与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优于HLA-DR,CD8+ T细胞表面CD38表达水平越高,CD4+ T细胞计数越低且功能障碍越严重,CD38和HLA-DR在免疫激活当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T细胞 免疫激活
原文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CD4阳性T细胞在发病早期显著下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蔚 胡毅文 +4 位作者 王辉 刘艳 林奕 王召钦 周伯平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为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早期的免疫状态 ,采用流式细胞仪以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CD4 FTTC/CD8 PE/CD3 PC5 )检测入院时 30例非典型肺炎或疑似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 ,并作绝对计数和计算CD4 +/CD8+比值。结果表明 ,11例... 为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早期的免疫状态 ,采用流式细胞仪以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CD4 FTTC/CD8 PE/CD3 PC5 )检测入院时 30例非典型肺炎或疑似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 ,并作绝对计数和计算CD4 +/CD8+比值。结果表明 ,11例非典型肺炎患者的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 +/CD8+比值和CD3+、CD4 +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 34例健康人 (P <0 0 0 1)。如CD4 +T细胞比例从健康人的 4 0 6 %降至 14 5 % ,细胞计数从健康人的 712 1/mm3 降至 15 1 1/mm3。患者CD8+T淋巴细胞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健康人的 2 8 7%降至 2 2 6 % ,P <0 0 5 )。 19例疑似患者的上述大部分指标亦较健康人群有明显降低 (P <0 0 0 1)。非典型肺炎患者组与疑似患者组比较 ,前者CD3+T细胞和CD4 +T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 (P <0 0 1) ,CD4 +/CD8+比例也倒置至 0 70。患者病程早期CD4 +T细胞比例下降可引起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表明非典型肺炎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d4+T细胞 免疫失调
原文传递
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欣芳 王阶 李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53-2457,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14例,治疗组给予免疫1号方联合HAART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1号方安慰剂联合HAART治疗,于疗后评价2... 目的:观察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14例,治疗组给予免疫1号方联合HAART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1号方安慰剂联合HAART治疗,于疗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对于CD4+T细胞在200~350个/μL的患者,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可显著促进部分HIV/AIDS患者(CD4+T细胞基线在200~350个/μL)的免疫重建,其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1号方 HAART HIV AIDS cd4+T细胞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HBsAg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苗静 袁晨翼 +3 位作者 李秋伟 郭丽颖 贾建伟 曹武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携...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携带组)、98例慢性乙肝患者(慢乙肝组)、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HBsAg定量指标。比较4组患者CD4+、CD8+T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HBsAg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和HBsAg定量在乙肝携带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CD4+(个/肛L):829.0(672.0,890.0)、733.0(529.3,923.5)、520.0(329.0,717.5)、438.0(318.0,565.0),CD8+(个/¨L):415.0(407.0,935.O)、570.0(436.8,764.3)、298.0(211.5,510.3)、309.0(223.0,4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值分别为37.250、53.056,均P=0.000),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乙肝携带组CD4+、CD8+T细胞水平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慢乙肝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H值分别为3.804、4.580、3.928、4.650,CD8+:H值分别为4.246、3.778、6.189、4.816,均P〈0.01),而乙肝携带组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肝携带组HBsAg水平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U/L:9.898(7.565,12.708)、5.257(3.428,8.216)、0.459(0.282,0.791)、0.221(0.125,0.324)],慢乙肝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8、9.037、9.828、9.604、9.883,均P〈0.叭),而肝硬化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cd8+T细胞 肝炎抗原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下载PDF
CD4^+T细胞的分裂与表面标志和细胞因子产生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滨燕 朱兆玲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7-590,595,共5页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DO11、10 )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 T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经OVA多肽抗原刺激后 ,检测细胞的分裂...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DO11、10 )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 T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经OVA多肽抗原刺激后 ,检测细胞的分裂、表型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经抗原刺激 3天后 ,CD4 + T细胞分裂 1~ 5次 ,细胞膜表面抗原CD2 5、CD4 4的表达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加 ,相反 ,CD6 2L和CD6 9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细胞因子IFN γ、IL 4和IL 10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增。IL 12促进细胞的分裂 ,增加IFN γ的产生 ,抑制IL 4和IL 10的产生。结论 :当CD4 + T细胞活化后 ,随着细胞的分裂 ,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均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细胞分裂 THL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政 杨海峰 +3 位作者 刘菲 刘永芳 梁爽 王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3-55,7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HIV-1感染的AIDS患者103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以及病毒载量,分析其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AID...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HIV-1感染的AIDS患者103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以及病毒载量,分析其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AIDS患者中有90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机会性感染261例次,感染率为87.38%;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发生例次数最多,分别占27.20%、21.46%和16.48%;CD4 T细胞100~200个/μl、50~100个/μl和≤50个/μl的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96%、81.82%和100.00%,明显高于计数≥200个/μl患者(P<0.05)。CD4 T细胞≤50个/μl的患者口腔假丝酵母感染和细菌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37.50%,明显高于≥200个/μl的患者(P <0.05);CD4 T细胞50~100个/μl的患者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13.64%,明显高于≥200个/μl的患者(P <0.05)。不同CD4 T细胞的AIDS患者肺结核、感染性腹泻、卡氏孢子虫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 T细胞100~200个/μl、50~100个/μl和≤50个/μl的患者HIV-1病毒载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200个/μl的患者(P <0.05)。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和细菌性肺炎较常见,且与患者CD4 T细胞计数有一定关系;CD4 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cd4 T细胞 机会性感染 假丝酵母菌 细菌性肺炎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裘宇容 何宗忠 +2 位作者 孙德华 王强 杨春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与CD3+CD...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CD8+、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者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cd3^+ cd4ˉcd 双阴性调节T细胞 手足口病
原文传递
玉屏风散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对免疫抑制小鼠T细胞亚群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樊凯芳 赵建平 冯振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4期550-551,共2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对免疫抑制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比较两者的疗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散饮片低、高剂量组、玉屏风散配方颗粒低、高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10 d。眼球取血,采用流式...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对免疫抑制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比较两者的疗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散饮片低、高剂量组、玉屏风散配方颗粒低、高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10 d。眼球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环磷酰胺组CD4+T、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玉屏风散传统饮片高剂量组和配方颗粒高剂量组CD4+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量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玉屏风散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均能升高免疫抑制小鼠CD4+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量,增强其T免疫功能,且两种剂型效果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配方颗粒汤剂 传统饮片汤剂 cd4+T、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不同免疫状态下启动HARRT后的CD4^+T淋巴细胞重建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爱红 周晓林 +6 位作者 陈盼盼 裴启星 陶丽 赵希畅 辛辛 肖绍坦 张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AIDS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香菇多糖在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天地欣)在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0例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因各种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仅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地...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天地欣)在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0例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因各种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仅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地欣1mg/d,连用14d治疗,共用3个周期。结果:对照组血浆T淋巴细胞AgNORs(Tc-Ag)较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和C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实验组的有效率(RR)分别是28%、36%,临床受益率(CBR)分别是52%、68%。实验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天地欣)能够调节肿瘤患者血浆T淋巴细胞AgNORs,对T淋巴细胞中的CD3、CD4和CD4/CD8和补体C3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消化道肿瘤 血浆T淋巴细胞AgNORs cd3 cd4 cd4/cd8 补体C3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862例临床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雯 张子宁 +6 位作者 王亚男 匡荣梅 傅雅静 姜拥军 耿文清 陈燕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分析2 862例临床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为临床明确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临床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数量,分析异常结果的临床科室分布及病因。结果 2 862例T淋巴... 目的分析2 862例临床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为临床明确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临床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数量,分析异常结果的临床科室分布及病因。结果 2 862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异常结果共998例,不同科室异常值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诊断分类,不同诊断异常结果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异常结果中,以CD4+T细胞低伴CD8+T细胞正常和CD4+、CD8+T细胞均低居多。结论CD4+和CD8+T细胞数量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多种疾病均会导致其数量的改变,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对于辅助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不同年龄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乔燕伟 游晶 +5 位作者 庄林 陈红英 俞岚 高惠芸 吴国宾 曲俊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明携带者随着年龄增长由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激活期的机制. 方法:慢性HBV携带者104例取外周血检测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40例作比较.分别以5岁、10岁、20 岁为间隔将慢性HBV携带者分组,比较各年龄组之间HBeAg阳性率及T细胞亚群. 结... 目的:探明携带者随着年龄增长由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激活期的机制. 方法:慢性HBV携带者104例取外周血检测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40例作比较.分别以5岁、10岁、20 岁为间隔将慢性HBV携带者分组,比较各年龄组之间HBeAg阳性率及T细胞亚群. 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比较CD3(F=5.976, P=0.016)、CD4(F=46.244,P=0.0001)、CD4/ CD8(F=254.357,P=0.0001)下降,CD8(F=103.848, P=0.0001)升高.慢性HBV携带者CD8(F=6.726, P=0.011)T细胞30岁后明显下降.慢性HBV携带者30 岁前e抗原阳性组较阴性组CD4(F=11.123,P=0.001) 明显降低,30岁后则无显著差异. 结论:机体(HLA限制性和CD4T细胞无应答性)和病毒(HBeAg的免疫耐受调节作用)两方面因素决定了30岁左右为慢性HBV携带者病情及细胞免疫功能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携带者 慢性 cd4 不同年龄 外周血T细胞 cd8 T细胞亚群 结论 对照比较 年龄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