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 被引量:88
1
作者 朱晓萍 尹文艳 +1 位作者 蒋红雨 费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RRTI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0±1.4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1.18...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RRTI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0±1.4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1.18)岁。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及CD16+56的表达。结果RRTI患儿血清IgG﹑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gM水平低于对照组(Z=3.149,P<0.01);RRTI患儿血清IgG2和IgG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07,Z=2.916;P均<0.05);RRTI患儿淋巴细胞CD3﹑CD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319,2.44,P均<0.05),余CD分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RTI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对RRTI患儿同时检测总IgG、IgG亚类及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球蛋白 IGG亚类 cd分子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及CD分子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文华 王强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及CD分子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正常儿童1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及CD分子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正常儿童1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CD分子含量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D11b、CD4+CD25+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含量增高,CD分子表达紊乱,其水平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表面活性蛋白 cd分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敬潮 师江龙 张苏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6期135-138,共4页
目的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CD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AML和ALL中CD抗原的表达规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累积分子机制研究材料。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CD45... 目的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CD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AML和ALL中CD抗原的表达规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累积分子机制研究材料。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CD45/SSC设门,应用13种单克隆抗体对CD45弱表达的细胞群进行免疫分型,测定多种CD分子的表达率,并通过χ~2检验比较不同的高表达CD分子的相关性。结果 44例AML患者中表达且高表达CD33(79.6%),CD38(70.5%),CD117(52.3%),cyt-MPO(50.0%);16例B-ALL患者中CD10(75.0%),CD19(81.25%)以及CD22(81.25%)阳性表达率较高;比较AML患者高表达CD抗原,结果显示CD33/CD38、CD33/cyt-MPO的抗原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CD分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表达有差异性,或将为靶向治疗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cd分子 表达相关性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Genetic and Immun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 Saudi Hemodialysis Patients 被引量:1
4
作者 Alhusain J. Alzahrani Obeid E. Obeid +3 位作者 Amein K. Alali Samir Al-Mueilo Yazeed Al-Sheihk Maaz Ulhasan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The associat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genotype 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many populations. In addition, the HLA genotype distribution has been found to differ according to e... The associat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genotype 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has been reported in many populations. In addition, the HLA genotype distribution has been found to differ according to ethnicity. Currently, there are no published data concerning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Saudi population. Therefore,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LA genotype and HCV infection in a group of haemodialysis patient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the Eastern Province of Saudi Arabia. A total of 152 ha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160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 group included 91 males and 61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8 years, who had been on haemodialysis for a period of 6 months to five year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donors attending the blood bank and included 155 males and five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38 years. Of the patient group, 27 (17.8%) were found to have HCV antibodies by EIA. The seropositivity was confirmed by RIBA and by RT-PCR. The average viral load was 15 × 103 HCV RNA per 10 μl of plasma. The predominant HCV genotype was found to be genotype 4. HLA-class I and HLA class II were screened in 27 HCV-positive patients and in 30 age and sex matched control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 method. Measurements of cytokines Interleukin-2, 10, IFN-γ and TNFα showed that IL-2 level was 17.65 - 20.3 pg/l;IFN-γ was 22.15 - 41.1 pg/l;TNF-α was 2.5 - 5.6 pg/mL and IL-10 was 10.7 - 14.8 pg/mL. Measurement of CD markers showed the following: CD3 cells were measure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infection with HCV and HLA type, cytokines levels and levels of different cell populations. CD markers are similar in the HCV-positive and HCV-negative hemodialysis patients. Furth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s are needed, especially between the cytokines and CD markers in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cd molecules CYTOKINES HCV HEMODIALYSIS Patients
下载PDF
应用抗CD分子单抗作多肽类药物的生物活性检测
5
作者 胡惠平 倪大石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 利用抗CD分子单抗,对多肽在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后,进行识别计数,确定其有无生物活性。方法 用脾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多肽激活脾细胞,以不同抗CD分子单抗作标记,用流式仪检测计数。结果 证实多肽中有组分,能直接激活和分化T淋巴细胞,... 目的 利用抗CD分子单抗,对多肽在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后,进行识别计数,确定其有无生物活性。方法 用脾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多肽激活脾细胞,以不同抗CD分子单抗作标记,用流式仪检测计数。结果 证实多肽中有组分,能直接激活和分化T淋巴细胞,并保持CD4/CD8比值恒定,在25ug-50ug/ml之间能明显提升CD4+、CD8+细胞的数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别是CD4+和CD8+细胞的增加,对中止病毒扩散和清除感染细胞是有利的,为重建艾滋病患者免疫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cd分子单抗、cd3 cd4 cd8 cd4/cd8比值
原文传递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丽 《癌症进展》 2017年第5期562-564,5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45分子作为靶目标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00例AML患者细胞表面的CD分子,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以表达百分比﹥20%作为阳性,300例AML患者的CD抗原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45分子作为靶目标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00例AML患者细胞表面的CD分子,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以表达百分比﹥20%作为阳性,300例AML患者的CD抗原表达均不相同,cyt-MPO、CD33、CD117和CD38表达最强,为强阳性(80%~100%)。以CD抗原表达>60%为阳性,结果显示:CD33、CD117、CD13、cyt-MPO四种抗原阳性表达的患者,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5/CD64、CD15/CD33和CD33/CD64抗原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3/cyt-MPO抗原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细胞表面的CD抗原表达具有差异性,CD13、cyt-MPO、CD33、CD117呈高表达。CD分子在AML细胞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性可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
下载PDF
大豆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秀娟 刘斌 +1 位作者 孙宇婷 季宇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9-392,共4页
从免疫学角度出发探讨大豆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观察大豆多糖对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影响;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豆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ELISA法... 从免疫学角度出发探讨大豆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观察大豆多糖对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影响;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豆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多糖对S180肉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且以高剂量最佳;各剂量组对脾脏指数均有显著性提高,但中、高剂量给药组对胸腺有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大豆多糖明显增强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细胞CD4+细胞数,增加CD4+/CD8+细胞比值;能提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2的含量。大豆多糖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促进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由此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糖 抗肿瘤 T淋巴细胞 cd分子 IL-2
下载PDF
猪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主要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海燕 赵明秋 +3 位作者 琚春梅 张学涛 康艳梅 陈金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8-393,共6页
为建立体外诱导、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免疫生物学特性鉴定,本实验从猪外周血无菌分离单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猪源重组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证实... 为建立体外诱导、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免疫生物学特性鉴定,本实验从猪外周血无菌分离单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猪源重组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证实,经体外诱导培养的猪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培养6d的未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1.50%、83.10%和24.90%;培养8d的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70%、50.10%和19.30%;培养的DC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以及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本文首次在国内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在猪传染性疾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树突状细胞 免疫生物学特性 cd分子
下载PDF
体外诱导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月 岳化葵 +1 位作者 邹红岩 方爱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5,250,共4页
目的建立在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再以黏附法分离出Mo,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 目的建立在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再以黏附法分离出Mo,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体外培养12天,并于培养第6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共同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6、9、12天DC表面CD1a、CD83、CD86和MHC-DR的表达水平,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o经rhGM-CSF+rhIL-4诱导培养6 d后,细胞成簇,表型为CD1a 53.2%、CD83 13.6%、CD86 65.5%、MHC-DR 75.4%;TNF-α诱导后,即培养第9 d,细胞表型为CD1a 62.1%、CD83 73.5%、CD86 92.3%、MHC-DR 98.4%,激发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强。结论rhGM-CSF+rhIL-4诱导Mo 6 d,可获得大量不成熟的DC,该体系有利于DC扩增;加入TNF-α,培养第9 d,DC成熟度最高,适合于临床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cd分子
下载PDF
膀胱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的形成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凯 周四维 +2 位作者 曹正国 罗刚 鲁雄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膀胱肿瘤细胞BIU -87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DC)的生成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 实验组加入BIU -87细胞的培养上清液, 以正常培养的DC作为对照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人膀胱肿瘤细胞BIU -87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DC)的生成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 实验组加入BIU -87细胞的培养上清液, 以正常培养的DC作为对照组,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条件下培养的DC上表面标志的表达, 并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和对比两组所培养的DC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及其差别。结果: DC与BIU- 87细胞的上清液共培养后, CD1a、CD83及CD86均呈低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DC的成熟受到抑制, 对同种异体T细胞激活的作用明显降低 (P<0. 05 )。结论: BIU- 87细胞的上清液可抑制DC的生成及相关表面标志的表达, 这可能是导致膀胱肿瘤患者DC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BIU-87细胞 cd分子 表达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分离、纯化与扩增
11
作者 陈月 马云 +1 位作者 邹红岩 陈洪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与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从健康自愿者(10例,对照组)和CHB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实验组的Mo与GM-CSF、IL-4共同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 目的探讨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与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从健康自愿者(10例,对照组)和CHB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实验组的Mo与GM-CSF、IL-4共同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的DC数量及其表面CD40、CD80、CD86和MHC-DR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表面CD40、CD80、CD86和MHC-DR表达水平较低(P<0.01);经GM-CSF、IL-4联合培养5d后,其Mo中的DC数较培养前明显增多(P<0.01),且DC表面CD40、CD80、CD86和MHC-DR表达水平较培养前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M-CSF、IL-4联合应用能有效地从CHB患者外周血中制备出大量具有功能活性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cd分子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标记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邓辰红 王飞 +1 位作者 王文兰 朱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194-196,共3页
目的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鉴定及标记技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幼年兔骨髓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将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入兔... 目的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鉴定及标记技术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幼年兔骨髓细胞,经反复传代细胞逐渐纯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将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入兔脑内,2周后取脑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通过贴壁法培养幼年兔骨髓细胞可获得较纯化的细胞,并能在体外长期培养。CD31的阴性率为5.67%,CD34的阴性率为4.31%,CD45的阴性率为4.42%,CD44的阳性率为98.82%,CD71的阳性率为99.17%,CD90的阳性率为98.23%。提示CD31、CD34、CD45的结果为呈阴性,CD44、CD71、CD90的结果为阳性,Brd U能够掺DNA合成期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结论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rd U可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内示踪的理想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cd分子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CD44在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卫东 章翔 +2 位作者 刘飞 刘卫平 王占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 研究 C D44 粘附分子在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这些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抗 C D44 正常型( C D44s) 蛋白单克隆抗体及抗 C D44 变体型( C D44v310) 蛋白多... 目的 研究 C D44 粘附分子在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这些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抗 C D44 正常型( C D44s) 蛋白单克隆抗体及抗 C D44 变体型( C D44v310) 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 例正常脑组织、20 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和20 例颅内转移瘤中 C D44 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0 例正常脑组织中 C D44s 和 C D44v310 表达均阴性;20 例脑胶质母细胞瘤 C D44s 阳性表达率为100 % , C D44v310 表达阴性;20 例颅内转移瘤 C D44s 表达阳性率为90 % , C D44v310 表达阳性率为70 % 。 C D44v310 在颅内转移瘤及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结论 脑胶质母细胞瘤中 C D44s 的表达可能与其脑内侵袭过程有关,无 C D44v 表达可能与其很少发生颅外转移有关; C D44v 可能在颅内转移瘤向颅内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颅内转移瘤诊治的有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粘附分子 胶质母细胞瘤 颅内转移瘤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_(54)^+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玉生 王钊 姜立平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9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醒脑静组2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病程第3、10、15日外周血...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醒脑静组2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病程第3、10、15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54分子表达情况,并与20例健康组作比较,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第3日PBMCCD+54分子处于高水平表达状态(与健康组比较,P<0.001);第10日时,醒脑静组降至健康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至第15日时才达健康组水平(P>0.05);且醒脑静组愈显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χ2=4.9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 单核细胞 cd^+54分子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B7-CD28共刺激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萍 王水 +2 位作者 刘晓 武正炎 柴伟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 8表达阳性的T细胞数量和患者乳腺癌原代细胞表面B7 1(CD80 )、B7 2 (CD86 )的表达水平 ,以探讨乳腺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 8阳性T细胞与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 8表达阳性的T细胞数量和患者乳腺癌原代细胞表面B7 1(CD80 )、B7 2 (CD86 )的表达水平 ,以探讨乳腺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 8阳性T细胞与乳腺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 ,并与乳腺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CD2 8阳性的T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 879,P <0 0 5 ) ,特别是CD4/CD2 8双阳性T细胞数更低于对照组 (t=3 0 17,P <0 0 0 1)。乳腺癌患者原代细胞表面B7 1和B7 2表达水平都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低表达CD2 8分子 ,乳腺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 ,从而影响B7 CD2 8共刺激通路 ,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7-cd28 共刺激通路 研究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B7-CD28共刺激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迟小伟 刘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CD28+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 01)。胃癌患者原代细胞表面B7 -1(CD80)、B7- 2(CD8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 共刺激通路 B7-cd28 T细胞 原代细胞 低表达 B7分子 结论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时CD分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金萍 陈超 杨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感染时T、B、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分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6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早产儿及33例足月儿CD表达。结果(1)足月感染组CD3[(76.89±2.52)%]高于足月非感染组[(6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感染时T、B、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分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6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早产儿及33例足月儿CD表达。结果(1)足月感染组CD3[(76.89±2.52)%]高于足月非感染组[(64.40±5.69)%],早产非感染组[(80.93±9.13)%]高于足月非感染组;早产非感染组CD4[(61.20±2.21)%]高于足月非感染组[(47.60±4.27)%],早产感染组[(53.63±3.23)%]低于早产非感染组;CD8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2)CD19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3)足月感染组CD56CD16[(5.88±0.62)%]低于非感染组[(13.00±5.31)%],足月非感染组高于早产非感染组[(6.13±1.25)%]。(4)足月感染组CD64[(5056.92±1255.58)分子/单位]高于足月非感染组[(2112.60±1157.21)分子/单位],早产感染组[(4619.67±1395.99)分子/单位]高于早产非感染组[(2407.45±1247.16)分子/单位]。(5)败血症、肺炎及其它感染组CD64高于非感染组。以CD64大于3000分子/单位为阳性,CD64诊断感染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5.1%;以CD64大于2000分子/单位为阳性,CD64诊断感染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0%;CRP诊断感染灵敏度为65.3%,特异度为86%。结论早产儿细胞表面CD3、CD4、CD16CD56变化不同于足月儿,可能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CD64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型感染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早产儿 cd分子 cd64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外周血中CD_4^+CD_(25)^+CD_(127)low调节T细胞及CD_4、CD_8分子的比较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真 王业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7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和CD4、CD8分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和CD4、CD8分子的百分比...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和CD4、CD8分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和CD4、CD8分子的百分比,并与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未感染者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4、CD8分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者的外周血中表达低于非感染者,CD4/CD8比值感染组则高于非感染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者可能与外周血中的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的表达上升和CD4、CD8分子的表达下降有关,从而可以从免疫学角度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 cd4、cd8分子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_(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剑仑 姆布依.嘎本盖勒 杨南武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 4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对 30例乳腺癌及 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CD4 4 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CD4 4 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性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 4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对 30例乳腺癌及 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CD4 4 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CD4 4 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性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②乳腺癌组织中CD4 4 V6表达率明显高于CD4 4 S及CD4 4 V3;③Ⅲ、Ⅳ期乳腺癌CD4 4 V6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乳腺癌 ;④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CD4 4 V6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 4 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粘附分子 乳腺癌 表达
下载PDF
CD24调节iNKT细胞介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汪河 海蕾 张学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CD24分子对不变的自然杀伤T(iNK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α-半乳糖甘油酰胺(α-GalCer)特异活化iNKT细胞,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血清学方法检测转氨酶变化,免疫荧...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CD24分子对不变的自然杀伤T(iNK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α-半乳糖甘油酰胺(α-GalCer)特异活化iNKT细胞,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血清学方法检测转氨酶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内iNKT细胞的数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总iNKT细胞、iNKT细胞亚型数量、比例及iNKT细胞活性的变化,定量-PCR(Q-PCR)检测肝组织中iNK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结果:注射α-GalCer后,CD24基因敲除(CD24-/-)小鼠肝脏炎性细胞浸润比野生型(WT)小鼠少(F=10.10,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WT小鼠低(F=10.11,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正常生理状态及α-GalCer模型中,CD24-/-小鼠肝内iNK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WT小鼠(F=13.27,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正常生理状态下,CD24-/-小鼠肝内总iNKT细胞和其亚型的数量显著低于WT小鼠(F=6.841,P<0.05);注射α-GalCer后,小鼠肝内总iNK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F=33.01,P<0.001);进一步分析iNKT细胞亚型发现,NKT1、NKT2细胞数明显增多(F=37.12、40.55,均P<0.05),但CD24-/-小鼠仍低于WT小鼠(F=40.07、12.53,均P<0.05),NKT17细胞无变化(P>0.05)。Q-PCR结果表明,注射α-GalCer后,CD24-/-小鼠肝组织中IFN-γ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WT小鼠(F=14.34、19.77,均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结果表明,α-GalCer模型中,CD24-/-小鼠iNKT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4明显低于WT小鼠(F=25.600、5.574,均P<0.05)。结论:肝内iNKT细胞与小鼠急性肝损伤密切相关,CD24分子可以通过调节肝内iNKT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影响急性肝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4分子 Α-GALCER INKT细胞 肝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