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针灸刺激的镇痛作用与神经传入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李圳 王晓宇 +2 位作者 何伟 谢益宽 景向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22-262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不同层次针灸刺激承山穴对腓肠肌炎性痛的镇痛作用,分析热灸样刺激(Mox)、电针(EA)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的镇痛特征及其和感觉传入的关系。方法:以双足承重差值为疼痛行为指标,在肌肉炎性痛模型上,分别观察Mox、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不同层次针灸刺激承山穴对腓肠肌炎性痛的镇痛作用,分析热灸样刺激(Mox)、电针(EA)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的镇痛特征及其和感觉传入的关系。方法:以双足承重差值为疼痛行为指标,在肌肉炎性痛模型上,分别观察Mox、不同强度不同层次EA、不同强度TEAS的镇痛效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下SP/CGRP+C-纤维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胫神经中髓鞘的结构;切断皮神经或用蛇毒破坏A-纤维髓鞘,分析参与镇痛的外周传入类型。结果:Mox、1 mA EA深刺肌肉和5 mA TEAS能显著改善大鼠痛行为(P<0.01)。Mox和TEAS均可激活皮下肽能C-纤维;去皮神经后这种效应消失。切断皮神经后Mox的镇痛作用消失,TEAS的镇痛效应减弱,但EA的镇痛不受影响。阻断肌肉A-纤维传入后,EA和TEAS的镇痛作用消失。结论:Mox与EA镇痛作用分别通过激活皮肤C-纤维、肌肉A-纤维来实现,介导TEAS镇痛的感觉传入主要是肌肉A-纤维。这可能是3种针灸刺激镇痛作用的神经传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灸样刺激 电针 经皮穴位电刺激 层次 A-纤维 c-纤维 镇痛 神经纤维
原文传递
Autonomic dysreflexia: a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4
2
作者 Hisham Sharif Shaoping 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390-1400,共11页
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is a serious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primary underlying cause of AD is loss of supraspinal control over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 Autonomic dysreflexia (AD) is a serious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e primary underlying cause of AD is loss of supraspinal control over sympathetic preganglionic neurons (SPNs) caudal to the injury, which renders the SPNs hyper-responsive to stimulation. Central maladaptive plasticity, including C-fiber sprouting and propriospinal fiber proliferation exaggerates noxious afferent transmission to the SPNs, causing them to release massive sympathetic discharges that result in severe hypertensive episodes. In parallel, upregulated peripheral vascular sensitivity following SCI exacerbates the hypertensive response by augmenting gastric and pelvic vasoconstriction.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ly employed treatments for AD involv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and Botox injections to the bladder. Although these approaches mitigate the severity of AD, they only yield transient effects and target the effector organs, rather than addressing the primary issue of central sympathetic dysregulation. As such, strategies that aim to restore supraspinal reinnervation of SPNs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sympathetic regulation are likely more effective for AD. Recent pre-clinical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is efficacious in reestablishing spinal sympathetic connections and improving hemodynamic per- formance, which holds promi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ic dysreflexia hyper-reflexia sympathetic dysfunction c-fibers propriospinal axons a-adrenoceptor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Laser evoked potential: Analysis of the methodology in post herpetic neuralgia 被引量:1
3
作者 Alessandro Caminiti Amelia Zaccaro +2 位作者 Andrea Truini William Raffaeli Domenico De Grandis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Background: selective activation and the contempo- rary recording of A delta and C fibers from Yap laser on the scalp is a new neur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allowing the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he nociceptive system... Background: selective activation and the contempo- rary recording of A delta and C fibers from Yap laser on the scalp is a new neur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allowing the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he nociceptive system. Objectives: to evaluate if the damage of the nociceptive system was related to post herptic nevral-gia (PHN) development in a sample of 26 patients affected by Herpes zooster (HZ);secondly to assess if the impairment of thermal pathway and PHN development were related. 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26 of thes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hereas 6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cog- nitive impairment. All 26 study patients were sub- mitted to LEP analysis at baseline (T0) and after six months (T1),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thermal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N was monitored. Results: pain duration was evidenc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 instrumental signa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Z infection. There was total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absence of LEP signal and pain duration. The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clinical thermal disease and the pain duration was statisti- cally significant for 43% of the sample.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a possible role of LEP for PHN prognosis estimation;indeed, most patients affected by acute HZ, with absence of instrumental LEP signal had pain > 6 months. We also noted a significant (43% of cases) clinical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thermal pathway damage, the absence of instrumental signal and PHN development.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 A DELTA fibers c-fibers PHN Development PAIN Spino-Thalamic Pathway
下载PDF
细纤维活动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表面电位 被引量:2
4
作者 柏李 刘红香 李鸿勋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观察了对脖肠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的波形;延髓网状巨细胞核(NGC)对CDP的影响。实验发现,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N_4波组成。... 以浅麻醉和麻痹大鼠为对象,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观察了对脖肠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CDP)的波形;延髓网状巨细胞核(NGC)对CDP的影响。实验发现,大鼠腓肠神经诱发的CDP由N_1、N_2、P_1、N_3、P_2、N_4波组成。在同侧NGC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A_β纤维引起的N_1波无显著性改变,A_β和A_δ纤维引起的P_1波以及A_δ和C纤维引起的N_3波轻微减小,C类纤难引起的P_2和N_4波明显减小。结果提示:NGC对由细纤维诱发的CDP成分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纤维 脊髓 表面电位 大鼠
下载PDF
刺激PAG对C纤维传入诱发皮层电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王葆庆 陈培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 C 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C-CEP)和脊髓背表面电位(C-SSP)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前者的作用更大。在脊髓背表面滴加赛庚啶后,刺激 PAG 对 C-SSP 的抑制变得不明显,表明...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 C 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C-CEP)和脊髓背表面电位(C-SSP)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前者的作用更大。在脊髓背表面滴加赛庚啶后,刺激 PAG 对 C-SSP 的抑制变得不明显,表明 PAG下行抑制通路被阻断;但刺激 PAG 对 C-CEP 抑制仍明显,仅稍减小。提示 PAG 除了通过下行通路以外,可能还通过上行通路抑制 C-CEP。在脊髓背表面滴加赛庚啶后,静脉注射纳洛酮和赛庚啶可明显减弱电刺激 PAG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提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5-羟色胺可能是上行抑制通路中主要的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类纤维 体感皮层 导水管周围灰质 体感诱发电位 纳洛酮 赛庚啶 上行抑制作用
下载PDF
电阻率可调的含钛碳化硅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亦菲 冯春祥 宋永才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LPS)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高温烧结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电阻率为103~10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LPS)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高温烧结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电阻率为103~10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钛含量对纤维的制备、结构及其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碳化硅纤维 制备 电性能 电阻率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腧穴 被引量:2
7
作者 冷三华 景向红 +18 位作者 韩松平 王富春 巩昌镇 刘京 郭义 陈波 李灿辉 杨观虎 潘卫星 彭增福 陈德诚 金观源 郭松鹏 刘宏伟 陈大志 苏红 李永明 王少白 朱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 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敏化的C神经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SP激活肥大细胞,CGRP促进局部微血管扩张而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白细胞浸润,促进周围组织敏化。肥大细胞激活与C神经纤维敏化之间的反复循环持久存在会导致中枢敏化。周围与中枢敏化表现为腧穴区域敏化,包括对温度的敏化和对压痛的敏化,成为针刺和艾灸靶组织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腧穴 肥大细胞 c神经纤维 穴位敏化
下载PDF
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亦菲 赵鹏 +1 位作者 宋永才 冯春祥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以聚硅烷 (PS) ,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Ω· cm~ 10 0 Ω· 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 (Si... 以聚硅烷 (PS) ,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Ω· cm~ 10 0 Ω· 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 (Si- Ti- C- O纤维 )。运用 IR、GPC、VPO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 PTC先驱体的合成 ,讨论了含碳量对纤维的制备工艺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 制备 性能 钛碳化硅纤维
下载PDF
NbC_x-C三维网状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桂英 李建保 +1 位作者 黄勇 谢志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8-822,共5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和不同的添加剂在温度为970~1120、压力为0.1MPa的N2条件下,在石墨电阻炉内首次制备出NbCx(x=0.98)-C三维网状纤维.三维网状纤维的直径为12~38m,网的环长为0.22~2.2mm... 采用碳热还原法和不同的添加剂在温度为970~1120、压力为0.1MPa的N2条件下,在石墨电阻炉内首次制备出NbCx(x=0.98)-C三维网状纤维.三维网状纤维的直径为12~38m,网的环长为0.22~2.2mm,网孔径为70~701m.本文详细研究了制备的工艺条件及相应的网状纤维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状纤维 制备 形貌 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化铌
下载PDF
富碳的含钛碳化硅纤维先驱体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亦菲 赵鹏 +1 位作者 宋永才 冯春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聚硅烷 (PS)、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运用IR、GPC、VPO、TG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及其组成结构 ,讨论了加入PVC含量不同对PTC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的... 以聚硅烷 (PS)、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C)先驱体 ,运用IR、GPC、VPO、TG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及其组成结构 ,讨论了加入PVC含量不同对PTC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0 Ω·cm~ 10 3Ω·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 (Si -Ti -C -O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i-c-O纤维 富碳 PTc 聚钛聚硅烷先驱体 含钛碳化硅纤维
下载PDF
C类神经末梢兴奋引起豚鼠离体气道收缩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理本 杨秋火 卞如濂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193-195,共3页
豚鼠离体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在含有普萘洛尔和消炎痛的克-亨氏溶液中接受电场刺激,可产生双相的改缩反应。Ⅱ相收缩反应对河豚毒素和辣椒素敏感,说明它是气道内感觉神经C纤维兴奋后的效应。在支气管标本上,Ⅱ相收缩的发生率为100%、相... 豚鼠离体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在含有普萘洛尔和消炎痛的克-亨氏溶液中接受电场刺激,可产生双相的改缩反应。Ⅱ相收缩反应对河豚毒素和辣椒素敏感,说明它是气道内感觉神经C纤维兴奋后的效应。在支气管标本上,Ⅱ相收缩的发生率为100%、相对张力为77.0±30.8%(n=18),明显高于颈中下部的气管标本(n=20)和胸腔内气管标本(n=17)的反应(P<0.05),提示C神经纤维兴奋引起气道的收缩作用在支气管部位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平滑肌 c 神经纤维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抑制气道神经兴奋引起的平滑肌收缩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理本 杨秋火 卞如濂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汉防己甲素(汉甲,0.3~30μmol·L-1)浓度依赖地抑制豚鼠离体气管片和支气管条平滑肌由电场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汉甲对气道感觉神经C类纤维兴奋所致收缩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胆碱能神经兴奋所致收缩的... 汉防己甲素(汉甲,0.3~30μmol·L-1)浓度依赖地抑制豚鼠离体气管片和支气管条平滑肌由电场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汉甲对气道感觉神经C类纤维兴奋所致收缩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胆碱能神经兴奋所致收缩的抑制;上述抑制作用在颈部气管片明显强于胸腔内气管片和支气管条平滑肌。P<0.01(b、c组与a组等浓度点的比较)汉甲抑制各组气道平滑肌Ⅰ、Ⅱ相收缩反应的半效抑制量参见附表。附表汉甲抑制豚鼠离休气道平滑肌Ⅰ相和Ⅱ相收缩反应的半效抑制量(IC50±95%可信限)3讨论豚鼠离体气管和支气管标本内神经兴奋时引起平滑肌收缩反应,Ⅰ相收缩是胆碱能神经末梢兴奋引起,Ⅱ相收缩则是感觉神经C类纤维兴奋所致[1]。汉甲对EFS引起的平滑肌收缩的Ⅰ、Ⅱ相反应均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然而其抑制作用的强度有差别。图1、2的量效曲线和附表资料均显示,汉甲对气道标本Ⅰ相收缩的抑制作用远弱于对Ⅱ相收缩的抑制强度,需较高浓度的汉甲才对1相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两者的IC50值也显示同样的差别。说明汉甲对豚鼠气道中C类神经纤维兴奋效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胆碱能神经兴奋效应的抑制。已有实验证明汉甲通过抑制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平滑肌 神经支配 汉防己甲素 药物作用
下载PDF
富碳的Si-Ti-C-O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亦菲 赵鹏 +1 位作者 宋永才 冯春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94-96,共3页
以聚硅烷 (PS)、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O)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 10 0 Ω·cm的富碳Si Ti C O纤维。运用IR、GPC、VP... 以聚硅烷 (PS)、聚氯乙烯 (PVC)和钛酸四丁酯 (Ti(OBu) 4 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 (PTO)先驱体 ,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 10 3~ 10 0 Ω·cm的富碳Si Ti C O纤维。运用IR、GPC、VPO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 ,讨论了含碳量对纤维的制备工艺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 SI-TI-c-O纤维 制备 性能 聚硅烷 聚氯乙烯 钛酸四丁酯
下载PDF
电针对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入诱发体感皮层电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张金梅 郭廖南 +1 位作者 陈汝筑 陈培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观察电针内关穴及镇痛剂对猫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pl.C-CE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穴后C-CEP幅值明显减小,A-CEP的晚成分也减少,但快成份变化不明显,说明电针可抑制内脏痛(慢痛和快痛)。②静脉注射吗... 本文观察电针内关穴及镇痛剂对猫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传入引起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pl.C-CE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穴后C-CEP幅值明显减小,A-CEP的晚成分也减少,但快成份变化不明显,说明电针可抑制内脏痛(慢痛和快痛)。②静脉注射吗啡能明显抑制C-CEP晚成份,提示C-CEP可能反映内脏慢痛,A-CEP晚成份可能反映内脏快痛。③静脉注射纳洛酮能部份阻断电针抑制内脏痛作用,提示电针抑制内脏痫可能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电针 诱发电位 c类纤维 内脏大神经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脉冲射频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谢长春 高崇荣 +4 位作者 卢振和 信文君 周利君 胡能伟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 1小时后,按分组在坐骨神经干分别给予2、4、8 Hz(30 V,20 ms)脉冲射频刺激120 s。结果:I组LTP抑制了22.2±3.5%(n=7,P<0.01);II组LTP抑制率为2.57±0.6%(P>0.05);III组脉冲射频刺激对LTP无抑制作用,相反LTP由272.6±64.0%升至347.4±71.9%。结论:2 Hz脉冲射频对LTP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PRF镇痛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之一;脉冲射频的镇痛效应具有频率响应低频优于高频;脉冲射频频率大于8 Hz可能产生非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长时程增强 脊髓背角 c-纤维
下载PDF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英文)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红梅 周利君 +3 位作者 胡晓东 胡能伟 张彤 刘先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突触模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神经损伤是否能在完整动物的脊髓背角诱发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在以测试刺激(10~20 V,0.5 ms)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同时在脊髓背角用微电极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分别用强直刺激、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诱导LTP.结果发现:(1)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都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该LTP可持续到实验结束(3~9h),在剪断神经前10 min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坐骨神经则可完全阻断LTP的产生;(2)神经损伤诱导的LTP可被NMDA受体阻断剂AP5所阻断;(3)用单次强直刺激引起LTP后,切断坐骨神经可使LTP的幅度进一步增大,而用多次强直电刺激使LTP饱和后,损伤神经则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切断神经引起LTP后,强直电刺激也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急性神经损伤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切断神经能更有效地诱导LTP.该试验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设想,即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可能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c-纤维 脊髓背角 神经损伤 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脊髓背角痛觉传递和调制的一些化学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魏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脊髓背角内C纤维末梢的分布和突触学特征及其一些神经递质化学构筑;定量观察了急性痛引起背角的递质变化;显示了初级传入C纤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背角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三者之间的突触关系,并探讨它们在痛觉信息传递... 本实验研究了脊髓背角内C纤维末梢的分布和突触学特征及其一些神经递质化学构筑;定量观察了急性痛引起背角的递质变化;显示了初级传入C纤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背角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三者之间的突触关系,并探讨它们在痛觉信息传递和调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痛刺激可引起C类末梢共释放P物质和谷氨酸,通过其受体或兴奋脊髓背角上行投射神经元或直接激活背角内γ-氨基丁酸能镇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痛觉 化学解剖
下载PDF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岩 李继硕 +3 位作者 秦秉志 丁玉强 郑恒兴 龚良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1-208,共8页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后连合核 伤害性信息 盆腔 内脏传入
下载PDF
咳嗽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农光民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但反复剧烈的咳嗽会影响休息、生活,甚至引起气胸、支气管破裂、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咳嗽机制的探究有助于咳嗽管理。目前咳嗽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对咳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很有必要。
关键词 咳嗽机制 咳嗽受体 快适应感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 c纤维
原文传递
石膏注射液中枢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甘泉 姚愈忠 张金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2-26,共5页
实验用三碘季铵酚制动猫进行,以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冲动引起的大脑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C-CEP)为慢痛指标。结果表明,在34例实验中,静脉注射石膏注射液使26例(76.47%)的C-CEP峰一峰值明显衰减甚至消失,6例... 实验用三碘季铵酚制动猫进行,以隐神经C类纤维传入冲动引起的大脑皮层体感区诱发电位(C-CEP)为慢痛指标。结果表明,在34例实验中,静脉注射石膏注射液使26例(76.47%)的C-CEP峰一峰值明显衰减甚至消失,6例(17.65%)的C-CEP峰一峰值无明显变化,2例(5.88%)的C-CEP峰-峰值增大。石膏注射液对A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A-CEP)无明显影响。石膏注射液对C-CEP的抑制作用既能被纳洛酮翻转,又能放异搏定所拮抗。提示石膏注射液具有较明显的选择性中枢镇痛作用,其中枢镇痛作用可能与Ca2+及内阿片肽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注射液 镇痛作用 实验 药理学 c类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