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iC复合材料组织对磨削力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凯 傅玉灿 +2 位作者 苏宏华 徐九华 宫小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86-1890,共5页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C/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磨削力及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组织与其磨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及SiC基体皆以脆性断裂...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C/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磨削力及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组织与其磨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及SiC基体皆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材料去除;与SiC陶瓷的加工表面(其表面粗糙度值Ra为0.2~0.3μm)相比,C/SiC复合材料磨削时由于碳纤维层状断裂、拔出及其与SiC非同步去除现象导致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高,Ra为0.8~1.0μm;C/SiC复合材料磨削力较小,是相同工艺参数下SiC陶瓷材料磨削力的3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磨削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力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空间光机结构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德坷 曹英斌 +1 位作者 刘荣军 严春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11,共5页
C/SiC具有轻质、高模、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的性能,可作为新一代高精度空间光机结构件材料。概述了空间光机结构件材料发展的趋势,对比了RB、CVI、PIP工艺的C/SiC复合材料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光机结构中的研究进... C/SiC具有轻质、高模、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的性能,可作为新一代高精度空间光机结构件材料。概述了空间光机结构件材料发展的趋势,对比了RB、CVI、PIP工艺的C/SiC复合材料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光机结构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指出低成本、短周期、结构和工艺设计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将是C/SiC复合材料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空间光机结构反射镜支撑结构
下载PDF
声发射技术在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文革 矫桂琼 +1 位作者 王波 管国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1-875,共5页
通过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对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试件单向拉伸实验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利用声发射特征参数的综合分析法揭示了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时损伤演化过程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编织C/SiC复合... 通过声发射技术(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对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试件单向拉伸实验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利用声发射特征参数的综合分析法揭示了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时损伤演化过程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单向拉伸时损伤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声发射特性并利用声发射相对能量定义了材料临界损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声发射 损伤演化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300℃的拉-拉疲劳行为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1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2-25,共4页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94 % ;室温疲劳极限为 2 3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85 %。 130 0℃疲劳断口的纤维拔出长度比室温短。疲劳损伤主要起源于纤维束编织交叉部位 ,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高温条件 拉-拉疲劳 疲劳损伤 室温条件 碳纤维 碳化硅陶瓷
下载PDF
2D-C/SiC拉伸损伤的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童小燕 张佳丽 +2 位作者 姚磊江 李斌 吕胜利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利用声发射(AE)仪在线监测其损伤过程.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AE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D-C/SiC复合材料拉伸过程的损伤模式包括基体开裂、界面层脱粘、层间剥离、纤维断裂以及纤维... 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利用声发射(AE)仪在线监测其损伤过程.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AE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D-C/SiC复合材料拉伸过程的损伤模式包括基体开裂、界面层脱粘、层间剥离、纤维断裂以及纤维束断裂等,并得到了各种损伤模式AE信号参数的中心值.通过对不同损伤模式AE累积事件数和累积能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分析,描述了2D-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声发射 聚类分析 损伤模式 损伤机理
原文传递
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摩擦性能 被引量:12
6
作者 姜广鹏 徐永东 +3 位作者 张军战 楼建军 张立同 成来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C/SiC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耐磨性好、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先进摩擦材料。反应熔体浸渗法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最适合制造摩擦用C/SiC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 ,进行显微结构... C/SiC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耐磨性好、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先进摩擦材料。反应熔体浸渗法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最适合制造摩擦用C/SiC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 ,进行显微结构和X射线衍射分析 ,测试试样的开气孔率、热扩散率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致密度高 ,开气孔率为 3.14 .4 % ,热扩散率为 0 .0 89cm2 /s。RMI工艺过程中有微小孔洞及裂纹产生。摩擦性能在后几次刹车实验时不稳定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体浸渗法 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摩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的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喜鹏 王波 +2 位作者 杨成鹏 潘文革 刘小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9-616,共8页
本研究对三维针刺C/SiC(3-dimension needled C/SiC,3D-NC/SiC)复合材料进行室温单调拉伸和拉伸加载-卸载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样损伤演化进行动态监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波降噪后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损伤模式识别,结合试... 本研究对三维针刺C/SiC(3-dimension needled C/SiC,3D-NC/SiC)复合材料进行室温单调拉伸和拉伸加载-卸载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样损伤演化进行动态监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波降噪后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损伤模式识别,结合试样断口扫描电镜观测,发现3D-N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主要存在五类损伤模式: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界面滑移、纤维断裂和纤维束断裂。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对小波降噪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3D-N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主要存在240、370和455 k Hz三种频率的损伤信号,分别对应于界面损伤、基体损伤和纤维损伤。结合单调拉伸试验过程声发射信号能量柱分布和加卸载过程累积能量曲线特征,分析了试样损伤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声发射 聚类分析 损伤机理
下载PDF
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智勇 刘建寿 +5 位作者 徐颖强 张东生 姚永玉 李妙玲 李彬 张广广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1-709,共9页
碳纤维增强Si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耐高温、高比强、高比模、耐腐蚀、耐磨损和低密度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目前,已成功用于第三代航空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固体和液体发动机的热结构,以及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等方... 碳纤维增强Si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耐高温、高比强、高比模、耐腐蚀、耐磨损和低密度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目前,已成功用于第三代航空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固体和液体发动机的热结构,以及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等方面。界面相是碳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极其关键的显微组织结构,其可视为坚固的"桥梁",不仅连接增强体和基体,也传递二者之间的应力,对C/SiC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述了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研究状况,包括界面相的功能、类型、制备方法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VDSiC涂层对3DC/SiC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守军 成来飞 +2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陈照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沉积速度的等温减压化学气相沉积在3D C/SiC上制备了多层CVDSiC涂层.利用扫描电镜对涂层表面和断面进行显微分析,考察了涂层在1300℃下进行恒温氧化的防护效果.慢速减压化学气相沉积能够对多层CVD SiC涂层的涂层间隙缺陷... 采用两种不同沉积速度的等温减压化学气相沉积在3D C/SiC上制备了多层CVDSiC涂层.利用扫描电镜对涂层表面和断面进行显微分析,考察了涂层在1300℃下进行恒温氧化的防护效果.慢速减压化学气相沉积能够对多层CVD SiC涂层的涂层间隙缺陷实现有效控制,所制备的多层涂层可以消除涂层间隙,连贯的结合为一整体,能显著提高涂层防护效果,材料在1300℃空气中氧化30h后的失重率可控制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涂层 氧化 缺陷
下载PDF
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俊 矫桂琼 +1 位作者 王波 王刚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基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该材料的宏观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以可检测的应变作为变量,采用形式简单的函数分别描述了单轴拉伸和剪切加载下的材料损伤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卸载状态... 基于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该材料的宏观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以可检测的应变作为变量,采用形式简单的函数分别描述了单轴拉伸和剪切加载下的材料损伤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卸载状态的刚度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材料的单边效应以及拉压应力状态转换时的损伤钝化行为。将此本构模型编写成UMAT子程序并引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可以完整描述该材料的加载非线性和卸载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及其加卸载历史。通过对带孔板的拉伸模拟,孔边应变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复合材料 二维编织 非线性 损伤 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内部硅化法制备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1 位作者 崔红 王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1-44,52,共5页
采用内部硅化法制备了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基体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纤维/基体界面和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沉积CVD-SiC保护涂层能够有效... 采用内部硅化法制备了低成本C/SiC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基体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纤维/基体界面和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沉积CVD-SiC保护涂层能够有效保护碳纤维不被硅侵蚀,调整硅粉和酚醛树脂配比使C∶Si摩尔比等于10∶9,可消除SiC基体中的残余自由硅。研制的低成本2D 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247MPa与13.6MPa。2D C/SiC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呈现韧性破坏模式,在断裂面存在大量的拔出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KIC)达到12.1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渗硅技术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界面涂层 硅化处理
下载PDF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振动响应特性及防松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郝秉磊 殷小玮 +3 位作者 刘小瀛 张立同 成来飞 李权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3-660,共8页
通过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模态进行计算和试验分析,确定了其模态参数和振动响应特性;然后通过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研究了拧紧力矩对螺栓连接件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液态聚硼硅... 通过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模态进行计算和试验分析,确定了其模态参数和振动响应特性;然后通过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研究了拧紧力矩对螺栓连接件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液态聚硼硅氮烷(L-PBSZ)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防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阶和三阶固有计算模态频率与试验模态频率一致,因此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进行振动响应特性分析;采用正弦扫频振动频谱信号差值曲线分析方法可以检测螺栓连接件是否松动;SEM观察表明,L-PBSZ改性的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螺纹副间形成陶瓷填充体,使得螺纹与螺母间有效摩擦系数和有效摩擦面积增加,因此螺母松脱退出的力矩增大,提高了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防松可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 螺栓连接件 模态 振动 防松
原文传递
三维C/SiC复合材料在线液相渗透连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童巧英 成来飞 张立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得到C/SiC复合材料的强连接,利用三维编织碳纤维增韧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残留的孔隙,采用Ni合金作为中间层在1 300℃保温45min、真空条件下对三维C/SiC复合材料用液相渗透连接方法进行了在线连接,所施压力为20MPa。利... 为得到C/SiC复合材料的强连接,利用三维编织碳纤维增韧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残留的孔隙,采用Ni合金作为中间层在1 300℃保温45min、真空条件下对三维C/SiC复合材料用液相渗透连接方法进行了在线连接,所施压力为20MPa。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初步分析了连接情况,结果表明Ni合金与C/SiC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润湿性,续沉积SiC后试样三点弯曲强度可达σ拉=252.1MPa,σ压=26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复合材料 在线连接 液相渗透
下载PDF
CVI-PIP工艺制备C/SiC复合材料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7-659,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 (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 (PIP)两种工艺方法联用制备C 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通过与单纯PIP工艺的致密化效率比较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CVI PIP联用的方法制备C SiC复...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 (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 (PIP)两种工艺方法联用制备C 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通过与单纯PIP工艺的致密化效率比较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CVI PIP联用的方法制备C SiC复合材料 ,致密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CVI沉积SiC基体结晶性较好 ,为典型的 β SiC晶体结构 ;而PIP先驱体聚碳硅烷裂解基体为无定型结构 ,基体结构差异是决定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 先驱体浸渍裂解 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二维平纹编织CVI工艺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龙生 姚磊江 +1 位作者 吕国志 童小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8-481,共4页
通过室温等幅单向拉-拉疲劳实验,对2D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疲劳极限(N=5×10^5)约为极限拉伸强度的80%~85%,当加载应力超过88%极限拉伸强度时,失效很快发生,给出计算疲劳寿命的... 通过室温等幅单向拉-拉疲劳实验,对2D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疲劳极限(N=5×10^5)约为极限拉伸强度的80%~85%,当加载应力超过88%极限拉伸强度时,失效很快发生,给出计算疲劳寿命的经验公式.通过观察实验件断口,分析了疲劳破坏的机制.研究表明,C/Si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但其分散性也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化硅 陶瓷基复合材料 平纹编织 化学气相渗透 疲劳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铣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涛 傅玉灿 +1 位作者 苏宏华 丁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采用PCD刀具进行了C/SiC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实验,通过观察加工表面/亚表面损伤,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表面形成机制,并结合切削力讨论了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iC材料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去除;加... 采用PCD刀具进行了C/SiC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实验,通过观察加工表面/亚表面损伤,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表面形成机制,并结合切削力讨论了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iC材料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去除;加工表面存在纤维的层状脆断、拔出和纤维束断裂等现象;碳纤维区域粗糙度随铣削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表面微观形貌基本一致;提高切削速度能改善表面质量,增大切深会使表面质量严重恶化,每齿进给量对表面质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表面形貌 亚表面损伤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反应法制备硼化锆耐超高温涂层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丹 张长瑞 +2 位作者 张玉娣 陈思安 胡海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2-906,共5页
为了提高C/Si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抗烧蚀性能,以锆粉、硼粉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通过泥浆涂刷后高温烧结的方法在C/SiC表面制备了ZrB2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烧结反应过程,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抗烧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200℃前Zr先与碳反应... 为了提高C/Si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抗烧蚀性能,以锆粉、硼粉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通过泥浆涂刷后高温烧结的方法在C/SiC表面制备了ZrB2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烧结反应过程,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抗烧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200℃前Zr先与碳反应生成ZrC,然后在1400~1600℃时ZrC与B反应生成ZrB2.浆料配比为n(Zr):n(B):n(C)=1.0:1.5:1.0时,1600℃制备的涂层由ZrB2、少量的ZrC及ZrO2组成.氧乙炔焰烧蚀60s后,由于ZrB2氧化形成了ZrO2熔融层,涂层后的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几乎为零,而未涂层的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为0.064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锆 超高温 涂层 抗烧蚀 c/sic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改性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构筑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汤素芳 胡成龙 +1 位作者 熊艳丽 姚金金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40-48,共9页
从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结构构筑出发,简述了超高温陶瓷改性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综述了均质和非均质结构超高温陶瓷改性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提出设计开发低成本、短周... 从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结构构筑出发,简述了超高温陶瓷改性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综述了均质和非均质结构超高温陶瓷改性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提出设计开发低成本、短周期新工艺以及与现有工艺的有机结合以制备出更高综合性能要求的复合材料,是未来的主攻方向。从材料结构设计上,指出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复合材料 c/sic 复合材料 超高温陶瓷 基体改性 烧蚀性能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焦浩文 陈冰 左彬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4,共16页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C/SiC)复合材料由于其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C/SiC复合材料难以被稳定地去除加工。本文综述C/SiC复合材料的常见制备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特点。概述C/SiC复合材料的传统...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C/SiC)复合材料由于其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C/SiC复合材料难以被稳定地去除加工。本文综述C/SiC复合材料的常见制备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特点。概述C/SiC复合材料的传统机械加工、超声辅助加工、激光加工等加工方法,分析了各种加工方法的材料去除机理、加工精度、常见缺陷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加工需进一步优选切削刀具材料;超声辅助加工需探究超声振动的刀具与材料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振动作用下的材料去除机理;激光加工要进一步研究2.5维及3维C/SiC复合材料的激光加工去除机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复合加工的方法,探寻C/SiC复合材料高效、精密、稳定和无损加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制备方式 传统机械加工 超声辅助加工 激光加工
下载PDF
单向C/SiC复合材料平面磨削的磨削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涛 王盛 +2 位作者 乔伟林 张立峰 甄婷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17-2021,共5页
为探究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力模型,探明材料去除机理,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单向C/SiC复合材料。采用特殊的平面磨削实验,沿纤维典型方向进行磨削,同时结合多指数拟合方法确立了磨削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为探究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力模型,探明材料去除机理,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单向C/SiC复合材料。采用特殊的平面磨削实验,沿纤维典型方向进行磨削,同时结合多指数拟合方法确立了磨削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磨削力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沿3种典型方向磨削时,磨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法向、纵向、横向。利用模型优度分析,验证了模型预测单向C/SiC复合材料磨削力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c/sic复合材料 平面磨削 磨削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