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青少年校园欺凌受害模式探索: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谢家树 魏宇民 ZHU Zhuorong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2,共8页
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个地区20所中学初一到高三376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生欺凌受害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亚群体的人口学特点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校园欺凌中,言... 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个地区20所中学初一到高三376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生欺凌受害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亚群体的人口学特点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这四种常见欺凌类型具有较高的共发性,潜在剖面分析表明存在四种典型的校园欺凌受害模式:"所有类型欺凌受害组"(1. 5%)、"传统类型受害组"(3. 9%)、"传统类型轻卷入组"(14. 9%)和"未受害组"(79. 6%);(2)欺凌受害模式的人群分布受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年级、学校位置、自评学习成绩)的影响,男性、初中、乡村学校、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易受到欺凌;(3)即使是轻度的欺凌受害卷入,也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对校园欺凌行为"零容忍"确有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共发性 潜在剖面分析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小龙 唐寒梅 +6 位作者 邹仪瑄 杨丽霞 傅树坚 章利明 胡旺 詹文韵 黄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评定问卷、Olweus欺凌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校园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校园被欺凌、情绪行为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r=0.18、0.27,均P<0.001);被欺凌是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05,P<0.001),情绪行为能够正向预测NSSI的发生(β=0.255,P<0.001);在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过程中,情绪行为发挥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95%。结论中学生被欺凌、情绪行为均与NSSI有关联,情绪行为问题在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NSSI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欺凌行为 情绪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 中介 中学生
下载PDF
中学生欺凌受害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谢家树 梅里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采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354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在其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中介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中学... 采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354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在其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中介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及父母文化水平后,欺凌受害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内化性问题。(2)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以及心理弹性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中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氛围 欺凌受害 心理弹性 内化性问题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中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桂蓉 顾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中国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样本共97615人。与欺凌他人相关的14种因素、与受欺凌相关的16种因素纳入meta分析,共9个因素合并的OR值表明其是校园欺凌的相关因素,与欺凌他人或受欺凌关联最强的因素是吸烟行为(欺凌他人OR=6.26、受欺凌OR=3.91)。欺凌他人与少数民族、受欺凌与饮酒关系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男生、初中、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更可能欺凌他人或受欺凌,家庭经济条件差可能是受欺凌的风险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是欺凌他人、母亲受教育水平低是受欺凌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他人 受欺凌 相关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受欺负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晓薇 潘斌 +3 位作者 陈亮 李腾飞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环境悖论 受欺负 外化问题 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 敌意性归因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被欺凌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羞耻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童文德 雷千乐 江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从校园被欺凌和羞耻感两个方面来探究非自杀性自伤,旨在讨论(1)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人口学差异情况;(2)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3)羞耻感在校园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 目的:本研究拟从校园被欺凌和羞耻感两个方面来探究非自杀性自伤,旨在讨论(1)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人口学差异情况;(2)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3)羞耻感在校园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初中生338名,以中学生羞耻感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被欺凌分量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分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以SPSS 23.0,Process组件及Amos 23.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结果:(1)非自杀性自伤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表现为男生非自杀性自伤得分比女生低(t=-2.478,P<0.05)。校园被欺凌行为在亲密伙伴个数上存在显著差异(F=5.478,P<0.01);羞耻感在性别(t=-3.949,P<0.01),是否为独生(t=2.093,P<0.05)以及亲密伙伴个数(F=5.765,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2)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呈显著正相关(r=0.304,0.384,0.355;P<0.01);(3)羞耻感在校园被欺凌行为和非自杀性自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53.85%。结论:(1)校园被欺凌行为以及羞耻感能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2)校园被欺凌行为能通过羞耻感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3)校园被欺凌行为可以正向预测羞耻感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羞耻感 校园被欺凌行为 初中生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校园受欺负的关系:外倾性、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蒋舒阳 刘儒德 +2 位作者 江荣焕 洪伟 金芳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校园受欺负的关系以及外倾性、问题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八所中学共23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外倾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和校园受欺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内化...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校园受欺负的关系以及外倾性、问题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八所中学共23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外倾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和校园受欺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在家庭功能与校园受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外倾性-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家庭功能可以分别通过内化问题、外化问题的中介作用以及外倾性-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中学生校园受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外倾性 问题行为 校园受欺负
原文传递
社会情绪能力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泽文 叶宝娟 +1 位作者 杨强 徐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情绪能力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欺负受害者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8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情绪能力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同伴关系是社会情绪... 目的:探讨社会情绪能力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欺负受害者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8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情绪能力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同伴关系是社会情绪能力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3)欺负受害是同伴关系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4)同伴关系和欺负受害在社会情绪能力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情绪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还通过同伴关系和欺负受害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社会情绪能力 同伴关系 欺负受害 青少年
原文传递
青少年早期受欺凌发展轨迹:抑郁、自尊和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辛国刚 张李斌 +1 位作者 常睿生 张云运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8-579,共12页
青少年早期是同伴关系深入发展的转折点,而遭受欺凌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面临严峻发展挑战。受欺凌发展轨迹具有群体异质性,明确受欺凌群体的不同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明预测不同发展轨迹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于帮助受欺凌者摆脱困境具有重... 青少年早期是同伴关系深入发展的转折点,而遭受欺凌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面临严峻发展挑战。受欺凌发展轨迹具有群体异质性,明确受欺凌群体的不同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探明预测不同发展轨迹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于帮助受欺凌者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中部某省会2560名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测试了七年级第一学期末的抑郁、自尊和学业成就水平,并对受欺凌水平进行了2年4次追踪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早期的受欺凌发展轨迹包括低-稳定组(75%)、低-上升组(8%)、高-下降组(12%)和高-稳定组(5%);(2)抑郁水平高的个体最可能进入高-稳定组,次可能进入高-下降组和低-稳定组;(3)低自尊个体最可能进入低-上升组,次可能进入低-稳定组;(4)低学业成就个体最可能进入高-稳定组和高-下降组,次可能进入低-稳定组和低-上升组。研究结果证明了抑郁、低自尊和低学业成就是预测青少年受欺凌发展轨迹的重要风险因素,为发展级联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早期 受欺凌 抑郁 自尊 学业成就
原文传递
疫情居家期间父母教养方式与复学后欺凌受害及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静燕 李新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目的: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检验疫情居家期间父母教养方式、复学后遭受欺凌受害的情况与高中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中的自评教养问卷(Parenting Style Scale)、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 目的: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检验疫情居家期间父母教养方式、复学后遭受欺凌受害的情况与高中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爱荷华青年和家庭项目中的自评教养问卷(Parenting Style Scale)、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及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DBVS-S)在复学后6周对广西某市某县级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137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和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均与抑郁呈负相关;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和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均与抑郁呈正相关;母亲积极教养方式和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均与欺凌受害呈负相关;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和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均与欺凌受害呈正相关;欺凌受害与抑郁呈正相关。欺凌受害在母亲积极教养方式、母亲消极教养方式、父亲积极教养方式及父亲消极教养方式与抑郁的关系间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居家期间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使孩子更易遭受欺凌受害,并引发抑郁症状;相反,居家期间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对孩子形成保护作用,使孩子不易成为欺凌受害者,因而不易产生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欺凌受害 抑郁 生态系统理论
原文传递
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欺负受害的关系:学生卷入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家树 梅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校园欺负受害的关系以及学生卷入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7所学校2599名中学生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以及特拉华学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校园欺负受害的关系以及学生卷入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7所学校2599名中学生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以及特拉华学生卷入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欺负受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学生卷入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学生卷入度在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和欺负受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为0.193,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1.6%。结论: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对欺负受害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学生卷入度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提高学生卷入度是降低校园欺负受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校园氛围 欺负受害 学生卷入度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北京市初中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与受欺凌行为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柴全 张京舒 +5 位作者 吕若然 段佳丽 雷园婷 罗冬梅 闫晓晋 宋逸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4-888,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初中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与受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初中生自伤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4 76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初中生的自伤行为发生率为... 目的了解北京市初中生自伤行为现状及其与受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初中生自伤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4 76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初中生的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5.9%,男生自伤行为发生率(14.5%)低于女生(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5,P <0.001);发生1、2~3和≥4次自伤行为者分别为1 140、729和477人,分别占有自伤行为初中生的48.6%、31.1%和20.3%。北京市初中生被恶意取笑、被索要财物、被孤立、被恐吓、被暴力欺凌、被开色情玩笑和因长相受欺凌的发生率分别为39.8%、7.1%、6.2%、14.3%、8.0%、19.8%和14.5%。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地区和学校类型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偶尔和经常被恶意取笑、被索要财物、被孤立、被恐吓、被暴力欺凌、被开色情玩笑和因长相受欺凌7种欺凌行为均会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均P <0.05),受欺凌行为的发生频率越高,自伤行为发生风险越高。结论北京市初中生自伤行为与受欺凌行为有显著关联,受欺凌行为的发生频率越高,其自伤行为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受欺凌行为 初中生 关系
原文传递
中学生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安全感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燊 洪新伟 +2 位作者 陈燕铃 宋明华 张林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2年第6期516-522,共7页
为探讨中学生受欺凌、安全感、自尊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对978名中学生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受欺凌、安全感、自尊与抑郁情绪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受欺凌可直接预测抑郁情绪,也可通过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 为探讨中学生受欺凌、安全感、自尊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对978名中学生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受欺凌、安全感、自尊与抑郁情绪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受欺凌可直接预测抑郁情绪,也可通过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感—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情绪。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受欺凌影响抑郁情绪的机制,对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凌 抑郁情绪 安全感 自尊 中学生
下载PDF
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雪 郭磊 +1 位作者 赵永萍 陈富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8-657,共10页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等7省市24所中学3879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水平,呈现“负加速模...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等7省市24所中学3879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水平,呈现“负加速模式”,即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新增风险因素对受欺凌的影响越来越小;(2)心理弹性对受欺凌的保护作用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而削弱,呈现“保护-反应”的调节子模型。研究结果为开展针对性地干预受欺凌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凌 累积生态风险 心理弹性 调节效应 初中生
原文传递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欺凌受害与自卑感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缪丽珺 孙红莲 +3 位作者 张宇怡 陈斯梦 柯奕 杨媛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3-945,960,共4页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欺凌受害与自卑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和.缺陷感量表(FIS),整群取样法对江西两所初级中学117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亲子分离影响留守儿童欺凌受害情况,尤其分离阶段在幼儿园及小学...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欺凌受害与自卑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和.缺陷感量表(FIS),整群取样法对江西两所初级中学117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亲子分离影响留守儿童欺凌受害情况,尤其分离阶段在幼儿园及小学;亲子分离影响留守儿童自卑感及社交自信和体能自信;欺凌受害与个体自卑感正相关。结论:亲子分离经历影响留守儿童欺凌受害与自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欺凌受害 自卑感
下载PDF
童年期儿童受欺凌发展的亚群组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一项2年追踪研究
16
作者 马郑豫 杨圆圆 苏志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儿童受欺凌发展的亚类型,以及家庭功能与受欺凌之间的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受欺凌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对676名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开展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1)童年期儿童受欺凌的发展存在四组亚类型,分别为高频稳定组(... 目的:探讨童年期儿童受欺凌发展的亚类型,以及家庭功能与受欺凌之间的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受欺凌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对676名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开展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1)童年期儿童受欺凌的发展存在四组亚类型,分别为高频稳定组(9.9%)、中频稳定组(40.5%)、低频稳定组(47.2%)和受欺凌自愈组(2.4%)。(2)家庭功能纵向发展轨迹的截距因子、线性斜率因子和二阶斜率因子可以依次分别显著预测受欺凌发展轨迹的截距因子、线性斜率因子和二阶斜率因子。结论:童年期儿童受欺凌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群组差异。良好的家庭功能具有较强的保护效应,可以显著减少儿童的受欺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凌 家庭功能 亚群组 儿童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17
作者 张梦洁 赵献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10.01,P<0.001);②心理韧性在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4;③亲子亲合调节了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直接路径(t=2.65,P<0.01),与间接路径(t=-2.72,-2.60;P<0.01)。结论:欺凌受害不仅能直接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还能通过降低心理韧性水平间接导致内化问题出现。在高水平亲子亲合下,欺凌受害更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与低水平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水平的降低也更容易使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内化问题 心理韧性 亲子亲合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
18
作者 刘晨旭 赵献梓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5期273-282,共10页
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一般压力理论,探讨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纵向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卷、青少年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对河北省962名初中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 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一般压力理论,探讨欺凌受害对初中生外化问题的纵向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卷、青少年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对河北省962名初中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分别为920和858)。结果发现:初中生早期欺凌受害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其后期的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同伴关系的纵向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表达抑制和同伴关系的纵向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后期的外化问题。该研究揭示了欺凌受害影响外化问题的作用机制,对减少初中生外化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外化问题 情绪调节策略 同伴关系
下载PDF
受欺负纵向预测社会攻击: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
19
作者 朱文凤 刘宋昱 田雪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受欺负是影响社会攻击的重要环境变量,但其影响社会攻击的心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使用受欺负量表、冷酷无情量表、社会攻击量表对940名大学生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被用来探究受欺负、冷酷无情和社会攻击... 受欺负是影响社会攻击的重要环境变量,但其影响社会攻击的心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使用受欺负量表、冷酷无情量表、社会攻击量表对940名大学生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被用来探究受欺负、冷酷无情和社会攻击的关系。结果发现,受欺负(T1)可以正向预测六个月后的冷酷无情(T2)和社会攻击(T2);冷酷无情(T1)可以正向预测六个月后的社会攻击(T2);受欺负(T1)通过冷酷无情(T2)影响社会攻击(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冷酷无情特质 社会攻击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中学生孤独感与欺凌受害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20
作者 郭小军 邹锦伟 +1 位作者 严娟 缪丽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为了探讨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孤独感和欺凌受害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市4所中学的87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疏离感、消极应对方式和欺凌受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为了探讨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孤独感和欺凌受害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市4所中学的87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疏离感、消极应对方式和欺凌受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对欺凌受害直接效应显著,孤独感通过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影响欺凌受害,孤独感同时通过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中介链间接影响中学生欺凌受害。因此,孤独感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欺凌受害,还通过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影响他们的欺凌受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孤独感 疏离感 消极应对方式 欺凌受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