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Red-Whiskered Bulbul(Pycnonotus jocosus)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Huan LI Ming-Xia ZHANG +2 位作者 Xiao-Jun YANG Liang-Wei CUI Rui-Chang QUA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33-240,共8页
To fill the gap in breeding biology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d-Whiskered Bulbul (Pycnonotus jocosus), in 2013, we studied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The breeding began fro... To fill the gap in breeding biology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d-Whiskered Bulbul (Pycnonotus jocosus), in 2013, we studied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The breeding began from February and continued until early August. The breeding strategy of P. jocosus was more flexible and their nests were only built in cultivated landscapes, whereas, no nest building in native tropical rain forest was found. Small open cup nests were built on 50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and at heights ranging from 2.1±0.6 m above the ground (n=102). The mean clutch size was 2.53±0.51 eggs (n=40) and the mean egg mass was 2.81±0.25 g (n=60). The average incubation period was 11.1±0.5 days (n=14), and the average nestling period was 11.0±0.8 days (n=31). The overall nest success was 34.22%.The hatching and fledging showed either asynchrony or synchrony. Invertebrate food decreased with nestling age, whereas, plant food increased with nestling age. Moreover, distinct parental roles of the parents in nestling period were found. Compared with other passerine species, P. jocosus spent less time in incubating (58%). The clutch size, incubation and nestling period of the P. jocosu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R jocosus in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Whiskered bulbul Breeding biology INCUBATION NESTLING Parental roles
下载PDF
Does nest sanitation elicit egg rejection in an open-cup nesting cuckoo host rejecter? 被引量:4
2
作者 Tongping Su Chanchao Yang +1 位作者 Shuihua Chen Wei Li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1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Background: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high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avian brood parasitism,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may be a pre-adaptation of host birds that allows the... Background: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high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avian brood parasitism,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may be a pre-adaptation of host birds that allows them to identify the parasitic eggs, so that egg discrimination behavior may have evolved from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However, whether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could improve egg rejection in cuckoo hosts was inconclusive.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st sanitation and egg discrimination behavior in a potential cuckoo host, the Brown-breasted Bulbul(Pycnonotus xanthorrhous) with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In the first group, we added a blue, non-mimetic egg to the nest of the host, while in the second group we added a blue, non-mimetic egg and a peanut half-shell.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irst group, the probability of rejecting the non-mimetic eggs was 53.8%(n = 26 nests). In comparison, all of the Brown-breasted Bulbuls in the second group were able to rapidly remove the peanut shells from the nest, but only 52.6%(n = 19 nests) rejected the non-mimetic eggs. The rejection rates of the non-mimetic eggs 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s: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of Brown-breasted Bulbuls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egg recognition and that egg discrimination ability of Brown-breasted Bulbuls wa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OD PARASITISM Brown-breasted bulbul Egg discrimination NEST SANITATION behavior CUCKOO HOST
下载PDF
无伴奏合唱《夜莺》的情感布局与合唱指挥艺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无伴奏合唱《夜莺》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中后期的合唱作品,也是较经典的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深入研究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音乐特点及其合唱艺术对正确理解作品的情感布局和形象塑造有一定的帮助,对演唱中更好地... 无伴奏合唱《夜莺》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中后期的合唱作品,也是较经典的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深入研究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音乐特点及其合唱艺术对正确理解作品的情感布局和形象塑造有一定的帮助,对演唱中更好地把握速度、呼吸、音色音量的均衡也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莺 音乐结构 音乐形象 情感布局 合唱艺术
下载PDF
白头鹎繁殖期鸣声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姜仕仁 丁平 +1 位作者 诸葛阳 邬艳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繁殖期的求偶炫耀鸣唱、晨鸣、遇险告警和惊叫等鸣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白头鹎繁殖前期特有的求偶炫耀鸣唱婉啭多变,频率一般变...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繁殖期的求偶炫耀鸣唱、晨鸣、遇险告警和惊叫等鸣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白头鹎繁殖前期特有的求偶炫耀鸣唱婉啭多变,频率一般变化在1.9~3.5kHz之间;另一类出现在繁殖前、中期的炫耀鸣唱急促而响亮,音节变化快且频率高(变化范围约3.4~4.4kHz);晨鸣和繁殖期特有的其它鸣声,音节清晰,响度较大,能量主要集中在2~3kHz之间,可能具有宣告领域的归属和保卫作用;告警鸣声以频带很宽为其特点,约在1~4.5kHz之间;幼鸟惊叫声的频率高,有2个峰值频率,基本声的MPF约在4.2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白头鹎 繁殖期 鸣声
下载PDF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国凯 方媛媛 +2 位作者 姜雪华 柳劲松 张永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9,共7页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基础代谢率 器官重量 季节性驯化
下载PDF
北京2种鸟类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正旺 毕中霖 +1 位作者 王宁 宋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3,共3页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 occurred in Beijing are reported. Two flocks of Chinese Bulbul (Pycnontus sinensis sinensis) composed of 38 individuals were found in Hongluosi of Huairou County in September 26—27, 2002. One... Two new records of birds occurred in Beijing are reported. Two flocks of Chinese Bulbul (Pycnontus sinensis sinensis) composed of 38 individuals were found in Hongluosi of Huairou County in September 26—27, 2002. One male Red-winged Crested Cuckoo ( Clamator coromandus ) was observed in Xiaolongmen Wood Farm of Mengtougou District on May 23, 2000. Further surveys indicate that Chinese Bulbul is a resident species of birds in Beijing, the distribution sites include Haidian, Shunyi, Huairou and Fangshan; while Red-winged Crested Cuckoo, a summer visitor, arrives in Beijing i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y and migrates southward in early September. These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s of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Ficedula mugimaki, Fringilla coelebs coelebs, F. beijingnica, 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 since 1990 have increased the bird species living in Beijing from 344 to 351.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intensive surveys may increase avian species diversity of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新分布记录 北京 白头鹎 红翅凤头鹃
下载PDF
白头翁复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MUC2、IL-6及IL-10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瑞芳 陈朝晖 +3 位作者 李灿 刘海荣 刘漪沦 刘卫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白头翁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UC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TNBS造模组(TNBS组)、中药白头翁复方治疗组(ZY组)和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组(SASP组)。观察... 目的研究白头翁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UC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TNBS造模组(TNBS组)、中药白头翁复方治疗组(ZY组)和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组(SASP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6、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MUC2表达情况。结果与TNBS组相比,ZY组与SASP组均可减轻UC模型大鼠的炎症程度,DAI评分、CMD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改善,血清及组织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结肠黏膜MUC2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复方灌肠对TNBS复制的大鼠UC模型有治疗作用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的表达、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和上调黏蛋白MUC2表达量,进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和抗炎能力,对UC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复方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白头鹎肝脏和肌肉冬夏两季的代谢产热特征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蔚虹 方媛媛 +2 位作者 姜雪华 张国凯 柳劲松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测定了白头鹎的体重、BMR、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线粒体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力及血清中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的变化,从细胞和酶学水平上解释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季节适应规律。耗氧量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测定仪测定,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及COX活力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结果显示:白头鹎的体重和BMR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呼吸,以及肝脏和肌肉的COX活力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血清T3浓度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肝脏和肌肉在细胞水平产热能力的提高和血清T3含量的增加是白头鹎BMR增加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同时是白头鹎抵御冬季寒冷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肝脏 肌肉 产热特征
下载PDF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轶才 姜仕仁 丁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鸣声频率的影响 ,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再对每一鸣声的...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鸣声频率的影响 ,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 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 :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 ,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 ,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Ⅰ、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 ;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 ,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 ;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 ,同一鸣句的各音节 ,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临安 阜阳 白头鹎 鸣声频率 信息传递 信息识别
下载PDF
杭州市区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平 姜仕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白头鹎在杭州市区至少有8种微地理鸣声方言,每个微 地理鸣声方言都有一典型鸣句;它们在听觉上、波形结构、音节组成、音节频谱特征等方面均不相同。有的一 路之隔的相邻微地理鸣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区域出现鸣声混合现象;有的个体还具有“多语”功 能。白头鹎鸣声产生微地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鸟类个体的扩散和城市中鸟类栖息地的人为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鸣声 微地理
下载PDF
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德梦 农正权 +1 位作者 蒋爱伍 罗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5,共7页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国内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国内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搜寻法并根据亲鸟行为寻巢,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红耳鹎的产卵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喜筑巢于灌木和人工种植的苹婆(Sterculia nobilis)树。平均窝卵数为(3.4±0.5)枚(3~4枚),卵重(2.59±0.29)g,卵大小(21.10±1.73)mm×(15.35±1.50)mm(n=31)。总的繁殖成功率为36.16%,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弃巢和人为干扰。一年繁殖一次和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研究地的红耳鹎有较大窝卵数的主要原因。红耳鹎在巢址选择时主要考虑避雨因子、避敌因子和灌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鹎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北热带 窝卵数 繁殖成功率
原文传递
苦参/白头翁不同配比乙醇提取物体外杀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祥虎 卢灿峰 +6 位作者 臧光辉 樊龙昌 王涛 丁晶 苏倩 尹春萍 刘继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苦参/白头翁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杀精能力。方法:收集15例正常男性的精液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与9种不同配比的苦参/白头翁乙醇提取物一起孵育20 s、2 min及4 min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苦参/白头翁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杀精能力。方法:收集15例正常男性的精液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与9种不同配比的苦参/白头翁乙醇提取物一起孵育20 s、2 min及4 min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活力及运动参数;同时分别检测其具有瞬间杀精能力时的最低有效浓度。结果:以3∶1配比的乙醇提取物,浓度为0.5 mg/ml时能明显抑制精子活力,并且对精子运动参数VCL、VSL、VAP、ALH、WOB及MAD等指标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个不同配比的乙醇提取物中以3∶1配比时,其具有瞬间杀精能力时的最低有效浓度最低,为3.5 mg/ml。结论:苦参/白头翁3∶1配比时,其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体外杀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白头翁 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系统 杀精作用 乙醇提取物
下载PDF
我国东南部地区夏季两种雀形目鸟类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永普 柳劲松 +2 位作者 胡旭建 杨扬 陈丽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丝光椋鸟 基础代谢率 体温 热传导
下载PDF
红耳鹎冬季食性及取食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原宝东 黄杰 闫永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1,共5页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广西宜州市采用直接观察法对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的冬季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记录的数据有红耳鹎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取食方式、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等,野外共观察了...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广西宜州市采用直接观察法对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的冬季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记录的数据有红耳鹎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取食方式、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等,野外共观察了240 h,记录数据3 551个。结果表明:红耳鹎以单独取食果实为主,食谱中植物种类有13种,偶尔会捕捉昆虫或者采食花瓣,取食方式通常是将果实整颗吞食,较大的果实则是啄食;主要在乔木树冠外侧取食果实;取食方向较偏向于135°~225°和45°~135°,两个方向的取食频次共占总取食频次的70.25%。一天中6:00~9:00采食果实的数量最多,占总取食频次的36.80%;12:00~15:00采食的数量最少,仅占总取食频次的14.98%;卡方检验取食时段、取食方式、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等参数均显著差异(P〈0.05)。人为干扰是影响红耳鹎取食和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鹎 食性 取食空间生态位
下载PDF
黄臀鹎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巩会生 高学斌 赵雷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1,共4页
2004年4~6月,在佛坪保护区狮子崖沟和大古坪的白马沟,采用路线法和定点直接观察法对黄臀鹎(Pycnonotusxanthorrhous)的生境选择及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黄臀鹎常栖息于河岸灌丛生境中,栖息位置多为视野开阔的电线上和灌木中... 2004年4~6月,在佛坪保护区狮子崖沟和大古坪的白马沟,采用路线法和定点直接观察法对黄臀鹎(Pycnonotusxanthorrhous)的生境选择及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黄臀鹎常栖息于河岸灌丛生境中,栖息位置多为视野开阔的电线上和灌木中;巢结构为3层,筑巢期6~10 d,窝卵数3~5枚,孵化期8 d,雏鸟留巢12 d,雏鸟的平均体重和体长的相关系数r=0.963 7,并测量了雏鸟的嘴峰、跗蹠、第3枚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及尾长的生长数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臀鹎 生境利用 繁殖生态
下载PDF
白头翁散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各药材的薄层对比鉴别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艳玲 匡秀华 +2 位作者 刘永录 赵建平 张国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3,I0007,共4页
为了建立白头翁散超微粉中的白头翁、黄连、秦皮定性鉴别方法;并把超微粉和普通粉相比,定性鉴别两者溶出成分有无差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鉴别白头翁散超微粉中的白头翁、黄连、秦皮;并平行比较超微粉和普通粉的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硅... 为了建立白头翁散超微粉中的白头翁、黄连、秦皮定性鉴别方法;并把超微粉和普通粉相比,定性鉴别两者溶出成分有无差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鉴别白头翁散超微粉中的白头翁、黄连、秦皮;并平行比较超微粉和普通粉的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可快速鉴别出白头翁;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可快速鉴别出黄连;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三氯甲烷-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可快速鉴别出秦皮;表明白头翁散超微粉中白头翁、黄连、秦皮的薄层鉴别方法快速、稳定,可作为质量标准中定性鉴别指标。超微粉和普通粉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散超微粉 白头翁 黄连 秦皮 薄层鉴别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鸟类新纪录——白头鹎
17
作者 陈丽霞 江红星 +4 位作者 高文华 宁佳慧 佟丽梅 张振华 孙戈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89-90,共2页
2024年5月13日,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45°9′1″N,121°57′2″E)首次环志和记录到2只白头鹎指名亚种(Pycnonotus sinensis sinensis),经查阅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内蒙古东部鸟类分布新纪录。
关键词 白头鹎 内蒙古东部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纪录
下载PDF
红耳鹎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小华 《广西科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4-62,共9页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间在广西的贺县,南宁、隆林等地进行。作者对红耳鹎在金钟山北坡四种林型中的分布数量作了调查,夏季在桂西金种山北坡的四种林型中,红耳鹎的分布数量以河谷农田稀树灌丛林最高,密度为1.13%ha。繁殖期为2~8月,...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间在广西的贺县,南宁、隆林等地进行。作者对红耳鹎在金钟山北坡四种林型中的分布数量作了调查,夏季在桂西金种山北坡的四种林型中,红耳鹎的分布数量以河谷农田稀树灌丛林最高,密度为1.13%ha。繁殖期为2~8月,雌鸟筑巢,窝卵数在2~4枚,以3枚居多,卵均重2.8(2.4~3.4)g平均大小为:15.7(15.2—16.0)mm×21.9(20.6~24.7)mm。仅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0~11天。卵孵化率为86.9%,巢中育雏期10~12天,双亲共同育雏,对其食性作了分析。植物性食物占64.8%,动物性食物占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鹎 分布数量 繁殖 广西 生态学
下载PDF
山东鸟类新纪录——栗背短脚鹎
19
作者 徐永鑫 王仕香 刘腾腾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2-92,91,共2页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山(35°41′0.5″N,119°23′29″E)观察并拍摄到栗背短脚鹎华南亚种(Hemixos castanonotus canipennis(Seebohm,1890)),经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确定该物种是山东省鸟类新纪录。
关键词 栗背短脚鹎 日照 新纪录
下载PDF
海南岛鸟类新记录种—红耳鹎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伟 王龙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85-86,共2页
2010年11月—2011年1月,先后在海口多个地点观察到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的群体,确认为海南岛的鸟类新记录种.
关键词 新记录 红耳鹎 海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