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测车流作用下大跨桥梁荷载效应极值外推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鲁乃唯 刘扬 肖新辉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5,共9页
提出多种密度随机车流作用效应极值的概率叠加方法,外推了公路实测车流作用下大跨桥梁的车载效应极值;阐述了基于Rice公式的界限跨阈率叠加原理,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中国某高速公路长期监测车流数据模拟了稀疏、一般和密集3种状态的... 提出多种密度随机车流作用效应极值的概率叠加方法,外推了公路实测车流作用下大跨桥梁的车载效应极值;阐述了基于Rice公式的界限跨阈率叠加原理,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中国某高速公路长期监测车流数据模拟了稀疏、一般和密集3种状态的随机车流,应用界限跨阈率叠加模型估算了某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最大弯矩。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某高速公路实测车流数据,稀疏、一般、密集车流密度分别约为1.7、5.0、8.3veh·min-1;在数值算例中,车辆质量为45t车型占有率由0增加至80%导致最大车辆质量仅下降1.2%,而车辆质量为50t的车型占有率由0增加到20%导致最大车辆质量增加14.4%,说明多个平稳随机过程组合而成的非平稳随机过程的极值主要是由数值较大的随机过程决定;采用跨阈率叠加方法对某混合车流车辆最大质量的外推误差为2.55%,验证了将实际混合车流数据进行"车流离散"和"极值概率叠加"后得到的车载效应极值的方法的可行性;密集车流占有率从0逐渐增加至5%导致斜拉桥主梁弯矩极值增幅为33.45%;某斜拉桥设计年限内的年均交通量增长率为2.8%,对应的主梁跨中正弯矩极值超越设计标准值的概率为0.83,高于设计要求,需对桥梁车流量采取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车辆荷载 荷载效应极值 随机车流 动态称重 外推法
原文传递
ANSYS二次开发功能及其在双层高架桥墩地震倒塌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纬 孙利民 范立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208-209,共2页
文章基于ANSYS二次开发,研究地震作用下城市双层高架桥墩的倒塌仿真分析。介绍了该文所用到的相关ANSYS二次开发功能、研究内容、方法及项目设计思想。研究表明,这一思想方法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大型有限元软件的强大功能,降低了开发周期,... 文章基于ANSYS二次开发,研究地震作用下城市双层高架桥墩的倒塌仿真分析。介绍了该文所用到的相关ANSYS二次开发功能、研究内容、方法及项目设计思想。研究表明,这一思想方法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大型有限元软件的强大功能,降低了开发周期,减少了重复工作。程序的后期维护工作也得到极大的简化,从而保证了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二次开发 双层高架桥墩 地震倒塌 仿真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侧风与桥梁振动对车辆行驶舒适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万水 陈艾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是风-桥、风-汽车及汽车-桥梁系统相互作用三方面协调工作的结果,其振动特性取决于自然风特性、车辆动力特性、桥梁振动特性、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相互影响等多种因素,将风、汽车、桥梁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作... 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是风-桥、风-汽车及汽车-桥梁系统相互作用三方面协调工作的结果,其振动特性取决于自然风特性、车辆动力特性、桥梁振动特性、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相互影响等多种因素,将风、汽车、桥梁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提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编制相应的分析模块WVB(Wind-Vehicle-Bridge system analysis),并嵌入到自行研发的桥梁结构动力分析软件BDANS(Bridge Dynamic ANalysis System)。建立车辆驾驶员位置处驾驶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侧风与桥梁振动对车辆驾驶舒适性的作用,并探讨路面粗糙度、平均风速和车速对风环境下行驶在大跨度斜拉桥上车辆驾驶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风对车辆的竖向驾驶舒适性影响不大而主要影响车辆的侧向驾驶舒适性;桥梁振动对车辆竖向驾驶舒适度影响显著并明显改变其频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汽车-桥梁系统 侧风 桥梁振动 驾驶舒适度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PC简支箱梁桥局部与整体动力冲击系数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冀伟 邓露 +2 位作者 何维 刘世忠 蔺鹏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8,共7页
为合理分析和计算波形钢腹板PC简支箱梁桥局部与整体的动力冲击系数,分别建立了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和车辆结构的振动方程,并根据车轮与桥面的接触关系形成两者耦合振动的动力方程。采用MATLAB和ANSYS软件分别建立了三维的车辆模型和波... 为合理分析和计算波形钢腹板PC简支箱梁桥局部与整体的动力冲击系数,分别建立了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和车辆结构的振动方程,并根据车轮与桥面的接触关系形成两者耦合振动的动力方程。采用MATLAB和ANSYS软件分别建立了三维的车辆模型和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并在考虑路面平整度随机激励的作用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了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方程,得到桥梁结点的位移振动响应;依据动位移与静位移的关系,计算出了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的局部及整体的动力冲击系数;对所求得的局部及整体动力冲击系数进行了不同车辆类型、不同车道数加载,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路面情况下的参数分析,并与我国现行规范和美国现行AASHTO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波形钢腹板PC简支箱梁桥局部及整体动力冲击系数的合理确定方法,所得结论可为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动力冲击系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组合箱梁 车桥耦合振动 动力冲击系数 路面平整度
下载PDF
氛围的原理与建筑氛围的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舢 《建筑师》 2016年第3期60-71,共12页
氛围是介于主客体之间的空间感受。它们从物件、人、及其局面中散发出来,漫延在人们周围,包裹他们,并在情感上打动他们。人们首先通过建筑制造的氛围来体验建筑。本文试图从"材质-表皮/服饰"和"运动-动势"的角度探... 氛围是介于主客体之间的空间感受。它们从物件、人、及其局面中散发出来,漫延在人们周围,包裹他们,并在情感上打动他们。人们首先通过建筑制造的氛围来体验建筑。本文试图从"材质-表皮/服饰"和"运动-动势"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建筑氛围。这两点关联着氛围的两种桥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 身体 处境 感受 桥接品质 运动暗示 联觉品质 氛围构建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桥式起重机定位及防摆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子义 袁海国 王艺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8,共5页
针对桥式起重机在小车运行时引起负载摆动,影响工作效率、易引发事故和重复运行时的规律优化控制问题,提出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来对桥式起重机进行定位及防摆控制。用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建立桥式起重机的数学模型,对桥式起重机进行定... 针对桥式起重机在小车运行时引起负载摆动,影响工作效率、易引发事故和重复运行时的规律优化控制问题,提出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来对桥式起重机进行定位及防摆控制。用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建立桥式起重机的数学模型,对桥式起重机进行定位防摆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可以利用桥式起重机重复运行的特性来对其进行高精度跟踪,同时有效地抑制负载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迭代学习 拉格朗日方程 定位及防摆 重复运行
下载PDF
桥式起重机定位及防摆的最优迭代控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付子义 袁海国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7-340,381,共5页
在起重机定位防摇优化控制研究中,由于桥式起重机定位防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强耦合、非线性模型复杂系统,系统的实时性能差,传统的PID控制器往往难以进行高精度定位,防摇控制也并不理想。为解决桥式起重机运行的规律优化控制,提出应用最优... 在起重机定位防摇优化控制研究中,由于桥式起重机定位防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强耦合、非线性模型复杂系统,系统的实时性能差,传统的PID控制器往往难以进行高精度定位,防摇控制也并不理想。为解决桥式起重机运行的规律优化控制,提出应用最优迭代学习控制的方法,实现对系统的定位以及防摇精确控制。用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建立桥式起重机的数学模型和最优迭代学习控制模型,对桥式起重机进行定位防摇控制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控制算法有效,并通过仿真为桥式起重机精确定位,防摇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最优迭代学习 防摆控制 重复运动
下载PDF
近活动断裂带大跨悬索桥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权新蕊 宋松科 刘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解近活动断裂带大跨悬索桥的抗震性能,以主缆跨径(125+485+125)m的双塔单跨钢板组合梁悬索桥——紫坪铺特大桥为背景,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结构动力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地震作用组合下桥塔和桩基... 为了解近活动断裂带大跨悬索桥的抗震性能,以主缆跨径(125+485+125)m的双塔单跨钢板组合梁悬索桥——紫坪铺特大桥为背景,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结构动力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地震作用组合下桥塔和桩基的内力及加劲梁位移,并提出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大跨悬索桥高阶振型密集,应重视高阶振型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E2地震作用下,桥塔和桩基各关键截面弯矩需求均小于截面抗弯能力,符合E2地震性能目标,塔柱横梁地震响应不大,采用常规设计可满足性能要求;纵向+竖向E2地震作用下,加劲梁梁端纵向位移较大,在加劲梁梁端与桥塔横梁间纵向设置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C=2000 kN/(m/s)α,速度指数α=0.3],可有效限制加劲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纵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钢板组合梁 近活动断裂带 地震动 抗震性能 粘滞阻尼器 有限元法
下载PDF
From the editors:special issue announcement 被引量:7
9
作者 Wang Zhiqiang George C. Le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ected bridge damage due to the Wenchuan, Northridge, Loma Prieta and San Fernando earthquake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ypical ground motion effects considered include large ground fault 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ected bridge damage due to the Wenchuan, Northridge, Loma Prieta and San Fernando earthquake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ypical ground motion effects considered include large ground fault displacement, liquefaction, landslide, and strong ground shaking. Issues related to falling spans, inadequate detailing for structural ductility and complex bridge configuration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nt seismic design codes of China and the US. A significant lesson learned from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far beyond th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 seismic design provisions for bridges, is arti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damage Wenchuan earthquake Northridge earthquak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San Fernando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LIQUEFACTION LANDSLIDE
下载PDF
基于桥梁结构的动态称重系统算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耿少波 石雪飞 阮欣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于桥梁结构影响线加载的动态称重系统(B-WIM)便携且可循环使用,近几年在国外引起了学者深刻关注,并开发了相应的商业设备,而我国对此进行相关研究见于文献的很少。该系统可为中小跨径桥梁开展汽车荷载调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中小跨径... 基于桥梁结构影响线加载的动态称重系统(B-WIM)便携且可循环使用,近几年在国外引起了学者深刻关注,并开发了相应的商业设备,而我国对此进行相关研究见于文献的很少。该系统可为中小跨径桥梁开展汽车荷载调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中小跨径桥梁汽车活载评估提供直接参数。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算法原理,以三轴汽车荷载作为示例介绍了影响线坐标值标定过程,并给出了汽车荷载计算的通用矩阵表达式,为下一步进行设备开发的软件程序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动态称重系统 汽车荷载
下载PDF
基于视觉大模型和机器学习的非接触式车辆动态称重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康 陈子达 +2 位作者 张皓炜 刘松荣 吴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6,共12页
为解决现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辆称重系统在泛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与机器学习的非接触式动态称重方法。首先,通过视觉大模型设计了一个创新的边缘检测算法,用于精确获取轮胎变形参数;其次,基于Mask-R... 为解决现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辆称重系统在泛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大模型与机器学习的非接触式动态称重方法。首先,通过视觉大模型设计了一个创新的边缘检测算法,用于精确获取轮胎变形参数;其次,基于Mask-RCNN(Mask-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开发了一个包含完整轮胎字符数据库的通用识别模型,能够准确标记并提取轮胎侧壁的特征信息;进一步,采用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构建了一个用于预测车辆轮胎与路面接触力的机器学习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地,通过对SUV车辆和载重货车的测试,证明了该方法与传统动态称重系统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5%,显示出高精度和优越性能。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不需安装传感器的车辆称重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未来在收费站、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动态称重 机器学习 视觉大模型 字符识别 荷载监测
原文传递
在连续梁桥中内填混凝土偏心圆形钢桥墩抗震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占飞 申启航 +1 位作者 隋伟宁 梁永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目的讨论桥墩顶部时程位移、桥墩底部反力-桥墩顶部位移滞回曲线、桥墩根部应力分布及变形状态等分析结果,考察上部结构偏心作用对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以及内填混凝土钢桥墩的抗震性能效果,探明内填混凝土圆形钢桥墩以及空钢管桥墩在整... 目的讨论桥墩顶部时程位移、桥墩底部反力-桥墩顶部位移滞回曲线、桥墩根部应力分布及变形状态等分析结果,考察上部结构偏心作用对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以及内填混凝土钢桥墩的抗震性能效果,探明内填混凝土圆形钢桥墩以及空钢管桥墩在整体结构中的抗震性能.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在顺桥向、横桥向分别输入罕遇地震动,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在顺桥向地震动激励时,上部结构偏心作用对连续梁桥桥墩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在横桥向地震动激励时,随着上部结构偏心率的增加,桥墩最大响应位移也增加,偏心率对桥墩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无论顺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空钢管桥墩均发生了屈服,桥墩根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局部失稳变形过大,丧失承载能力;部分填充混凝土钢桥墩也进入了弹塑性阶段,内填混凝土抑制了钢管局部失稳变形发展.结论钢桥墩填充混凝土后提高了承载能力,减小了最大响应位移,有效地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连续梁桥 有限元分析 内填混凝土钢桥墩 地震动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地震动入射角对空心薄壁高墩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单德山 韩璐璐 +1 位作者 瞿发宪 董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103,共14页
为了充分评估空心薄壁高墩大跨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中国西部某四跨高墩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计入竖向地震动的影响,结合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讨论了水平地震动入射角... 为了充分评估空心薄壁高墩大跨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中国西部某四跨高墩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计入竖向地震动的影响,结合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讨论了水平地震动入射角对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依据一阶可靠度理论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对桥梁结构系统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3#刚构桥墩的弯曲和剪切易损性云图与1#、4#悬臂墩的弯曲和剪切易损性云图差异明显,桥墩弯曲和剪切的地震易损性不仅与地震动入射角有关,还与桥墩结构形式有关;支座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及完全损伤状态下的损伤概率分布相似,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4g时,最大损伤概率的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180°,当地面峰值加速度大于0.6g时,轻微损伤和中度损伤的最不利入射角为0~180°,支座变形的最不利地震动输入方向主要为纵桥向和横桥向。由此可见,各关键构件的不同损伤指标下的损伤概率随地震强度、方向变化的规律各不相同;不同损伤指标下系统及各构件的最不利地震动入射角及其区间数量和范围也各不相同;仅讨论纵桥向或横桥向构件地震易损性不能合理评估桥梁结构的实际抗震需求,采用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能准确定位最不利地震动入射角,实现高墩大跨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三维地震易损性分析 地震动 空心薄壁墩 最不利入射角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某跨海大桥运营期交通特性及荷载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荣 石雪飞 阮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7,共8页
通过对某跨海大桥1个月的WIM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运营阶段的交通组成特性及其规律,讨论了车辆荷载和车队荷载特性、多车道汽车荷载的横向分布规律。以该跨海大桥双塔三跨斜拉桥结构的关键截面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在实测车流荷载作用下的... 通过对某跨海大桥1个月的WIM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运营阶段的交通组成特性及其规律,讨论了车辆荷载和车队荷载特性、多车道汽车荷载的横向分布规律。以该跨海大桥双塔三跨斜拉桥结构的关键截面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在实测车流荷载作用下的效应分布特征,并与现行设计规范的汽车效应标准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车头间距和时距与小时交通量呈现出二项指数函数关系;由于不同轴型车辆对行驶车道选择的倾向性,导致各车道汽车荷载水平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单个重车车道效应极值大于规范值,而多车道总体效应小于规范值。探讨了现行规范在多车道荷载折减问题和大跨径桥梁汽车荷载效应计算模式上的不足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动态称重 交通特性 车辆荷载 大跨径桥梁 效应分析
下载PDF
近断层区地震动的有限断层数值模型与分析
15
作者 马海英 邱媛 +1 位作者 夏烨 赖明辉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近场地震动含有脉冲成分,对桥梁的作用响应区别于远场地震动,其破坏更大,会导致桥梁出现坍塌等严重事故。为评估断层场地的近场地震效应,并为跨断层斜拉桥Benchmark模型平台提供近场地震动数据,基于琼山地震旧址的地质结构特征,建立有... 近场地震动含有脉冲成分,对桥梁的作用响应区别于远场地震动,其破坏更大,会导致桥梁出现坍塌等严重事故。为评估断层场地的近场地震效应,并为跨断层斜拉桥Benchmark模型平台提供近场地震动数据,基于琼山地震旧址的地质结构特征,建立有限有限断层数值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包括构建断层影响区域、确定断层破裂面的平均滑动、以及点震源地震动模拟。并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观测点,比较数值分析结果与相近等级的记录地震动脉冲特性参数。分析了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验证了有限断层震源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断层破裂面视倾角越小,地面最大峰值加速度P_(GA)、地面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P_(GV2A)和Arias强度I_(a)越大,地震动脉冲性越强。垂直断层破裂面方向的地面峰值加速度P_(GAv)、P_(GV2A)在上盘或在传播方向的数值大于下盘,表现出了近断层地震的上盘效应和方向性效应;而平行断层破裂面方向的地面峰值加速度P_(GAp)、I_(a)和两水平方向的Arias强度之比I_(y2x)的分布规律恰好相反,其原因是横向地震动在下盘观测点的断层距更近,下盘上的效应大于上盘。模拟的M_(w)7.5的正断层地震动除P_(GA)与1999年ChiChi地震CHY101(M_(w)7.62的斜滑断层)较为接近外,其余地震动脉冲特性参数和同类型的1980年Irpinia Sturno(M_(w)6.9的正断层)地震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有限断层数值模型 正演模拟 地震动 脉冲成分 结构参数
原文传递
复杂工况下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研究
16
作者 韩镇畴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为解决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单一的线性规划过程易受复杂工况、作业区间难以确定等问题的干扰,导致规划效果与避障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复杂工况下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首先通过桥式起重机动力学模型确定复杂工况下起重机运... 为解决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单一的线性规划过程易受复杂工况、作业区间难以确定等问题的干扰,导致规划效果与避障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复杂工况下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首先通过桥式起重机动力学模型确定复杂工况下起重机运动轨迹,然后结合运动轨迹得到起重机无碰撞作业区间估计结果,从而确定桥式起重机吊装路径自适应规划目标函数,遗传算法通过插入算子、变异算子与删除算子求解目标函数,得到桥式起重机吊装最优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路径规划效果好、避障能力强、规划时间短,具备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吊装路径 自适应规划 运动轨迹 无碰撞作业区间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大跨度连续梁桥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芮 郑史雄 +3 位作者 贾宏宇 杨健 陈应高 赵灿晖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3,共5页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桥梁墩柱多数会进入弹塑性阶段。为研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弹塑性动力响应规律,首先基于SAP2000软件建立一座大跨度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墩底集中塑性铰的方法模拟桥梁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行为;其次按JTG/T ...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桥梁墩柱多数会进入弹塑性阶段。为研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弹塑性动力响应规律,首先基于SAP2000软件建立一座大跨度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墩底集中塑性铰的方法模拟桥梁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行为;其次按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选择3条实测地震波作为该桥地震动输入;最后对该桥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相同地震强度下,塑性分析比单纯弹性分析时位移增大,内力减小;塑性分析下桥墩顺桥向及横桥向弯矩均比弹性分析下有所减小,最大减幅为51.21%,最小减幅为26.10%;塑性铰耗能作用明显,顺桥向墩底最大转角位移塑性分析超过弹性分析结果达681.82%。说明塑性分析下桥墩的塑性变形吸收和消耗了部分地震波能量使桥墩内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弹塑性分析 数值模拟 塑性铰 地震动 SAP2000 耗能作用 罕遇地震
下载PDF
Quick Weighing of Passing Vehicles Using the Transfer-Learning-Enhanc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8
作者 Wangchen Yan Jinbao Yang Xin Luo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6期2507-2524,共18页
Transfer learning could reduc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required by the training of new models and be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generalized applications of the trained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In this study,a transfer l... Transfer learning could reduc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required by the training of new models and be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generalized applications of the trained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In this study,a transfer learningenhanc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wa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gross weight and the axle weight of moving vehicles on the bridge.The proposed transfer learning-enhanced CNN model was expected to weigh different bridges based on a small amount of training datasets and provide high identification accuracy.First of all,a CNN algorithm for bridge weigh-in-motion(B-WIM)technology wa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axle weight and the gross weight of the typical two-axle,three-axle,and five-axle vehicles as they crossed the bridge with different loading routes and speeds.Then,the pre-trained CNN model was transferred by fine-tuning to weigh themoving vehicle on another bridge.Finally,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and the amount of training data require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CNN model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trained CNN model using transfer learning for B-WIM technology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xle weight and the gross weight for moving vehicles on another bridge while reducing the training data by 63%.Moreover,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pre-trained CNN model using transfer learning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model,showing its promising potentials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weigh-in-motion transfer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大跨度公路悬索桥涡振条件下驾驶员全身振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金 李涵 +1 位作者 熊籽跞 李永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74,84,共16页
作为大跨度悬索桥在服役期间最主要的风致振动灾害之一,涡振会显著降低桥上驾驶员的人体振动舒适度。文章开展了大跨度悬索桥在涡振条件下,车辆在桥上行驶过程中车内驾驶员全身振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 作为大跨度悬索桥在服役期间最主要的风致振动灾害之一,涡振会显著降低桥上驾驶员的人体振动舒适度。文章开展了大跨度悬索桥在涡振条件下,车辆在桥上行驶过程中车内驾驶员全身振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通过引入简谐涡激力模型模拟桥梁的涡振,利用ANSYS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建立了大跨度公路悬索桥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国际标准评价法ISO 2631-1∶1997(E)的人体全身振动评价方法,包含舒适度和晕动病的评价两个方面。然后,基于已建立的风-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和人体全身振动评价方法,以一座大跨度公路悬索桥为例,围绕舒适度和晕动病对涡振条件下桥上驾驶员的全身振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晕动病的大跨度悬索桥的涡振限值。研究结果如下:对于驾驶员舒适度,路面粗糙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即路面粗糙度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驾驶员的舒适度。对于驾驶员晕动病,桥梁的涡振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即随着涡振振幅的增加,桥上驾驶员的晕动病评价指标呈线性增加的规律;而随着涡振频率的增加,桥上驾驶员的晕动病评价指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最后,基于驾驶员晕动病指标,文章提出了针对大跨度悬索桥可能发生的不同涡振模态对应的涡振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涡激共振 全身振动 舒适度 晕动病 风-车-桥耦合振动 涡振限值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活动影响的规律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七二 沈新培 +2 位作者 董学超 陈凯 杜玲玲 《中国综合临床》 2022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发现其规律和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表面...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发现其规律和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仪采集患者双、单桥式运动时竖脊肌、腹直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RMS)和肌电积分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_(1),Q_(3))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相关肌群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0.0(21.3,45.5)μV与24.0(14.0,35.8)μV]和IEMG[15.5.(10.0,23.0)μV·s与9.0(5.0,13.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7、4.19,P值分别为0.039、<0.001);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1.0(15.3,70.0)μV与17.0(11.0,28.8)μV]和IEMG[14.5(8.0,26.5)μV·s与7.0(5.0,10.8)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4、3.64,P值分别为0.001、<0.001);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8.5(32.3,46.0)μV与35.0(22.3,43.0)μV]和IEMG[16.5(12.0,22.8)μV·s与12.0(7.0,21.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2.45,P值分别为0.025、0.014);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8.0(15.3,70.0)μV与19.0(12.0,35.5)μV]和IEMG[16.0(10.0,27.0)μV·s与6.5(5.0,12.5)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8、4.34,P值分别为0.003、<0.001);患侧双、单桥臀大肌的RMS[24.0(14.0,35.8)μV与35.0(22.3,43.0)μV]和IEMG[9.0(5.0,13.0)μV·s与12.0(7.0,21.0)μ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1.99,P值分别为0.025、0.047)。结论双、单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核心肌群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对于臀大肌激活程度单桥更优于双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桥式运动 表面肌电 核心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