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杨超 闫庆梓 +4 位作者 唐洁 夏伯侯 林丽美 贺庆芝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06-3111,共6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 目的:研究蒲公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抗炎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对蒲公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研究挥发油抗炎活性;采用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乳腺癌(4T1)组织HE、TUNEL染色和Micro-CT扫描研究蒲公英挥发油抗乳腺癌活性。结果: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蒲公英挥发油,萃取率为5.55%;GC-MS联用分析鉴定蒲公英挥发油成分26个,占总挥发油成分83.72%,主要成分为亚麻酸(51.70%)、棕榈酸(18.41%)、油酸(2.75%)、棕榈酸乙酯(1.94%)、二十二烷酸(1.40%)、十九烷酸(1.23%)等,其中油酸、棕榈酸乙酯首次从蒲公英挥发油中获得。抗炎活性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炎症因子NO以及TNF-α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抗肿瘤细胞实验表明蒲公英挥发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有很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0.61mg/m L;动物实验中HE、TUNEL染色发现蒲公英挥发油组乳腺癌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变稀疏,能明显抑制肿瘤增值、促进凋亡,Micro-CT扫描发现肿瘤组织体积变小、且小鼠骨骼完好。结论:蒲公英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和抗乳腺癌作用,可以为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挥发油 GC-MS MICRO-CT 抗炎 乳腺癌 肿瘤
原文传递
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宁博 钟进营 +3 位作者 孙红涛 高海冰 张少成 徐晓梦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期63-65,100,共4页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并于术后2~6周后行放射治疗;对照组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并于术后2~6周后行放射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的水平,并对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β2-MG、CEA、CA15-3、CA125、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β2-MG、CEA、CA15-3、CA125、YKL-4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β2-MG、CEA、CA15-3、CA125、YKL-4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行放疗过程中,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00%、30.00%、25.00%;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放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达到与乳腺癌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是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应该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放疗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人体乳腺癌组织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霍红 胡祥 +3 位作者 关宏伟 王幸福 车迅 黄威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正常乳腺组织、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 .与正常组织的光谱相比 ,癌组织中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残基的νC— O( H) 谱带位置明显向高波数位移 ,表明组织中该基团中的氢键大部分被破坏 .蛋白质分子的氢键化的...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正常乳腺组织、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 .与正常组织的光谱相比 ,癌组织中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残基的νC— O( H) 谱带位置明显向高波数位移 ,表明组织中该基团中的氢键大部分被破坏 .蛋白质分子的氢键化的νNH谱带位置向低波数位移 ,且谱带形状也有所改变 ,说明 NH… O=C氢键化程度增强 .核酸的磷酸二酯基团的 νs,PO- 2 谱带吸收强度明显增强 ,反映癌细胞内 DNA相对含量增加 ;位于 970 cm- 1 附近的νs,PO- 3谱带强度增加 ,提示细胞中磷酸化蛋白含量增加 .而胶原蛋白的特征谱带强度减弱 ,说明其相对含量减少 .研究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乳腺癌 肿瘤研究 诊断
下载PDF
西黄丸联合TC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徐国暑 谢鑫灵 孙大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234,共3页
目的:观察西黄丸联合TC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5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8例,采用西黄丸+TC化疗方案;对照组125例,采用TC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两组患则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西黄丸联合TC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5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8例,采用西黄丸+TC化疗方案;对照组125例,采用TC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两组患则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癌胚抗原)、CA125表达水平及KPS评分(卡氏评分),并记录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52.34%,高于对照组的3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CEA、CA125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脱发发生率于对照组水平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及口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配合TC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TC化疗 晚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记物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疲三针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猜 田华琴 +1 位作者 曾白玉 何新芳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950-953,共4页
目的:观察疲三针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必要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疲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 目的:观察疲三针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必要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疲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程度均有所改善,且针刺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后肝郁脾虚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有效率为50.0%,针刺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三针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 癌因性疲乏 疲三针 肝郁脾虚证 针刺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血清CA153、BXTM及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琛 王征 +4 位作者 郭满高 金亮 李鵾鹏 张浩 李伟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2期1978-198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BXTM与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286例,均行病理活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BXTM与CEA,比较乳腺癌及乳腺...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BXTM与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286例,均行病理活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BXTM与CEA,比较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各指标差异,分析三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286例患者病理检测确诊为乳腺癌108例,乳腺良性病变17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及BXTM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P<0.05),且均与乳腺癌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A153+BXTM+CEA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特异度及准确性最高,而BXTM单独检测的灵敏度最高。结论 肿瘤标志物CA153+BXTM+CEA联合检测对于早期乳腺癌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早期血清学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CA153 CEA BXTM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松 薛文华 +4 位作者 赵晓玉 梁艳 齐跃东 康健 高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212-3216,共5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为新辅助化疗(NAC)方案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8例,依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23例)、Lumina...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为新辅助化疗(NAC)方案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8例,依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23例)、Luminal B型(21例)、基底细胞型(11例)、HER2过表达型(18例)和正常乳腺样型(15例)。所有患者均予多西他赛注射液+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连续治疗6个周期(每21 d为1个周期),比较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 CR)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CA)125、CA153]的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8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64%,其中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3%,显著高于其他分子分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分子分型患者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患者的p CR率为27.27%,以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的p CR率最高(45.45%);除HER2过表达型与正常乳腺样型患者p CR率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分子分型患者p CR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53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分子分型患者CEA、CA125、CA153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分子分型患者上述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的NAC方案可降低乳腺癌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各分子分型乳腺癌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和p CR率优于其他各分子分型患者,该NAC方案可作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分子分型 病理完全缓解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RECIST标准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WHO标准比较 被引量:30
8
作者 蒋朝霞 彭卫军 +5 位作者 许玲辉 黄晓燕 殷文瑾 饶南燕 李俊杰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背景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评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2000年制订的RECIST标准在WHO标准基础上作了改进,但其价值如何仍需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的比较,评价RECIS... 背景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评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2000年制订的RECIST标准在WHO标准基础上作了改进,但其价值如何仍需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的比较,评价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RECIST标准和WHO标准回顾性评价3个临床试验中67个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测量所有病灶治疗前后的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对每个患者的靶病灶累加进行疗效评价,分为4类:完全缓解,即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即肿瘤最长径缩小30%以上,或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疾病进展,即肿瘤最长径增大20%以上,或面积增大25%以上;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种疗效评价的结果。结果:共测量205个病灶(肺转移灶119个,肿大淋巴结53枚,肝转移灶29个,胸壁转移灶4个)。两种标准在61个(91.0%)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一致,使用RECIST标准在4个患者中的评价较WHO标准提高,另外2个患者的评价降低。使用两种标准评价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基本一致,可用于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体层摄影术 肿瘤测量 疗效 RECIST标准 WHO标准
下载PDF
小柴胡汤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秦春华 李凤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20-1421,1438,共3页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小柴胡汤辅助化疗的观察组和普通化疗的对照组,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血管生成指标VEGFA、VEGF...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小柴胡汤辅助化疗的观察组和普通化疗的对照组,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血管生成指标VEGFA、VEGFB、sFlt-1,观察化疗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EA、CA125、CA153、VEGFA、VEGF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l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辅助化疗能够有效的减少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小柴胡汤 化疗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Changing patterns and survival improvements of young breast cancer in China and SEER database, 1999-2017 被引量:29
10
作者 Rong Guo Jing Si +7 位作者 Jingyan Xue Yonghui Su Miao Mo Benlong Yang Qi Zhang Weiru Chi Yayun Chi Jiong W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n young females was usually considered more aggressive and requires aggressive therap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early detection and improved treatments changed the patterns of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n young females was usually considered more aggressive and requires aggressive therap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early detection and improved treatments changed the patterns of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ver time.Methods: Females under 40 years of ag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during the periods 1999-2017 and1999-2015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FUSCC) and the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 registry, respectively.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Patients diagnosed before 2013 were followed up.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15.0% and 5.3% in the FUSCC and SEER cohorts, respectively. In the FUSCC cohor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from 8.8% to 16.9%;P<0.0001) and it remained stable in SEER cohort. The proportion of T1-stage tumor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FUSCC cohort(from 35.3% to 41.9%;P=0.008), whereas it decreased in SEER cohort(from 42.4% to 33.0%;P<0.0001). The percentage of estrogen receptor(ER)-positive cancers was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both the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 and DCIS patients in the two cohorts.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immediate implant reconstruction after mastectomy both exhibited increased use over time in the FUSCC cohort. Both the FUSCC and SEER cohort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prognosis in the recent time period.Conclusions: With the increased early-stage and ER-positive diseases in young patients as well as better systemic treatment strategies, improved survival has been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deescalation in surgical therapie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YOUNG age tumor PATHOLOGY SURVIVAL
下载PDF
健康宣教传播乳腺癌和宫颈癌相关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常鹄 李纪宾 +3 位作者 陈元立 陈香兰 陈宇梅 邹小农 《中国医药》 2019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对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9月在北京参加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健康宣教活动的95例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两部分。分析调查对象对乳腺癌和...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对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9月在北京参加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健康宣教活动的95例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两部分。分析调查对象对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95例调查对象对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总分平均(9. 6±4. 6)分,知晓评分平均(36. 9±17. 8)%。55~59岁患者知晓评分最高,<55岁患者知晓评分最低;有乳腺癌病史患者知晓评分高于有宫颈癌病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调查对象对各项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6. 3%~74. 7%,知晓率最高的是'1项及以上检出乳腺癌的项目',最低的是'4项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各项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8. 9%~43. 2%,知晓率最高的是'健康妇女应每年接受宫颈癌筛查1次',最低的是'经常吸烟不能预防宫颈癌'。结论本研究调查对象对乳腺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评分较低,亟需加强对乳腺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宫颈癌 肿瘤防治 健康教育
下载PDF
MRI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术前瘤体体积及病理分型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明利 吕鹏威 +2 位作者 杨雪 杨云卿 韩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4期72-74,10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术前瘤体体积及病理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术前均接受乳腺MRI、钼靶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术前瘤体体积及病理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术前均接受乳腺MRI、钼靶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瘤体体积及病理分型情况。结果 MRI在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对瘤体体积评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对于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及粘液腺癌病理分型的符合率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 MRI在术前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病例分型也较准确,对瘤体体积的评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I 钼靶X线 瘤体体积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吕蕾 冯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8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CEA、CA125、CA153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A125、...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CEA、CA125、CA153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并且呈现出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三项指标联合检查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4.5%,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EA、CA125、CA153联合检查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胚抗原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5种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对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寒 姜军 +3 位作者 杨新华 范林军 谢竞 周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不同组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乳腺良性病变以及48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检测值。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不同组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乳腺良性病变以及48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的检测值。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5种标志物的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CA15-3、CA125、CEA、CYFRA21-1和TPS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4.2%、47.9%、29.1%、43.75%、31.25%,CA125与CA15-3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到87.50%。结论CA125和CA15-3的联合检测是筛查乳腺癌的较好的组合,可以互相弥补单一指标的不足,以互补的方式较为显著地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CA15-3 CA125 CEA CYFRA21-1 TPS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金华 张耀晴 朱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与乳腺癌分期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4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良性病组)的血清VEGF、TNF-α和IL-6的浓度...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与乳腺癌分期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4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良性病组)的血清VEGF、TNF-α和IL-6的浓度,并与4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乳腺癌组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P均<0.01)。乳腺癌患者IV期组>III期组>I、II期组(P均<0.01)。伴有腋窝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外周血VEGF、TNF-α和IL-6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 TNF-Α IL-6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下载PDF
扶正消瘤汤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世繁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544-1546,1550,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消瘤汤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4例,根据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扶正消瘤汤治疗。比较2组... 目的:探讨扶正消瘤汤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4例,根据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扶正消瘤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乳腺癌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CA153、TSGF、VEGF-A、IGF-1及TK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CD3^+、CD4^+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3^+、CD4^+比例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及2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T-B评分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扶正消瘤汤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扶正消瘤汤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单海琳 苏瑛 +2 位作者 周斌 邹润龙 邵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988-991,9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及转移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于第1、2、3周期化疗前3天内分别取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CTCs检测;于第3周期化疗前进行... 目的探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中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及转移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于第1、2、3周期化疗前3天内分别取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CTCs检测;于第3周期化疗前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比较化疗2周期后不同转归患者的CTCs情况;所有患者于第3周期化疗开始每个月随访,直至出现新增转移灶时终止;于全部化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再次分别进行CTCs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第1、2、3周期化疗前,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CTCs数目分别为(15.34±4.12)、(7.82±1.56)、(3.71±1.04),阳性率分别为73.00%、56.00%、29.00%,化疗1、2周期后的CTCs数目及阳性率均较初次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化疗2周期后,CTCs阴性患者及CTCs数目减少患者的总有效率(RR)(73.24%、66.20%)分别高于CTCs阳性患者及CTCs数目增加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化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CTCs阴性患者的转移复发率(5.41%、10.91%、25.00%)均明显低于CTCs阳性患者。结论外周血CTCs检测可用于中晚期乳腺癌的化疗疗效评价和转移监测,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乳腺癌 血循环肿瘤细胞 疗效 转移
下载PDF
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钟国成 敬新蓉 +6 位作者 李莉 闵敏 孙薏 岳伦丽 王跃蓉 廖皓 陈健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CIK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DC联合CIK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CIK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DC联合CIK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自身肿瘤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杀伤活性。此外,20例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后,接受Ag-DC+CIK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临床免疫疗效。结果:①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②将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后,CIK的体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瘤活性明显提高;③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Ag-NORs的IS值明显增高;CD3+、CD8+、CD56+升高;PBMC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0.05);④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细胞在体外能明显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亦能增强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免疫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抗原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疗法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严婕 何建怀 胡雄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疗法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既往因其他因素未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已确诊为内脏转移,不包含脑转移)的晚期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疗法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既往因其他因素未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已确诊为内脏转移,不包含脑转移)的晚期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紫杉醇。对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2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53和TPS指标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CD3^+、CD4^+、CD4^+/CD8^+及NK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CD3^+、CD4^+/CD8^+及NK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腹泻、肝损伤、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可有效减少肿瘤标志物分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临床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妥珠单抗 吉西他滨 紫杉醇 转移性乳腺癌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超声造影、MRI及血清学检测在评估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霞 赖瑾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学检测在评估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MRI、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学检测在评估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MRI、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分析各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以及其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血流分级为Ⅱ~Ⅲ级、灌注顺序为皮质部向门部、超声声晕不规则不清晰、超声增强不均匀、边缘无放射状增强的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RI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块短长径比值小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RI(Kappa=0.859)、超声造影(Kappa=0.708)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CA153(Kappa=0.43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CA125(Kappa=0.245)、CEA(Kappa=0.155)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低。超声造影+MRI+肿瘤标志物(Kappa=0.984)与病理诊断几乎完全一致。结论超声造影、MRI对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诊断效能较低,多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腋窝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