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动员与细胞移植对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路璐 彭建军 +3 位作者 胡大一 朱正言 王长华 李建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模型的心脏修复作用。方法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注 1d ,皮下注射连续 5d行骨髓动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4~ 8)× 10 6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入行细胞移植。 3...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模型的心脏修复作用。方法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注 1d ,皮下注射连续 5d行骨髓动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4~ 8)× 10 6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入行细胞移植。 3周后观察超声心动图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不同区域血管计数 ,并观察增殖期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或再生心肌细胞。结果 骨髓动员组和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 ;二组均可见心肌细胞再生 ;细胞移植组和骨髓动员组均可见大量新生血管 ,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结论 骨髓动员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动员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再生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雷 陈涛 +1 位作者 王琨 仝现州 《当代医学》 2016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方法 4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进行骨髓动员,抽取约200 mL骨髓血,经过分...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方法 4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进行骨髓动员,抽取约200 mL骨髓血,经过分离,提纯后提取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注射在下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治疗6个月后疼痛、麻木、冷感缓解37例,改善率为82.22%。45例缺血评分由术前(9.83±3.08)分降至(3.67±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P<0.05)。8例伴有溃疡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在4例足趾严重坏疽患者中,其中2例经手术切除坏疽足趾后,愈合良好;1例疼痛症状消失,坏疽组织脱落后痊愈;1例于膝关节平面下行截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虽然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但对于不适于行介入及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或者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骨髓动员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骨髓动员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凤勤 檀增桓 +2 位作者 何立明 杨力 高素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髓动员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远端流出道狭窄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66.2岁,糖尿病病程4...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髓动员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远端流出道狭窄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66.2岁,糖尿病病程4~22年,平均14.6年。18例患者中共有患肢33条。所有患者均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300μg/d皮下注射,使手术日WBC达30.0×109/L(不超过50.0×109/L)。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局部麻醉,自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血200ml左右,在百级操作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纯出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40~50ml,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全麻下,于患肢小腿沿血管走行方向自上而下予以肌肉注射。结果观察3个月,33条患肢麻木、冷凉缓解率为100%;疼痛缓解率为89.7%;间歇性跛行缓解率为47.1%;行走间距延长率为52.9%;溃疡愈合率为66.7%;坏疽好转率为50%;有2例2条患肢坏疽截肢平面降低;踝肱动脉指数(ABI)改善率75.8%。本组病例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骨髓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动员 自体骨髓血 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下载PDF
骨髓动员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脏中定植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文 曾定尹 +1 位作者 Michael Kuhl mann Sigrid Nikol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心脏内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60只分为骨髓动员组和对照组,先后行脾切除、骨髓移植(骨髓供体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动员及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3周将...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心脏内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60只分为骨髓动员组和对照组,先后行脾切除、骨髓移植(骨髓供体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动员及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3周将小鼠心脏取出并切片行组织学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骨髓动员可以增加EGFP阳性细胞在心脏中梗死区和边缘区的定植,但绝大多数EGFP阳性细胞都同时表达CD45。仅发现有极少数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且与骨髓动员无相关性。结论骨髓动员能够明显促进骨髓来源细胞定植入小鼠心脏的梗死区;极少数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其数量远不足以修复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骨髓造血干细胞不参与梗死区疤痕形成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动员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共聚焦激光扫描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骨髓动员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佟铸 张建 +6 位作者 李建新 谷涌泉 陈兵 罗涛 杨盛家 张淑文 汪忠镐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动员后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探讨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是否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动员后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探讨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是否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ory factor,rhG-CSF)注射液注射将Lewis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EBM-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EPCs的鉴定;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黏附能力。另取Lewis大鼠制备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制备后7d将8×106个EPCs移植至缺血侧后肢的肌肉内,按照移植EPCs来源不同将后肢缺血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EPCs移植4周后行后肢血管造影,计算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结果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黏附能力测定实验中动员组黏附EPCs数量为(22.3±2.8)个/×100高倍视野大于对照组(16.8±4.4)个/×100高倍视野(P<0.05);大鼠骨髓源EPCs移植至缺血肢体后4周动员组EPCs移植后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为(4.7±1.0)大于对照组(3.3±0.5)(P<0.05)。结论骨髓动员使骨髓源EPCs功能改善,其可能是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动员 内皮祖细胞 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干细胞Mobilopathy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晨潮 孙丽娜 +2 位作者 米州洋 邹惟莹 邹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8-862,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高血糖可导致细胞损伤和内源性修复机制受损,引发多器官并发症,而骨髓微环境作为多器官系统汇合和交流重要部位,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糖尿病干细胞Mobilopathy是指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神...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高血糖可导致细胞损伤和内源性修复机制受损,引发多器官并发症,而骨髓微环境作为多器官系统汇合和交流重要部位,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糖尿病干细胞Mobilopathy是指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脂肪沉积、炎症等方式改变骨髓微环境和功能,进而导致骨髓干细胞动员受损的疾病状态。此种骨髓微环境变化不仅减少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和损害其功能,还加剧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通过骨髓动员剂和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改善骨髓微环境和恢复骨髓干细胞的功能,有助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髓动员 干细胞mobilopathy
原文传递
骨髓动员在糖尿病小鼠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楠 张鸿坤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动员在糖尿病小鼠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鼠模型,切除一侧肢体股动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骨髓动员,以观察缺血肢体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8周后,血浆... 目的探讨骨髓动员在糖尿病小鼠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鼠模型,切除一侧肢体股动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骨髓动员,以观察缺血肢体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8周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开始下降,骨髓动员后8 d,外周血CD^+_(34)细胞明显增加[从(0.15±0.05)%到(2.30±0.41)%],半定量RT-PCR检测缺血肢体肌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动员后2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骨髓动员组的缺血肢体血流明显高于未动员组[(76.37±6.10)%vs(18.07±3.40)%,P<0.05],vWF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检测动员组也明显高于未动员组[(26.6±4.8)个/每视野vs(11.5±2.6)个/每视野,P<0.05]。结论糖尿病能降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但骨髓动员能促进糖尿病小鼠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动员 肢体缺血 糖尿病 实验性 新生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动员预防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侯国欣 仝现州 李红普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8期1-2,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选择30例需对狭窄动脉植入内支架的自愿者,设为治疗组,在植入内支架的前3~5d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30例只行内支架植入,设为对照组。术后对...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选择30例需对狭窄动脉植入内支架的自愿者,设为治疗组,在植入内支架的前3~5d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30例只行内支架植入,设为对照组。术后对病变部位性64排CT血管成像(D0),而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8个月分别对病变部位行64排CT血管成像(D1、D2、D3、D4),对比管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管径不小于术后90%为通畅。治疗组1个月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100%、6个月通畅率96%、18个月通畅率92%。对照组1个月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81%、6个月通畅率76%、18个月通畅率56%。结论动脉狭窄内支架植入,结合骨髓动员,可提高术后通畅率,巩固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内支架植入 骨髓动员 干细胞
下载PDF
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方青波 戈小虎 《农垦医学》 200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新西兰雄兔右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其分为4组:实验1组(7只)单纯应用重...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新西兰雄兔右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其分为4组:实验1组(7只)单纯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动员,实验2组(7只)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制备成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右后肢缺血部位,实验3组(7只)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进行骨髓动员组,4组(7只)为生理盐水注射组,于动物模型制备后第5周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4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的新西兰雄兔缺血右后肢缺血部位动脉较其他组明显增多,CD34免疫组化标记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骨髓动员 下肢缺血
下载PDF
骨髓细胞动员增强趋化因子活性对静脉血栓溶解吸收的影响
10
作者 孙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动员对巨噬细胞聚集静脉血栓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血栓组和rhG-CSF组。术前0.5h、术后7d和14d采集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MCP-3水平。术后7d、14d取血栓组和rhG-CSF组下腔...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动员对巨噬细胞聚集静脉血栓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血栓组和rhG-CSF组。术前0.5h、术后7d和14d采集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MCP-3水平。术后7d、14d取血栓组和rhG-CSF组下腔静脉标本,用RT-PCR法检测血栓中MCP-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drhG-CSF组外周血MCP-3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假手术组和血栓组术后14d外周血MCP-3水平,分别与术前、假手术组和血栓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14d,rhG-CSF组MCP-3mRNA表达较血栓组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髓细胞动员增强了MCP-3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动员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3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不同时点心梗大鼠心肌VEG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金生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不同时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40只Wistar大鼠建立急性AMI模型后随机分成西药动员组(皮下注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0μ...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不同时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40只Wistar大鼠建立急性AMI模型后随机分成西药动员组(皮下注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0μ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μg.kg-1.d-1;中药动员组腹腔注射血塞通(成分三七总皂苷)150mg.kg-1.d-1;中西药动员组皮下注射G-CSF50μg.kg-1.d-1和腹腔注射血塞通150mg.kg-1.d-1,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又按1d、7d、14d3个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其中G-CSF每天1次,共用7d,血塞通注射液每天1次,直到每亚组处死动物前停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不同时点AMI模型心功能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点AMI模型边缘区VEGF、bFGF蛋白表达变化、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点AMI模型边缘区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苷可提高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抑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增大、提高AMI模型边缘区bFGF、VEGF蛋白表达水平、减轻细胞超微结构损坏,促进心梗区周边部位再血管化,达到保护心肌目的。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从而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骨髓干细胞动员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素萍 高传玉 刘煜昊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2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把20只大 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每只大鼠均于24 h,7 d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 I在24 h,7 d较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把20只大 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试验组,每只大鼠均于24 h,7 d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心肌肌钙蛋白 I在24 h,7 d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动员骨髓干细胞,迁移到 心肌,修复受损的心肌,减少心肌肌钙蛋白I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动员剂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冠茂 马利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诊的150例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诊的150例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试验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试验组LVMI高于对照组,LVPWT、IVS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34;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有助于改善CHF患者的心室重塑状况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可有效促进其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整体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参附注射液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肌重构 骨髓干细胞动员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以宽 龚建平 +1 位作者 罗文军 孙建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动员组(使用rhG-CSF皮下注射)。分析不同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病理组织形态、血栓机化率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在深静脉血栓溶解中的作用。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动员组(使用rhG-CSF皮下注射)。分析不同时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病理组织形态、血栓机化率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与手术组比较,术后第7天动员组静脉血栓内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第14天,血栓的机化范围更广,血栓机化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促进了血栓的溶解、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骨髓干细胞动员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克强 齐新 +3 位作者 杜建平 程立松 杨文玲 李研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4-497,F0003,共5页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单用或合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状况。方法液氮冷冻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动员组(N,n=8)、假手术组(SO,n=6)、梗死组(MI,n...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单用或合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观察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状况。方法液氮冷冻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动员组(N,n=8)、假手术组(SO,n=6)、梗死组(MI,n=8)、G CSF治疗组(G,n=8)、rhGH治疗组(GH,n=8)和G CSF+rhGH治疗组(GG,n=8)。计数动员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单个核细胞百分比(MNC%);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N组及G组动员后WBC和MNC%较动员前均明显增加(P均<0.01)。MI组动员后WBC明显高于动员前(P<0.01),但MNC%与动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动员后WBC和MNC%均显著高于MI组动员后(P均<0.05)。2MI、G、GH、GG4组间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3GH、GG组动物处死时体重和心脏重量均明显高于SO、MI和G组(P均<0.05)。GG组心脏重量/体重比高于SO、MI和G组(P<0.05)。4G、GH和GG组毛细血管计数明显多于MI、SO组,GG组多于G、GH组(P均<0.01)。5G、GH和GG组均可见BrdU(+)新生细胞,部分形成新生毛细血管;G、GG组还可见新生心肌样细胞。结论1G CSF可动员正常和心肌梗死后大鼠自体骨髓干细胞到外周血循环并进入梗死区,使大鼠梗死区心肌样细胞及毛细血管再生。2rhGH可促进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但不再生心肌样细胞。3G CSF联合rhGH治疗使大鼠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提示两药合用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骨髓干细胞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激素 重组 心肌再生 血管新生
下载PDF
The Mobiliz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ith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魁武 张良登 王阶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11期873-880,共8页
Heart failure (HF) is a severe heart disease. The use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Cs)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F has been a hot topic to research both in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 Heart failure (HF) is a severe heart disease. The use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Cs)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F has been a hot topic to research both in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CM).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trials and experiments on study of BMCs mobilization for HF therapy, including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 effect of BMCs mobilization is favorable for cardiac repair, while some advantages of CM support the advanced study of its application in BMCs mobilization to treat HF. In addition, with mechanisms of autologous BMCs mobi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F that will be revealed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stem cells niches, integrative medicine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linical thought of therapy model gradually. Simultaneously, CM should adapt the new approaches of stem cells progresses on HF treatment as 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it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mobilization heart failure Chinese medicine cardiac repair
原文传递
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霄 方晓艳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脑缺血、脑缺血耐受、骨髓干细胞动员特点及骨髓干细胞动员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特点,探讨脑缺血耐受与骨髓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有协...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脑缺血、脑缺血耐受、骨髓干细胞动员特点及骨髓干细胞动员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特点,探讨脑缺血耐受与骨髓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结果: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之间有协同关系。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与脑缺血耐受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动员 脑缺血 脑缺血耐受
下载PDF
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分析
18
作者 张立海 王娇 +6 位作者 陈福军 钟敏 金松 王桂梅 王亚洲 张雅军 江清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8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的左侧股动脉与其分支切断,构建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每组12只,其中A组将重组人bFGF蛋白注入大鼠缺血后肢肌内;B组将重组人... 目的:了解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的左侧股动脉与其分支切断,构建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每组12只,其中A组将重组人bFGF蛋白注入大鼠缺血后肢肌内;B组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入大鼠皮下;C组大鼠予以bFGF联合rhG-CSF;D组予以均等的生理盐水。治疗持续4周后予以每组大鼠腹主动脉造影,进而观察大鼠侧支血管的具体形成状况,予以内收肌以及腓肠肌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借助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各组大鼠血管密度。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述血管数。结果:在大鼠侧支循环血管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述血管数以及血管密度上,C组>A组>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而言,bFGF蛋白与骨髓干细胞动员剂疗效显著,均可改善大鼠肢体的缺血状态,但骨髓干细胞动员剂联合bFGF蛋白改善大鼠缺血肢体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蛋白 rhG—CSF 骨髓干细胞动员剂 大鼠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糖尿病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孟建波 康胜群 +2 位作者 康素娴 杨彦 周晨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8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分为健康组(A组)、DM组(B组)、未成模组(C组),三组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动员第6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NC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分为健康组(A组)、DM组(B组)、未成模组(C组),三组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前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动员第6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NC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计数。B组在动员前1 d及动员第6天监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空腹血糖(FP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三组动员前后外周血、骨髓MNC及CFU-GM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动员前后Hb、PLT、FPG、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动员后全血黏度显著高于动员前(P<0.05)。结论DM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无影响。用G-CSF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对DM兔的Hb、PLT、FPG无影响,但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提示临床应予重视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动员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