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债券限制性条款及其对债券持有人利益之保护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果 阎维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53,共14页
公司债券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券限制性条款通过债券发行契约等合同机制事先约定了对公司特定行为的限制,以确保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实现发行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并约束债券违约风险。限制性条款设置的背后体现了市场化的... 公司债券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券限制性条款通过债券发行契约等合同机制事先约定了对公司特定行为的限制,以确保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实现发行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并约束债券违约风险。限制性条款设置的背后体现了市场化的运行逻辑。尽管其设置并非发行人出于保护持有人的目的,但在市场逻辑主导下,以增信为目的的限制性条款切实发挥着持有人利益保护的功能,是债券市场最为基础和最为市场化的保护手段。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从行政主导走向市场深化,建立在以往行政化的风险管制基础上的债券持有人保护制度亟待重塑,限制性条款应当得以充分重视和运用,当务之急是加强对限制性条款设置的规范化引导,并注重组织化保护制度的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条款 债券合同 债券持有人保护 风险防范 市场深化
下载PDF
债券交叉违约条款与企业研发强度
2
作者 吴育辉 张韵 +1 位作者 吴伟 张腾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5,共14页
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是维护债券市场正常运行、更好发挥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根本保证。本文以“交叉违约条款”(也称“交叉保护条款”)的引入为研究场景,以2016-2021年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交叉违约条款对企业研发... 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是维护债券市场正常运行、更好发挥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根本保证。本文以“交叉违约条款”(也称“交叉保护条款”)的引入为研究场景,以2016-2021年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交叉违约条款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交叉违约条款的企业显著降低了研发强度。原因在于交叉违约条款会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缩短债务融资期限,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当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更大、管理层能力更强时,交叉违约条款对研发强度的抑制作用将更加显著;而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和短视程度、企业资金的可得性则会削弱上述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当交叉违约条款更易被触发时,企业研发强度受到的约束作用更强。同时,交叉违约条款主要减少了研发活动的费用化部分,促使企业更审慎地调整研发开支,体现为维持既有项目的研发进程、减少新项目的启动等。最后,交叉违约条款能够提高单位研发强度的专利产出质量。本文的研究对加强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构建、筑牢债券信用风险屏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违约 债券契约条款 债权人利益保护 研发强度
原文传递
剩余控制权、分析师跟踪与公司债券契约条款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春兴 邓路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101,125,126,共23页
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 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券契约条款在防范债券发行人剩余控制权滥用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2007~2020年发行公司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数越多,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大,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多。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前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首次从分析师跟踪视角考察了其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论证了股票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能够传导至债券市场,也为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跟踪 分析师预测 债券契约条款 剩余控制权
原文传递
债券投资者的“保护盾”还是债务违约的“多米诺”——对债券交叉违约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国超 蒋安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8,共19页
债券“刚性兑付”打破后如何防范债务违约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在债券契约中引入交叉违约这一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旨在让同一企业不同债券投资者可以在企业发生债务违约时享有同等求偿权,意图保... 债券“刚性兑付”打破后如何防范债务违约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在债券契约中引入交叉违约这一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旨在让同一企业不同债券投资者可以在企业发生债务违约时享有同等求偿权,意图保护债权人利益,但这也可能在事前释放了企业低质量的信号,在事后又可能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产生更高的违约风险。为此,本文通过检验交叉违约制度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以分析其到底是债券投资者的“保护盾”还是债务违约的“多米诺”。研究发现,交叉违约制度显著提高而非降低了债券违约风险,表现为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更高。机制检验结果发现,债券发行人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后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当交叉违约条款更易被触发时,附有交叉违约条款的债券其信用利差更高。异质性检验发现,交叉违约制度导致债券信用利差抬升的现象在债务违约预期高、偿债压力大的企业中更显著,当债券未设置“事前”的限制性契约条款时也更显著。结果表明,与推出交叉违约制度的初衷不同,交叉违约会导致单只债券的违约对企业其他债券产生连锁违约效应,极大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监管层重新认识交叉违约制度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违约 债券市场 债券信用利差 债券契约条款
原文传递
契约条款能够降低债券发行利率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债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史永东 王三法 齐燕山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8,共10页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通过收集债券契约条款,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类研究债券契约条款对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期权类条款和限制发行人行为的限制性条款,能够显著降低债...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通过收集债券契约条款,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类研究债券契约条款对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期权类条款和限制发行人行为的限制性条款,能够显著降低债券的发行利率。期权类条款能够降低债券实际发行利率111~127个基点,限制资产转移类条款能够降低债券实际发行利率61~73个基点,限制投资类条款能够降低债券实际发行利率60~78个基点,限制融资类条款能够降低债券实际发行利率60~72个基点。由此可见,债券契约条款是降低债务成本和减少公司代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券 契约条款 发行利率 处理效应模型
下载PDF
债权人保护与公司过度投资——基于债券契约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40,共11页
近年来,公司过度投资引发债券违约的现象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债券契约作为缓解债权人与股东及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约束效应。本文基于手工搜索的债券契约信息,构建债权人保护指数并深入研究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 近年来,公司过度投资引发债券违约的现象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债券契约作为缓解债权人与股东及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约束效应。本文基于手工搜索的债券契约信息,构建债权人保护指数并深入研究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约束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债权人保护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进一步的检验还显示:在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管理层道德风险水平较低、内部控制较差、法律环境薄弱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债权人保护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契约 债权人保护 过度投资 债券违约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设计——基于债务人风险规避的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安家鹏 孙光国 翟胜宝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2-93,共12页
基于债务人风险规避视角,手工收集2007—2019年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券契约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减少了债券契约条款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条款,且与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 基于债务人风险规避视角,手工收集2007—2019年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券契约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减少了债券契约条款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条款,且与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较低、债券期限较长的情况下,债权人利益保护条款减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债券融资 债券契约条款
下载PDF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公司债券契约条款吗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智 陈学广 邓路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66,共17页
近年来,在债券违约频发的背景下,公司债券契约条款作为平衡债券投资者和发行方利益的机制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债券契约条款成为聚焦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理论,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是否... 近年来,在债券违约频发的背景下,公司债券契约条款作为平衡债券投资者和发行方利益的机制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债券契约条款成为聚焦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理论,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是否影响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降低代理成本等机制,显著减少了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这种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公司自身层面能缓解股东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通过债券契约条款的增信措施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较为有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理解公司基本面特征如何影响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以及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债券契约条款 承销商声誉
原文传递
识不足则多虑,信不足则多言:信任与债券契约条款
9
作者 邱保印 曹万彬 黄健军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66,共19页
制订适当的债券契约条款是对债权人和发债人之间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一种手段。本文以2007年至2022年在A股上市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为样本,检验社会信任是否减少了企业债券契约条款使用。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可以减少公司债券中契约条款的数量... 制订适当的债券契约条款是对债权人和发债人之间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一种手段。本文以2007年至2022年在A股上市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为样本,检验社会信任是否减少了企业债券契约条款使用。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可以减少公司债券中契约条款的数量,经过工具变量法(IV)、子样本双重差分法(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任通过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缓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水平,进而抑制企业发行债券契约条款数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债券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高信息不对称和法治环境差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信任能够减少由相互替代的契约条款和债券发行利差共同组成的债券发行成本。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揭示企业债券发行中契约条款设置的多寡背后的动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契约条款 社会信任 交易费用 债券发行成本
原文传递
债券契约条款设置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金融资产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上坤 张媛 王瑞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67,共17页
针对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现象,本文在资本结构理论的框架下,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发债企业的7345个公司-年度观测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债券契约条款设置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契约条款设置... 针对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现象,本文在资本结构理论的框架下,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发债企业的7345个公司-年度观测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债券契约条款设置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契约条款设置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其影响效应在外部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更高、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更大时更为明显。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果仍保持稳健。异质性研究显示,区分债券契约条款的不同类别,各类条款均促进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区分金融资产的不同属性,债券契约条款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长期高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其影响机制在于,债券契约条款设置加强了债权人保护,增加了债权人出让资金和承担风险的意愿,进而便利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但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后,债券契约条款设置对债权人的保护效应不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深入理解我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的投资行为,对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契约条款 金融资产投资 债权人保护 投机动机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促进了管理者保护债权人利益吗?——来自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经验证据
11
作者 贾莹丹 张会芝 林晚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9,共13页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于限制投资类条款和偿付保障类条款,对期权契约类条款和限制资产转移类条款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公司购买董责险促使债券信用利差明显下降。作用机理检验发现,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经业绩调整后的非预期盈余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均显著更低。结论表明,董责险的引入改善了公司治理,使得管理者在与债券投资者的契约谈判中得以运用更少的债券限制性条款。进一步研究发现,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债券信用评级高、“四大”审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本文为理解董责险如何影响管理者行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并揭示了董责险在债券市场上的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债券契约条款 公司治理 债权人保护
下载PDF
公司债限制性条款的规范路径
12
作者 胡珀 李卓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国债券市场进入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新时期”,债券违约数量与金额的快速增长促使监管层将目光投到债券市场发达国家,开始引入限制性条款等内部增信机制。基于美国与欧洲债券市场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 中国债券市场进入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新时期”,债券违约数量与金额的快速增长促使监管层将目光投到债券市场发达国家,开始引入限制性条款等内部增信机制。基于美国与欧洲债券市场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由证券业协会制定“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合同范本”、规范条款内容表述、细化条款的类型划分、完善条款的履约监督与违约救济等规范公司债限制性条款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券 债券合同 限制性条款 增信机制
下载PDF
债务治理能否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13
作者 郭瑾 周千惠 陈悦 《中国会计评论》 2022年第1期105-124,共20页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非常普遍,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债务治理效应可以有效减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冲突。但是,债务对于控股股东与中小...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非常普遍,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债务治理效应可以有效减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冲突。但是,债务对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冲突是否有治理效应呢?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能否抑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研究发现,公司债中的债券契约条款设置得越严格,控股股东的掏空水平越低。在法制环境越好、审计质量越高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越集中的情况下,债券契约条款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作用越显著。严格的债券契约条款可以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对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冲突具有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契约条款 控股股东 利益侵占 关联方交易
原文传递
公司债特殊条款、债券评级与会计稳健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甄红线 王三法 王晓洪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2-49,共8页
本文基于债券持有人利益保护视角,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特殊条款为样本,研究公司债特殊条款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债券评级的调节作用,并基于公司治理机制和代理冲突角度,探究公司债特殊条款影响会计... 本文基于债券持有人利益保护视角,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特殊条款为样本,研究公司债特殊条款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债券评级的调节作用,并基于公司治理机制和代理冲突角度,探究公司债特殊条款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司债特殊条款数量越多(约束强度越大),发债主体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债券评级越低,公司债特殊条款对会计稳健性的正效应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低以及代理冲突严重的情况下,公司债特殊条款数量对债务主体会计稳健性具有正效应。本研究为不同缔约主体以及政府监管部门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治理违约事件、提高债券契约执行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债特殊条款 会计稳健性 债券评级 公司治理机制 代理冲突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吗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彤彤 史永东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136,共13页
以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上市公司债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减少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越少;(2)机... 以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上市公司债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减少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越少;(2)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信息环境,缓解了债券发行人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从而减少了债券限制性条款的使用;(3)当机构投资者非独立、持股稳定性较强、机构数量较少以及债券发行人为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对债券限制性条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发现了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积极稳定作用,为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公司债券限制性条款设计 公司治理 信息披露
原文传递
债券契约条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治理机制研究:约束效应还是威慑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瑾 王存峰 +1 位作者 刘志远 彭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8,169,I0031,I0032,共14页
债券投资者与股东之间一个主要的利益冲突是资产替代问题。获得债务融资后,股东为获取高额风险收益,有促使企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倾向,从而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理论上,通过债券契约条款限制发债企业的投资选择等行为,可以在一定... 债券投资者与股东之间一个主要的利益冲突是资产替代问题。获得债务融资后,股东为获取高额风险收益,有促使企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倾向,从而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理论上,通过债券契约条款限制发债企业的投资选择等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投资高风险项目的可能性,但在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债券契约条款是否对企业风险承担发挥了治理作用,特别是其治理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不同等问题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手工搜集债券契约条款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债券契约条款能否抑制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公司债中的债券契约条款越严格,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机制检验发现,相对于限制支付型和限制投融资型条款,事件威慑型和偿付威慑型条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大,说明债券契约条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威慑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当承销商声誉高和法律保护程度好时,债券契约条款对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强,并且承销商声誉和法律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债券的刚性兑付被打破后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为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累积,应强化债券契约条款建设,提高债权人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契约条款 资产替代 风险承担 威慑效应 约束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