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的发酵温度及对家蚕病原菌的灭活效果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琼 廖森泰 +7 位作者 邢东旭 张发宝 李丽 罗国庆 肖更生 吴福泉 肖阳 李庆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3,共6页
蚕沙是家蚕病原物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探讨蚕沙产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调配80%蚕沙+20%蘑菇基料(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 蚕沙是家蚕病原物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探讨蚕沙产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调配80%蚕沙+20%蘑菇基料(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不混合)3种静态好氧堆肥,调查3种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的发酵温度以及对家蚕重要传染性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3种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上、中、下各部位发酵温度≥50℃的时间均超过10 d,发酵温度≥60℃有4~24 d;家蚕微孢子虫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60±1)℃堆温下经过3 d即被完全灭活。研究结果表明:3种配料的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不同部位均具有良好的发酵条件,能产生杀灭家蚕传染性病原的高温,达到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静态好氧堆肥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高温灭活
下载PDF
利用BmNPV多角体包埋外源蛋白的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曹翠平 郭爱芹 +4 位作者 相兴伟 陈琳 何芳青 姚慧鹏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0-795,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感染晚期大量表达产生多角体蛋白,并形成结构致密的超大分子蛋白质晶体,以有效保护内部包埋的病毒粒子,保证子代病毒的传播。借鉴多角体包埋病毒粒子的原理,观察到多角体也能将外源蛋白质固定入多角体内部。利用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感染晚期大量表达产生多角体蛋白,并形成结构致密的超大分子蛋白质晶体,以有效保护内部包埋的病毒粒子,保证子代病毒的传播。借鉴多角体包埋病毒粒子的原理,观察到多角体也能将外源蛋白质固定入多角体内部。利用能形成多角体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能在表达、产生正常多角体的同时也表达EGFP蛋白。共聚焦分析表明,该重组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多角体能够发射绿色荧光。被包埋的EGFP蛋白放置1个月后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干燥处理30min后仍能检测到荧光。由此说明将多角体与外源基因同时表达,多角体中会包埋外源蛋白,且能较长时间保存外源蛋白的生物活性。这一现象为解决蛋白质长期保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开发含有毒素蛋白的新型生物杀虫剂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 蛋白质固定
下载PDF
表达短ie-1 dsRNA的转化细胞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鹏杰 薛仁宇 +1 位作者 曹广力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9-465,共7页
为了利用RNAi技术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抗性,根据BmNPV复制必需基因ie-1设计其相应的dsRNA,构建带有ie-1 dsRNA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gyantiIE-Neo,结果显示:表达短ie-1 dsRNA的稳定转化Bm细胞,对BmNPV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 为了利用RNAi技术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抗性,根据BmNPV复制必需基因ie-1设计其相应的dsRNA,构建带有ie-1 dsRNA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gyantiIE-Neo,结果显示:表达短ie-1 dsRNA的稳定转化Bm细胞,对BmNPV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在病毒感染后期,由于病毒恢复增殖导致RNAi的效果被掩盖。通过反向PCR分析外源DNA片段插入基因组位点,结果显示:在转化细胞中,外源DNA可通过随机整合或按照piggyBac特定的转座位点TTAA插入细胞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转基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细胞 PIGGYBAC转座子
下载PDF
表达短lef-1 dsRNA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秋霞 薛仁宇 +4 位作者 曹广力 张鹏杰 潘中华 郑小坚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5-831,共7页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BmNPV晚期表达因子基因(lef-1)dsRNA表达盒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卵,经G418和GFP双重筛选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 为了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能力,将带有BmNPV晚期表达因子基因(lef-1)dsRNA表达盒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A3-LEF-Neo通过精子介导法导入家蚕卵,经G418和GFP双重筛选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获得了转基因家蚕。对G6代转基因家蚕2龄幼虫接种BmNPV,结果显示转基因家蚕的死亡率比正常家蚕(对照组)下降了10~30个百分点,表明转基因家蚕对BmNPV的抗性有所提高;对接种BmNPV的5龄转基因家蚕A、B系统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个系统体内的lef-1 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72倍和26.5倍,最高下降了104倍,进一步表明表达lef-1 dsRNA的转基因家蚕抑制了BmNPV lef-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家蚕的饲养成绩显示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正常家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晚期表达因子基因 双链RNA 转基因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京生 杨瑞生 +4 位作者 贾萍 石生林 刘彦群 潘敏慧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6-271,共6页
基因组中的基因和基因密码子组成不同使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间不能交叉感染。通过计算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GC含量、GC3s含量、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比较分析ApNPV和BmNP... 基因组中的基因和基因密码子组成不同使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间不能交叉感染。通过计算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GC含量、GC3s含量、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比较分析ApNPV和BmNPV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差异。ApNPV和BmNPV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弱,但二者的ENc值和GC含量差异显著;除碱基组成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但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均较低,在基于密码子使用频率的对应分析中BmNPV的第1、第2向量轴贡献率均低于ApNPV;ApNPV的基因表达水平与GC含量、GC3s含量以及ENc值极显著相关(r分别为0.418、0.735、-0.628,P=0.000),而BmNPV的基因表达水平只与GC3s含量呈弱相关(r=0.214,P=0.010)。分析结果显示,ApNPV和BmNPV的密码子偏好性虽均较弱,但同义密码使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同义密码子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基于2b-RAD技术的家蚕BmNPV抗性关联基因的全基因组筛查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正斌 张业顺 +4 位作者 方瑷 何小柏 徐安英 吴阳春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5-912,共8页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家蚕抗性品系AN、野BN对Bm NPV侵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用易感家蚕品系C108分别与AN和野BN杂交、回交,构建两个抗性品系的BC3M和BC4M分离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家蚕抗性品系AN、野BN对Bm NPV侵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用易感家蚕品系C108分别与AN和野BN杂交、回交,构建两个抗性品系的BC3M和BC4M分离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AD(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酶的RAD)进行亲本和杂交分离群体的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位于染色体上与抗性相关的多态性SNP标记,进行抗性品种的基因型分析。对3个亲本及2个抗性分离群体样本基因组DNA构建的2b-RAD标签文库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抗性亲本AN、野BN的多态性SNP标记11 919个和12 293个。对抗性分离群体全基因组染色体的Bm NPV抗性关联SNP标记指数(SNP-index)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品系AN、野BN的Bm NPV抗性相关SNP标记分布在多个染色体上,其中A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是第5、10、27、23和4号染色体,野B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的是第4、27、15、18和6号染色体,有多个SNP-index高值位点与已知Bm NPV抗性相关基因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推测AN、野BN两个品系的Bm NPV高抗性与抗性主基因和其他抗性基因的联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型组成 2b-RAD技术
下载PDF
利用双色荧光观察分析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对昆虫细胞及蚕体组织的感染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文兵 马双双 +3 位作者 李兵 叶思思 高静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4-637,共4页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在显微镜下红色荧光很明显,说明RFP可以作为杆状病毒表达的分子标签。BmNPV-rfp和另一种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家蚕重组杆状病毒BmNPV-gfp混合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的实验表明,二者的荧光很少在同一细胞中发生重叠,说明昆虫细胞大多只感受1次同一来源的病毒。BmNPV-rfp、BmN-PV-gfp与AcNPV混合感染Sf21细胞的结果也证明了该推断,并且还显示AcNPV可以协助BmNPV来源的病毒基因在Sf21细胞中表达以及协助病毒增殖或产生杂交病毒,但尚未明确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细胞感染 组织感染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RNA干涉提高家蚕对BmNPV的抗性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科 李春峰 +3 位作者 甘进锋 蒙炳超 李智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基于探讨利用转基因RNA干涉技术使家蚕获得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的目的,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DNA聚合酶基因、蛋白激酶(PK1)基因以及bro-d和orf1629基因的部分编码片段,分别以其反向重复的形式与家蚕Actin3启动子连接,构... 基于探讨利用转基因RNA干涉技术使家蚕获得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的目的,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DNA聚合酶基因、蛋白激酶(PK1)基因以及bro-d和orf1629基因的部分编码片段,分别以其反向重复的形式与家蚕Actin3启动子连接,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载体的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于家蚕卵,获得了36-107个G1蛾区,得到了20-23头转基因阳性家蚕。经Southern杂交及RT-PCR分析表明,BmNPV的4个反向重复片段都已经导入家蚕基因组中,并且可以进行转录。攻毒实验结果表明,BmNPV的DNA聚合酶基因和PK1基因反向重复片段对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家蚕对BmNPV具有一定抗性;而BmNPV的bro-d和orf1629基因反向重复片段对病毒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针对特定病毒的转基因RNAi技术有望使家蚕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PIGGYBAC转座子 RNA干涉 转基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下载PDF
杆状病毒多基因表达系统介导的轮状病毒样颗粒表达与组装 被引量:5
9
作者 龙虎 姚伦广 +3 位作者 王姗姗 陈士新 谭佩婵 孙京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轮状病毒vp2、vp6、vp7基因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在BmN细胞中进行初步表达。方法利用MA104细胞繁殖人A组轮状病毒,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2、vp6、vp7基因,连接至转移载体pFBDM和pUCDM中,同时引入含IE1启动子的绿...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轮状病毒vp2、vp6、vp7基因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在BmN细胞中进行初步表达。方法利用MA104细胞繁殖人A组轮状病毒,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2、vp6、vp7基因,连接至转移载体pFBDM和pUCDM中,同时引入含IE1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利于检测感染和表达量,再分别通过Tn7及Cre-LoxP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为方便检测基因的表达,在VP7的C-末端添加6-组氨酸(6-His)标签,可通过ELISA等方法快速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扩增获得了轮状病毒三个结构蛋白基因,构建了能高效组装轮状病毒样颗粒的重组表达载体,ELISA检测VP7得到了表达,在BmN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结论成功构建杆状病毒多基因的表达系统,为生产多亚基蛋白复合物,研究大分子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样颗粒 家蚕杆状病毒 多基因表达系统 BmN细胞 疫苗
下载PDF
家蚕脂肪酶1(Bmlipase-1)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及在转基因增量表达系统中的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盛凯 蒋亮 +3 位作者 林平 孙薇 程廷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家蚕肠液中的脂肪酶1(Bmlipase-1)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建立的增量表达Bmlipase-1的转基因家蚕品系(LI-A)对BmNPV的抵抗力得到显著增强。为了分析LI-A品系幼虫肠液中Bmlipase-1的含量变化,通过原核表达、纯化Bm... 家蚕肠液中的脂肪酶1(Bmlipase-1)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建立的增量表达Bmlipase-1的转基因家蚕品系(LI-A)对BmNPV的抵抗力得到显著增强。为了分析LI-A品系幼虫肠液中Bmlipase-1的含量变化,通过原核表达、纯化Bmlipase-1蛋白,并免疫家兔制备Bmlipase-1的多克隆抗体,对LI-A品系和正常家蚕品种大造4龄、5龄起蚕肠液中的Bmlipase-1含量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Bmlipase-1在LI-A品系幼虫肠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家蚕品种大造,证明LI-A品系对BmNPV的抵抗力提高是因为肠液中Bmlipase-1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脂肪酶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转基因 抵抗力 家蚕
下载PDF
lef-12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佳 解纯刚 +5 位作者 汪凤梅 聂作明 陈健 吕正兵 童富淡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8-474,共7页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的lef-12基因,构建...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的lef-12基因,构建lef-12缺失型病毒lef12-ko-Bacmid,再利用Bac-to-Bac系统将lef-12重新补回到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补回型病毒lef12-re-Bacmid。将野生型病毒wtBacmid、lef12-ko-Bacmid和lef12-re-Bacmid分别转染BmN细胞,发现3种病毒均可在转染的细胞中产生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但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lef12-ko-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比wtBacmid下降了3倍左右,而lef12-re-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基本上恢复到了野生型病毒的水平,表明lef-12的缺失会影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进一步研究lef-12敲除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ef-12缺失后,BmNPV DNA复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说明lef-12不是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但lef-12缺失后,病毒晚期基因vp39、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和补回型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lef-12缺失后,病毒仍能进行正常复制和装配,但与野生型病毒相比其增殖数量有所下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BmNPV lef-12不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必需基因,但其缺失将导致宿主细胞的感病时间延迟,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z萨12基因 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病毒复制 基因转录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战旗 张军 +2 位作者 胡楠 鲁成 潘敏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1,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ie1基因是BmNPV DNA复制的必需基因,其编码的IE1蛋白能够反式转录激活杆状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IE1蛋白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具体的功能,研究通过PCR扩增BmNPVie1基因片段,亚克隆...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ie1基因是BmNPV DNA复制的必需基因,其编码的IE1蛋白能够反式转录激活杆状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IE1蛋白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具体的功能,研究通过PCR扩增BmNPVie1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获得重组质粒pET32-IE1,经测序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后,初步纯化收集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IE1多克隆抗体.应用制备的免疫兔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BmNPV的IE1和IE0蛋白.免疫荧光结果同样显示IE1蛋白定位于宿主细胞核病毒复制中心.IE1抗体制备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IE1在病毒感染家蚕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的转基因家蚕系统构建和抗性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亮 彭正文 +4 位作者 党颖慧 赵萍 肖阳 邢东旭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H-A和A4Pie2H-B。3龄幼虫添食感染BmNPV后,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死亡率分别比非转基因对照品种降低19%和24%;定量PCR结果显示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体内的ie-2 mRNA表达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50%和20%,病毒DNA含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32%和12%。此外,2个转基因家蚕系统的全茧量和茧层率与正常家蚕品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可以显著抑制转基因家蚕体内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幼虫死亡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非必需基因 ie-2 转基因干涉 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引导外源蛋白进入多角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相兴伟 陈琳 +2 位作者 于少芳 杨锐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791,共7页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GFP和E56-EGFP的重组病毒,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N)中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在BmN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也能激发出绿色荧光,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证实多角体中含有融合蛋白。这一现象表明当囊膜蛋白基因与外源基因融合表达时,外源融合蛋白能够进入多角体内部,推测这2种ODV囊膜蛋白不仅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的过程中起信号引导作用,并能引导外源目的蛋白进入多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包涵体衍生病毒囊膜蛋白 多角体 蛋白质固定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凋亡抑制基因iap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滨 余海鹏 +4 位作者 张媛媛 李俊 张婷 全滟平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7-894,共8页
在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一类凋亡抑制基因iap(inhibitor of apotosis)。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iap1和iap2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BmNPV iap1、BmNPV iap2缺失型和补回型病毒,探究2个ia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病毒基因组... 在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一类凋亡抑制基因iap(inhibitor of apotosis)。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iap1和iap2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BmNPV iap1、BmNPV iap2缺失型和补回型病毒,探究2个ia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病毒基因组DNA对BmN细胞的转染实验结果表明,BmNPV iap1基因缺失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基因转录也无明显影响;但BmNPV iap2基因的缺失可显著提高细胞的凋亡水平(P<0.05),当利用iap2缺失型病毒基因组DNA转染BmN细胞时,胞内凋亡启动蛋白Caspase-3的活性与野生型病毒转染组相比显著上升,并且病毒滴度降为0。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mNPV iap2的缺失大大降低了病毒DNA的复制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BmNPV iap2具有抑制由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是病毒增殖的必需基因;而BmNPV iap1对宿主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调控作用,对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和基因转录也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凋亡抑制基因iap 细胞凋亡 病毒复制 基因转录
下载PDF
纳米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青枯劳尔氏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合永 陈柳娟 +4 位作者 李文楚 王叶元 钟杨生 陈芳艳 林健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进行处理,测试与分析纳米银对2种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Bm NPV多角体的包被蛋白受到破坏,裸露的病毒粒子被纳米银粒子进一步杀灭;家蚕4龄幼虫用经过纳米银溶液处理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添食后,至5龄末期无感染症状,证实了Bm NPV的多角体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感染活性。用琼脂糖凝胶与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青枯劳尔氏菌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的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显示:菌体基因组DNA电泳条带呈现拖带现象,菌体蛋白质条带变得杂乱、不完整,说明菌体的DNA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被纳米银粒子破坏和部分降解。试验结果从病原的结构和分子水平证明了纳米银对上述2种病原物有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青枯劳尔氏菌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杀灭作用 多角体结构 细菌DNA 细菌蛋白质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芬芬 邵榆岚 +5 位作者 钟健 张永红 黄平 董占鹏 廖鹏飞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 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NPV株系进行同源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Pol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度达到99.94%;再以Bm NPV-T3株的14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为参照,对不同Bm NPV株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株系重复阅读框基因(bro)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及拷贝数存在差异,且分布位置呈现多样性。初步认为,高度保守的polh基因可用于Bm NPV病毒的鉴定,而相对保守的bro家族基因可作为Bm NPV病毒株系分子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株系 多角体蛋白基因 杆状病毒重复阅读框基因
下载PDF
7个家蚕新品系对BmNPV的抵抗力及中肠组织中Bmlipase-1的表达水平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阳 吴福泉 +5 位作者 李庆荣 叶明强 邢东旭 李丽 罗国庆 杨琼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为了获得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感染抵抗力较强的家蚕品系,以现行推广杂交组合粤蚕6号和两广二号的8个亲本品种为材料,给3龄起蚕添食浓度为4×107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连续12代接种病毒筛选后获得7个对Bm NPV的抵抗能力... 为了获得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感染抵抗力较强的家蚕品系,以现行推广杂交组合粤蚕6号和两广二号的8个亲本品种为材料,给3龄起蚕添食浓度为4×107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连续12代接种病毒筛选后获得7个对Bm NPV的抵抗能力有显著提高的新品系,其中新品系研7-N感染Bm NPV的发病率由原品种的96.30%降低至51.46%,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新品系及其杂交组合幼虫中肠组织中与Bm NPV抗性相关的脂肪酶1(Bmlipase-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新品系间Bmlipase-1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其对Bm NPV的抵抗能力一致,其中春5-N、研7-N和湘晖-N等新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Bmlipase-1表达水平均较原品种及其杂交组合极显著上升(P<0.01)。获得的家蚕新品系可作为抗Bm NPV育种的优良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家蚕品系 食下感染 脂肪酶1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基因在抗血液型脓病不同遗传类型材料中的表达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艾均文 +3 位作者 薛宏 何行健 刘昌文 郑颖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3期32-36,共5页
为了研究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基因表达量与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能力的关联性,以抗性品种‘KNC’和敏感品种‘HYB’及其相互交杂组配材料为试验材料,利用添毒实验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在不同... 为了研究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基因表达量与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能力的关联性,以抗性品种‘KNC’和敏感品种‘HYB’及其相互交杂组配材料为试验材料,利用添毒实验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不同遗传类型材料在不同感染条件下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及其相应的Bmlipase-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mlipase-1表达水平高低与材料的抗性强弱相一致,抗性强的材料的Bmlipase-1表达量高,反之则低;抗性品种‘KNC’、‘KNC’בHYB’和‘HYB’בKNC’在添毒后的Bmlipase-1的表达量与未添毒相比有显著上调,而‘HYB’仅微量上调。Bmlipase-1的表达可以在家蚕育种过程中作为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选择与鉴定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lipase-1基因 荧光定量PCR 选择依据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辉 唐琦 +1 位作者 胡朝阳 陈慧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部分DNA片段,对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纯化,并对纯化后的双酶切DNA片段与经同样双酶切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对捕获有重组质粒pET28a-G... 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部分DNA片段,对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纯化,并对纯化后的双酶切DNA片段与经同样双酶切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对捕获有重组质粒pET28a-GP64的大肠埃希菌BL21(DE3)细胞进行IPTG诱导,通过SDS-PAGE对诱导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获得了表达;通过His单抗对诱导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其结果表明诱导蛋白带为融合有组氨酸的目的蛋白。对原核表达的GP64截短蛋白和免疫佐剂进行充分研磨,将充分研磨后的匀浆液对昆明小鼠进行皮下多点注射,以制备的GP64多抗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感染的BmN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结果在杂交膜上出现一条特异杂交带、其分子量大小约为64 ku,表明制备的GP64多抗可用于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GP64基因 GP64蛋白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