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护理人员血培养采集方法对预防血液标本污染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1
作者 周华 章亿香 +1 位作者 蒋庭玲 姚东海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人员采集血培养操作方法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的10名护理人员与其采集的患者血培养标本19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流程。选取2023年1—6月本院10名护理人...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人员采集血培养操作方法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的10名护理人员与其采集的患者血培养标本19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流程。选取2023年1—6月本院10名护理人员及其采集的患者血培养标本299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标本采集管理。两组护理人员为同一批。比较两组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情况、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污染率(2.51%)低于对照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5)。观察组分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法管理护理人员,对于预防血液标本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对策
下载PDF
某院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指标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管飞菲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6期32-35,共4页
目的 归纳总结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对比探讨血流感染患者与非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血流感染分为观察组(血流感染者)70例与对照... 目的 归纳总结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对比探讨血流感染患者与非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血流感染分为观察组(血流感染者)70例与对照组(非血流感染患者)70例,均进行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及感染指标测定。总结患者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指标测定结果。结果 共检出阳性病原微生物样本7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共22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较高;革兰阴性菌共55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较高。观察组患者PCT水平(6.37±0.31)ng/mL、CRP(43.59±3.28)mg/L、NEU(87.25±7.7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17、104.387、19.639,P<0.05)。结论 血培养标本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能够有效鉴别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且通过检测感染指标可为临床诊断血流感染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标本 病原微生物 分布特征 血流感染 感染指标
下载PDF
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倩 郑儒君 +1 位作者 陶诗琪 李俊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采集工作流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 目的评价并总结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采集工作流程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理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NCBl)、York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网站、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同时,还补充了国外与血管通路、静脉治疗相关的专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卫生局专业组(canterbury district health board,CDHB)、加拿大血管通路协会(canadian vascular access association,CAVV)。检索文献类型为临床决策、指南、专业标准、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原始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06月,并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对证据进行级别和推荐强度的划分。结果共纳入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1篇最佳实践、6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其中涉及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机、采集前消毒、采集工具、采集途径、采集血量、采集方法、质量控制、标本保存与运输等8个方面,最佳证据共25条。结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提升导管相关性血流血培养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下载PDF
PDCA在提高血培养标本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妙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4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戴明环(PDCA)管理法在提高血培养标本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送检的200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为研究资料,将2020年1-6月送检的96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作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送检的104例... 目的:探讨戴明环(PDCA)管理法在提高血培养标本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送检的200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为研究资料,将2020年1-6月送检的96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作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送检的104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血培养标本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以及PDCA管理法实施前后科室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管理法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血培养标本知识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标本管理过程中融入PDCA管理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血培养标本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血培养标本 质量管理
下载PDF
2008—2012年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敏颜 吴雪开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2期1789-1790,1792,共3页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器、...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器、阳性标本转种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294份血培养标本中共获得3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7.95%(137/3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占首位,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55.71%;革兰阴性杆菌占62.05%(224/361),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95%(137/361)、8.31%(30/361)、2.22%(8/361)。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分别占51.72%、35.4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且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药物敏感性;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效。造成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中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属 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 分离和提纯 药物耐受性 血培养标本
下载PDF
儿科血培养标本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明明 张小明 郭鹏豪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对儿科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血培养标本污染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病房血培养阳性的病例,判断培养结果是否为污染,同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21份阳性... 目的对儿科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血培养标本污染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病房血培养阳性的病例,判断培养结果是否为污染,同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21份阳性结果中共发现25株污染菌,污染率为11.3%,污染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有小幅度的上升。问卷调查显示,52.2%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血培养相关知识的培训;37.3%的护理人员能对采集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血培养相关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儿科 护理人员 血培养 标本污染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再造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峰 李媛睿 +2 位作者 刘瑛 俞静 皇甫昱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8-986,共9页
目的·以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icr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并依据质谱鉴定结果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对传统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再造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 目的·以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icr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并依据质谱鉴定结果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对传统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再造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报阳单菌株感染标本449份,按照新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进行操作。改造后的新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胶/质谱直接鉴定、菌膜/质谱鉴定、纯菌落/质谱鉴定、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等。依据镜检、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依次发出:Ⅰ级直接镜检报告、阳性血培养Ⅱ级(直接鉴定/菌膜鉴定或直接药敏)报告和Ⅲ级最终报告。结果·改造后的新处理流程在工作当日10:00、17:00和次日10:00可分别获得82.2%、95.8%和100%阳性血标本中细菌"种"水平鉴定结果并报告至临床;对于经初步评估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在血培养阳性报警次日就能发出初步药敏结果报告,且与常规药敏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与传统处理流程相比,改造后的处理流程使得血培养瓶阳性报警至发送初步鉴定和药敏结果所需时间缩短1~2 d,为临床医师提供快速准确的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依据,对提高临床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直接药敏试验
下载PDF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毅伟 李艳君 +1 位作者 钱扬会 韩志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评价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 目的评价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分别采用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后,并且以传统方法结果为标准,直接MALDI-TOF MS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率。结果在149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革兰阴性(G^(-))菌占47.0%(70/149)、革兰阳性(G^(+))菌占53.0%(79/149)。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为78.6%(55/70),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二者分别为73.4%(58/79)和87.3%(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3.000~2.300分值段,G^(-)菌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分别为22.9%(16/70)和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菌鉴定率两种方法分别为19.0%(15/79)和34.2%(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种水平鉴定率要高于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经过预处理直接MALDI-TOF MS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技术 血培养样本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