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 被引量:129
1
作者 刘正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2,共5页
自1985年Fauconnier提出心理空间理论以来,经过10多年,发展到今天的概念合成理论,已基本成熟,目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也成为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其理论的... 自1985年Fauconnier提出心理空间理论以来,经过10多年,发展到今天的概念合成理论,已基本成熟,目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也成为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国内已有初步的介绍.本文重点阐释了其语言观、理论动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目标、理论表述等几个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该理论的实质--概念合成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运作过程.同时也对该理论提出了三点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合成理论 阐释 质疑
下载PDF
交织与隐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斌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和交织理论不同方面的比较 ,指出概念隐喻理论 (CMT)阐述修辞语言的常规模式 ,解释人们长期记忆中的固定知识结构 ;而交织理论 (BT)强调对实时概念建构的描述 ,并试图将实时表达的动态变化模式化。虽然CMT和BT分... 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和交织理论不同方面的比较 ,指出概念隐喻理论 (CMT)阐述修辞语言的常规模式 ,解释人们长期记忆中的固定知识结构 ;而交织理论 (BT)强调对实时概念建构的描述 ,并试图将实时表达的动态变化模式化。虽然CMT和BT分别触及隐喻的不同方面 ,但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交织理论 互补性
原文传递
认知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培养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蓉 张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117,共5页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隐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合成空间理论 隐喻能力 外语教学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被引量:8
4
作者 罗晨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由Faucon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两种理论具有相似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对隐喻现象的有区别的理解,由此得出两者在解释隐喻现象时是互补的... 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由Faucon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两种理论具有相似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对隐喻现象的有区别的理解,由此得出两者在解释隐喻现象时是互补的结论。最后指出了这两个理论存在的缺陷,为发展和完善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 联系 区别
下载PDF
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的互文性——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2-74,87,共4页
不同文本之间存在大量互文,诗歌文本也不例外。诗歌文本的彼此互文能够激发多个文本间的概念整合,从而帮助读者创造性地阅读诗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具体分析诗歌的互文性,并探讨诗歌文... 不同文本之间存在大量互文,诗歌文本也不例外。诗歌文本的彼此互文能够激发多个文本间的概念整合,从而帮助读者创造性地阅读诗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具体分析诗歌的互文性,并探讨诗歌文本中互文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诗歌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隐喻的两种理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孝才 杨艳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从而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Fau 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从...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从而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Fau 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 ,探讨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与各自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合成空间理论 局限性 认知语言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构成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川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7-160,165,共5页
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分别从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图示映射三个方面解释委婉语的形成及其认知特点。并从认知聚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委婉语实现委婉表达及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在于施喻者从单聚焦的角... 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分别从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图示映射三个方面解释委婉语的形成及其认知特点。并从认知聚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委婉语实现委婉表达及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在于施喻者从单聚焦的角度使目标域隐性化,始源域突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婉语 概念整合理论 聚焦方式
下载PDF
块煤掺配末煤防破碎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涛 朱子褀 蒋涵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81,共4页
通过全面分析煤炭洗选、运输过程中块精煤破碎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一整套降低破碎率的方法,给出了块煤掺配末煤理论比例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在选煤厂的实际运用中,发现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将末煤对块煤进行掺配,到港口或用户时再进行筛... 通过全面分析煤炭洗选、运输过程中块精煤破碎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一整套降低破碎率的方法,给出了块煤掺配末煤理论比例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在选煤厂的实际运用中,发现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将末煤对块煤进行掺配,到港口或用户时再进行筛分分离,可以有效缓解块煤转载、运输过程中的破碎问题。工业试验表明,当末煤掺配比例20%时,块煤率可以提高19%,经济效益可观,对于提升煤炭洗选附加效益起到积极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煤防破碎技术 块煤运输 末块混配 掺配理论
下载PDF
网络新词语形成的认知机制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尤晓刚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为理论框架对封闭语料库中的网络新词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系统论述网络新词语形成背后的认知机制。基于语料分析发现,网络新词语主要通过隐喻、符号象似性、转喻和隐转喻等认知机制进...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为理论框架对封闭语料库中的网络新词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系统论述网络新词语形成背后的认知机制。基于语料分析发现,网络新词语主要通过隐喻、符号象似性、转喻和隐转喻等认知机制进行多域整合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网络新词语 形成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潘天寿“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说的内在意蕴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天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0,共13页
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选择是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倾向。"融合主义"开辟了中国艺术的新局面,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并引发了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情绪。而潘天寿认为东西方艺术具有各自的... 20世纪中国美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选择是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倾向。"融合主义"开辟了中国艺术的新局面,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并引发了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情绪。而潘天寿认为东西方艺术具有各自的传统和艺术特色,他强调中国画的独立价值,明确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著名论断,主张中国画要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以我为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潘天寿通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强调和民族精神的振兴而着眼于未来,"拉开距离"说具有深远的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主义” “拉开距离” 独立价值
原文传递
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慧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9-101,共3页
认知模式是一个出现在各领域的高频率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和认识认知模式,以期对其在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认知模式 命题形式 隐喻和转喻 心理空间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诗歌意境隐喻理解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古诗《锦瑟》揭示基本隐喻是如何合成复合隐喻的。由于诗歌中具体的"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限制对"意"的影响,心理空间中的基本隐喻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通过投射在层创空间中基本隐喻合...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古诗《锦瑟》揭示基本隐喻是如何合成复合隐喻的。由于诗歌中具体的"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限制对"意"的影响,心理空间中的基本隐喻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通过投射在层创空间中基本隐喻合成为复合隐喻,即意境。百科知识的差异导致空间中"意"的一个或多个意或者意的缺省。这些都会在跨空间映射和投射时带来组合、完善和扩展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解释了层创结构中不同的复合隐喻,即不同意境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复合隐喻 诗歌意境
下载PDF
论隐喻的辐射空间及其现代变迁——从鲁迅《野草·墓碣文》中的“蛇”谈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诗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5,159,共6页
蛇是中西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本文在神话、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墓碣文》里蛇隐喻的由来,并探讨了蛇意象从神话和民间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有趣转折,试图为解读鲁迅文本提供一种... 蛇是中西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本文在神话、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墓碣文》里蛇隐喻的由来,并探讨了蛇意象从神话和民间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有趣转折,试图为解读鲁迅文本提供一种新的语言学视角,并积极尝试为文学语篇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概念整合 鲁迅 文学分析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语义三角”的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殿恩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1-53,共3页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拓展了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三角 认知空间域 整合理论
下载PDF
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运用融合空间理论分析了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模式。通过呈现四方面的学习难点揭示了韩国学生诸多偏误现象背后的思维路径,运用融合空间理论,从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的空间经验、空间推理、空间错位三方面分析造成学... 本文运用融合空间理论分析了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模式。通过呈现四方面的学习难点揭示了韩国学生诸多偏误现象背后的思维路径,运用融合空间理论,从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的空间经验、空间推理、空间错位三方面分析造成学习难点的原因,并结合韩国学生的汉语思维模式提出了对韩汉语趋向补语的三点教学策略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空间 韩国学生 汉语趋向补语 难点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梅 徐闰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整合理论是运用心理空间这一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的理论框架,为解释语言活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动态的阐释。翻译作为一种在不同形态语言间意义流动的特殊语言使用活动,其与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 整合理论是运用心理空间这一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的理论框架,为解释语言活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动态的阐释。翻译作为一种在不同形态语言间意义流动的特殊语言使用活动,其与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来阐释翻译的过程,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进行意义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理论 翻译对等
下载PDF
基于BC模型的“且X且Y”构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慧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94-196,共3页
流行语历来是语言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对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及语用特征。较少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研究其生成机制,以构式语法为背景的研究则更不多见。该文穷尽性搜集了291条语料,自建一个封闭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及... 流行语历来是语言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对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及语用特征。较少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研究其生成机制,以构式语法为背景的研究则更不多见。该文穷尽性搜集了291条语料,自建一个封闭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角度,提出BC模型(Blending&Coercion),并以此详尽分析"且X且Y"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一步揭示该表达背后的生成机制,及其语义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且X且Y 整合理论 压制理论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武术DNA:概念的提出、界定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攀文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受南京青奥会会徽中"YOG-DNA"启发,将生命科学的DNA概念与武术传承发展规律相类比,提出"武术DNA"概念。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描述"武术DNA"概念生产过程,并给出定义:武术...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受南京青奥会会徽中"YOG-DNA"启发,将生命科学的DNA概念与武术传承发展规律相类比,提出"武术DNA"概念。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描述"武术DNA"概念生产过程,并给出定义:武术DNA是以"身体"为载体,存在于人的头脑或文字、图像、视频等媒介中,"编码/解码"武术"技术/文化"的非生物性遗传基本单位。武术DNA概念的提出,为武术的民间传承、学校教育及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其意义表现为在本体层面上使武术活态化、在空间维度上使武术根性化、在时间维度上使武术动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DNA 概念整合理论 武术DNA
下载PDF
对联认知过程及认知特点分析
19
作者 陈雅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4-69,共6页
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对联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认为,对联认知过程中上下联两个输入空间,在跨空间映射之前先于内部映射合成,构成更为复杂的跨空间映射网络;上下两空间对接合成时利用类属空间进行空间检验。在认知特点... 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对联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认为,对联认知过程中上下联两个输入空间,在跨空间映射之前先于内部映射合成,构成更为复杂的跨空间映射网络;上下两空间对接合成时利用类属空间进行空间检验。在认知特点上,表现为对联是所表现对象在意义和形式上的双重突显,对联认知需同对联语境建立最大关联,对联在认知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美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认知分析 合成理论 突显观 关联理论
下载PDF
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现实化的整合理论诠释
20
作者 邹智勇 程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6-93,共8页
概念整合理论起源于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复合语言单位意义整合生成的一种认知学说,目前已成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涉及主题思想现实化的整合模式有镜像型网络整合模... 概念整合理论起源于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复合语言单位意义整合生成的一种认知学说,目前已成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涉及主题思想现实化的整合模式有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单域型网络整合模式和双域型网络整合模式。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的特点是四个心理空间的组织框架是相同的,其中两个输入空间的所有元素彼此之间都呈现出映射关系,诗词的主题思想在两个输入空间的对比整合中产生。在单域型网络整合中,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为该空间提供组织框架,继而被作为解读诗词主题思想的基础。同单域型网络整合一样,双域型网络整合的两个输入空间在组织框架上也非常不同,但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均有一部分结构或特征被投射到合成空间,通过组合等认知运作机制而产生诗词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整合理论 镜像型网络 单域型网络 双域型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