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the Mg2+ Cyclotron Frequency on Mous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1
作者 Gabriele Gerardi Antonella De Ninno +3 位作者 Vanni Ferrari Sandro Mazzariol Daniele Bernardini Severino Segato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7期115-123,共9页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test whether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very weak intensity (≤1 mT) and low frequency (≤100 Hz) may influenc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induce teratogenesis in mice. We sp...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test whether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very weak intensity (≤1 mT) and low frequency (≤100 Hz) may influenc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induce teratogenesis in mice. We speculate that a resonant effect occur when the applied frequency matches the cyclotron frequency of Mg<sup>2+</sup> (≈60 Hz) involved in the cell duplication. Four groups of mice (four dams and one male each) were exposed to ?50 μT electromagnetic field continuous irradiation of for 100 days. A control group (four dams and one male) was also examined. The exposed dam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number of offspring per birth than the control ones (11.0 vs. 11.6;P = 0.006). A significantly lower average daily gain of body weight per mouse was observed (0.74 vs. 0.77 g/d;P = 0.002),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per nest at 11 days of age (404 vs. 463 g;P = 0.048). Post mortem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ild chronic hepatic inflammatory findings (28 vs. 0%;P = 0.001) in the offspring an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25 vs. 0%;P = 0.023) in the dams. The exposure of mice to an electromagnetic field with the cyclotron frequency of Mg2+ during pregnancy caused a measurable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offspring per birth. This finding may be considered as a warn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stability of individual species and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EMF Cyclotron Frequency MOUSE birth-rate Postnatal Growth Histological Findings
下载PDF
普惠性托育服务如何供给?——托育供给制度的模式之辩 被引量:30
2
作者 谢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38,157,共10页
托育供给制度的模式,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怎样的托育服务。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曾经的供给模式都无法与当下社会新形势匹配。市场化模式下国家将承担最小限度的监管与维护托育市场的责任,但难以实现普惠性托育服务的供给目标;... 托育供给制度的模式,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怎样的托育服务。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曾经的供给模式都无法与当下社会新形势匹配。市场化模式下国家将承担最小限度的监管与维护托育市场的责任,但难以实现普惠性托育服务的供给目标;社会化模式下国家则需要承担更重的综合责任,并面临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日本在社会化基础上引入市场化的实践,虽未取得理想效果,但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因此,在日本混合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与市场责任,消除二元托育供给主体间的补贴和定价方式差异,调整政府补贴对象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一种兼容模式,或是值得期许的普惠性托育供给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供给 市场化 社会化 少子化社会 模式选择
下载PDF
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小荷 张瑜 陈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 30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658例)在产程中吸人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同时给予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对照组(642例)间断吸入氧气及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 目的探讨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 30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658例)在产程中吸人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同时给予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对照组(642例)间断吸入氧气及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结果研究组分娩镇痛的有效率为80.85%,比对照组高(P<0.05)。剖宫产率为11.55%,比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产妇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失血、桡动脉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笑气吸入加全程助产责任制可有效的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对产程进展及母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产程 剖宫产率
下载PDF
洛阳市2014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云霞 李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3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对象是妊...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对象是妊娠满28周(死胎、死产、活产)至产后7 d的围产儿,在此期间首次确诊的主要出生缺陷。结果:洛阳市2014年度全市出生缺陷794例,总出生缺陷出生率为74.14/万,出生缺陷发生率男高于女,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多于农村,≥35岁年龄段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20-24岁年龄段发生率最低。缺陷前三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2.17/万)、总唇裂(9.54/万)和多指(趾)(8.63/万)。结论: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监测建设,做好孕前健康教育,孕期保健,不断提高产前筛查覆盖率、产前诊断技术水平等预防措施,以便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 出生缺陷率
下载PDF
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结合选择性单胚移植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黄园斐 罗龙丹 +3 位作者 丁书芳 高晶 何柏松 叶天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以单胚胎移植为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策略结局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10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新鲜胚胎移植治疗,根据其移植... 目的探讨以单胚胎移植为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策略结局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10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新鲜胚胎移植治疗,根据其移植胚胎数及胚胎发育时间分为A、B、C三组,A组第二天胚胎单胚胎移植(n=566),B组第二天胚胎双胚胎移植(n=410),C组第五天胚胎单胚胎移植(n=120),对三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临床妊娠率(30.0%vs.33.1%)、活产率(23.6%vs.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的临床妊娠率(40.0%vs.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的活产率(33.3%vs.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的临床妊娠率(30.0%vs.40.0%)、活产率(23.6%vs.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中心实行的单胚胎移植为主拮抗剂方案是安全有效的策略,双胎移植并未显著提高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ET 单胚胎移植 活产妊娠率 临床妊娠率 临床并发症
下载PDF
计生协参与应对“少子老龄化”研究
6
作者 崔树义 续莹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少子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要成功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计划... “少子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要成功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计划生育协会作为人口领域最大的群团组织,在参与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群团优势、组织网络优势、人才和专业优势、工作方法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加强优生优育指导、积极参与托育服务,强化家庭健康指导服务、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等途径,在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协会 少子老龄化 新型婚育文化 托育服务 养老服务
下载PDF
基于DRGs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调整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章莹 叶韵韶 +4 位作者 张哲军 邓群娣 王思琪 韩栋 魏凌云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产伤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评价WI-DRGs对新生儿产伤风险模型的调整效果,探讨WI-DRGs对质量指标评估的作用。方法对3所医疗机构2011—2016年新生儿产伤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DRGs调整的新生儿产伤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对新生儿产伤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评价WI-DRGs对新生儿产伤风险模型的调整效果,探讨WI-DRGs对质量指标评估的作用。方法对3所医疗机构2011—2016年新生儿产伤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DRGs调整的新生儿产伤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WI-DRGs对新生儿产伤率的调整效果。结果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0.852/‰,对新生儿产伤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妇合并症与并发症、WI-DRGs分组等。应用logistic模型估计期望新生儿产伤数,计算甲、乙、丙医院新生儿产伤比(实际/期望)分别为1.082、1.050、0.839。结论 WI-DRGs是有效的质量指标调整工具,今后应在新生儿产伤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DRGs结合NLP、QDM等信息应用技术,开发并建立适合我国妇幼专科的信息化综合质量评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产伤发生率 质量指标 疾病诊断相关组
下载PDF
以青海为代表的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得雄 尚秋明 +9 位作者 栾海晶 代闯闯 李瑞琳 何小雨 韩鑫胤 祝海栋 何志鹏 牛北方 迟学斌 陆忠华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2期78-88,共11页
[目的]分析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探究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因素。[方法]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在胎儿性别、地域、产妇年龄... [目的]分析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探究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因素。[方法]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在胎儿性别、地域、产妇年龄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出生缺陷率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率,农村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城市出生缺陷率,产妇年龄低于20岁以及高于35岁出现出生缺陷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有:妊娠期患病、孕妇年龄、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分娩季度、孕期服用避孕药、孕期发热、异常生育史、家族遗传病、行为习惯等九大因素。[结论]孕产妇做好孕期保健,进行常规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率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苑笙 张永基 +8 位作者 万玛加 李承宁 李秀芹 崔富强 龚晓红 陈园生 王富珍 郑徽 梁晓峰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评价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比较项目结束后和项目执行期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变化状况;评价项目执行期间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继续... 目的评价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比较项目结束后和项目执行期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变化状况;评价项目执行期间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继续执行情况。结果项目结束后的18个月中,全州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均高于项目执行期间;各地仍在执行已制定的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策略。结论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首针及时接种率 可持续发展 评价
原文传递
福建家鼠繁殖强度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绍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近年来对福建家栖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的繁殖强度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这三种家鼠的繁殖情况,为今后家鼠防制提供了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家鼠 繁殖指数 妊娠 出生率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用药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国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8期13-14,共2页
本文对妊娠期精神疾病用药机理、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妊娠期一般用药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用药原则能够预防新生儿畸形,在临床用药中,能够做到安全用药,有助于优生优育。
关键词 妊娠期 精神科药物 致畸率
下载PDF
对新生儿性别比偏高治理的思考
12
作者 顾亚林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5期25-27,36,共4页
通过介绍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我国新生儿性别比升高的基本状况,分析新生儿性别比长期偏高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并提出防止新生儿性别比偏高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新生儿性别比 婚姻拥挤
下载PDF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鄂尔多斯市实现和稳定低生育水平调查报告
13
作者 沈斌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地处内蒙古牧区、半牧区的鄂尔多斯市 ,在经济起飞中较早地实现和稳定低生育水平 ,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对那里的一些值得重视的实践经验 。
关键词 人口 鄂尔多斯市 生育水平 计划生育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数学模型在拟合围生儿出生缺陷率变化趋势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晓妹 刘晓冬 +1 位作者 杨晓红 李向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模拟效果好的数学模型,以拟合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我国2001~2006年间围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变化特点,选用线性函数、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率变化趋... 目的探讨模拟效果好的数学模型,以拟合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我国2001~2006年间围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变化特点,选用线性函数、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及残差等判别指标。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其它2个数学模型,拟合的二次多项式函数为Y=92.8+12.018X-0.554X2。结论应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2001~200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变化趋势,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围生儿 出生缺陷率 拟合
下载PDF
浅谈医患沟通交流与技巧在计划生育咨询和手术中的主导作用
15
作者 张青 张清萍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9-80,共2页
根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要,医学模式的改变。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改善计划生育服务行业形象,体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性化服务,确保人口计划完成和提高节... 根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要,医学模式的改变。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改善计划生育服务行业形象,体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性化服务,确保人口计划完成和提高节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交流 技巧 手术质量 节育率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3
16
作者 陈明华 郝国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文章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按三区域进行结构分解;然后结合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层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 文章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按三区域进行结构分解;然后结合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层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但短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现反复波动态势;长期来看,老龄化地区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2004年以后,中、西部省际间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东部呈收敛趋势,东部省际间差异对老龄化总体差异影响最大;总体上看,区域内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这说明老龄化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人均GDP、出生率是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两大因素;死亡率对全国层面老龄化反向影响效果显著,城市化率对中、西部层面老龄化正向影响较大,而文盲率对各层面老龄化未见反向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地区差异分解 泰尔指数 出生率 人均GDP FGLS
下载PDF
当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范发生冲突:计划生育与宗族网络 被引量:85
17
作者 彭玉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65,224-225,共31页
中国宗族制度的核心是祖宗崇拜和传宗接代的香火观念。这种传统的文化规范与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直接冲突。一方面,强大的国家机器毫不妥协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复兴的宗族网络支撑着古老的香火观念。虽然计划生育的严格推行... 中国宗族制度的核心是祖宗崇拜和传宗接代的香火观念。这种传统的文化规范与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直接冲突。一方面,强大的国家机器毫不妥协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复兴的宗族网络支撑着古老的香火观念。虽然计划生育的严格推行大幅度地降低了生育率,但本文所分析的村级数据却发现宗族关系越强的村庄,其生育率越高,从而揭示了非正式规范是如何通过社会网络软化刚性的正式制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社会网络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计划生育 生育率
下载PDF
基于PDE模型的中国人口结构预测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孟令国 李超令 胡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准确的人口结构预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PDE),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生育率低中高三种不同方案进行推演,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人口结构变化走势。结果显示:若实行较低的生育率方案,... 准确的人口结构预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PDE),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生育率低中高三种不同方案进行推演,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人口结构变化走势。结果显示:若实行较低的生育率方案,即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将呈现非常严重老龄化状态;若实行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实施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到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结构将逐渐年轻化,呈成年型人口结构;若实行较高的生育率方案,即实施较二胎政策更宽松的计划生育方案,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口结构符合年轻化人口结构的特征,但将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比较三种不同的预测结果,基于我国国情,认为实施二胎生育政策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预测 生育率 死亡率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7
19
作者 徐萍 张雪峰 +2 位作者 李瑛 刘向梅 钱素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1-934,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率、病死率、各系统并发症及早产相关因素等,为进一步建立系统、有效的临床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统计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 目的研究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年内,晚期早产儿的出生率、病死率、各系统并发症及早产相关因素等,为进一步建立系统、有效的临床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统计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胎龄35~37周的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生后24h内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监测微量血糖、胸片、头颅B超及心脏彩超;随机选每月1日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为埘照组,详细记录两组并发症。并对观察组母亲年龄、孕期感染、妊高征、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双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333例,出生率为2.71%(333/12286);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33.6%),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16.8%)、低血糖(9.0%)、颅内出血(8.1%)、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5.7%)、消化系统疾病(5.4%),较足月儿组明显增高(P〈0.05);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是导致晚期早产儿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其病死率为1.20%(4/333),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的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5.1d±3.90d)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3.2d±1.61d)(P〈0.05)。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晚期早产儿的出生率为2.71%;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于足月新牛儿,住院时间也较足月新生儿长;高胆红素血症为最常见并发症;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双胎妊娠怂导致晚期早产儿的主要早产因素。儿科医生应重视晚期早产儿,常规收入新生儿科观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出生率 婴儿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30
20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