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中的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谢翔 张春 王志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2-467,共6页
“植入式电子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目前生物医学中各种典型植入式电子系统的分析后 ,本文总结出了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性结构模型 ,并结合国际上有关植入式电子系统最新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 “植入式电子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目前生物医学中各种典型植入式电子系统的分析后 ,本文总结出了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性结构模型 ,并结合国际上有关植入式电子系统最新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电子学 生物医学 植入式电子系统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下载PDF
人脸的眼角自动定位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华 苏光大 杜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针对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眼角自动定位方法。在人脸图像中自动定位两眼的眼球和内外眼角的精确位置,定位准确率达到98%以上。该方法为脸部关键特征点的自动提取和人脸识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人脸识... 针对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眼角自动定位方法。在人脸图像中自动定位两眼的眼球和内外眼角的精确位置,定位准确率达到98%以上。该方法为脸部关键特征点的自动提取和人脸识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并将定位结果应用到人脸图像的预处理,提出以两眼外眼角为基准进行几何归一化校正,与通常的利用两眼瞳距作为基准的方法相比较,更加准确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SUSAN算子 眼角定位 图像预处理
下载PDF
微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翔 张春 王志华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80-85,共6页
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医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大大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同样也将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领域:生物医学... 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医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大大地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同样也将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领域:生物医学传感器、神经电极、植入式电子系统、监护技术、生物芯片、分子和生物分子电子学以及仿生系统等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国际上最新进展介绍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的相互作用与发展,并总结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 生物医学 生物医学电子学 生物医学传感器 神经电极 植入式电子系统 监护技术 生物芯片 分子和生物分子电子学 仿生系统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理念的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建设初步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涂华婷 王选 +1 位作者 查雨彤 严加勇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1期19-23,共5页
为满足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需求,基于知识图谱理念,从知识、问题、能力3个维度完善课程知识网络结构,初步探索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建设新模式,旨在重构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开放、个性、精准的智慧教育体系创新。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生物医学电子学 在线课程
下载PDF
基于核磁-超声融合的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 被引量:7
5
作者 倪东 吴海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利用高精度电磁定位器实时跟踪超声探头和穿刺针来引导前列腺穿刺.采用手动刚体配准方法实现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经直肠超声图像(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与核磁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配准;通过二维(two dim... 利用高精度电磁定位器实时跟踪超声探头和穿刺针来引导前列腺穿刺.采用手动刚体配准方法实现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经直肠超声图像(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与核磁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配准;通过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3D探头校准,将手术前3D超声图像和手术中2D超声图像配准;结合穿刺针标定结果,实现实时二维超声和术前MRI图像融合引导下的前列腺靶向穿刺.在对前列腺体模的12次穿刺测试中,系统穿刺点全部在大小约为0.5 cm3的穿刺目标内,且实际穿刺位置与目标穿刺位置之间的程序定位误差为(2.89±0.81)mm.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穿刺精度,同时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手术导航 前列腺活检 磁共振成像与经直肠超声融合 探头校准 前列腺靶向穿刺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系统化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常向荣 邓维礼 周杰 《实验室科学》 2016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实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加强系统化实验教学,将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实验项目环环相扣。通过实验... 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实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加强系统化实验教学,将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实验项目环环相扣。通过实验平台的研发,实现了系统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实验教学 信号与系统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下载PDF
Advances in Wireless,Batteryless,Implantable Electronics for Real‑Time,Continuous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7
作者 Hyeonseok Kim Bruno Rigo +2 位作者 Gabriella Wong Yoon Jae Lee Woon‑Hong Ye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254-302,共49页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wireless,batteryless,fully implantable biomedical devices for real-time continuous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focusing on advancing human health care.Design co...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wireless,batteryless,fully implantable biomedical devices for real-time continuous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focusing on advancing human health care.Design considerations,such as biological constraints,energy sourcing,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are discussed in achieving the desired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s and enhanced interface with human tissues.In addition,we review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used for developing implantable systems,emphasizing their importance in achieving multi-functionalities,biocompatibility,and hemocompatibility.The wireless,batteryless devices offer minimally invasive device insertion to the body,enabling portable health monitoring and advanced disease diagnosis.Lastly,we summarize the most rec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implantable devices for human health care,highligh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immediate commercialization and clinical 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antable electronics biomedical systems Batteryless devices Wireless electronics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
下载PDF
Micro‑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Fungi‑Derived Biocarbon Microfibers Infused with NiMoO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nd E‑Skin Applications
8
作者 Shaik Junied Arbaz Bhimanaboina Ramulu Jae Su Yu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4年第4期1008-1025,共18页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noninvasive medical procedures are favored over invasive techniques,as the latter require major incisions or surgeries that cause bleeding,pain,and tissue scarring.The increased use of non... In various biomedical fields,noninvasive medical procedures are favored over invasive techniques,as the latter require major incisions or surgeries that cause bleeding,pain,and tissue scarring.The increased use of noninvasive biomedical equipment has created a demand for effectiv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that are sufficiently compact to be used as a power source,easy to commercialize,and bio-friendly.Herein,we report the facile synthesis of nickel molybdenum oxide nanoparticle-infused biocarbon microfibers(NiMoO NPs@BCMFs)as a nove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The microfibers were derived from the bracket fungus Laetiporus sulphureus.In a three-electrode system,the NiMoO NPs@BCMFs/nickel foam(NF)electrode delivered an areal capacity of 113µAh cm^(-2)at 1.5 mA cm^(-2),with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Its capacity retention was 104%,even after 20,000 cycles.Bare BCMFs were also synthesized from the fungal biomass to fabricate a negative BCMFs/NF electrode.This,together with the positive NiMoO NPs@BCMFs/NF electrode,was used to construct a bio-friendly(hybrid-type)micro-supercapacitor(BMSC),which exhibited maximum energy and power density values of 56µWh cm^(-2)and 11,250µW cm^(-2),respectively.When tested for its ability to power biomedical electronics,the BMSC devic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n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or,inducing potential signals into a volunteer in real-tim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 oxide Biocarbon microfibers Micro-supercapacitor Wearable electronics biomedical electronics
原文传递
Highly Elastic,Bioresorbable Polymeric Materials for Stretchable,Transient Electronic Systems
9
作者 Jeong‑Woong Shin Dong‑Je Kim +12 位作者 Tae‑Min Jang Won Bae Han Joong Hoon Lee Gwan‑Jin Ko Seung Min Yang Kaveti Rajaram Sungkeun Han Heeseok Kang Jun Hyeon Lim Chan‑Hwi Eom Amay J.Bandodkar Hanul Min Suk‑Won Hw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Substrates or encapsulants in soft and stretchable formats are key components for transient,bioresorbable electronic systems;however,elastomeric polymers with desired mechan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re very lim... Substrates or encapsulants in soft and stretchable formats are key components for transient,bioresorbable electronic systems;however,elastomeric polymers with desired mechan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re very limited compared to nontransient counterparts.Here,we introduce a bioresorbable elastomer,poly(glycolide-co-ε-caprolactone)(PGCL),that contains excel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including high elongation-at-break(<1300%),resilience and toughness,and tunable dissolution behaviors.Exploitation of PGCLs as polymer matrices,in combination with conducing polymers,yields stretchable,conductive composites for degradable interconnects,sensors,and actuators,which can reliably function under external strains.Integration of device components with wireless modules demonstrates elastic,transient electronic suture system with on-demand drug delivery for rapid recovery of postsurgical wounds in soft,time-dynamic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elastomer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biomedical device Transient electronics
下载PDF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10
作者 李刚 林凌 国瑞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为提高“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全面、综合地考虑“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多维度教学资源的建设,针对教学方法、教材、实验指导书、在线课程和实验室的各个资源的作用和特点,精心进行设计和建设,实现了... 为提高“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全面、综合地考虑“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多维度教学资源的建设,针对教学方法、教材、实验指导书、在线课程和实验室的各个资源的作用和特点,精心进行设计和建设,实现了资源完备、各个资源有机配合形成合力的多维度教学资源体系,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信息方向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教学方法 在线课程
下载PDF
新医工结合背景下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11
作者 涂华婷 严加勇 +4 位作者 王选 伍秀玭 张欣 杨晖 李晓欧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与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思政案例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体、两翼、三环、四维”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专业“大课堂”相结合,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案例强化、... 针对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与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思政案例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体、两翼、三环、四维”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专业“大课堂”相结合,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案例强化、课后拓展反思环节,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生物医学电子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医学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晶 吴艳茹 +1 位作者 易小林 杨海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714-4717,共4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医学电子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加强其在生物医学工程培养中的纽带作用。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模式及培养方法,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的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我国医学类院校在开展医学电子学...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医学电子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加强其在生物医学工程培养中的纽带作用。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模式及培养方法,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的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我国医学类院校在开展医学电子学课程时的指导思想、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结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该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增强,同时为教师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结论:合理安排理论课内容,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医学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中起到连接医学问题和工程方法的桥梁作用。同时做到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动手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总之,医学电子学的学习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电子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Boosting flexible electronics with integr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13
作者 Chongyang Hou Shuye Zhang +12 位作者 Rui Liu Thomas Gemming Alicja Bachmatiuk Hongbin Zhao Hao Jia Shirong Huang Weijia Zhou Jian-Bin Xu Jinbo Pang Mark HRümmeli Jinshun Bi Hong Liu Gianaurelio Cuniberti 《InfoMat》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1-50,共50页
Flexible electronics has emerged as a continuously growing field of study.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 often act as conductors and electrodes in elec-tronic devices,holding significant promise in the design of high-pe... Flexible electronics has emerged as a continuously growing field of study.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 often act as conductors and electrodes in elec-tronic devices,holding significant promise in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flexible electronics.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these materi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devices.However,to date,the incorporation of 2D materials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has rarely been summa-rized or reviewed.Consequently,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reviews for rapid updates on this evolving landscape.This review covers progress in complex material architectures based on 2D materials,including interfaces,heterostructures,and 2D/polymer composites.Addition-ally,it explores flexible and wearabl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display and touch technologies,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together with integrated design solutions.Although the pursuit of high-performance and high-sensitivity instruments remains a primary objective,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with 2D materials also warrants consideration.By combin-ing multiple functionalities into a singular device,augmented by machine learning and algorithms,we can potentially surpass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wearable technologies.Finally,we briefly discuss the future trajectory of this burgeoning field.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flex-ible sensors made from 2D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and devic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materials biomedical healthcar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flexible electronics HETEROSTRUCTURES SENSORS
原文传递
“生物医学电子学与系统”课程体系改革
14
作者 李刚 林凌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教学管理可分为3个层面:课程大纲、专业培养方案和中间的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思路,通过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将传统学习方式... 教学管理可分为3个层面:课程大纲、专业培养方案和中间的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思路,通过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益,有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效果优异的“生物医学电子学”教学方法
15
作者 李刚 林凌 +1 位作者 国瑞 刘秀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新工科教育的核心不仅是“学以致用”,还要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而实践教学是有效的载体,与理论教学完全融为一体时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经过20多年在“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 新工科教育的核心不仅是“学以致用”,还要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而实践教学是有效的载体,与理论教学完全融为一体时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经过20多年在“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凝练的“上课提问→作业=实验→实验讨论→上课点评→课程教学”的迭代、循环过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自主学习 工程能力
下载PDF
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长升 李海涛 +2 位作者 屈学民 肖峰 杨继庆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3期59-61,共3页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本文主要从生物传感器、场与生物物质的作用、纳米技术、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远程医疗和生物芯片七个方面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进行介绍,并总结国际上的一些最新技术和研...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本文主要从生物传感器、场与生物物质的作用、纳米技术、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远程医疗和生物芯片七个方面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进行介绍,并总结国际上的一些最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生物传感器 分子电子学 医学仪器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Signal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for Severe Motor Disabilities 被引量:1
17
作者 Albano Carrera Alonso A. Alonso +1 位作者 Ramón de la Rosa Javier M. Aguiar 《E-Health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Networks》 2013年第4期65-71,共7页
A system that allows computer interaction by disabled people with very low mobility and who cannot use the standard procedure based on keyboard and mouse is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device uses the patient’s volunt... A system that allows computer interaction by disabled people with very low mobility and who cannot use the standard procedure based on keyboard and mouse is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device uses the patient’s voluntary biomechanical signals, specifically, winks—which constitute an ability that generally remains in this kind of patients—, as interface to control the computer. A prototype based on robust and low-cost elements has been built and its performance has been validated through real trials by 16 users without previous training. The system can be optimized after a learning period in order to be adapted to every user. Also,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a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survey that was completed by the users after carrying out the test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MACHINE Systems electronic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dependent LIV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医学电子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怡敏 季振宇 +4 位作者 尤富生 史学涛 宋晓英 漆家学 付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论证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创建独具特色的生物医学电子学教学新模式。方法:结合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学校教学资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2个方面进行生物医学... 目的:论证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创建独具特色的生物医学电子学教学新模式。方法:结合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学校教学资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2个方面进行生物医学电子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探索。结果:形成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自信的教学思想;完成了整合型授课单元、讨论式问题分析、任务驱动式实验内容等教学实践探索。结论:该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有一定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生物医学电子”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2期29-32,共4页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电子”专业课教学的经验,提出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思政元素不是孤立的,它浸透在一个个的科学发现中、一个个工程技术问题的攻坚克难中,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学家故事及其所展现的精神,将科...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电子”专业课教学的经验,提出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思政元素不是孤立的,它浸透在一个个的科学发现中、一个个工程技术问题的攻坚克难中,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学家故事及其所展现的精神,将科学家精神传播作为专业课教学辅线,并同专业知识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形成呼应和融合,将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精神明亮的人;同时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个医工结合攻克脑起搏器技术壁垒的典型思想政治案例,传递感动,指导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 课程思政 科学家精神 医工结合典型案例
下载PDF
“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刚 林凌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了使“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的特点和在线课程的优势,结合现有教学的实际,将“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准确定位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辅... 为了使“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的特点和在线课程的优势,结合现有教学的实际,将“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准确定位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设计了“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69个视频、总时长达697分钟的在线课程录制工作。在线课程已经完成6轮教学,累计有120所大学的1.6万名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分布在几乎所有的涉电专业,学习者以本科生为主,包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各个层次的学生。6轮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生物医学电子学”在线课程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子学 在线课程 课程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