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公遭变与《诗经·豳风》相关诗篇的写制
1
作者 蒋清宇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9-44,M0004,共17页
除《七月》外,《豳风》六首诗篇的创作均与周公遭变有关。周公摄政初年,在遭遇管蔡流言时,选择用战争的方式终结流言。返政成王后,面对成王和召公等人的猜忌,出于自保,周公出奔到楚地,直到临终都没有返回王都。与周公遭变相关的文献《诗... 除《七月》外,《豳风》六首诗篇的创作均与周公遭变有关。周公摄政初年,在遭遇管蔡流言时,选择用战争的方式终结流言。返政成王后,面对成王和召公等人的猜忌,出于自保,周公出奔到楚地,直到临终都没有返回王都。与周公遭变相关的文献《诗经·豳风》诸篇在文字上呈现出许多西周中期的特征,文献可能写制于昭穆时期。诗篇重提周公,有两重历史背景。一是周王朝东南方发生了淮夷战争,淮夷人群中存在殷商遗民。周公当年安置殷商遗民,经营东方有成效,此时重提周公,有安抚东南淮夷的作用。二是周公后裔在此时逐渐被起用,后人为纪念周公,写制了为其平反冤情的《豳风》诸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 周公遭变 周公奔楚 周公家族
下载PDF
《豳风》“周公之东”解——周公“用夏变夷”与《豳风》东传入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劲锋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3期16-30,196,共16页
《豳风》与《秦风》同源豳地,本为“周之旧”。周公东征将自尊为“夏声”的“周之旧”东传,故谓“周公之东”。《豳风》及其东传,体现了周公与鲁国“纳上下于道德”“用夏变夷”的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其中,《七月》东传是周公在殷遗地... 《豳风》与《秦风》同源豳地,本为“周之旧”。周公东征将自尊为“夏声”的“周之旧”东传,故谓“周公之东”。《豳风》及其东传,体现了周公与鲁国“纳上下于道德”“用夏变夷”的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其中,《七月》东传是周公在殷遗地区推行“大聚”政策与劝农授时之礼的表现;《伐柯》之用反映了周公对周殷婚俗的调和敦饬。鲁国贯彻“法则周公”之命,曾是周公所制之礼最有力的执行者。鲁僖公时模仿周公“制礼作乐”,鲁国所行周公之礼与鲁僖公所行周礼日渐混同,春秋后期鲁国礼乐废驰,周公之礼日益消亡,《豳》也逐渐丧失礼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东 《豳风》 周公 制礼作乐 “用夏变夷”
下载PDF
论《豳风》
3
作者 张启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Ballads known as Bin Feng in The Book of Songs were mostly created in the dynasty of Western Zhou. The ballad The Seventh Month was perhaps created earlier than the beginning of Zhou. Such ballads were popular perhaps... Ballads known as Bin Feng in The Book of Songs were mostly created in the dynasty of Western Zhou. The ballad The Seventh Month was perhaps created earlier than the beginning of Zhou. Such ballads were popular perhaps in Northern Bin State instead of Southern Bin St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the ballads manifested that the ancestors of the Zhou nationality were traditionally good at farming, that the people were eagerly yearning towards a peaceful life, and that the using of metaphors is very much similar to that of the explanations of diagrams for divination of the same type in The Book of Changes, revealing a tinge of the elegant demeanor of poems and song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se make it possible for Bin Feng to occupy a fair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eng of the fifteen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 创作时期 诗经 诗歌 叙事诗
下载PDF
《豳风·七月》的名物训释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新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释黍稷”等四个部分,以显示其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证明《七月》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豳风·七月》 历史文献价值 媵嫁制
下载PDF
《豳风·七月》结构与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
5
作者 付振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关于《豳风·七月》一诗的结构,孔疏提出"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衣食所分"存在问题,但大体符合文本实际。"男女正助"则是在郑笺基础上有意曲解、抽象而成,是突出理念轻视文本的产物。两者相合,意... 关于《豳风·七月》一诗的结构,孔疏提出"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衣食所分"存在问题,但大体符合文本实际。"男女正助"则是在郑笺基础上有意曲解、抽象而成,是突出理念轻视文本的产物。两者相合,意图构造一个早期农业社会的理想图景,系统阐发《诗序》"陈王业"说。要完善分析此诗结构,应该以"衣食所分"为基础,参以朱熹、姚际恒、崔述等各家说解,进行必要的折中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七月》 郑笺 孔疏 男功 女功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之“农夫”小考
6
作者 亓晴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9期59-60,共2页
对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农夫"身份,古今学人观点不同,当代学者多以之为"奴隶"。笔者从《七月》中相关诗句入手,分析农夫的生活状况,最终得出结论:《七月》之"农夫"不是奴隶也不受残酷剥削... 对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农夫"身份,古今学人观点不同,当代学者多以之为"奴隶"。笔者从《七月》中相关诗句入手,分析农夫的生活状况,最终得出结论:《七月》之"农夫"不是奴隶也不受残酷剥削,他们过着中国古代典型的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农夫 衣食 奴隶
下载PDF
潮汕的《豳风七月》图
7
作者 郭伟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潮汕地区有三件《豳风七月》图,其中一件只见于文献,两件有实物留存,从中显现出美术史与社会史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 潮汕 豳风七月 屏风 教化 粉本
下载PDF
《豳风·七月》“条桑”歧解考辨——兼谈对《诗经》词义训释的启示
8
作者 李耀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5-121,共7页
《诗经·豳风·七月》"条桑"一词歧解主要有"挑取""修剪"二种,今人围绕此两解聚讼纷纭。从"条桑"目的、方式入手,通过稽考历代训诂材料,结合周代农俗、全诗句式进行考辨发现,两解互为... 《诗经·豳风·七月》"条桑"一词歧解主要有"挑取""修剪"二种,今人围绕此两解聚讼纷纭。从"条桑"目的、方式入手,通过稽考历代训诂材料,结合周代农俗、全诗句式进行考辨发现,两解互为补充,实为"条桑"一体双翼之解,但释为广义"修剪"更清晰顺畅,也更具包容性。这种理解将采桑与维护融合在一起,与此农事活动的实际过程相符;传达出农人对自然的感恩与欣悦,与全诗辛苦烦难中渗透的宽宏、质朴气质一致,也与全诗句式更相合。出现歧解的主因是理解视角不同,一曰文化视角,一曰文学视角;由此进一步补论疏不破注、双重视角、合理转义等《诗经》词义训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桑 《诗经·豳风·七月》 词义训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