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双吗啉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周期和胞质分裂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开先 马国建 吴建中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7-89,共3页
应用放射自显影及统计单核与多核细胞比率等方法,研究了乙双吗啉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周期演进与胞质分裂的效应,结果表明乙双吗啉抑制细胞周期的演进,致使S和M期细胞比率减少(P<0.01),同时抑制胞质分裂,导致双核及多核细胞的形成,... 应用放射自显影及统计单核与多核细胞比率等方法,研究了乙双吗啉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周期演进与胞质分裂的效应,结果表明乙双吗啉抑制细胞周期的演进,致使S和M期细胞比率减少(P<0.01),同时抑制胞质分裂,导致双核及多核细胞的形成,并呈浓度-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淋巴细胞 细胞分裂
原文传递
三个哌嗪二酮类化合物对Lewis癌体内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大用 吴富根 +2 位作者 曹静懿 龚镥 胥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0-541,共2页
目的 比较吗丙嗪 (Pro) ,乙双吗啉 (Bim)和丙亚胺(Raz)对动物肿瘤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用生物接种法进行Lewis癌肺转移的观测。结果 Pro和Bimd 2起给药和d 8起给药对Lewis癌肺转移均有抑制 ,Raz仅d 2起给药对Lewis癌肺转移有影响 ,Pr... 目的 比较吗丙嗪 (Pro) ,乙双吗啉 (Bim)和丙亚胺(Raz)对动物肿瘤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用生物接种法进行Lewis癌肺转移的观测。结果 Pro和Bimd 2起给药和d 8起给药对Lewis癌肺转移均有抑制 ,Raz仅d 2起给药对Lewis癌肺转移有影响 ,Pro在等毒性剂量下对Lewis癌肺转移疗效优于Bim。结论 Pro的抗Lewis癌肺转移疗效优于Raz可能是由于其存在新的分子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丙嗪 乙双吗啉 丙亚胺 抗癌药 Lewis癌肺转移
下载PDF
乙双吗啉的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森清 薛开先 +1 位作者 吴建中 马国建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乙双吗啉的遗传毒性.方法:乙双吗啉5,10和15 mg·kg^(-1),腹腔注射观察诱发的小鼠骨髓染色体/染色单体畸变;应用Ames试验观察对测试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诱变作用.结果:乙双吗啉显著诱发小鼠骨髓染色体/染色单体畸... 目的:研究乙双吗啉的遗传毒性.方法:乙双吗啉5,10和15 mg·kg^(-1),腹腔注射观察诱发的小鼠骨髓染色体/染色单体畸变;应用Ames试验观察对测试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诱变作用.结果:乙双吗啉显著诱发小鼠骨髓染色体/染色单体畸变,其诱发的畸变细胞率(ACF)显著增加(P<0.01);在不加S9条件下,乙双吗啉对TA98,TA102有一定的诱发回复突变的作用.结论:乙双吗啉是一种遗传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诱变性试验 染色体畸变 骨髓
原文传递
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菅向东 阚宝甜 +6 位作者 楚中华 郭广冉 张海艇 王灏 张政伟 阮艳君 林大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整体动物实验:①整体动物实验方法:纯系615小鼠80只随机分为乙双吗啉1、2和4mg剂量处理组及对照组,处理组给予相应剂量乙双吗啉灌胃,每日1次,连续2个月,对照组同时给予等... 目的研究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整体动物实验:①整体动物实验方法:纯系615小鼠80只随机分为乙双吗啉1、2和4mg剂量处理组及对照组,处理组给予相应剂量乙双吗啉灌胃,每日1次,连续2个月,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处理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②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③DNA-加合物的测定;④外周血白细胞微核率的测定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测定。离体实验方法:①离体实验体系的建立;②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③DNA-加合物测定。结果①整体动物实验: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分别为:1mg组15%,2mg组25%,4mg组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处理组白血病小鼠总体发病率为21.7%;乙双吗啉处理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加合物较对照组升高(P<0.01);乙双吗啉处理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微核率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②离体实验:乙双吗啉可使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乙双吗啉可诱发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DNA-加合物 小鼠
下载PDF
[^(14)C]乙双吗啉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王庆端 华海婴 +4 位作者 张予 孙继海 齐建英 张覃沐 章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20-24,共5页
[^(14)C]乙双吗啉给动物iv后,血中放射性一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16±0.03h,T1/2β=15.1±0.7h,生物利用度为87.3±7.7%。给动物ig后,胃肠道吸收较慢,分布广,以胃、肝脏及肺组织中放射性为最... [^(14)C]乙双吗啉给动物iv后,血中放射性一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16±0.03h,T1/2β=15.1±0.7h,生物利用度为87.3±7.7%。给动物ig后,胃肠道吸收较慢,分布广,以胃、肝脏及肺组织中放射性为最高,其次为肠道、食道、肿瘤、淋巴结及皮肤等组织。连续ig 3天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胸腺。48h 内iv自尿排泄为41.7±4.6%,大便排泄为7.5±1.0%;ig后自尿排泄为52.5±3.1%,大便排泄为7.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乙双吗啉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乙双吗啉合并用药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月华 张予 +4 位作者 陈正玉 林晨 朱咪娜 刘梅筠 张■沐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2年第2期10-13,共4页
乙双吗啉系我国自行合成的抗癌新药,它有抗肿瘤、抗转移、放疗增效及对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等方面的作用,细胞动力学研究证明,它可延长T_c、T_(G2)、T_3、使肿瘤细胞同步化于G_2期,这为合并用药提供了细胞动力学基础,本实验发现乙双吗啉可... 乙双吗啉系我国自行合成的抗癌新药,它有抗肿瘤、抗转移、放疗增效及对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等方面的作用,细胞动力学研究证明,它可延长T_c、T_(G2)、T_3、使肿瘤细胞同步化于G_2期,这为合并用药提供了细胞动力学基础,本实验发现乙双吗啉可增强环磷酰胺、消瘤芥、AT-290、阿霉毒、争光霉素、氮烯咪胺及长春新碱等对S_(37)的抗肿瘤作用,与5-氟尿嘧啶、冬凌草甲素等合用呈相加效果,在非抗肿瘤药物中,乙双吗啉与依地酸钠合用呈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联合化疗 抗癌药
下载PDF
乙双吗啉等抗氧化剂对阿霉素诱导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张予 华海婴 +1 位作者 刘健 张覃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以离体大鼠肝线粒体为模型,以 TBA 比色法测定厂双内酰亚胺类化合物乙双吗啉及抗坏血酸、EDTA 对阿霉素诱导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阿霉素诱导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增加,乙双吗啉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脂质过氧... 本文以离体大鼠肝线粒体为模型,以 TBA 比色法测定厂双内酰亚胺类化合物乙双吗啉及抗坏血酸、EDTA 对阿霉素诱导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阿霉素诱导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增加,乙双吗啉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抑制作呈剂量依赖关系,同时抗坏血酸、EDTA 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乙双吗啉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对抗阿霉素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乙双吗啉 线粒体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乙双吗啉对有丝分裂原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但宁 张覃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共3页
当浓度为1.56mg/L时,乙双吗啉就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作用随浓度的增高而加强。当此药浓度增大到6.25mg/L时,ConA和PHA诱导的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才开始出现明显抑制。表明乙双吗啉对B细胞增殖反应的抑... 当浓度为1.56mg/L时,乙双吗啉就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作用随浓度的增高而加强。当此药浓度增大到6.25mg/L时,ConA和PHA诱导的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才开始出现明显抑制。表明乙双吗啉对B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强于对T细胞增殖反应。乙双吗啉对淋巴细胞无非特异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下载PDF
乙双吗啉治疗相关的白血病
9
作者 曹华 曹履先 +2 位作者 王桂林 程锡元 林柯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是指某种疾病经化疗和(或)放疗后继发的白血病。3例银屑病患者经乙双吗啉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乙双吗啉的诱变性及致白血病性。通过其临床经过的总结,发现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急性...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是指某种疾病经化疗和(或)放疗后继发的白血病。3例银屑病患者经乙双吗啉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乙双吗啉的诱变性及致白血病性。通过其临床经过的总结,发现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急性白血病大致相同,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结合乙双吗啉的致病机理,提出了继发性白血病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白血病
原文传递
DNA-蛋白交联物与药物相关性白血病的关系
10
作者 菅向东 张华 +3 位作者 阚宝甜 隋宏 张玲 楚中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9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研究DNA-蛋白交联物与化学因素相关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由整体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两部分组成。整体动物实验包括:①乙双吗啉相关姓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病室建立的方法进行。纯系615小鼠... 目的研究DNA-蛋白交联物与化学因素相关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由整体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两部分组成。整体动物实验包括:①乙双吗啉相关姓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病室建立的方法进行。纯系615小鼠随机分为1、2及4 mg剂量染毒组及对照组,染毒组连续灌胃染毒2个月;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染毒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②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参照有关生物化学方法进行;③DNA-蛋白交联物的测定采用酪氨酸125I后标记法进行。体外实验:①体外染毒体系的建立;②DNA-蛋白交联物的测定。结果乙双吗啉染毒小鼠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分别为:1 mg组15%,2 mg组25%,3 mg组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表明,乙双吗啉染毒可使小鼠DNA-蛋白交联物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在化学因素相关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DNA-蛋白交联物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蛋白交联物 药物相关性白血病 乙双吗啉
下载PDF
乙双吗啉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华海婴 张予 +1 位作者 李月华 张覃沐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脂质过氧化代谢异常以及乙双吗啉(Bimolane,AT-1727)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阿霉素使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应用乙双吗啉后可显著得到抑制(P<0.005),两药合用对血浆及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代谢无影响。结果... 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脂质过氧化代谢异常以及乙双吗啉(Bimolane,AT-1727)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阿霉素使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应用乙双吗啉后可显著得到抑制(P<0.005),两药合用对血浆及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代谢无影响。结果提示:乙双吗啉对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阿霉素 脂质过氧化 心肌
下载PDF
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所致继发性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永权 卢大儒 +1 位作者 过宇 林宝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报道14例乙双吗啉所致继发性急性推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结果。患者发病前均有因银屑病而服用乙双吗啉史。骨髓细胞染色体显带分析全部患者均有克隆性核型异常,即t(15;17)见于8例M_3,t(8,21)见于4例M_... 报道14例乙双吗啉所致继发性急性推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结果。患者发病前均有因银屑病而服用乙双吗啉史。骨髓细胞染色体显带分析全部患者均有克隆性核型异常,即t(15;17)见于8例M_3,t(8,21)见于4例M_2,7q-见于1例M_4和1例M_5。本研究提示,本组白血病很可能系乙双吗啉所致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可能存在着另一种以特异性染色体易位为特征的TRL,它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均不同于烷化剂所致的以5和/或7号染色体异常的T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染色体 银屑病 乙双吗啉
原文传递
乙双吗啉/乙亚胺治疗银屑病与继发白血病关系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雪 齐焕英 +1 位作者 江滨 张建中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服用乙双吗啉/乙亚胺与继发白血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1990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住院的银屑病患者189例,其中合并白血病患者39例,为病例组(服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的患者22例);未合并白血病患者150例,为对照...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服用乙双吗啉/乙亚胺与继发白血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1990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住院的银屑病患者189例,其中合并白血病患者39例,为病例组(服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的患者22例);未合并白血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服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的患者19例)。对服药者与未服药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白血病类型和染色体畸变率进行分析。结果:41例服药者中22例(53.66%)发生了白血病,148例未服药者中17例(11.49%)发生了白血病。服药者与未服药者的白血病发生风险的比值比(OR)为8.92(95%可信区间为3.76 ̄21.44,P<0.01)。染色体检查显示,服药者12例中,10例有染色体异常(83.33%),未服药者8例中有5例染色体异常(62.50%),二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白血病类型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为主要类型(53.85%),其次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占25.64%。结论:治疗银屑病时继发白血病可能与服用乙双吗啉/乙亚胺有关,白血病类型主要为粒细胞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乙亚胺 银屑病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乙双吗啉和γ射线联合应用对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冯炎 刘泰福 +1 位作者 郑秀英 桑梅仙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研究乙双吗啉(AT1727)和γ射线联合应用对动物小肠上皮细胞的作用。腹腔注射AT1727 160mg/kg,在放射前30min给药时,其斜率和单纯放射组相仿,DMF值为1.09;放射后30min给药时,D_o值增加1.3倍,DMF值为1.05。在使用相等分割剂量做分割... 本文研究乙双吗啉(AT1727)和γ射线联合应用对动物小肠上皮细胞的作用。腹腔注射AT1727 160mg/kg,在放射前30min给药时,其斜率和单纯放射组相仿,DMF值为1.09;放射后30min给药时,D_o值增加1.3倍,DMF值为1.05。在使用相等分割剂量做分割放射时,显示出他们之间明显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增加了辐射生物效应,且和所用药物浓度有关,和二者之间应用次序和相隔时间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双吗啉 Γ射线 小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14)C]乙双吗啉在小鼠体内的整体自显影分布
15
作者 王庆端 华海婴 +3 位作者 李启韬 张覃沐 章辛 任云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0-52,共3页
用宏观放射自显影术研究[^(14)C]乙双吗啉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药物经尾静脉注射后很快分布到各组织,以肺、肾、肝及胃肠道聚积的放射性为最高。其次为肿瘤及皮肤等组织,而大脑内未见有放射性分布。
关键词 乙双吗啉 放射自显影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乙双吗啉所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
16
作者 阮春慧 郭兆香 陈玉云 《白血病》 1996年第1期27-28,共2页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乙双吗啉所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当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时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12例完全缓解,染色体移位消失,占85.7%,2例早期死于脑出血。达完全缓解所需时间为21天~63天(平均27...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乙双吗啉所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当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时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12例完全缓解,染色体移位消失,占85.7%,2例早期死于脑出血。达完全缓解所需时间为21天~63天(平均27.5天),所需全反式维甲酸总量为1260mg~3920mg(平均1774mg)。到1993年10月止,完全缓解后无1例复发,持续完全缓解时间已达2~54个月(平均21.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乙双吗啉 诱导分化 急性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