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历史、范式与认识论伦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方环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120,160+2,共8页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汇,一般而言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这一新技术与概念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些领域产生革新性影响。然而,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即便其...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汇,一般而言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这一新技术与概念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些领域产生革新性影响。然而,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即便其存续时间并不久远,但其概念与历史并不清楚,存在诸多争论。而从其认识论层面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蕴含着一定的范式转换,既表现在作为实验、理论、模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也作为其数据挖掘目标上由发现知识到发现"智慧"的转换。同样,随着大数据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在不同层面产生影响,其涉及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其中最为基础的则是从个体信息出发的认识论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 范式 认识论伦理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峰 王耀 董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30,共5页
大量同质化的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利用率低下、用户黏性差、不能支撑师生各项活动、不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困境,解决之道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新思路;提出了以数据为核... 大量同质化的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利用率低下、用户黏性差、不能支撑师生各项活动、不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困境,解决之道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新思路;提出了以数据为核心,以项目为导向的平台建设新方法,包括数据源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和建模、创新创业项目模块构成;建设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不断扩展功能的系统平台,将在项目可持续发展、师生自身认知、企业人才发现、高校教育决策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平台 大数据 成长历程
下载PDF
历史空间数据可视化与经济史研究——以近代中国粮食市场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哲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4,57,共18页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清代南方地区米价从东到西的四个空间梯度,同时根据旧海关统计中的"多种粮食"贸易源汇数据,在分析其空间属性基础上定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的粮食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可视化能够在原始史料"二次整理"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方面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 大数据 清代粮价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后人类史学”的挑战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晴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自1990年代以来,世界史坛出现了一个"后人类史学"的趋向,其目的是突破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史学观念和书写的传统。从中外史学传统及其转变的角度,笔者希图对这一"后人类史学"思潮,从几个方面做出讨论和解析。作者指... 自1990年代以来,世界史坛出现了一个"后人类史学"的趋向,其目的是突破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史学观念和书写的传统。从中外史学传统及其转变的角度,笔者希图对这一"后人类史学"思潮,从几个方面做出讨论和解析。作者指出,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书写,代表了西方近代史学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战后受到了诸多批评。而近年新兴科技领域的长足进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加促使史家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发展及其与自然、地球的关系。环境史、动物史和"大历史"等史学流派的出现和流行,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历史思维和观念。结合并回应哲学界思想界对"后人类主义"的反思,"后人类史学"的探索和实践将会对历史书写的范围、主题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观念,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或将对整个现代史学产生一个革命性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动物史 大历史 后人类主义 “后人类史学”
下载PDF
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永杰 文敏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对地质工作的理解和多年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践,系统论述了地质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将地质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大数据3个阶段,并归纳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性成就。归纳总结了近20多年来地质信息化建设研... 基于对地质工作的理解和多年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实践,系统论述了地质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将地质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大数据3个阶段,并归纳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性成就。归纳总结了近20多年来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在地质数据资源建设、地质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地质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地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地质信息化重大工程支撑等方面取得的10项代表性成果,认为地质信息化成果丰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分析了当前地质信息化存在的数据格式多样、整合难度大、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地质信息化工作今后应加强地质数据模型和相关标准研究、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完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优化业务管理模型和信息系统部署模式、优化“地质云”架构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化 大数据 地质云 发展历程 工作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历程、特点与基本遵循 被引量:4
6
作者 辛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9,共4页
自2013年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至今,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已近十年,先后历经了萌芽与起步、兴起与拓展、深化与反思三个发展阶段。纵观十年发展,学界关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出“宏观—微观—宏观”的螺旋式上升、由... 自2013年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至今,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已近十年,先后历经了萌芽与起步、兴起与拓展、深化与反思三个发展阶段。纵观十年发展,学界关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出“宏观—微观—宏观”的螺旋式上升、由现象描述到本质剖析的层层递进、由应然研判到实然探究的适时转向三个特点。未来理论研究以追问技术本质、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规律深度融合的逻辑理路、全面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理论研究的实践性等三个方面为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研究 发展历程 技术本质 信息技术 教育规律 教育实践 教育信息化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研究路径创新:基于对象、视域与叙事的考察
7
作者 李泓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2-119,共1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围绕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走向展开了自觉性、有组织的学术讨论。这些讨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仍有必要从历史知识建构的基本维度,亦即研究对象、观看位置以及叙事方式等层面来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围绕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走向展开了自觉性、有组织的学术讨论。这些讨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仍有必要从历史知识建构的基本维度,亦即研究对象、观看位置以及叙事方式等层面来审视这些讨论,并由此延伸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形成更为完整、更加多元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版图:其一,在研究对象层面,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史,将新闻理解为与人之存在有着内在牵连的交往实践,不仅从新闻事业与新闻生产层面研究新闻史,而且从生活、交往等更为根本性的层面研究新闻史,从而克服新闻史研究的结构失衡与对象偏重。其二,在观看位置层面,以更为灵活化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视点与视距开展新闻史研究,尤其应当从客观、切近史料的观看方式中抽离出来,尝试基于亲在性的观看角色探索新闻史研究的现象学路径,以及基于广角式的观看视域探索新闻史研究的“大历史”进路。其三,在叙事方式层面,尝试摆脱线性叙事的传统新闻史叙事方式,引入非线性叙事逻辑以及结构性、机制性叙事逻辑,实现新闻史叙事方式的多样化,推动中国新闻史研究在叙事层面的面相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研究 完整新闻史 现象学新闻史 大历史 历史叙事
下载PDF
关于人工智能的五个认识观点探究
8
作者 莫宏伟 《科技风》 2023年第4期4-9,共6页
近五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一,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分歧。总体上,在科学、产业、教育等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都缺乏全面... 近五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一,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分歧。总体上,在科学、产业、教育等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都缺乏全面认识。本文尝试从大历史、系统、知识、教育和伦理五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提出人工智能大历史观、大系统观、大知识观、大教育观和大伦理观五个认识观点。通过这五个观点,相对全面地把握和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和伦理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都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历史观 大系统观 大知识观 大教育观 大伦理观
下载PDF
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叶舒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共14页
创世神话具有人类思想范型的重要功能。创世神话通过讲述宇宙起源和人类由来的故事,形塑族群最基本的文化观念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也具有被当代激活和创造性转化的潜能。如何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当代语境下... 创世神话具有人类思想范型的重要功能。创世神话通过讲述宇宙起源和人类由来的故事,形塑族群最基本的文化观念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也具有被当代激活和创造性转化的潜能。如何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当代语境下研究中华多民族创世神话的新关注点。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创世神话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从神话到哲学和思想史的发生脉络;新世纪以来则拓展到关注从创世神话范型到神话历史展开的整个过程。尤其是文学人类学一派提出文化大小传统再划分的理论创新,使得神话学研究的视野通过非文字符号物的解读,从两三千年延伸到八九千年,与玉文化的大历史相互打通和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神话 文化寻根 大历史 文化多样性
原文传递
文化突围:大女主热播剧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辨析
10
作者 王影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大女主热播剧是当下中国的霸屏类型剧,剧中大女主的形象均有着独立于时代的主体自我意识。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传统形成文化突围,主要表征在三个方面:一是女性在传统家庭伦理中对生存场域的文化突围;二是在审美维度上,对传统男性审美... 大女主热播剧是当下中国的霸屏类型剧,剧中大女主的形象均有着独立于时代的主体自我意识。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传统形成文化突围,主要表征在三个方面:一是女性在传统家庭伦理中对生存场域的文化突围;二是在审美维度上,对传统男性审美凝视的文化突围;三是在创作技巧上,以架空剧独特的时空叙事手段,通过异质时空对传统形成文化突围。这三重文化突围的深层次原因,分别源自传统文化伦理机制的内在缝隙、大数据时代区块链承载起的群体话语权力,以及数字人文时代受众对逻辑真实的认知范式。对传统的文化突围,令大女主热播剧将虚拟娱乐和现实人生中女性对主体自我的欲求相互渗透,持续建构出深受女性受众所喜爱的艺术想象的精神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女主 文化突围 家庭伦理 架空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析
11
作者 胡哲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 资本与劳动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始终贯穿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过程中,表征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对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辩证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空间探析。时间与空间相交织,不仅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也能实现对资本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批判与超越。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在新时代,合理运用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劳动价值论 真理性 实践性 发展性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图形处理技术变革探索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平哲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第2期77-78,81,共3页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们工作的很多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图形处理技术就是变革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图形处理技术的变革以及进步,并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图形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们工作的很多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图形处理技术就是变革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图形处理技术的变革以及进步,并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图形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图形处理技术 变革历史 探索过程
下载PDF
“大历史”中的“小世界”——论“三言二拍”的宋史书写与文学想象
13
作者 梅东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小世界 宋史书写 三言二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新旧“大历史”:前提假设、范围与可能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阿兰.梅吉尔 张作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大卫·克里斯蒂安等人已经将"大历史"提升为一种研究过去的新方法。本文将大历史与旧大历史、也就是"普遍史"传统并列。"新"大历史或者以一种连续的神学为基础,或者建立在一种唯物主义形式之... 近年来,大卫·克里斯蒂安等人已经将"大历史"提升为一种研究过去的新方法。本文将大历史与旧大历史、也就是"普遍史"传统并列。"新"大历史或者以一种连续的神学为基础,或者建立在一种唯物主义形式之上,这种唯物主义被看作人类历史决定因素,或者起源于两者多少有些矛盾的混合。新旧大历史例示的"大跨度历史"与其说是对历史知识的贡献,不如说是这种或那种世界观的叙述化过程。在区分最大跨度历史与"仅仅是"大跨度历史过程中,在历史书写过程中满足大跨度历史要求的更好方法是更适度的尝试,例如,大跨度比较史、网络与交流史、专题史和现代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全球史 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学史研究的“大历史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鹏飞 徐乃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应基于"温和的相对主义",在若干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正反两方面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内史 外史 宏观史学 微观史学
下载PDF
大战略是清王朝历史命运的制动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兆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作为一种制动力 ,大战略是通过对全部动力系统的协调、支配、控制、运筹等全方位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决定历史演化方向、社会发展状况的力量。清王朝的政权兴亡命运和清代社会发展演化的曲线为大战略的设计和运筹的状况所决定 ,既受到大... 作为一种制动力 ,大战略是通过对全部动力系统的协调、支配、控制、运筹等全方位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决定历史演化方向、社会发展状况的力量。清王朝的政权兴亡命运和清代社会发展演化的曲线为大战略的设计和运筹的状况所决定 ,既受到大战略实施主体所在集团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直接影响 ,也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最高决策者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战略 历史命运 清代 历史动力 影响因素 决策机制 行为主体 政治目标
原文传递
大数据“5V”特点下的历史研究——以山西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梓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历史研究与大数据地结合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山西史研究为例,其方志碑刻的庞大数量、相关领域的众多方向以及史料价值的发掘程度等都与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Variety、Veracity、Value、Velocity)相关... 历史研究与大数据地结合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山西史研究为例,其方志碑刻的庞大数量、相关领域的众多方向以及史料价值的发掘程度等都与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Variety、Veracity、Value、Velocity)相关联。将大数据引入历史研究可以带来诸多便利,但运用大数据时应避免盲目跟风,在适应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将大数据引入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5V”特点 历史研究 山西史
下载PDF
从阅读组到“大阅读”:美国全民阅读运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4,共6页
梳理历史文献发现,19世纪以来美国三次全民阅读运动并非政府刻意为之,而是其社会文化变革的产物,迎合了特定历史时期公众的需求。前两次运动关注的是知识的普及和内化,第三次运动关注的是社群的共生和社群共同体的维系。三次运动都不单... 梳理历史文献发现,19世纪以来美国三次全民阅读运动并非政府刻意为之,而是其社会文化变革的产物,迎合了特定历史时期公众的需求。前两次运动关注的是知识的普及和内化,第三次运动关注的是社群的共生和社群共同体的维系。三次运动都不单纯强调为读书而阅读,也未赋予阅读纸质书以道德优势。作为社会运动的全民阅读难免存在政策延续问题。无可否认,以阅读为载体或名义的全民运动,一定程度满足了美国社会的文化需求,达成了特定时期社会教化与社会控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大阅读” 阅读组 书籍史 阅读史
下载PDF
建构中国本位的历史发展体系——读赵轶峰《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寿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赵轶峰先生新近出版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力图从真正的"本土"视角出发,呈现和阐释中国文明、文化、社会共同体的结构模式与演进历程,提出"明清帝制农商社... 赵轶峰先生新近出版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对"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深刻批评,力图从真正的"本土"视角出发,呈现和阐释中国文明、文化、社会共同体的结构模式与演进历程,提出"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样一个统摄性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充分展示了"大历史"的活力和魅力。此书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界对于"大历史"的关注和兴趣,推动对于中国历史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帝制农商社会 大历史观 本土视角 西方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从商王大戊说到商周时代祖宗观念的变化——清华简《说命》补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晁福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49,167,共10页
清华简《说命》下篇述商王大戊之事,与《尚书》诸篇所载周人对"殷先哲王"的叙述相类似,而与《史记·殷本纪》称某"宗"的叙述距离较远。在殷墟卜辞里,大戊是"六大示"之一,并未被冠以"中宗"... 清华简《说命》下篇述商王大戊之事,与《尚书》诸篇所载周人对"殷先哲王"的叙述相类似,而与《史记·殷本纪》称某"宗"的叙述距离较远。在殷墟卜辞里,大戊是"六大示"之一,并未被冠以"中宗"的称号。将先祖冠以"某宗"名号之事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史记·殷本纪》突出大戊的功勋美德,称其为殷"中宗"。自西汉末年开始,又将大戊列为"殷三宗"之一。从殷商甲骨卜辞到秦汉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宗"之观念的变化。"宗"在商代仅为宗庙之称,西周中期以后"宗族"之义渐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主也""尊也"等抽象意义。《说命》篇对于商王的大戊的称述为推断此篇的撰著时代提供了一个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命》 大戊 中宗 观念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