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61
1
作者 陈怡 万建新 +3 位作者 江德文 傅槟槟 崔炯 李桂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组(n=21,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20μg,12周),序贯治疗强化组(n=22,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40μg,12周)。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血肌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的变化。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血肌酐改变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结果(1)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下降明显(P<0.01);(2)与前列地尔组对比,序贯治疗组、序贯治疗强化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明显上升(P<0.01),序贯治疗强化组改变更加明显,与序贯治疗组对比(P<0.01);(3)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血肌酐改变上升率明显减小(P<0.01);(4)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各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上升速率,同时可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从而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与剂量相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 贝前列素钠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hs-CRP、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罗远标 黄少珍 李华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肾内科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贝前列素钠组...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肾内科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贝前列素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疗程均为20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血清hs-CRP和TNF-α的差异。结果:3组治疗后24 h-UMA、hs-CRP和TNF-α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24 h-UMA、hs-CRP和TNF-α均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具有协同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体内微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贝那普利 贝前列素钠 尿微量白蛋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爱红 程玉霞 +1 位作者 许樟荣 牛文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比较贝前列素钠和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A组,40μg每日3次,n=20)及阿司匹林组... 目的 比较贝前列素钠和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A组,40μg每日3次,n=20)及阿司匹林组(B组,100 mg每日1次,n=10),服药12周.随机分组后分别在0、12周及24周进行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的测定;0、12周测量踝肱指数(ABI)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心电图.整个研究过程中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无明显差异.A组疼痛、麻木及冷感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X2=5.96,P<0.05);与基线(0周)时(276、1000 m)比较,A组在12周及24周无痛行走距离中位数分别为350 m(Z=-2.94,P<0.05)和315 m(Z=-2.88,P<0.05),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1713 m(Z=-3.73,P<0.05)和1600 m(Z=-3.58,P<0.05),均显著增加;B组在12周时无痛及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400 m(Z=-2.13,P<0.05)及1075 m(Z=-2.54,P<0.05),较0周时显著增加,但24周时无痛及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390 m(Z=-0.81,P>0.05)和1025 m(Z=-0.21,P>0.05),较0周无显著变化.两组间行走距离比较在0、12、24周均无显著差异,但12周时A组和B组无痛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5、30 m(Z=-2.87,P<0.05),24周时分别为82.5、0 m(Z=-3.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A组和B组最大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00、50 m(Z=-3.20,P<0.05),24周时分别为300、10 m(Z=-3.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ABI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前列腺素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外周血管疾病 贝前列素钠
原文传递
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田江宣 陈日秋 +1 位作者 季晓珍 官常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评价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每次40μ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片,每次50 mg,... 目的评价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每次40μ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片,每次5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肌酸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指标(β_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酸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酸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而血清肌酸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2组均未出现咳嗽、血钾升高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前列素钠联用氯沙坦钾能保护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肾内皮细胞,改善肾功能,有效减轻尿蛋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贝前列素钠 氯沙坦钾 尿微量蛋白
原文传递
贝前列素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虹 段晓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93-2694,共2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贝前列...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复方а-酮酸片治疗。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24 d尿蛋白、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加快肾脏清除毒素的能力,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老年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辅助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炎性因子、血脂、血液黏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旭 张静 +1 位作者 努尔比亚·阿布都热西提 李姝漩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665-2669,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辅助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炎性因子、血脂、血液黏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4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及口服贝前列素钠片,...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辅助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炎性因子、血脂、血液黏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4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及口服贝前列素钠片,观察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肾功能、血脂水平、血液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水平、蛋白质能量消耗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IKB-α、主观全面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体重、上臂肌围、小腿围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辅助血液透析治疗老年CRF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调节血脂和血液黏度,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前列地尔 贝前列素钠 血液透析 老年人 残余肾功能 炎性因子 血脂 血液黏度 营养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雪婷 周广宇 +3 位作者 王艺璇 郭莹 尹敏 吴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1297,共7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联合糖皮质激素(GC)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应用于PN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PNS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GC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意...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BPS)联合糖皮质激素(GC)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应用于PN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PNS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GC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应用BPS的BPS组(n=42)和应用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的对照组(n=44)。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和6个月时BPS组患者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3、6和12个月时,BPS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时BPS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BPS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BPS组中基础血压正常患者血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头晕和头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BPS联合GC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PNS患者安全性较高,优于传统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贝前列素钠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凝血指标、纤溶指标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波 肖健 +1 位作者 刘正萌 杨小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凝血指标、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NS 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凝血指标、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NS 11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β2-MG、肾功能指标、血脂、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β2-MG、肾功能指标、血脂、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2-MG、尿素(BUN)、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均高于或长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2-MG、BUN、Cr、Ccr、TC、TG、FIB、D-D水平及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及PT、APTT、ATⅢ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NS患者可以提高总缓解率,降低血清β2-MG水平,改善肾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免疫抑制剂 肾病综合征 β2-微球蛋白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内皮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鱼建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2989-2992,共4页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200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97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缬沙坦治疗)103...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200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97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缬沙坦治疗)103例,对比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内皮损伤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血浆中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含量以及尿液中尿蛋白肌酐比(UACR)、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抗凝血酶III(ATIII)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血流峰速(V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下肢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管扩张功能(N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可保护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是疾病治疗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肾损伤 缬沙坦 贝前列素钠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谭振骥 邹建华 +2 位作者 韩锦祎 邓新 曹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伤(CKD1-3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肾损伤(CKD1-3期)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伤(CKD1-3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肾损伤(CKD1-3期)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2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78.72%(χ~2=8.340,P=0.004);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肌酐比(UACR)、尿N-乙酰-β-C氨基葡萄糖肝酶(NAG)、α1-微球蛋白(αl-MG)、胱抑素(Cys C)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7.853、18.842、14.648、15.485、12.670,P均=0.00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低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8、5.836、3.689、3.743,P均=0.000)。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vs.10.64%,χ~2=0.123,P=0.726)。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伤(CKD1-3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缬沙坦 高血压 肾损伤 肾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源博 刘孝琴 +2 位作者 李悦 王云枫 李桂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DN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舒洛地特组口服舒洛地特胶囊;贝前列素钠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DN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舒洛地特组口服舒洛地特胶囊;贝前列素钠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治疗组口服舒洛地特胶囊和贝前列素钠片。8周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胱抑素C(Cys C)、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结果 8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与舒洛地特组和贝前列素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舒洛地特组的24 h-UTP、UAER、Cys C及FIB较治疗前下降(P<0.05);贝前列素钠组的24 h-UTP、β_2-MG、Cys C及D-D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UAER、β_2-MG、24 h-UTP、Cys C、PAI-1、FIB及D-D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24 h-UTP、β_2-MG、FIB及D-D与舒洛地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24 h-UTP、UAER、FIB及D-D与贝前列素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N,能有效减少尿蛋白形成,改善肾脏微循环高凝状态、纤溶活性,延缓DN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DN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洛地特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肾病 疗效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血清IGF-1、FFA、MBP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庞静 徐杰 白小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9期3212-3214,3253,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脂肪酸(FFA)及人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将11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贝...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脂肪酸(FFA)及人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将11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震动感觉阈值(VPT)、踝肱指数(ABI)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血清IGF-1、FFA及MBP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SS评分系统中麻木、刺痛、灼烧感、感觉异常以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VPT、ABI、NCV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升高(P均<0.05),而FFA及MBP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贝前列腺素钠能够显著改善DPN患者VPT及ABI,增强NCV,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机体血清IGF-1、FFA、MBP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贝前列腺素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康锦芬 李靖云 +2 位作者 黄文森 邓少雄 黄思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贝前列素钠及硫辛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硫辛酸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MDNS评分、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CSS评分、MDNS评分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硫辛酸比较,贝前列素钠联合硫辛酸更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TCSS评分、MDN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其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糖肾方联合贝前列素钠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传富 路建饶 +2 位作者 王新华 陈秀锋 陈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73-178,共6页
目的:观察糖肾方联合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DKD)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单纯应用糖肾方(中药组)、贝前列素钠(西药组)与两者联合应用(合用组)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观察各组患者给药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糖肾方联合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DKD)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单纯应用糖肾方(中药组)、贝前列素钠(西药组)与两者联合应用(合用组)进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观察各组患者给药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8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降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患者FB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患者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合用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合用组患者的肾气虚相关症状(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积分,FBG水平,UAER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合用组患者脾气虚相关症状(纳差乏力、肢体浮肿)积分明显降低(P<0.05)。3组患者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糖肾方与贝前列素钠联用,可提高降低患者尿蛋白,改善炎症状态的作用,对临床期DKD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方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证候积分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P38丝裂原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彭丽 王扬天 +3 位作者 李洁 王坚 冯晓云 刘志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观察贝前列腺素钠(商品名:德纳)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P38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观察贝前列腺素钠(商品名:德纳)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P38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贝前列腺素钠治疗组,T2DM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合并小剂量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0.6 mg/kg/d贝前列腺素钠灌胃,其余饲养条件3组相同,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糖、24 h尿量、肾重体重比(KW/BW)、24 h尿蛋白(UAlb/24 h),血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组织中p-P38 MAPK、t-P38 MAPK以及TNF-α、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8周后,T2DM组血糖、尿量、KW/BW、UAlb/24 h、Cr、BUN水平以及p-P38 MAPK、TNF-α、MMP-9、COX-2蛋白表达均较NC组显著升高;体重较NC组显著降低(P<0.01)。BPS组较T2DM组血糖、UAlb/24 h水平以及p-P38 MAPK、TNF-α、MMP-9、COX-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尿量、KW/BW、Cr水平以及TGF-β1蛋白表达有所降低(P<0.05),体重有所升高(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可抑制肾P38MAPK信号通路以及相关炎性因子(TNF-α、COX-2等)的表达水平,对T2DM大鼠肾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腺素钠 2型糖尿病 p38丝裂原蛋白激酶 炎症因子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洁 安丽 任利群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60岁),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狭...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60岁),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狭窄部位直径〉50%)。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治疗组(43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降糖、降脂、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基础药物治疗及戒烟、足部保健等非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贝前列素钠40 μg/次,3次/d,口服,疗程9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90 d后,对照组、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较治疗前均降低(F=23.06、195.13,均P〈0.01);两组足背tcpO2、ABI指数较治疗前相比升高(对照组F=304.65、119.24,均P〈0.01;治疗组F=594.33、336.60,均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升高(F=375.48、741.20,均P〈0.01),两组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相比降低(F=49.07、211.24,均P〈0.01)。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较对照组降低(F=25.16,P〈0.01),足背tcpO2、ABI指数高于对照组(F=62.82、21.46,均P〈0.01);治疗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F=24.06,P〈0.01),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61.83,P〈0.01)。结论口服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一氧化氮 贝前列素钠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顾平 冉娟娟 +1 位作者 崔羽 王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贝前列素钠,观察组予以贝前列素钠和复方丹参滴丸。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MNSI症状问卷和足部检查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6%vs 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提高,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均较治疗前减少,MNS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均降低,而观察组各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PN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足部感觉,减轻疼痛,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3 位作者 王猛 苏秀海 韩中千 李华君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3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间歇性跛行...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部冷凉感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足部冷凉感均较治疗前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BI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FIB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TG及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复荣通脉胶囊 贝前列腺素钠 益气养阴 化瘀通络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可清 张金良 +1 位作者 周子健 王文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480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缬沙坦+贝前列素钠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 目的:观察并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480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缬沙坦+贝前列素钠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压、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显著提高( P 均=0.001);且与缬沙坦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130.92±5.92)/(80.18±6.69)mmHg比(120.93±6.53)/(69.98±6.32)mmHg]、肌酐[(93.92±10.49)μmol/L比(83.14±11.03)μmol/L]、尿β2微球蛋白[(385.41±35.54)μg/L比(362.65±26.59)μg/L]、D-二聚体[(1.75±0.44) mg/L比(1.01±0.11) mg/L]水平均下降更显著,肌酐清除率[(63.22±7.66) ml/min比(79.13±8.83) ml/min]提高更显著( P 均=0.001)。结论:与缬沙坦单药相比,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缬沙坦 贝前列素钠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珊 梅红 +2 位作者 温洪华 李丹 祝群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32例)、贝前列素钠组(32例)、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组(32...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32例)、贝前列素钠组(32例)、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组(32例),规律使用口服药物治疗12周。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改变。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效果最佳。3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比较,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