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代旗人民人法律地位的异同——以命案量刑为中心的考察 |
刘小萌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2
|
清代盛京刑部司法审判职能研究述评 |
姜珊
|
《兰台世界》
|
2024 |
0 |
|
3
|
江南的自我:旗营文化空间与三多的身份认同 |
多洛肯
张炅昊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满族音乐结构嬗变背后的文化主体效应 |
时江月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康熙年间盛京旗、民垦区划界初探 |
孙静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09 |
3
|
|
6
|
冠姓、更名、改籍与民初旗民身份变化 |
戴迎华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7
|
清代旗人的法律特权地位 |
李艳君
|
《兰州学刊》
|
2006 |
1
|
|
8
|
悠游街巷:清中期北京内城旗人的日常活动--以《闲窗录梦》为例 |
孔中华
张磊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从旗人到满族:民间选择与官方导向的二重奏 |
邱源媛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从《书词绪论》看子弟书 |
尹变英
|
《晋中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清至民国时期旗人的生计问题——以成都满城旗人为个例 |
岳秀银
蒋华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20 |
0 |
|
12
|
身份变化与民初旗民群体的社会转型 |
戴迎华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清代北京旗人群体的市民化与戏曲消费研究 |
刘尧晔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清前期东北民人的“出民入旗” |
刘小萌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翻译科与清代驻防八旗的仕进 |
马子木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6
|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
刘大先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7
|
乾隆年间编入察哈尔八旗之喀喇沁、浩齐特佐领考述 |
苏日朦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8
|
清入关前对八旗基层组织的控制——以乌苏氏季思哈、吉普喀达为例 |
刘楠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9
|
清代畿辅旗地的私有化与租佃制发展 |
刘小萌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对清代满汉关系研究中“旗民界限”视角的反思 |
张欢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